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学校变革课件_第1页
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学校变革课件_第2页
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学校变革课件_第3页
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学校变革课件_第4页
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学校变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范国睿E-mail: 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学校变革提 要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部署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构成社会的诸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发生的质变或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过程(王永进等,2004)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1967年,美国社会科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概念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0年,美

2、国未来学家托夫勒(Toffler,A.)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大力宣传“后工业经济”,并把它描绘成“超工业社会”,认为“后工业经济”是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1982年,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Naisbitt, J.)在大趋势一书以新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信息产业为名,提出“信息经济”1985年,日本学者 界屋太一提出“知识价值社会”1986年,英国学者福莱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90年,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概念1992年,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第132期撰文提出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经济-

3、“智力经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将新型的经济形式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 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1996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一组文章,指出一种“新经济”已经形成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采用了联合国研究机构关于“知识经济”的提法1997年,文汇报发表杨福家院士知识经济意味着什么,知识经济问题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1998年,中国科学院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构想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指 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科研的重要性不大大极大 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0.3%以下

4、1%-2%3%以上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0%以下40%以上80%以上教育的重要性不大大极大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1%以下2%-4%6%-8% 平均文化程度文盲比例很高高中中专产业结构 信息科学技术产业3%-5%15% 生命科学技术产业2%10% 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科学技术产业2%10% 海洋科学技术产业2%10% 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1%5% 新材料科学技术产业1%5% 空间科学技术产业5% 软科学技术产业5%劳动力结构 农业50%以上10%-20%10%以下 工业15%-20%30%以上20%以下 高技术产业10%-15%40%以上估计寿命36岁60-70岁70多岁业余时间3年

5、12年19年人口增长率高低极低城市化水平达25%70%呈下降趋势宣传工具的作用不大大巨大社会组织水平简单复杂极复杂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低较高很高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第一次转型: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1949)第二次转型:从政治建设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中心(1978)第三次转型: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制度建设抓手、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21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化从经济建设转向以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化从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化,从工业文明向可

6、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社会转化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从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化从同质文化社会向异质文化社会转化从刚性结构社会向弹性结构社会转化中国社会转型9工业化社会朝着知识社会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社会对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需求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创新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不少国家都把加强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基

7、本策略。10国民教育体系从传统朝着现代转变传统国民教育体系 产生基础 主要特征 适应范畴工业革命 体系单一 重视一次性教育的发展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以三级教育为主 适应职业生活的需要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确立 正规教育为主 关注人的单一发展要求 强调统一标准和规格 重视精英教育/少数人 教育机会不均等 各级各类教育互不衔接 重学位文凭和资格证书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工业现代化 体系完整、结构合理 重视人的终身学习需求知识型社会初期 机会公平,区域均衡 适应社会生活多方面需要民主社会的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 关注人的发展多样性 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互沟通 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重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新

8、中国教育事业三大历史性成就 从制度建设上,摧毁旧中国教育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 从基本任务上,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立足基本国情,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从发展阶段上,世纪之交从人口大国初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朝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迈进。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新中国60年教育:历经风雨-跨越发展单位:万人年份1949198020002009高等教育在校生11.72271.93939.852826.5高中阶段在校生43.881720.612447.14624.44初中阶段在校生83.184

9、854.316275.065489.73初等教育在校生3765.916273.113494.1310282.29幼儿园在园儿童-1150.82244.182658各级各类教育总计3904.6824270.7525560.4726033.46占当年总人口%8.7%24.6%20.2%19.6%改革开放30年:体制改革突破性进展 20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注重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协调。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六大,教育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教育“十一五”规划数量目标与”十五”增量对比 2000年2005年2005年比2000

10、年2011年2011年比200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37.741.4+3.7个百分点55+13.6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88.695+6.4个百分点98+3个百分点初中三年保留率(%)90.192.8+2.7个百分点95+2.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2.852.7+9.9个百分点80+27.3个百分点在校生(万人)25184031+15134510+479其中:普通高中12012409+12082410持平中等职业教育12841600+3162100+5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2.521+8.5个百分点25+4个百分点在学总规模(万人)12302300+10703000+

11、700其中:普通本专科5561562+10062000+438研究生3098+68130+32成人本专科354436+82600+164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8.5+0,59+0.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910+111+1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2.582.81+0.23个百分点4(?)+1.19个百分点15世界银行评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期教育 【主要成果】“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即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其他任务的实施也已经步入正轨。许多新的政策、法规以及计划已颁布实施。政府的政治承诺和社会对于教育强有力支持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全国免费义务教育的目

12、标,以及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的目标将会提前得以实现。尽管很难对提高教育系统的质量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但很清楚的一点是许多措施已经开始实行。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16 【主要挑战】 与规模扩大和体系发展相比,区域发展和质量改进是整个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各个领域的教育质量都需要加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仍然落后于城市;与发展目标和国际标准相比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政策研究不足导致了这些薄弱环节的产生。之前规划的一些重点研究如生均成本和办学基准,还有一

13、些基础性工作包括建立数据库和更新教师资格标准等,都还没有开始进行。这类政策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对于质量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一些基础工作,例如更新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管理等则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对于所有这些措施和任务,都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改革开放30年教育工作宝贵经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办

14、教育;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引自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际上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各国2005年数据三级综合(学前除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教北美和西欧93801021049870中东欧8260104918757拉美和加勒比海81621181017430中亚7528101947726东亚和太平洋7143110935524中国(2009)70.550.91059979.224.2中国(2005)6541.41079552.721阿拉伯国家661796825522西南亚5836110634010撒哈拉以南非洲50139538245世界全民教育的20

15、15年六项奋斗目标UNESCO达喀尔行动纲领(2000年4月):扩大和改善幼儿,尤其是最脆弱和条件最差的幼儿的全面保育与教育;确保在2015年以前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女童、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免费的和高质量的义务初等教育;确保通过公平获得必要的学习机会,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来满足所有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学习需求;2015年以前使成人脱盲人数,尤其是妇女脱盲人数增加50%,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接受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平等的机会;在2005年以前消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男女生人数不平衡的现象,并在2015年以前实现教育方面的男女平等,重点是确保女青少年有充分和平等的机会接受和完成

16、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人都能学好,在读、写、算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全民教育(Post Education for All)政策选择有质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2003年90多国教育部长共识:关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世界银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策分析报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标志,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

17、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2008年报告:强调抢占国际人才竞争先机和制高点。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ll), UNESCO2008年世界教育大会:尊重学生和社区的需求、能力、特点、预期的多样性,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近期许多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五大走向教育先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与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教育公平:保障公民教育权利,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平等。人才战略: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习,打造终身学习平台。教育国际化:应对跨境教育服务贸易竞争挑战

18、,扩大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胡锦涛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政治文明化与教育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与学校经营多样化社会文化价值多元化与学校文化丰富化科技信息网络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金融危机与学校教育变革的新要求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部署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段时期也是教育发

19、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目标(涉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6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促进公平: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7 【展望2020年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全国城乡所有

20、学龄人口都能接受免费均衡的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顺利;高中阶段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和毛入学率超过90%,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满足行业产业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更加扎实,高校科技创新贡献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取得新的进展。28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要点 重视数量发展,扩展教育机会,起点机会公平问题 调整结构比例,增强外部适应性,缩小发展差距,发展过程公平问题 增加经费投入,支撑基本质量,资源有限与使用效率,配置规则公平问题 深化体制改革,克服制度障碍,提高制度普惠性,公众选择公平问题29政府治理公共事业向服务型转

21、变 针对各国公共治理存在福利型和放任型两端,需要依法确认政府责任,需要公办学校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理解、参与和支持。今后,可能要区分以下三类教育服务,据此再判断政府责任到位状况和社会参与的空间。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让所有人尤其是低收入者阶层满意; 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让有分担成本能力的阶层满意;对具备必要资格条件的低收入者阶层资助救助并让其基本满意; 非公共教育服务:则让有特别选择需求并有充分支付能力的阶层满意。(三)义务教育 :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要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

22、识和技能,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要。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四)高中教育: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高中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坚持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化基础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奠定基础,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增强普通高中教育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社会

23、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包括量与质两个层面。从量上看,需要解决每一个学龄儿童的学额问题,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从质上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量的问题基本解决,人们的受教育需求不断向质的需求转化,从接受教育向接受好的、优质的教育转化,而优质教育资源又呈相对不足甚至短缺的态势,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自然形成。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矛盾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学校变革价值取向:从国家利益走向人民利益教育行政管理: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构建学校组织建设:从科层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

24、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学校变革价值取向:从国家利益走向人民利益教育行政管理: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构建学校组织建设:从科层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学会生存,幸福地度过一生。学校教育变革的目的:在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走向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教育为人民服务。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学校

25、变革价值取向:从国家利益走向人民利益教育行政管理: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构建学校组织建设:从科层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SBM):决策权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的转变,由教师、家长、小区代表和地方官员组成的学校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新探索: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不断下放,学校自身作为基本决策单位,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实施自立和有效的管理,学校侧重于发展战略的管理,以及教职工的参与管理,共同决策,更好地运用办学自主权。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学校变革价值取向

26、:从国家利益走向人民利益教育行政管理: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构建学校组织建设:从科层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从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富有弹性、注重人文关怀的文化管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创造-享受-再创造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反复积淀、升华,显现出特有的学校文化生命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事业乐园。多维取向的学校教育变革学校变革价值取向:从国家利益走向人民利益教育行政管理: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构建学校组织建设:从科层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理

27、论基础: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多维实践取向共同的特点: 建立包括全员终身学习、全员全程学习和团队学习在内的适当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氛围,以群体意义和团队形式促进教师学习,提升教师学习态度,营造组织学习氛围,使学校学习充满生机与动力,使学校成员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价值观,达成共同的愿景,构建分享反思的学习文化,逐步建立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和内在创造性的学习型学校。 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由于中国学校长期处于统一计划与管理状态,学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内容与方法、课堂与学校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同一化、雷同化随处可见,学校组织日益失去个性化追求

28、,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日渐下降,越来越缺乏生命活力,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不断变化、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现实以及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影响与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学校系统自身的保守性学校变革的单向度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改革中的行政主义学校中参与变革的人员的惯性与惰性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多元价值文化的复杂性特征:既有代表先进文化的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又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亚文化的影响;既有中国文化的影响,又有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各种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教育系统自身的不确定性、非

29、线性、协同性、非平衡性等复杂性特性:教育活动组成因素的多样性与交互作用,教育运行机制的多向交互影响与随机发生,教育运行过程的纷繁变化,教育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教育系统的自组织(系统中的个体为适应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而经常性地发生组织和自组织,从而使得系统结构与层次越来越丰富)。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影响与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学校系统自身的保守性学校变革的单向度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改革中的行政主义学校中参与变革的人员的惯性与惰性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教育系统的保守性:教育系统由于其“传递传统价值的职责”,“倾向于构成一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密封的体系”,从而不可避免地具有“自我保存”的功能,这是教育系统自身无法克服的

30、“重复性”、“封闭性”和“保守性”,这使得教育体制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过于缓慢,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机构,有保持其传统的惯性或惰性。教师群体的保守性:教师从内心里希望有一种稳定、安全、持续的环境,倾向于继续进行业已熟悉和有某种安全感的活动,趋于僵硬、保守、墨守成规、动作缓慢,而不愿进行不可预知结果的活动,因此而拒斥否定其既定模式与习惯、可能会带来新挑战的教育改革。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影响与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学校系统自身的保守性学校变革的单向度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改革中的行政主义学校中参与变革的人员的惯性与惰性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不是从教育系统与学校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出发,而是从教育工作的某一侧

31、面出发,进行改革。当人们强调某一方面的改革的时候,往往会(无限)放大这一具体的改革措施的重要性,甚至会出现以偏盖全、以局部改革代替整体改革的“运动式”改革。 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影响与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学校系统自身的保守性学校变革的单向度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改革中的行政主义学校中参与变革的人员的惯性与惰性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教育行政权力的滥用,误导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过度干涉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命令,运动式教育改革,频繁评比、检查,把学校领导和教师推到疲于应付的境地,教育行政人员以权力话语取代学术话语和教育生活话语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影响与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学校系统自身

32、的保守性学校变革的单向度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改革中的行政主义学校中参与变革的人员的惯性与惰性学校变革的障碍与问题误解利益习惯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影响与教育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学校系统自身的保守性学校变革的单向度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改革中的行政主义学校中参与变革的人员的惯性与惰性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确立教育改革的生态系统观,以全面的、系统的变革取代单一的、零散的变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下移变革中心,推进校本学校变革与发展加强社会文化研究与学校文化重建实践,使学校变革建立在坚实的文化基石上促进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之成为成功的学校变革的强大力量加强学校与社会、社区沟通交流的研究与实践,为学校

33、变革打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教育理论与学校变革理论研究,为学校变革提供理论支持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以生态学的观点审视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须坚持全面地思考(thinking comprehensively)、有联系地思考(thinking relationally)等思维方式,综合考察影响教育改革与学校变革的各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Cremin,1976:36) 。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性质是整体变革,是学校各方面改革的整合和有机性的形成,不应是点状改革,整合不是各项改革的简单相加。教育系统与学校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要通过学校教育观念到目标、价值观、制度、组织活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34、、学校文化等密切相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的一系列改革,才能取得成功的教育,只有用综合、整体改革的方式才能实现。确立教育改革的生态系统观,以全面的、系统的变革取代单一的、零散的变革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教育管理改革的重心需进一步推进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校组织效能与学校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校本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将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确立学校作为教育变革中心的核心地位,使学校具有相当的办学自主权并承担相应的绩效责任,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制度环境。校本管理的核心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而建立现代学校法人制度、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和学校自主发展制度是其中的三个重要构成要素。真正转变政

35、府职能,下移变革中心,推进校本学校变革与发展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现代学校法人制度:明确学校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理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等学校与外部诸要素的关系,完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促进学校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学校产权制度:学校是一个独立的以提供各种形态的教育产品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必须是独立的财产主体,即拥有独立的产权。学校产权是指学校组织按照法律对财产(有形的与无形的)的权利,包括对学校资产的所有权或归属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权利。产权数量清晰,产权构成比例清晰,产权的登记手续与归属清晰,产权流转程序清晰,产权的增值或减值程序清晰。学校自主发展制度:主要包括,学校自主(财政自主、人事自主和课程自主);参与管理与共同决策;权力制衡;绩效责任。 真正转变政府职能,下移变革中心,推进校本学校变革与发展未来学校变革之策略未来的教育改革将从教育系统的数量型发展、规模型发展逐步走向内涵型发展;在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上,也将逐步从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走向文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研究,建设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