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课件第14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精选_第1页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课件第14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精选_第2页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课件第14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精选_第3页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课件第14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精选_第4页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课件第14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讲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 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从使用杀虫刹的危害环保科普著作。 通过污染物聚集、迁移、转化揭 示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人类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平坦、 舒适的高速公路)提出了质疑。 有:“另外的道路”可行吗?环 境与发展的协调?1.1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唤起意识1.2 1968年,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成立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 阐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基 本关系 认为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发展、 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 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 全球的增长会

2、使粮食、环境污染在下世纪达到极限。 避免资源极限的最好办法是限制增 长:“零增长”放弃增长悲观论1.3 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瑞典斯德哥尔摩里程牌(一)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严重。强调环境与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概念未明确。1.4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挪威 首相布伦特兰(Brutland)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里程牌(二) 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部分。 论述要点:人口、粮食、物种、资源、能源、工业、人类居住等几方面。 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

3、念。1.5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大会巴西。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 要求各国在政策制度、战略选择上加以实施。 中国相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1 布伦特兰:Our Common Future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要发展满足当代人类的发展需求。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2.2 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学联合会(IUBS):“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4、发展不能超载环境系统的再生能力。 寻求最佳的生态系统支持生态的完整性,使人类的生 存环境得以持续。2.3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2.4 着重经济属性的定义巴比尔(Edward B.Barbier):经济、自然资源、不足与发展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2.5 国际社会普遍接

5、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布伦特兰夫人的定义: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括侵犯国家主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a.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当代与后代的需求满足c.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d.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经济学含义3.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A. 本代人间的公平B. 代际间的公平C.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可持续性原则: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载环境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人类及人类与自然之间保持互惠共生的关系需求性原

6、则: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建立持续性指标,改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A 传统指标:NNP=GNP-Dm Dm:人工制造资本的折旧额B 持续净国民生产指标:NNPs=GNP-Dm-Dn Dn:环境资本的消耗:一年内环境退化的货币相当量不能进行记录的环境损失能被记录的损失(资源贮量下降或因环境污 染导致的作物产量下降)3.2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Dn3.2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修正扭曲的价格体系A.没有商品价格中不含环境消耗成本环境得不到补偿B.自然资源的价格应能充分反映它的价值C.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开发成本+环境成本+得用者成本 利用者成本:资源没能进行持续管理而损失的未来利益D.消除市场失灵对项

7、目进行持续性意义上的成本-效益评价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制度保证自然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约束制度4.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国内经济活动对外经济联系科技水平国民素质社会基本服务社会结构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自然资源条件5. 城市可持续发展5.1 概念及其内涵定义: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层次上:宏观持续:一个地区的城市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微观持续:具体一个城市在规模、结构、等级、功能上的持续演变系统分解: 生态持

8、续性 经济持续性 三者协调发展 社会持续性5.2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成发展持续度B1发展协调度B2发展水平B3C1C2C3D1,D2,D3D4,D5,D6,D7 D8,D9,D10,D11 ,D12,D13C4C5C6D14 D17D18,D21D22,D25D26,D29C7C8C9D30,D33D34,D39D40,D46C10可持续发展目标5.2.1 持续度B1C1人口增长C2经济增长C3城市建设5.2.2 协调度B2C4环境状况C5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状况C6产业结构C7人口结构5.2.3 发展水平B3C8城市发展水平C9人均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指标C10城市基础设施5.3 城市

9、可持续发展的评价I=46i=1Ai yiI= 综合评价值 Ai = 第i项指标权重值yi = 第i项指标的得分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一、生态城市的概念1.概念的产生是城市生态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a.1933年开始,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思想文献b.“二战”后,1952年:城市和人类生态学,1958年赖特 活着的城市(“The Living City”)c.1973,中野尊正城市生态学d.1971年“MAB”明确指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e.城市生态危机城市发展的生态原则f. Ecocity ecopolis ecoville ecological cit

10、y作为正式概念由MAB正式提出。Ecocity产生的背景a.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物种 +热带雨林 +酸雨 +臭氧层 +星空效应 +环境b.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负面影响c.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是Ecocity的哲学基础d. 人们的信仰危机和社会观念急剧变革回归自然的愿望Ecocity的社会基础e. 基于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批判直接原因f.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等技术的成功实践是“生态城市”概念的经济的技术基础1. 概念的产生Ecocity的概念解析 环境说:强调绿化、环保、清洁优美的花园城 市,是初期的理解,其可操作性能和现 实性较强。 理论说:将“生

11、态城市”完美化和理想化,缺乏 操作性,但不是不能实现。 系统说:只在实现生态系统(自然、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城市,就是生态城市。1. 概念的产生2. 生态城市的概念上海交大屠梅曾教授:“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据,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赵敏教授:“生态城市,即城市要建成一个生态有机体,成为供养人和自然生存与发展的优质环境系统,即: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生态城市不仅是一个类型概念,更是一个评价性的概念,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和目标,是一种对城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外延:是城市区域概念,强调城与乡,自然与经济、产业层次的融合。内涵:自然环

12、境与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统一。3.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和谐性:a.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b.人与自然的和谐c.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高效性: a.资源利用高效率b.“循环城市”(recycling city)c.“清洁生产城市”d.高效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持续性: a.经济的持续性b.自然环境的良性演替c.社会与文化的持续性3.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系统性:不单是环境优美,或经济繁荣,社会、 经济、环境整体发展区域性: a.城乡结合的城市b.区域城市c.开放的城市全球性二、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1.自然生态标准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生态学原理: 结构 功能 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体系建立、环境质量高人与其他生物友好共生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