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_第1页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_第2页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_第3页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_第4页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80学时/5学分,其中理论 56学时,实验24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全程教学内容的导引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构建的实质是寻求一种统一的思想来认知计算学科,并对计算学科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描述,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入门课程,介绍了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中有关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

2、件工程等专业知识的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等知识,力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树立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使读者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实现以下理念:(1)以国际国内教学研究成果为指导,涵盖 CCC2002中对“计算机导论”所要求的知 识点并注意反映近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就。(2)除了知识的介绍外,对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学习方法也作了介绍,力求在大学学习的 开始阶段就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兴趣。(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己的活动和体会,让学生学

3、会主动 获取知识(特别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的能力。(4)体现对学生有关人文方面的要求,介绍了社会对 IT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学生的择 业和就业进行初步指导。(5)每个章节中都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或有关IT知识的介绍,力图用领域中大师的辉煌成果激励学生并使他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概 述(4学时).计算的起源.计算的起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计算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社会信息化的挑战.计算机产业(二)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6学时).数值数据2,非数值数据.数据的机器编

4、码.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6,存储系统的结构7,输入输出系统.多核技术.高性能计算机10,并行计算机.分布式系统(三)程序设计语言(4学时)程序设计语言概述声明和类型3,类型系统编译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四)程序设计基础(2学时).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方法.基本数据结构.事件驱动程序设计(五)算法与复杂性(4学时).算法分析基础2,常用算法介绍.算法描述工具4,算法的评价5,算法设计策略6,分布式算法7,可计算性理论基础. NP问题.自动机理论10,加密算法11.几何算法12,并行算法(六)信息管理(4学时)1,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

5、SQL.关系数据库设计6,数据库管理7,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新发展(七)软件工程(4学时).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质量评价和保证质量度量模型软件复杂性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可靠性软件评审.容错软件技术.软件工程环境(八)操作系统(4学时)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11容错.系统性能评价.主流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新发展(九)网络计算(4学时)通信与组网计算机网络Internet 和 TCP/IP 协议网络管理移动通信与无线上网网络安全机制网格计算(十)图形学和可视化(2学时).图形

6、学基本概念.图形系统.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图像通信.几何建模.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H)人机交互(2学时).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十二)离散结构(2学时).离散结构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离散概率(十三)数值计算科学(2学时).高性能计算.数值分析.运筹学.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十四)智能系统(2学时).人工智能系统.知识表示及推理.搜索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计算.机器学习(十五)社会和职业问题(2学时).计算的社会背景.计算机与道德.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与责任.知识产权.隐私与公民自由.计算机犯罪.团队合作.哲学框架(十六)讲座(4)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解

7、。(十七)习题讲解(2学时)(十八)复习(2学时)(十九)实验(24学时)五、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属于较高的要求。对内容的掌握应该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来分析、 计算或上机操作相关问题。.理解:属于一般要求,要求深入的理解相关内容,并能思考、分析和计算一般问题。. 了解:属于较低要求,了解内容所涉及问题的现象、结构。六、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的要求了解计算的起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应 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计算学科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8、的知识体系。了解数据的机器编码、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存储系统的组织结构、基本的输入 / 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分类、多核技术、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分布 式系统。掌握数值数据的表示和计算、非数值数据的编码、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序的概念、高级语言程序 设计的基本内容。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风格的重要性、基本的查找和排序方法。掌握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思想、几种基本的数据结构。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性、算法的描述工具、评价、算法设计策略、分布式算法、可 计算性理论基础、NP问题、自动机理论、加密算法、几

9、何算法、并行算法等。掌握几种经 典算法的基本思想。了解信息系统概念、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常用数据库 管理系统、数据库新发展。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概念。了解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以及软件质量评价和保证体系、软 件项目管理、软件评审、软件可靠性、软件容错及软件环境。掌握软件开发模型和软件开发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常用主流操作 系统、操作系统的新发展。掌握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组成。了解数据通信的方式、传输方式、Web和浏览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机制、解网格计算。掌握计算

10、机网络的体系结构、Internet和TCP/IP协议。了解图形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的程序设计、虚拟现实。掌握图形学基本概念、计算 机视觉和可视化。了解人机交互技术基础、人机交互模型、人机系统交互界面的构架、数据交互、语 音交互、图像交互、行为交互、多媒体系统的人机交互、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特征。掌握人 机界面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了解离散结构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代数结构、离散概率。掌握数理逻辑与简单 推理、集合论基础知识、图论基本知识。了解高性能计算、数值分析的特点及方法、数值运算工具 Matlab、运筹学的特点及 研究步骤、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的概念及关系、数学建模的步骤。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概念、

11、知识表示及推理、搜索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计算、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的社会背景、道德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职业和道德责任、基于计算机系统 的风险与责任、团队合作、知识产权、隐私与公民自由、计算机犯罪、哲学框架。七、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原则上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应该让学生通过适量的习题加以巩固。 课外作业可以设计为思 考题、作业题等形式。思考题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不一定要求提交, 但鼓励学生进行 深入的思考。作业题主要是教材中适用于练习某知识点的习题。 学生的作业或报告必须在两 周内完成批改,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讲解。.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限内完成并提交作业。作业应

12、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杜绝抄袭。八、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的一门先导基础课程。所学内容将与后继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汇编语言程序设 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各门专业课程密切相关。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入门知 识,对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全局性的理解,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开始就具有学科全局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十、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

13、:瞿中,熊安萍, 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参考书:.(美)Behrouz A.Forouzan ,(美)Firouz Mosharraf .刘艺.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2版).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TOC o 1-5 h z . Nell Dale , John Lewis .张欣,胡伟.计算机科学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J.Glenn Brookshear.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0版)(英文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黄国兴,陶树平,丁岳伟.计算机导论(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安志远,邓振杰.计算

14、机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王玲,宋斌,王平立.计算机科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邹海林,刘法胜,汤晓兵,张小峰.计算机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甘岚.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陈庆章,叶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葛建梅,张玲玲.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杨克昌,王岳斌.计算机导论(第三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十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使用由于本课程有相当多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