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绵阳市二环路西半环三期工程(桩号 K34+982K35+700)石马立交桥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编制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4月19日目 录一、编制说明2 二、工程概况 TOC o 1-5 h z 2.1工程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工程范围2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三、 施工人员、机具、材料计划7四、 计划工期8五、 人工挖孔桩的设计与施工85.1护壁及锁口圈105.2施工工序及流程125.3主要施工方法135.4桩体钢筋笼制作及吊装155.5桩体混凝土施工165.6人

2、工挖孔桩过砂层施工措施165.7人工挖孔桩过流砂层施工措施175.8人工挖孔桩进入泥岩层施工措施185.9防止护壁跌落损坏措施215.10挖孔桩施工技术措施225.11人工挖孔桩施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22四、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24五、城际铁路砼成品防护措施26六、施工技术保证措施27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7八、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8九、雨季施工 32十、应急预案 33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绵阳市二环路西半环三期工程石马立交施工设计图;绵阳市二环路西半环三期工程石马立交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本标段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工程所在地的现场踏勘资料。我单位既

3、有施工能力、技术水平以及从事同类或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设计、施工所涉及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四川省地方有关行业法规和法 令等。主要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如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二、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工程范围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石马立交桥工程位于绵阳市二环路的西半环,属于科教创

4、业园区内,是石马 路和二环路交叉处,设计为全互通立交桥。本立交桥梁结构主要包括:二环路主线 桥,A、B、C、D右转匝道桥,E、F回头匝道桥,石马路改建桥及跨越石马路的人 行天桥。2.1.2工程范围本次施工范围为石马立交二环路主线桥里程LK35+110至LK35+140段,本段 主线桥及A、D匝道桥下穿城际铁路里程DK31+111.757处127#、128#、129#墩跨 之间,石马立交桥主线桥桥桩ZF6-1、ZF6-2、YF6-1、YF6-2及A匝道桥A0#、D匝 道桥D3桩基,位于城际铁路127#、128#、129#墩跨箱梁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考虑对城际铁路的墩、柱、箱梁成品的保护,防止对

5、城 际铁路桥桩的施工扰动,综合考虑二环路主线桥、A、D线匝道桥与城际铁路交汇 处部分桥桩基础及石马路人行天桥0#、1#、2#桩基、主线桥及B、C线匝道桥上跨 宝成铁路两侧处桥桩等工程范围不能采取机械成孔的桩基础施工,均采用人工挖孔 成孔灌注砼桩施工工艺,桩径1.8米、2.0米。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绵阳市二环路西半环游仙区地段。整个拟建场地分布有两种地 貌类型,一种是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另一种是靠近涪江河流的I级阶地,地 势较为平坦。2.2.2工程地质本节地质参数由绵阳市二环路三期工程石马立交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编号:190123-kj)提供。本工程范围

6、内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 系人工填土(Q4ml)(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的(Q4al+pl) 粉土、细砂、粉质粘土、卵石土、第四系坡残积(Q4dl+el )粉质粘土、白垩系(K) 泥岩、砂岩等。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1)杂填土1:杂色,稍湿,以回填粘土为主,含建筑垃圾,局部含少量 的卵石等,结构较松散。揭示层厚0.302.40m,平均层厚1.01m。(2)素填土2:以回填卵石为主,充填粘土和少量粗砂,稍湿,级配较 好。揭示层厚0.206.80m,平均层厚1.57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1)粉土1:以灰褐色为主,稍湿,稍密,局部含铁锰质结

7、核。揭示层厚 0.304.60m,平均层厚 2.24m。细砂2:以褐灰色为主,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级配一般,砂质 不纯,多夹有粉土。揭示层厚1.006.75m,平均层厚2.51m。粉质粘土:以褐黄色为主,夹褐灰色斑块。根据其可塑性分为:软塑 粉质粘土1、可塑粉质粘土2、硬塑粉质粘土3。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但 随地段不同,可塑性状态也有变化,多含有铁锰质结核,下部含有少量卵石。软塑粉质粘土1:揭示层厚0.804.80m,平均层厚3.70m。可塑粉质粘土2:揭示层厚1.005.70m,平均层厚3.32m。硬塑粉质粘土3:揭示层厚0.3012.00m,平均层厚3.90m。卵石土:以青灰色、灰白为主

8、,夹褐灰色等。根据密实度不同分为: 松散卵石土1、稍密卵石土2、中密卵石土3、密实卵石土4。该层在本场地 内广泛分布,但随地段不同而厚度发生变化。松散卵石土1:揭示层厚0.704.12m,平均层厚2.03m。其圆锥动力触探击 数N63.5 一般小于等于7击。稍密卵石土2:揭示层厚0.504.90m,平均层厚2.33m。其圆锥动力触探击 数N63.5 一般大于7击小于等于15击。中密卵石土3:揭示层厚0.408.70m,平均层厚2.52m。其圆锥动力触探击 数N63.5 一般大于15击小于等于30击。密实卵石土4:揭示层厚0.3035.70m,平均层厚9.92m。其圆锥动力触探 击数N63.5

9、一般大于30击。第四系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以红褐色为主,多呈硬塑状,含铁锰质结核,孔隙比一般较 大。揭示层厚0.603.30m,平均层厚2.06m。白垩系地层(K):泥岩:以棕红色为主,含灰褐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层状构 造,砂质含量较重,局部近于泥质粉砂岩。岩质软弱,属极软岩类。根据其风化程 度分类为:强风化泥岩1:基岩中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多呈碎 块状,遇水易软化,顶部风化近于土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丑级。揭示层厚 0.509.00m,平均层厚 2.94m。中风化泥岩2:基岩中裂隙稀少,岩体完整性相对较好,岩芯呈柱状,岩石 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

10、级为III级。揭示层厚1.406.91m,平均层厚2.60m。砂岩:以灰白色、青灰色为主,局部灰褐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 主,层状构造。根据其风化程度分类为:全风化砂岩1:风化很严重,岩体基本特征仍存在,但手易捏碎。该层分布 不太广,局部地段才有分布。揭示层厚0.404.60m,平均层厚2.07m。强风化砂岩2:风化较严重,裂隙较发育,锤击较易敲碎,局部夹有强风化 泥岩。该层在本场地内分布较广。揭示层厚1.2029.00m,平均层厚9.17m。中风化砂岩3:稍有风化迹象,岩面新鲜,颜色清晰,裂隙少发育,锤击声 脆,局部夹有中风化泥岩。该层在本场地内分布较广。揭示层厚0.7027.00m,平

11、均层厚13.55m。泥岩:以紫红色为主,中风化。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层状构 造,局部地方砂质含量较重,近于泥质粉砂岩。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是本次勘 察揭露的最底层。揭示层厚0.7619.60m,平均层厚7.40m。2.2.3水文地质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本次勘察结果,该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 水、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内,大气降水补给;孔 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基岩裂隙水主 要赋存于下覆基岩裂隙之中。本次勘察中测得的钻孔地下水位标高大致位于 453.36m481.21m。2.2.4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基坑施工的影响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水量不大,可于基坑顶部四周设 置截水沟拦截地表水,并于坑底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坑内积水及时进行疏排。场地环境水和场地土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