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_第1页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_第2页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_第3页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_第4页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精心整理优质范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沁园春雪导入。二、讲授新课。1、简略

2、讲介作者毛泽东。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 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

3、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5、赏析课文。(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4、:远眺、近观、仰视、俯瞰。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c、选材典型。d、语言极富表现力。“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2)下片1)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见板书)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哪些精神品质?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无畏,蔑视反动军阀等黑暗势力的精神品质。3)“

5、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的志向?参考答案: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4)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点明诗人对“谁主沉浮”的暗答。三、课堂小结: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壮丽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决心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四、巩固练习。1、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2、就本文的内容或艺术技巧等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性的文章。3、背诵全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6、的特点。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文体知识词,兴起于隋唐,和乐而歌,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还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二、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

7、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 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三、关于词牌“沁园春”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沁园春”就是由此而得名。四、导入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

8、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五、诵读(注意节奏、押韵)六、课文解读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2、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关键词:立、看、怅、问、忆、记(1)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突现鹰的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鱼翔浅底(翔体现里鱼游得自

9、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2)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竞是对前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3)诗歌意象诗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具体的事物)3、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诗人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4、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5、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七、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空山新

10、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词中景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设计老师朗读

11、诗人,领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让我们一起品味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走进诗人、领袖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的心灵世界。二、写作背景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 国十月革

12、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的湖南的农_动引起了当地官僚恶霸极大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下令通缉捉拿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秘密从韶山回到长沙。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_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时,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展示橘子洲的相关照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用长沙话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毛泽东的纯正地道的湖南口音。2、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诗词

13、的情感基调,并理清思路: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明确:上片主要写景;下片追忆往事,抒发作者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和革命豪情。3、老师明确诵读要领,学生齐读课文。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忆”字都是领字,这两个字后要稍微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语速稍快,“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慨叹之情。下片“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语调要低沉一点,语速也要稍慢一些。“忆”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激情,语速稍快。四、 再读课文,品味鉴赏(一)品读上片:写景为主,借景抒情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片。2、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4、这几句给我们透露了哪些信息?明确:点明了作者“独立”的时间和地点。这几句句式倒装。正常语序为“寒秋(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3、问题:在词的上片,“看”是一个“领字”,统领以下哪几句?作者看到了哪些美景?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教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板书:山红林染 绚丽多彩江碧 虽为寒秋看 舸争 却无寒意鹰击 生机勃勃鱼翔请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齐读这几句景物描写的句子。问题:在这几句景物描写中,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万”写出山之多;“遍”描写了红枫满山的景色;“漫”写出了湘江水的溢满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染”这个动词化动态为

15、静态,写出“万山”好像被红枫染过一样;“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用“翔”而不用“游”,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就像在天空一样,自由自在,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诗句“天光云影共徘徊”、“秋水共长天一色”。4、一提到秋,人们常常自然而然地就把它与“悲凉”、“愁”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万里悲秋常作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等悲秋诗句更是给人增添了凄冷的感觉。但在这首词里,虽然是深秋,我们却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在作者身上感受到一种大气、乐观,而不是像古代文人

16、士子的多愁善感。5、问题:面对这生机勃勃的秋景,作者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这一“怅”一“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秋景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寄寓了自己乐观、热烈、积极奋斗的革命激情。一个“怅”字,写出作者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他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谁来主宰祖国命运和民族未来的问题。这里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板书: 怅、问: 谁主沉浮? 博大胸怀(二)品读下片:抒情为主,情中显志1、作者在词的上片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片。2、“橘子洲”、“岳麓山”是青年毛泽东与

17、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这次旧地重游,他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下片中,“忆”是一个领字,那么作者回忆了什么样的峥嵘岁月?板书:忆: 峥嵘岁月 革命盛景补充材料(幻灯片展示):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远大抱负,他们在革命浪潮中乘风破浪,充满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小结: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

18、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下片通过叙事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含蓄地回答了只有像我们这样的知识青年、仁人志士才能“主沉浮”,才能担当天下大任。板书: 记: 中流击水 壮志豪情。4、学生再次大声齐读全词。五、总结归纳词的上片记今日自己独游橘子洲,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下片忆往昔与同学战友群游橘子洲,以抒情为主,情中显志。全词清晰地展现了新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担当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壮志豪情。六、 拓展迁移在毛泽东看来,改造旧中国的历史重任是掌握在奋发有为的青年人手中的,只有他们才能主宰祖国和民族的命运。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借鉴中国

19、留学生时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依然是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中流砥柱。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大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选段,读出我们年青一代的自豪与激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第4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字音、字形、词语,背诵全文。初步把握意象

20、、意境的内涵。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意境为切入点鉴赏词作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读教学法。感情体悟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1、意象的理解与把握。2、明确意象、意境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东方红,这是一首歌唱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歌曲。毛泽东不仅是伟大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还是优秀的书法家、诗人。毛泽东善于用古典诗词抒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

21、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时期的人生理想。二、介绍“词”的相关知识1、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故又称“诗余”。2、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背景介绍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蓬勃高涨,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疯狂镇 压,中华民族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

22、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长沙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重回长沙,重游橘子洲,想起革命形势和往事,心潮澎湃。四、读文,正音1、学生自由朗读。2、正音沁(qn) 舸(g) 廖(lio)廓(ku)遒(qi) 峥嵘(zhng rng) 遏()五、突破难点1、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主要特征是什么?2、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意象(壮丽)积极向上,昂扬奋进,抒发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借景抒情)3、壮景与豪情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六、拓展延伸1、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2、古人写秋多“怨

23、秋”“悲秋”萧条凄凉,清冷惨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蕴。而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这与作者的什么有关?分小组讨论后明确:毛泽东是一位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势。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这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性格、志向”有关。3、从毛泽东身上你得出什么结论?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首励志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

24、人才学研究小组曾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4、然而,空有志向能行吗?不行。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弃的态度。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驶生命,要么生命驾驶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人的生活并非只是一种无奈,而常常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人生的方向也是由态度决定的。心态决定命运: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

25、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拥有积极的心态,树立理想,掌控命运。七、课堂小结这首词上阕描写秋日独游所见橘子洲头秋景,想到“谁主沉浮”的民族命运问题。下阕回忆从事革命活动不平凡的岁月,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第5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2、情感目标: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3、能力目标:学会朗诵诗歌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诗歌的步骤。【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2、难点:引导学生掌

26、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1、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如果生源条件较好,可以设计为比较阅读、与初中已学的沁园春 雪来作比较、可以设计为异同的比较、其中有一个问题可以考虑作为中心提问, 沁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 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 为什么 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诗词已经深深地浸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了。阅读鉴赏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纯净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7、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在学习这首诗词之前,我需要考验一下大家以前的语文功底。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江山代有人

28、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1、师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

29、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明确: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板书)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三、具体分析鉴赏1、鉴赏前三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30、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明确:不能。“独立”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现在咱们就来具体欣赏一下。词人通过一个“看”字,以视野所见来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统领的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现在咱们来齐读这几句。学生齐读,师点评。(1)提问: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明确:山、林、江、舸、鹰、鱼。(2)具体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