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初中七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2022年人教初中七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2022年人教初中七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2022年人教初中七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2022年人教初中七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中学地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不规章球体; 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4 万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2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全部的纬线都是圆, 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 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步缩短,最终成一点; C方向 : 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习惯上用“ 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 90;南北极分别为 90 S 和 90 N; (4)

2、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纬度: 0 -30 ;中纬度: 30 -60 ;高纬度: 60 -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北纬北半球, 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半圆状; B长度:相等; 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以东为东经,习 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 180, 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

3、另一条就为西经;( 1(5)几条特殊经线: A, 180, 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B, 20 W,160 E 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20 W 以东,过 0 度经线到 160E 为东半 球; 20 W 以西,过 180 度到 160 E 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定: (切记:经度在 0-20 在东半球; 160 180在西半球;经度在 20 160, 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C,全部的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全部的纬线相互平行; 4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是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叉成的网; (2)经纬网的判读步骤: A: 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步骤一:分清经线和纬线

4、步骤二:确定经纬度 确定纬度的方法: 1,赤道以北是北纬,字母代号是 N;赤道以南是南纬,字母代号是 S 2,纬度数向南增加为南纬,向北增加为北纬 确定经度的方法: 1,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字母代号 E;以西是西经,字母代号 W 2,经度数向右增加为东经,向左增加为西经 B,有极点的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1)第一,确定南极仍是北极;(方法:依据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地图中明显的标志, 如: S 或 N;南,北极圈;) (2)其次,分清经线和纬线;(通过极点成放射状的直线是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封闭圆 2第 2 页,共 13 页圈是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判定东西经;(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递增

5、的为东经度,度数递减的是西经度;) C, 经纬网确定方向的方法: (1)同一条纬线上两点只有“东,西”之分,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者为东,后者为西; (2)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南北”之分;离北极近的在北方,离南极近的在南方; (3)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第一应当找一个参照点,这个点与 其中一个点在同一条经线上,与另外一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再判定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 24 小时 昼夜交替,时间的差 (北逆南顺) 异 四季的变化,五带的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划分 2. 地球公

6、转学问点: 1 北半球的节气:春分日( 3.21 );夏至( );秋分日( 9.23 );冬至( ); 2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 明显的四季变化; 3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公转至夏至日位置时,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回来线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 球公转至冬至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来线 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3,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春分 第 3 页,共 13 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春分到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 南半球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

7、夏至到冬至, 太阳直射点向 南 移动 ;从冬至到夏至, 太阳直射点 向 北 移动 (4)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日, 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 有 极夜 现象; 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越往北白昼越短; 有 极昼现象; 北极圈内有 极昼 现象, 南极圈内 北极圈内有 极夜 现象, 南极圈内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春分到秋分,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从秋分到春分, 北半球各地昼短 夜长; 3地球上五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畴: 0 S( N)为热带; N 为北温带; 23.5 S 为南温带; N-90 N 为北寒带; 66.

8、5 S-90 S 为南寒带; (3)五带的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三,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4第 4 页,共 13 页1 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表示的范畴小,内容详细,反之,比例尺小,表示的范 围大,内容简略 2 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接受“平移指向标”法;如 图 1, AB 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 BC

9、 的走向是东西走 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依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 示东西方向;如图 2, A 位于 B 的西面, B 位于 C 的北面; 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定方向, 四,地势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2)等高线与等深线: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3 等高线地势图的判读:“同线同高”“同图同距” 判

10、定地势高低:数值大,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海拔低,地势低; 判定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等高线的稀疏,坡度缓; 5第 5 页,共 13 页判定山地不同部位: a. 顶部 :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b.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c.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叫分水线或者分水岭) d.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叫集水线) e. 悬崖:几条海拔不同等高线重合处,用“ (示坡线)”符号表示 (3)分层设色地势图: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4)地势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6第 6 页,共 13

11、 页其次章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四周却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 ;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四周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地球表面 71%是海洋, 29% 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岛屿是面积较小的陆地;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 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3世界轮廓几何图:(在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七大洲与四大洋均按面积由大到小次序排列) 5.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

12、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黑海和 里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水道;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水道;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海陆变迁的缘由: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人类活动也 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7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8 20 世纪 60 岁月,地球科学争论说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全球大致划分为 7第 7 页,共 13 页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 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0. 世

13、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 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 - 喜马 拉雅火山地震带; 8第 8 页,共 13 页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分: 天气 概念 特点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短时间,多变,不稳固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固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 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存气温的分布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显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显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 1 月

14、最低;海洋 8 月最高, 2 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步降低;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约下降 ; 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步削减; 南北回来线邻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形;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9第 9 页,共 13 页通常情形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

15、少; 4世界的气候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 58 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势因素; 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 a 依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全年高温”“终年冰冷”“冬冷夏热”“全年 温存”) b 依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 “终年少雨” “夏多冬少” “夏少冬多” ) c 结合气温存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定出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有; 亚热带季风

16、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冰冷干燥;一月平均气温在 地中海气候: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存多雨(冬无冰冷,夏无酷暑);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夏季较集中; 10 0 摄氏度以下;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产生率与死亡率准备的; 自然增长率 =产生率死亡率; 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欧洲) 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终年冰冷的高纬度

17、地区或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人口增长过快或增长过慢甚至削减会对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等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部和南部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畴最广的语言;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基督教教堂欧洲;伊斯兰教清真寺北非,西亚等; 佛教寺庙东南亚等; 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18、的场所;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1 第 11 页,共 13 页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 有聚落; 在全年酷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12 第 12 页,共 13 页第五章 进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其次;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