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利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把握文章的关键句段,揣摩其含义,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感情真挚的特点,体会本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词汇,增强语感。(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师:(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合影)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
2、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也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生(齐):杨振宁,邓稼先。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生1: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生2: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生3:我补充一下,邓稼先曾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师:何谓“两弹一星”?生4:“两弹”分别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是人造卫星。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同来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板书课文题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运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解读文本,把握文章
3、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通过细节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屏显学习目标)基础梳理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选聘(pn) 谣言(yo) 背诵(sng) 昼夜(zhu) 昆仑(kn) 氢弹(qng) 宰割(zi) 筹划(chu) 无垠(yn) 难堪(kn) 署名(sh) 孕育(yn) 仰慕(m) 癌症(i) 开拓(tu) 彷徨(png hung) 可歌可泣 (q) 鞠躬尽瘁(j cu)(2)理解词义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的
4、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而无愧色。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
5、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背景探寻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的成功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
6、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出各个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
7、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布局谋篇别具匠心的特点。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系祖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精神品质: “
8、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精神品质: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精神品质:一心为国,没有私心。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精神品质: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封短短的信。精神品质:强烈的民族自尊,实事就是的作风。1982年,“我不能走”。精神品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熟悉生难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2.熟读课文,体会邓稼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3.画出能够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语段,字斟句酌,揣摩其含义。第二课时温故探新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以及
9、好友杨振宁博士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两弹”元勋邓稼先对我国现代化国防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好友的无私奉献和巨大贡献,杨振宁博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文本探究1.本文的叙述对象是“邓稼先”,但作者为什么一开篇要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有所增强,科技领先便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先概述我们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
10、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更显磅礴大气,突出邓稼先的功勋。2.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活事迹和巨大贡献,而着重从不同角度突出其品格和精神?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在于: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势必不
11、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3.文中对奥本海默的叙写是多余的吗?为什么?不是。奥本海默是著名的科学家,是美国“原子弹之父”,他虽然是位拔尖的人物,在性格上却锋芒毕露,相比之下,邓稼先就更显得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这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高尚品德,也更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生动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这样也就将邓稼先的形象完整地
12、呈现了出来。4.试阐释文中第27、28段的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就是
13、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说他是理想党员。5.作者为什么以“民族感情?友情?”为小标题?标题看起来好像既没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没有肯定是友情。文章中最后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似乎作者并没有对标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通过阅读本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当邓稼先肯定地告诉杨振宁,中国人自力更生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且没有外国人的援助时,杨振宁“感情震荡”“热泪满眶”,实际上杨振宁很清楚原因:他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使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作者把小标题写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吸
14、引读者,另一方面抒发了自己为朋友、为民族而骄傲自豪的感情。6.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原文有何用意?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他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执著、坚韧。7.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以同奥本海默相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这一
15、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板书设计拓展延伸有关奉献牺牲的诗文名句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张爱萍踏遍戈壁共草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
16、亥杂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课后作业1.抄写重点字词。2.完成课后练习练习二、三题。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把握重点字词,了解时代背景。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过程与方法】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重点)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各处细节描写的作用。(重难点)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敢说敢做、说做
17、合一的品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邹韬奋在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说:“许多人是不战而屈,而先生是战而不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位“战而不屈”的人物。首先让我们听一段这位“战而不屈”的人物的演讲,之后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放录音最后一次讲演)同学们,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有什么感想呢?(生答: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激动人心)那么,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吗?(生答:闻一多!)对,闻一多,一位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愿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梳理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梳头(sh) 抱歉(qin) 秩序(zh) 深宵
18、(xio) 伴侣(l) 小楷(ki)迭起(di) 赫然(h) 澎湃(png pi) 锲而不舍(qi) 沥尽心血(l) 慷慨淋漓(kng ki ln l) 迥乎不同(jing) 目不窥园(ku) 兀兀穷年(w)(2)理解词义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志趣: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典籍:记载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献,泛指古代图书。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衰微:(国家、民族等)微弱;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趣减少了。作,起。仰之弥高:和后面的“钻之弥坚”都语出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19、弥,更加。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20、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2.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他是闻一多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代表诗作有老马有的人等。3.背景探寻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曾在山东大学学习,是闻一多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闻一多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臧克家写作本文,介绍了闻一多作为诗人、革命家的光荣事迹。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
21、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耀着反帝爱国的光芒。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
22、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积累词语,整体了解全文大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1)速读课文,说说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了他为了救国救民而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据此为脉络,可将文章分为几部分?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两个方面来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据此为脉络,可将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
2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它们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文章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
24、的过渡十分自然。(4)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哪些事情上? 最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5)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课后作业课后继续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挚感情。在课本上画出细节描写的片段,并分析其作用。第二课时温故探新 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结束语是什么吗?(生答: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5、。)对,那么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具体是怎样践行“说”和“做”的呢?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文本探究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
26、新义。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4.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不倦、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用比喻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闻
27、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着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 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用“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组成语,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了闻一多治学的专心致志。又用了“群蚁排衙”,把密密麻麻的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既深刻,又形象。5.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一方面的特点?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6.文章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
28、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第一部分的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的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
29、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现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段描绘出了闻先生“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说”的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叩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7.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
30、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他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却形象丰满,孜孜治学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板书设计拓展延伸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
31、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课后作业1.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
32、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重难点)3.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多媒体上展示鲁迅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的印象。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寄托给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
33、,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视角,去看看生活中的鲁迅。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舀(yo) 碟(di) 捆(kn) 咳嗽(k) 绞肉(jio) 薪金(xn)校对(jio) 草率(shui) 洗澡(zo)悠然(yu) 吩咐(fnf) 揩(ki)阖(h) 调羹(gng) 深恶痛绝(w)(2)理解词义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敏捷:(动作、思路等)迅
34、速而灵敏。安顿:安稳。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调羹:羹匙。展然:(心绪)舒展的样子。忧郁:忧伤愁闷。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校样: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印刷前供校对用的样张。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疙瘩: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白萨萨:文中指玻璃窗发亮了,即天快亮了。2.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卜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
35、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3.背景探寻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也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为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
36、大量的心血。1936年,鲁迅去世。从悲痛中振奋起来后,1939年10月,萧红在重庆完成了两万四千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作为她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的一片心意。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鲁迅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选取了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片段来表现鲁迅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2)初步感知: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2.回忆鲁迅先生中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答出5点即可)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
37、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意思对,答出其中任意五点即可)3.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阅读课文,分小组完成下表。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子的鲁迅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人之夫的鲁迅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人之友的鲁迅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人之主的鲁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幽默、风趣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熟记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反复朗读文章,体会本文借助日常琐事展现鲁迅富有人情味、生活
38、化的的一面,以及萧红作为女性对生活独特敏锐的感知力和细腻温婉的情怀。第二课时温故探新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咳嗽(k) 绞肉(jio) 薪金(xn) 校对(jio) 揩(ki) 阖(h) 调羹(gng) 深恶痛绝(w)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展然:(心绪)舒展的样子。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文本探究1.细节赏析,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9、(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走路很轻捷,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3)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与朋友相处的融洽、愉悦可见一斑。(4)
40、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鲁迅先生也有幽默风趣、可爱可亲的一面。(5)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严格要求,同时又深切关爱。(6)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这个细节展现了鲁迅先生实事求是的一面。2.第47、48段都提到了鲁迅先生的背影,这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作者运用反衬的
41、手法,用窗户和台灯的光来衬托鲁迅先生的身姿,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体现了鲁迅先生夜里工作至天亮的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作者反复强调鲁迅先生背影的颜色,突出了一种在黑暗中的沉稳,暗示了鲁迅先生的从容和战斗精神。3.作者通过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文章开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
42、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表现了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他看到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幽默。作者还描绘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先生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精神,另外还有他的工作习惯、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事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仙灵生动的“活的鲁迅”。4.本文的标题为“回忆鲁迅先生”,为何要用大量篇幅写许先生?许先生融合了中国传统妇女与新时代女性的勤劳、节俭、善良、聪慧、宽容、隐忍、坚毅等品质,展现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情。鲁迅
43、先生与许先生不仅是一对夫妻,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在鲁迅先生病重后,许先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理解包容展现了鲁迅先生执着的一面,同时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5.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看?(1)文中撷取凡人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平凡中伟大的特点,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2)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3)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板书设计拓展延伸鲁迅名言精选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
44、暴自弃者的话。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4.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5.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课后作业1.背诵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2.再从课外搜集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3.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在随笔中写下你的体会。4.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4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1.借
45、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重点)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
46、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基础梳理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卿(qng) 孰(sh)遂(su)(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3)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7、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卿言多务,孰若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程度副词;今义:更加)(4)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握,担当)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和“为”合起来构成动词,可译为“认为”)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程度,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
48、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背景探寻(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相关人物背景)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黄龙元年(229),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
49、业(今江苏南京),建立吴国,在位24年。吕蒙(178-220)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172-217)字子敬,三国吴名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初率部属百人从周瑜到江南,后以劝孙权鼎足江东,进图帝业,深受敬重。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用PPT)。词:(1)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难道) (3)但当涉猎 (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
50、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2.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3.疏通文意。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4.结合课下注释及前面归纳的文言用法,翻译课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
51、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5.积累并运用成语。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或从穷困变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造
52、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6.再次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2)理清课文思路。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并“结友而别”。生2:我想用“学”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
53、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本课里的重点文言知识,反复朗读本篇短文,体会本篇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本篇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请用笔在文章中画出来。试着背诵本篇文言短文。第二课时温故探新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C )A、魏国 B、蜀国 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B )A、关羽 B、吕蒙 C、鲁肃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
54、,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文本探究1.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有用“卿”为爱称的。(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古时王侯的自称。(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朋友间的爱称。阿蒙:他称,用吕蒙的小名,表示吕蒙变化很大。(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其它还有很多,表示自称、谦称的有“臣、仆、某、鄙人”等,王侯自称的有“寡人”等,称呼对方有“子、君、足下”等。2.孙权劝学,取得
55、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3.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对其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的风范。4.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的关系。
56、请问作者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诸臣中是仅次于周瑜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7.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
57、大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相关称谓拓展敬辞类: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弟、贤侄奉奉
58、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骂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姓、拙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敝人、鄙见其他寒舍、见教、见谅、斧正课后作业课后请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5 黄河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2.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
59、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黄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
60、,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完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劈(p) 浊流(zhu) 巅(din)气魄(p) 澎湃(png pi) 狂澜(ln)宛转(wn) 屏障(png zhng) 哺育(b)榜样(bng) 一泻万丈(xi)(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