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期末复习 必考实验突破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期末复习 必考实验突破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期末复习 必考实验突破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期末复习 必考实验突破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期末复习 必考实验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上物理 期末复习 必考实验突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 【基础练】如图 1 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i 实验原理是 。ii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iii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iv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时刻,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v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i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在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全程时间

2、偏 ,平均速度偏 。ii 图 2 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留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iii 某同学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将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3) 【拓展练】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i 如图 3 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ii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时,应该选择由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

3、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馒;还可以通过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iii 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 (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iv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 3 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E 、 F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cm,则 E 、 F 两位置间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m/s。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 【基础练】在

4、“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i 在该实验中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ii 实验时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海波做实验。iii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在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iv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取水浴法加热。v 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字母)。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vi 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1 所示,由图可知,海波在第 1min 、第 5min 及第 8min 时分别处于 、 、 (

5、前三空均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海波的熔点是 C,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i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 48C 时,其状态是 (填字母)。A、固态B、固液共存态C、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ii 如图 2 所示为另一小组在进行实验时所用装置,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烧杯中的水过多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iii 小明小组也采用热水加热海波,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3 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海波和热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3 乙所示,根图

6、象可知,第 10min 海波停止熔化,原因是 。iv 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于是他将一些盐放入试管内的水中,把试管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记录盐水的温度,并将数据绘制成如图 4 甲所示的图象。他发现: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 4 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 【基础练】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i 下列是某小组的实验装置,则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烧杯和水 酒精灯

7、铁杆 A 和温度计(含纸盖)铁杆 B 和石棉网ii 实验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iii 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 。iv 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温度/C8890929496989898 请将图 2 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v 甲组的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 3(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vi 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vii 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了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v

8、iii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C,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i 水沸腾时,烧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ii 另外两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 4 所示,a 、 b 图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iii 为了方便地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选填“高”或“低”)。iv 由实验可知,水温需要达到 98C 水才能沸腾,且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液体沸腾需要满足

9、的条件是 和 。v 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 5 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实验中发现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 98C 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 。当小李同学在烧杯内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烧杯中的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vi 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下图中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

10、律。(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 ABCD 能绕垂直于 CD 的 ON 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i 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在平面镜上,实验中为了使光束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选填“A”或“B”)。A让光束垂直纸板射到 O 点B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到 O 点ii 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iii 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45,测得反射角也为 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11、。iv 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 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 。v 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 CD 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填字母)。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vi 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已的眼晴,结果他俩谁都没有做到,你认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 。(2) 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i 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 光线是唯一的。ii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入射时,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iii 在上述实验中,若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

12、研究,请你设计保留的方法: 。iv 为了探究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 多次实验。一次实验过程中,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 、 30 、 45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 v 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vi 如图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90,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 兴趣小组组装了

13、如图丁所示的装置。i 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B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ii 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 线,入射点不动,当绿光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时,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iii 从 A 侧往 B 侧看,三线重合,只看到一条光束,说明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基础练】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操作如下: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然蜡烛 A,可以看到蜡烛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取一支外形与 A 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

14、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将玻璃板倾斜,再次观察“蜡烛 A 的像”,如图乙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i 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 。ii 操作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 A 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现象;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iii 操作中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蜡烛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iv 操作中蜡烛 A 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A1”“A2”或“A3”)。v 除此以外,实验过程中还要用到的工具是 ,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是否相等。vi 某次实验中将点燃的

15、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5cm 处,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 以 5cm/s 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 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B 与 A 相距 cm 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i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且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ii 将蜡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iii 实验过程中,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他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iv 小明把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平面镜的后面、像的前面,可以发现蜡烛 A 在镜中的像 (

16、填字母)。A、被挡板全部挡住,看不到像B、没有被挡板挡住,还是完整的像C、被挡板挡住,只成一半的像D、成在了挡板上v 小华在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A 和 B 来代替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小华观察到棋子 A 的像不清晰,则她应该 (填字母)。A、换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板B、换用平面镜C、用手电筒照射棋子 A D、用手电筒照射棋子 B vi 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a 处;将平面镜从中间切开,并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竖直放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A、硬币成像在 b 处,且成两个像B、硬币成像在 c 处C、硬币成像在 a 处D、硬币无法

17、通过平面镜成像(3) 【拓展练】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上,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中所成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与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 d 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i 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ii 记录 。iii 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是 。iv 步骤(3)中测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与广告牌之间的距离 d ,物理依据是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1) 【基础练】为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小明、小红、小刚分别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i 上

18、述三个装置中,带量角器的塑料板的作用是 。实验中激光笔要 (选填“紧贴”或“远离”)塑料板照射。ii 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iii 塑料板是由 2 个半圆塑料板组装的。实验时,将塑料板 F 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塑料板 F 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实验中,三名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明 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0304560水中折射角0223540 小红 实验次数1234入射角0304560玻璃中折射角0172430 小刚 实验次数1234

19、水中入射角0223540空气中折射角0304560 i 分析小明和小红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中,垂直照射时,入射角是 0,折射角为 ,光线不偏折;斜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ii 分析小刚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垂直照射时,折射角为 ,光线不偏折;斜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iii 综合小明和小刚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2)中得出结论的不足之处是 。iv 根据小刚的测量结果,我们推测: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随着入

20、射角的增大, (选填“折射角”或“入射角”)先达到 90;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基础练】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i 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该实验最好在光线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ii 小明先通过如图 1 甲所示的实验,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 f= cm。iii 小明将凸透镜、蜡烛调节至如图 1 乙所示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iv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又将蜡烛

21、移至光具座上 32cm 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v 接下来小明又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 2 甲所示的 A 、 B 、 C 、 D 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vi 当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D 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 。vii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保持蜡

22、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要将光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viii 一同学用图 2 乙所示的 LED 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i 在将图 1 乙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照框,则此时摄像师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ii 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 3 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 、 的 像。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

23、倒立、 的实像。iii 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填字母)。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iv 接下来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v (多选)小明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

24、度上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3) 【拓展练】如图 4 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反方向箭头的纸条。向杯中倒入适量水(水位在两个箭头之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 4 乙所示。i 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透光的特征。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的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ii 带箭头的纸条向远离水杯的方向移动,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25、。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芳芳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设计了记录数据的表格,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步骤二: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盐水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 m总,如图甲所示,并记录。步骤三:将烧杯中的部分待测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并记录。步骤四: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并记录。步骤五:根据已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待测盐水的密度 ,并记录。(1) 请根据以上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烧杯和剩余盐水倒出盐水的倒出盐水的盐水的密总质量m总/g的总质量m/g质量m/g体积V/

26、cm3度/(gcm3)12430 (2) 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也在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B.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C.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V;D.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 。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为了使测量值更精确,上述测量顺序可调整为 (填字母)。(3) 周末,小明到超市购物,买了一盒酸奶,喝了一口发现酸奶的味道与平时喝过的同样的酸奶似乎不同,联想起近日新闻报道食品造假现象,他怀疑该酸奶掺了一定水分,于是他想通过测量

27、酸奶密度的方法来判断。他看到超市售货处有电子秤,并向售货员要了一只小玻璃杯,借助一瓶矿泉水,测出了酸奶的密度。下面是他测量的过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i 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 m0;将玻璃杯装满矿泉水,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 m1;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干净, 。ii 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酸奶= 。(水的密度用 水 表示,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测量固体的密度(1) 【基础练】小明用天平、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i 如图 1 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两种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操作步骤按照示意图中的顺序进行)。你认为方案 测量误差会较大,原因是 。ii 接下来小明同学按照选定方案进行了

28、实验,测出了相关物理量,计算出了石块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小石块质量的实验步骤: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时天平指针位置如图 2 甲所示,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又如图甲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此时右盘中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g。把小石块放入装有 20mL 水的量筒后,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丁所示,正确读数视线是 (选填“a”“b”或“c”),该小石块的体

29、积是 cm3。该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iii 小明把该小石块打磨做成一件小工艺品后,其质量减小,小石块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 【补充练】结合上例探究以下问题: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填字母)。A、游码生锈变重了B、砝码磨损了(3) 【拓展练】小明还想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量筒口太小,鹅卵石放不进去,他便采用了以下方法完成了对鹅卵石密度的测量:i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 31.8g 、空烧杯的质量是 90g。(2)如图 3 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上记下此时水

30、面的位置 M,然后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烧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ii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 M 处,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42g,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iii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iv (5)若小明在第(3)步测量质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值偏 。答案1. 【答案】(1) i v=st ii 刻度尺;停表iii 便于计时iv 0.3;0.45 v 变速(2) i 小;大ii Ciii 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不为零,或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通过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3) i 刻度尺;停表ii 乙;时间;高度iii A iv 先变大后不变;0.16 2. 【答案】(1) i 自下而上ii 较小iii 停表;物态iv 受热均匀v Avi 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48;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 i Cii iii 第 10min,海波温度能达到熔点,但海波温度与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iv 低;变多3.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