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协同管理系统(ECM)方案建议书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301452 第1章项目背景 PAGEREF _Toc3301452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3 1.1客户概况 PAGEREF _Toc3301453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4 第2章项目建设要求 PAGEREF _Toc3301454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5 2.1.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3301455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6 2.2.项目建
2、设需求点对点应答 PAGEREF _Toc3301456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7 第3章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3301457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8 3.1设计理念 PAGEREF _Toc3301458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59 3.2设计思路 PAGEREF _Toc3301459 h 3 HYPERLINK l _Toc3301460 3.3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3301460 h 5 HYPERLINK l _Toc3301461 3.4部署及应用方式 PAGE
3、REF _Toc3301461 h 6 HYPERLINK l _Toc3301462 3.5功能架构 PAGEREF _Toc3301462 h 11 HYPERLINK l _Toc3301463 第4章技术平台 PAGEREF _Toc3301463 h 13 HYPERLINK l _Toc3301464 4.1UAP平台 PAGEREF _Toc3301464 h 13 HYPERLINK l _Toc3301465 4.2轻量级平台 PAGEREF _Toc3301465 h 37 HYPERLINK l _Toc3301466 第5章企业门户 PAGEREF _Toc330146
4、6 h 49 HYPERLINK l _Toc3301467 5.1业务需求理解 PAGEREF _Toc3301467 h 49 HYPERLINK l _Toc3301468 5.2业务应用设计 PAGEREF _Toc3301468 h 50 HYPERLINK l _Toc3301469 5.3业务协同 PAGEREF _Toc3301469 h 51 HYPERLINK l _Toc3301470 5.4关键应用价值 PAGEREF _Toc3301470 h 53 HYPERLINK l _Toc3301471 5.5典型应用效果 PAGEREF _Toc3301471 h 55
5、HYPERLINK l _Toc3301472 第6章ECM标准功能应用方案 PAGEREF _Toc3301472 h 57 HYPERLINK l _Toc3301473 6.1公文管理 PAGEREF _Toc3301473 h 57 HYPERLINK l _Toc3301474 6.2信息发布 PAGEREF _Toc3301474 h 65 HYPERLINK l _Toc3301475 6.3协同工作 PAGEREF _Toc3301475 h 70 HYPERLINK l _Toc3301476 6.4车辆管理 PAGEREF _Toc3301476 h 75 HYPERLIN
6、K l _Toc3301477 6.5会议管理 PAGEREF _Toc3301477 h 81 HYPERLINK l _Toc3301478 6.6合同管理 PAGEREF _Toc3301478 h 87 HYPERLINK l _Toc3301479 6.7个人办公 PAGEREF _Toc3301479 h 92 HYPERLINK l _Toc3301480 6.8文档管理 PAGEREF _Toc3301480 h 98 HYPERLINK l _Toc3301481 6.9活动报名 PAGEREF _Toc3301481 h 104 HYPERLINK l _Toc330148
7、2 6.10移动应用 PAGEREF _Toc3301482 h 107 HYPERLINK l _Toc3301483 第7章NC一体化应用方案 PAGEREF _Toc3301483 h 113 HYPERLINK l _Toc3301484 7.1HR自助 PAGEREF _Toc3301484 h 113 HYPERLINK l _Toc3301485 7.2网上报销 PAGEREF _Toc3301485 h 120 HYPERLINK l _Toc3301486 第8章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3301486 h 125 HYPERLINK l _Toc330148
8、7 8.1安全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3301487 h 125 HYPERLINK l _Toc3301488 8.2安全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3301488 h 126 HYPERLINK l _Toc3301489 第9章项目实施方案 PAGEREF _Toc3301489 h 134 HYPERLINK l _Toc3301490 9.1项目建设总体策略 PAGEREF _Toc3301490 h 134 HYPERLINK l _Toc3301491 9.2实施管理体系 PAGEREF _Toc3301491 h 139 HYPERLINK l _Toc3301
9、492 9.3实施规划 PAGEREF _Toc3301492 h 143 HYPERLINK l _Toc3301493 9.4项目协作与沟通机制 PAGEREF _Toc3301493 h 144 HYPERLINK l _Toc3301494 9.5项目实施主计划与人天概算 PAGEREF _Toc3301494 h 146 HYPERLINK l _Toc3301495 第10章项目培训方案 PAGEREF _Toc3301495 h 149 HYPERLINK l _Toc3301496 10.1培训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3301496 h 149 HYPERLINK l
10、 _Toc3301497 10.2培训目标 PAGEREF _Toc3301497 h 149 HYPERLINK l _Toc3301498 10.3培训内容 PAGEREF _Toc3301498 h 149 HYPERLINK l _Toc3301499 10.4培训总体安排 PAGEREF _Toc3301499 h 150 HYPERLINK l _Toc3301500 10.5培训主体课程 PAGEREF _Toc3301500 h 150 HYPERLINK l _Toc3301501 10.6培训计划 PAGEREF _Toc3301501 h 150 HYPERLINK l
11、_Toc3301502 10.7培训质量与考核 PAGEREF _Toc3301502 h 155 HYPERLINK l _Toc3301503 10.8后续培训服务 PAGEREF _Toc3301503 h 156 HYPERLINK l _Toc3301504 第11章质量保证体系 PAGEREF _Toc3301504 h 157 HYPERLINK l _Toc3301505 11.1项目质量管理组织 PAGEREF _Toc3301505 h 157 HYPERLINK l _Toc3301506 11.2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PAGEREF _Toc3301506 h 157 HY
12、PERLINK l _Toc3301507 11.3项目质量管理输出 PAGEREF _Toc3301507 h 157 HYPERLINK l _Toc3301508 11.4项目质量监管 PAGEREF _Toc3301508 h 157 HYPERLINK l _Toc3301509 11.5组织保障 PAGEREF _Toc3301509 h 158 HYPERLINK l _Toc3301510 11.6制度保障 PAGEREF _Toc3301510 h 158 HYPERLINK l _Toc3301511 11.7质量保障 PAGEREF _Toc3301511 h 159 H
13、YPERLINK l _Toc3301512 11.8项目风险管理 PAGEREF _Toc3301512 h 160 HYPERLINK l _Toc3301513 第12章售后服务体系 PAGEREF _Toc3301513 h 163 HYPERLINK l _Toc3301514 12.1服务术语定义 PAGEREF _Toc3301514 h 163 HYPERLINK l _Toc3301515 12.2服务目标 PAGEREF _Toc3301515 h 163 HYPERLINK l _Toc3301516 12.3服务产品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3301516 h
14、164 HYPERLINK l _Toc3301517 12.4服务资源保障 PAGEREF _Toc3301517 h 175 HYPERLINK l _Toc3301518 第13章典型案例 PAGEREF _Toc3301518 h 178 HYPERLINK l _Toc3301519 13.1天瑞集团 PAGEREF _Toc3301519 h 178 HYPERLINK l _Toc3301520 13.2河南前进集团 PAGEREF _Toc3301520 h 184 HYPERLINK l _Toc3301521 13.3海南椰岛集团 PAGEREF _Toc3301521 h
15、 185 HYPERLINK l _Toc3301522 13.4中国兵工物资集团 PAGEREF _Toc3301522 h 187 HYPERLINK l _Toc3301523 13.5鲁丽集团 PAGEREF _Toc3301523 h 189 HYPERLINK l _Toc3301524 第14章投标公司概况 PAGEREF _Toc3301524 h 192 HYPERLINK l _Toc3301525 14.1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3301525 h 192 HYPERLINK l _Toc3301526 14.2大中华地区ECM信息化成功实施案例 PAGEREF
16、 _Toc3301526 h 192 HYPERLINK l _Toc3301527 14.3公司整体实力 PAGEREF _Toc3301527 h 193项目背景客户概况正文:介绍客户企业情况及信息化现状项目建设要求项目建设需求分析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项目建设需求点对点应答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可参考以下维度:设计原则应答功能需求应答功能指标应答方案要求应答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应答测试与验收要求应答设计提交文件要求应答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应答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设计理念NC协同产品ECM(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是基于全员应用的纯WEB化产品,“以
17、人为本,流程驱动,资源共享,提升效率,便捷移动,智慧协同”,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协作与沟通,关注分享、交流的企业社区环境,兼顾以组织为主体的业务协同,重点解决沟通协作、综合办公、流程审批、信息发布、公文管理、知识分享、企业门户、业务协同等企业协同办公需求、办公与业务应用一体化联动需求,实现企业完整的闭环管理。设计思路谈协同管理要放眼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上。企业从战略开始,分解到经营目标,再去制订计划的过程,是企业经营的规划、计划阶段,如下图所示。在具体的目标达成上,以任务执行发起,通过工作汇报来总结分析,以短周期的方式,如周、月、季度等去评价计划执行。长周期的方式,通过绩效管理,来评价全年经营目
18、标的执行结果。从任务执行到工作汇报,需要计划、组织、协调、监管等协同工作,也是企业计划执行体系的核心内容。从计划到任务执行,需要规划、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标准;同时,需要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并合理优化资源使用;以及通过信息发布、知识共享,实现学习型组织,当前更需要跨组织、跨角色的随时随地的沟通协作,这些都是协同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企业越来越重视组织协同、个人协同应用。打造一个高效协同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图3-1:执行体系企业协同管理的深入应用,离不开信息化的规划与支撑。如下图所示,协同的深入应用离不开数据,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信息沟通、资源配置、借助一体化应用平台获取大数据的分析结
19、果,通过数据来驱动关键协作任务同样,协同离不开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改善影响企业经营效果,需要信息化工具实现集团管控如人事任命、重大事项审批,在具体的业务执行上通过协同工作流与表单实现业务协同,通过知识共享实现组织核心能力改善。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工具的支撑使得这些工作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的提效率、控风险、降成本的管理目标。图3-2:协同平台价值设计原则软件提供的ECM系统,在设计实现时遵循以下优秀原则:稳定性系统具有稳定的性能,能满足集团总部及各级成员单位的业务要求。实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用户着想的原则,以用户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求得更高的效益,确保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能使用
20、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以现行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系统规模。成熟性系统结构设计、系统配置、系统管理方式等方面采用国内外先进同时又是成熟、实用的技术。个性化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的系统用户设计不同的操作界面、操作内容及操作流程,更方便于用户的使用。可实现库结构、指标代码、函数公式等的灵活设置;能够对业务规则进行灵活定制,提供业务流程监控功能,对不同的业务可灵活授权 可管理性为使系统正常运行及充分发挥效能,必须具有良好的易管理性,包括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操作管理等方面,系统设置多种业务预警功能,以便提醒用户及时处理业务。可扩展性满足系统不断拓展的要求,系统要具有灵活而有高度
21、的可扩展性而无须进行已有系统架构的调整和大规模的应用功能改造;同时在外界的环境改变时,系统可以不做修改,或少做修改就能在新的环境下运行。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部署,支持两级部署、分布集中以及一级架构大集中的应用部署模式。开放性 提供功能强大的数据接口,轻松实现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可方便引入和生成各类Office文档,便于用户使用;支持所有主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Oracle、Sybase等;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规范性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应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业界标准,为系统的扩展升级、与其他系统的互联提供良好的基础。软
22、件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采用国际标准或主流行业标准,使应用系统很容易地进行互连、扩充、管理。易用性系统使用方便,易于维护,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相关人员经短期培训即能掌握。界面友好简洁、布局合理,直观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模块和内容;具备简单易用的表格设计工具,函数公式设定、指标代码修改简单易学。整体性所购买软件的安装、调试和开发,要保证其整体配套和功能完整,从整个应用系统建设的角度,考虑平台建设。集成性可与财务系统、ERP系统、MIS系统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集成,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可与企业网站集成,构成基于Web的管理平台。安全性系统要提供多种安全加密模式,能够执行对数据项、数据表
23、、数据库、操作功能的多层次加密功能;可设定用户对系统不同模块的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建立日志文件,跟踪记录用户对系统每一次操作的详细情况;要制定可行的重要数据备份恢复策略、安全控制机制、运行管理监控和故障处理手段;对紧急情况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具备数据灾难恢复等功能。部署及应用方式ECM产品是以NC UAP Swing应用平台以及UAP 轻量级应用平台为基础开发的轻量级Web应用产品,能够共享应用服务及数据库,与NC产品是天然的一体化。支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灵活的部署方案。3.4.1ECM产品部署方案 为了解决企业访问协同办公系统人数过多的情况,面对企业特大数据量并发的挑战,该方案采用了E
24、CM Web服务器、负载均衡器、ECM应用服务器集群、ECM文件服务器集群和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的策略,利用多个计算机并行运行而获得较高的计算速度。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负载过高、响应迟缓,负载均衡器会将事务分配给其他服务器来处理,不影响用户使用,具有高可靠性。图3-3:部署架构3.4.2方案描述终端用户:ECM支持用户通过PC机网页访问、还支持手机和平板电脑设备通过web Http的方式访问ECM系统。Web服务器:ECM对外发布统一Web服务器(APAHCE)的地址,便于员工使用;Web服务器主要实现HTTP用户请求的响应,负责请求的接收与转发。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请求信息及各服务器的负载
25、情况,将请求具体分配到较为适合的ECM应用服务器或ECM文档服务器中进行处理,避免因某台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系统功能瘫痪、避免高并发应用阻塞应用导致系统响应迟缓。 ECM应用服务器集群:ECM应用服务集群服务器在接受到Web用户请求事务进行业务处理,便于达到负载均衡分配,易于扩展。 ECM文档服务器集群:由多台计算机集群,增加系统内部文件存储量,将文件上传至文件服务器磁盘存储。用户需要下载时,直接从文件服务器下载文件。 数据库服务器集群:采用Oracle RAC组件来部署数据库服务器。当用户需要扩充数据库规模时,只需增加参与集群的节点,同时增加相应服务器,即可保证系统的性能。该服务器可与NC产品共
26、享,实现ECM与NC一体化。3.4.3方案特点高性能: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无论是在访问数值的峰值还是低谷,均能保持较高响应速度;同时保障在多年积累大数据量的情况下的系统服务质量。高可靠:ECM业务应用、ECM文档服务和Oracle数据库服务均有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当其中一台服务器故障,不会影响用户使用功能。易扩展:随着企业人员和系统数据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3.4.4集群方案由于ECM产品的应用服务与NC是一致的,故可采用相同的集群方案。Web服务器与负载均衡服务器将用户请求均衡转发给应用服务器的计算节点进行运算处理。1、Web服务器+集群模式 WEB服务器与
27、负载均衡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外。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放在防火墙内局域网中同一网段。应用服务器集群为WAS垂直集群或者WAS水平集群。优点:易于扩展;安全级别高;安装简单;部署简单;维护简单。 缺点:存在master单点失效隐患详细部署图:图3-4:web服务器+集群模式2、Web服务器+主备集群模式 WEB服务器与负载均衡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外。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放在防火墙内局域网中同一网段。应用服务器集群为WAS垂直集群或者WAS水平集群。两套WAS集群配置为主备的模式。优点:安全级别高、优化网络访问、传输加密、访问控制;7*24小时服务。缺点:安装、部署及维护两套WAS集群;安装、部
28、署及维护较复杂;存在服务器资源浪费。3、WAS水平集群中的MasterHA方案 WEB服务器与负载均衡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外。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放在防火墙内局域网中同一网段。应用服务器的WAS水平集群中,如果master宕机,则在WAS水平集群中重新找一个server来承担master的作用。WAS主服务器上有master, 如果WAS主服务器宕机,则在从机上指定masterBak作为master使用。然后WAS从服务器重新启动,启动后masterBak来承担master功能。WAS集群中的其它节点也需要重新设置指向新的master,然后重新启动。 该方案需要将WEB SERVER单独部署
29、。 注:master和masterBAK所在的服务器都要申请license优点:安全级别高;防master单点失效;服务器资源利用高缺点:master出现宕机等需要重新设置新的master,WAS重新启动;运行维护复杂详细部署图:图3-5:水平集群HA方案4、NC大集群方案 WEB服务器与负载均衡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外。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放在防火墙内局域网中同一网段。主集群是WAS集群,备集群也是WAS集群,这两个集群中的成员SERVER组成一个NC的大集群。NC的大集群在NC的prop.xml(nchome/ierp/bin/prop.xml)文件中统一定义。Web服务器的插件plugi
30、n-cfg.xml中包含这两个集群中的成员SERVER, Web服务器负责将负载分发给各个服务器。WAS集群A中的成员master 承担NC大集群中的master作用。 WAS垂直集群B中的master先不加到NC大集群中, 作为备用的master 。如果NC大集群的主服务器发生宕机,那么停掉NC大集群中的所有SERVER,将WAS集群B从NC大集群中独立出来,然后启动WAS集群B,由该集群来接管所有业务。注: 两套WAS集群的主服务器上都要申请LICENSE。优点:防master单点失效;7*24小时服务;服务器资源充分利用;安全级别高。缺点:安装复杂;部署较复杂;维护较复杂。详细部署图:图
31、3-6:大集群部署功能架构软件提供的ECM系统功能模块规划如下图所示:图3-7:ECM功能架构图ECM基于UAP平台构建,与NC业务系统完全一体,统一建模、统一基础档案和主数据,区别传统OA组织级应用、无集成后顾之忧。使用NCv6多组织、多集团架构,支持集团、组织分级管理,满足大型企业集团应用需求。UAP强大的运行支撑平台,系统性能和稳定性更有保障。轻量级协同平台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扩展能力和丰富的公共组件。自由表单和协同流程支持灵活搭建企业日常审批业务、关键任务管理和简单业务管理模块。公共组件和和office应用等专业化的公共应用,贯穿整个ECM产品应用,让工作变得更简单。丰富的日常办公功能模块
32、,全面支撑企业事务性工作,多角色协同工作,构建高效、共享、协作、交流的工作环境。包括沟通与协作、公文管理、信息发布、综合办公、资源审批等,并可通过协同平台扩展更多日常审批业务。关键任务是支持企业战略策略和业务设计落地的重大事项,需要从计划和执行结果进行监控。在ECM中可灵活定义管理工具,由企管和行政重点跟踪。支持导入最佳实践解决方案,并可提供咨询实施服务。学习平台是帮助企业知识沉淀、传播、创新的有效工具,ECM将知识管理、培训管理、在线学习、考试管理、创新管理与学习门户、学习社区结合,帮助企业打造主动培训+自助学习+分享传播相结合的全面学习创新环境。ECM与NC业务系统紧密联动,一体化应用融合
33、。作为NC产品的轻量级全员应用入口,汇总了所有流程待办和通知、预警消息。为全员用户提供自助型服务,为管理用户提供分析和监控服务。可实现业务从WEB端申请、过程审批到后端处理的闭环操作模式。配合UAP分析工具,ECM支持跨领域分析数据展现,让数据说话,有效决策支持。ECM企业门户,提供基于角色的个人工作桌面,可针对不同职权、不同业务身份的员工提供针对性的角色驱动的工作中心。同时,支持多级门户、角色门户、业务门户、外部门户等多维门户定义。 ECM企业社区,基于UAP社交平台,融入流行的社交化元素,关注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分享、互动,与协同一体化应用。 ECM支持与更多第三方专业产品整合应用,支持用
34、户、界面、流程、消息、业务等全面全层次集成方案。技术平台UAP平台ECM系统基于UAP平台开发实现,遵循SOA思想和J2EE平台的技术路线UAP平台整体架构如图4-1所示:图4-1 UAP整体架构图UAP平台主要包括了七个部分:开发平台、集成平台、动态建模平台、商业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平台、云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下面简单对其进行介绍:4.1.1开发平台UAP开发平台从不同类型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研究、分析、总结和提炼了大量的设计工具、开发工具、应用开发框架、中间件、基础技术类库及研发模式等成果,并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软件开发环境。该项目包括了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构造、发布、
35、运行及维护等各阶段所需的工具。基于该平台能够大幅提升软件的开发效率、稳定性、可集成性及可维护性,降低软件实现的技术难度及开发成本。集成开发平台的结构如图4-2所示:图4-2 UAP开发平台开发平台由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应用开发框架、公共服务及基础技术类库/中间件几个部分组成,同时从开发过程角度提供了软件配置管理与研发管理功能。下面分别介绍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UAP Studio。支持业务建模、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组装、发布、部署、运行监控等应用开发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UAP Studio提供各种管理工具、设计器、监控工具,以及软件配置管理系统。采用模型驱动开发的方式,
36、通过上一阶段的输出与下一阶段的输入结合起来,通过可视化的设计器或工具将开发过程串接起来,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并降低各个阶段之间的鸿沟以及不一致性。UAP Studio中包括多种设计器,如业务实体设计器、业务操作设计器、UI设计器等。使用这些设计器设计的组件会产生元数据,根据组件模型的领域特定语言(DSL),可以配置需要的代码生成器模板,而模板引擎通过解析和元数据就可以自动产生出应用模型的源代码,例如Java代码等。模型驱动开发过程如图4-3所示:图4-3 模型驱动开发过程元数据模型描绘出业务的原始状态,业务信息的载体就是最基本的数据实体,建立实体把所有业务信息的含义清晰的展现在用户面前,再通
37、过描述实体的操作来表达业务功能,灵活的信息描述让企业信息可扩展可配置,并且实体间是支持多种聚合的复杂关系。业务对象元模型按照模块-组件-实体三层关系进行组织。图4-4所示实体模型存储在元数据仓库中,元数据框架支持访问服务、开发服务、管理服务,支持建模开发工具整合与适配其它系统模型数据。元数据提供统一的查询服务使所有应用清楚的使用统一的实体,基于元数据的访问及持久化让信息的保存查询更加方便透明,通过元数据生成相关代码及数据库脚本加快了开发,使平台上的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让业务与技术分离。基于元数据的典型应用有单据模板、查询模板、打印模板、数据交换、流程平台、外部交换平台、权限管理等。图4-
38、4 元数据框架图实体设计器的建模元素包括实体、值对象、枚举、业务接口、注释等类型;实体元素的关系包括:组合、关联、集成、依赖、实现等。基于实体设计器,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创建出面向对象的实体组件。如图4-5所示的销售订单实体组件,以直观的方式体现了如销售订单通过组合关系指出一个销售订单必须包括1.n个订单项等业务信息。基于该设计器能够自动将模型信息发布为元数据,并可以通过配置代码模板,自动产生可以直接运行的业务实体源代码。图4-5 UAP-Studio实体设计器基础技术类库/中间件是在系统框架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和应用系统之间建立的一层技术封装层,也是系统资源监控和管理层。基础技术
39、层中有许多关键技术如企业服务架构、连接框架、同步、SQL翻译器、持久化框架、调度引擎、缓存等,还提供许多基础算法、安全框架、异常消息、日志等重要功能。应用开发框架层是基于企业建模理论的、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方式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产品。应用框架层的出现是一种技术创新,它使软件平台多了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战略层次,为降低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实现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将应用软件的业务逻辑和开发技术相对分离,使应用软件开发者可以仅关注应用的业务逻辑,而不必关注其繁琐的技术实现。这使管理层与业务人员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成为可能。应用框架层基于业务和管理层面,以业务建模(组织、流程、功能、资源、信息)为基本手段,
40、从而构造、开发和维护业务应用系统。使用UAP提供的应用框架层,可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加快应用开发的速度,减少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风险,降低开发成本;保证应用开发软件的质量,实现最终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支持用户在发展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提高应用软件的价值。UAP应用框架层支持国际化(I18N)、消息管理、移动管理、组织管理、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动态会计平台、预警平台、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的编排、访问控制、应用模式,以及元数据管理、工作流引擎、规则引擎等。软件配置管理与研发管理工具。软件配置管理能够适配多种软件配置管理产品,软件研发管理工具提供了软件项目管理工具、研发协同工具、软件资产管理等
41、多种工具。以实现对大型系统软件开发的体系化支持。随着软件开发方法论的发展统一业务建模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发过程管理支持业务建模、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组装、发布、部署、运行监控等应用开发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个工具集预置了大量的基本功能件、核心功能件和应用资产组件,支持企业应用的仿真、分析、诊断、优化和调整。UAP-Studio提供了包含一系列可视化开发工具的统一开发环境,见图4-6所示。图4-6 开发平台界面UAP Studio中除了可以开发RIA应用、Web应用等常见的应用类型外,还支持开发移动应用。基于UAP平台并结合最新的移动应用技术,将UAP平台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提供U
42、AP平台的移动应用功能,例如:移动审批、任务通知、预警、报表分析和查询等。移动应用支持包含iPhone/iPad、androidphone/pad在内的时尚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线人员实时管理、终端数据采集、订单管理以及信息沟通等。移动应用基于UAP平台的移动框架进行开发,移动框架如图所示:图4-7 移动功能框架移动应用框架主要包括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开发平台、移动设备框架、安全、管理工具以及移动应用服务器。移动开发平台包含了移动UI开发工具、编程模型、渲染引擎等便于开发的组件。UAP移动应用框架提供了数据处理、应用适配器、流程引擎适配、消息服务适配以及企业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传输
43、管理等功能。图4-8 移动技术架构图4-8展示了移动技术架构,图中完整的表达了移动业务的处理情形,支持原生与移动web应用。平台支持丰富的移动设备和不同的访问方式,移动设备的访问经过前端处理后,转换成无线网络通信,以安全加密的方式与移动服务器交互,通过数据转换还原业务请求,配合移动服务器端数据库或者与UAP平台上的企业产品协同完成业务请求,同时发送回执给发送访问请求的移动设备。平台提供了移动应用商店,开发者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移动应用产品,而移动应用产品形态是选择原生App还是移动Web App,主要受业务需求、目标用户、以及技术需要这些因素的影响。公司在移动应用平台上构建了丰富的企业移动业务
44、产品,如财务报销、库存管理、OA审批、报表查询、客户关系管理等。移动应用产品界面如图4-9和4-10所示:图4-9 iPhone应用图4-10 iPad应用通过UAP的开发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构建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化网络应用,基于UAP平台开放的基础类库与信息授权,把ERP信息、CRM信息、企业协同信息等内容融入SNS,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并且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将在SNS平台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图4-11 社交与协同开发框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Web2.0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逐渐从线下的传统模式向线
45、上的网络模式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以企业员工为用户主体,建立企业、部门及个人间的多维关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的沟通平台和私密的商务沟通环境。企业内员工可在网络上以微博体的形式进行自由沟通、经验分享、文件管理,以及知识积累等内容。在企业内部通过组织机构接口服务,获取部门、事业部、组织等人事关系,生成企业社交关系,按一些职责合并群组如:全国销售为一个群组等。企业门户系统中集成员工个人门户,根据社交网中人员关系,员工可以参与他人门户的主题交流、公告、留言等功能。在信息交流中建构一个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一个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创造、获得、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
46、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永不间断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并再加入组织智慧的再循环,成为企业组织中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大幅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协同平台开发框架包括企业门户框架、统一消息、文档流、社交与安全搜索、离线引擎、EDGE框架、web2.0+工具等。以及协同开发工具、协同应用工具(协同空间及协同区等)、协同管理、协同用户管理、协同权限管理等功能。下图是开发协同应用的View编辑器。图4-12 基于Web Client的UI设计器该UI设计器基于DSL的模型驱动开发模式,可以直接使用实体模型发布的元数据来构造UI数据模型和界面展现。而且可根据配置的代码模板自动产生UI端的源代码。协同应用示例如图4
47、-13所示:图4-13 基于Web Client的UI设计4.1.2集成平台集成平台由一系列软件框架及服务套装实现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级别的集成要求,主要包含套件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MDM(Master Data Management)、Portal、IDM(Identity Management)等。UAP集成平台支持用户集成、界面集成、信息集成、服务集成、流程集成等集成功能。该平台建构在企业服务总线(ESB)基础上,包括应用集成开发环境、集中身份管理、主数据管理、集成监控管理等。集成平台预置有UAP平台上NC产品的应用适配器,能够方便的支持第三方应用与NC产
48、品进行快速集成。集成平台框架如图4-14所示:图4-14 UAP集成平台企业服务总线UAP ESB的关键特性包括:提供了支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集成开发环境;基于面向服务的组件编程架构;支持SCA事务模型,保证分布式异构系统事务;支持集群及负载均衡;提供服务仓库实现跨平台服务的统一管理;内置基于流程虚拟机的消息流和工作流引擎;支持WebService协议,提供JMS、http、TCP/Socket协议支持等。UAP ESB技术架构如图4-15所示:图4-15 UAP ESB总体架构图企业服务总线提供了符合SDO接口规范的统一消息模型、支持了符合OASIS的SCA规范的服务组件模型、提供自主开发的流
49、程虚拟机引擎,提供自己异构系统间的分布式事务管理,支持对具有复杂依赖关系的服务组件的热部署。ESB为支持ERP软件基于SOA架构和即插即用(在运行时,可以动态地安装、启用、停用、卸载软件)、异构系统应用集成与模块动态扩展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技术设施。图4-16 主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系统负责主数据服务管理调度、数据读取转换存储以及和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主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几个组成部分:主数据建模,包括实体建模、存储建模、UI建模、规则定义、主数据模板设计及预置等;主数据建立,根据主数据模型调用主数据的服务,创建出主数据;主数据维护,对建立的主数据进行排错、合并、排重等操作;主数据共享,将正确
50、的主数据通过主数据的推送服务或通知服务共享给订阅的系统;主数据服务提供了主数据建立、维护及共享需要的各种服务;主数据适配器支持对已有产品或系统的适配,以便于系统的快速整合,降低实施的难度。如图3.2-3所示,UAP主数据管理系统以服务的方式把统一的、完整的、准确的、具有权威性的主数据分发给全企业范围内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的操作型应用和分析型应用(包括各个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完全实现具备集成、共享、数据质量、数据治理等关键要素,将分散的主数据统一集中管理。UAP Portal基于J2EE技术体系架构,遵循SOA标准,符合JSR286规范,兼容JSR168规范,支持Web2.0,完美
51、融合Ajax技术与Spring MVC技术,提供了灵活而丰富的个性化和管理定制功能。UAP Portal允许多种安全认证方式和自选第三方系统用户来源,采取了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权限模型,提供了完善和通用的第三方系统集成框架和单点登录框架。UAP Portal内置主题机制,使用CSS控制界面展现风格,可以方便、快速的定义界面展现形式;同时UAP Portal还提供了一些通用的API,使得Portlet可轻松调用Ajax、json,以及使用组件。图4-17 UAP Portal集成示例企业已有信息系统通过UAP Portal可以方便的实现集成,并以统一的方式提供给用户。UAP Porta
52、l支持系统整体或局部页面的集成,支持流程和界面的统一,通过plugin技术可以将任何的第三方系统嵌入Portal系统供企业使用,还可通过Portlet对Portal的功能进行扩展。UAP Portal实现了企业所需的如下关键价值点:统一认证、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提升知识管理能力、个性化的应用服务、保障企业业务安全运转、服务不同角色的服务应用对象。UAP集成应用的开发、管理环境如图4-18所示:图4-18 UAP集成应用的开发和管理界面图4-19 管理中心 集成开发环境4.1.3动态建模平台UAP动态建模平台包含企业结构与管控建模、组织建模、流程建模、服务建模、业务对象建模、应用组装与发布、特定
53、领域的平台建模、用户与角色建模。通过动态建模功能可以为企业提供最适合当前业务管理要求的IT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支持企业的成长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减少企业因为IT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变化要求而进行的重复购置成本,更好利用软件资产;能使企业的IT系统可以有更长远的规划、更强的适用性,更灵活的应对改变的能力,减少企业运营中的IT系统的管控风险。UAP动态建模平台包含的各种企业建模工具,在不需要修改程序代码及重新部署软件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企业模型的调整,帮助客户打造敏捷组织。图4-20 动态建模图动态建模功能支持企业组织变革、并购、重组。支持多级集团和多组织建模,支持组织的多版本管理。
54、企业结构与管控建模实现对企业的组织地点的管理,这些地点可能或安装企业管理软件。支持针对企业结构建立企业管控的策略、模型及规则等。业务建模使用业务对象建模工具,支持对现有的业务对象进行扩展,包括扩展新的业务对象,或者扩展业务对象的属性。原则上不允许修改或删除已存在的业务对象或对象的属性,以保证业务对象的兼容性。建模工具能够将对象模型发布到元数据库中。业务对象建模开发框架支持在扩展了业务对象或业务属性后,不需修改程序代码就可在软件系统中直接使用。流程建模支撑集团企业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业务流程的优化而出现的频繁调整,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支持流程重组的能力。针对大部分需求,企业不需要因为流程变
55、化,而重新构建、开发、实施系统。根据业务需要将流程划分为审批流、工作流、业务流等类型,以针对性地解决管理软件中的各类流程问题。审批流和工作流引擎支持XPDL,业务流引擎支持BPEL。通过流程建模工具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实现各类流程的修改或个性化定制。图4-21业务流程管理UAP-BPM用户与角色建模在集团企业运营过程中,随着组织变更、业务流程变更,人员对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数据等资源的访问权限也是动态变化的,要求集团管理软件要有一个动态的资源权限维护和管理的模型。用户与角色建模支持企业对用户、角色、权限资源、授权类型等进行建模。用户与角色建模基于扩展的RBAC模型,见图4-22所示。支持集中授权、
56、分层授权及混合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不同的用户与角色模型。图4-22 扩展的RBAC模型4.1.4数据处理平台AE(Acceleration Engine)加速引擎是支持企业计算关键技术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包括处理引擎、开发工具、管理工具及数据服务。图4-24 AE数据处理平台架构处理引擎是AE的核心部分,它为企业提供多数据源的异构数据进行实时数据集成、提供分布式环境下的消息总线、通过Service Gateway能够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服务整合访问;AE构建了分布式计算框架,分布式计算框架依托于行、列存储以及分布式文件存储,并且集结了实时数据集成(RDI)和服务网关。AE支持企业ERP、CR
57、M、e-Business和Collaboration等应用系统作为应用数据来源进行数据处理,给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服务。AE对数据处理如图4-25所示:图4-25 AE数据处理AE包含DW(Data Warehouse)和RDI(Real time Data Integration)两个核心元件。DW主要提供在海量数据情况下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引擎,是一个列存储的数据仓库,完成高效的海量数据分析。RDI实时数据集成系统是基于日志分析和消息中间件技术,内部具有高缓存,高并发的架构,实现了高性能的增量式实时数据集成和灵活的部署模型。RDI能够提供对DW的高效数据加载以及第三方系统与DW数据实时同步
58、。RDI其工作原理简单描述如图4-26所示:图4-26 RDI工作模型4.1.5数据分析平台BQ(Business Quotient)是UAP平台的一个产品功能集,是企业级、全功能、最佳分析决策平台,共分为5层架构,分别是业务数据层、数据处理层、分析模型层、分析服务层、业务展现层,其中数据处理层基于数据处理平台AE。BQ分层应用架构如图所示:图4-27 BQ应用架构图BQ能够帮助企业将各类数据进行快速整合,并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通过丰富的展示分析手段提供所需信息,灵活快速地响应企业管理变化,为企业搭建一套完善的辅助决策分析体系。BQ是集企业多系统的数据中心、分析中心、控制中心、挖掘中心于一体的
59、全方位BI解决方案。同时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智能手持终端、多点触控设备以及云计算的发展,BQ还推出了移动办公室、企业驾驶舱和云平台来满足更多、更广、更丰富的交互应用感受。最新技术架构体系下的BQ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与速度,在新的数据处理层与分析模型层打破了以往的处理方式,从多数据源收集数据通过传统的ETL转换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在建立查询分析模型提供数据分析,简化为采用全新的AE引擎,通过全局建模在执行分析时,由高速的数据引擎来负责实时的从不同数据源收集,引入高速内存计算技术复制数据到内存中,进行ETL后提供给模型使用,提高了数据实时分析效率,同时减少了数据多次转换造成的语义差异。BQ
60、主要是面向政府、企业、集团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的分析人员使用,能够为其提供全面的财务、业务的实时查询,有效监控和分析决策等应用。而这些应用都是基于BQ分层的架构搭建起来的,并且按照不同的呈现模式展现给使用者。BQ商业分析平台如图4-28所示:BQ的功能见图4-29:图4-29 BQ功能框图商业智能(BI):统一、开放的商业智能平台, 是BQ商业分析解决方案的基础,为商业分析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组件和工具。如:任务调度、统一数据源管理、分析建模,报表报告,数据地图/仪表盘,即席查询,OLAP分析,标准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等,同时开放的SDK,任何第三方都可以开发、扩展符合BQ规范的商业分析组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营销策划 -2017国贸天悦开盘活动方案【开盘活动】【地产】
- 2025年电子标签设备维护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练习自由落体运动
- 2025年甲鱼用复合预混合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猪标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油香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云南省涧彝族自治县2025届中考化学试题仿真卷:化学试题试卷(5)含解析
-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可信计算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市政与园林工程估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生物技术创新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练习题解答试题及答案
- 2025智联招聘行测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丰田的品质管理及案例分析(56页)ppt课件
- 空气轴承技术培训教程
- 20xx老旧楼加装电梯方案计划(含详细预算清单)
- 北京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复习题库
- 新标日初级上考试试卷试题(1-7-10课)
-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知识讲解
- 施工现场日周月安全检查记录表
- 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 招标代理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