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的古往今来_第1页
赣榆的古往今来_第2页
赣榆的古往今来_第3页
赣榆的古往今来_第4页
赣榆的古往今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赣榆县志:“赣榆东阻大海,北扼青济,西枕沂郯,南蔽淮楚。故边围之险区矣。虽平原暮 旷,曼羡相属,连山时迁,无险可扼。戎马之足,可任长驱。故六朝百数年之中,南北纷争, 时置众戍而旋得旋丧,”处兵戎争战之要地,却又无险可守。这地方的历代战乱可想而知。据赣榆县志评述:其民可 义致,不可力劫,或曰楚之遗风。“士”多安于暇日,农安土丑于工。妇女无桑织之能。婚 嫁备礼不责财贿,襁褓不相男女,丧葬不用阴阳,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之礼大多尊楚、鲁国旧俗,而草草敷衍。不像南方那么讲究、细致。赣榆的古往今来我们所说的东夷是指先秦时期分布在山东沿海、江苏苏北、安徽淮北地区的非华夏族的土著 居民。传说时代有太昊、蚩尤、少

2、昊、有虞等著名部落族群。夏时号称夷有九种;商代甲骨 文中将东夷称为“人方”、“尸(夷)”;金文中有的写作“东尸(夷)”、“东或(国)” 等等。其中以鸟为图腾崇拜物的少昊族群最为繁多庞大,帝王世纪云:少昊“降居江水, 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谓之穷桑帝。”其后裔在今天曲阜为中心的地 区建立了许多古国。据古籍记载,少昊后裔所建立的嬴姓古国有39个之多,有嬴、运、奄、 徐、菟裘、郯、淮夷、莒、秦等等。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 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 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这些古国在夏、商、西周的山东、苏北的

3、远古史册上,写下了波 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而赣榆县名的源起正是东夷族群的奄人与徐人的合族一一盖余。一奄人简述奄人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述,往往和徐人并提。逸周书作雒篇云:“周公 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畔。”左传曰:“虞有三苗,夏有观、 扈,商有姚、邳,周有徐、奄。”通过古文献中记载的“徐人”和“奄人”的历史,我们可 以了解到他们是东夷部族中同姓的两氏族。1奄人地望左传定公四年云“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诗经鲁颂闷 宫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保有凫绎, 遂荒徐宅。”可知奄人所处在少皞之虚的曲阜附近。“奄有龟蒙”是说奄地有

4、龟山、蒙山, 在鲁地。山东通志云:“奄里在曲阜县东境,古奄国。相传徐、奄皆嬴姓,伯益之后, 俱亡于西周。”胡秉华在奄国史之初探一文中说:“我们认为在汶、泗流域,当商代晚 期阶段,这一范围基本上应为奄国所统辖。”2奄人以国为氏通志民族略卷二:“按姓氏书辨证卷二八引云:周成王即践奄,其子孙以 国为氏。”风俗通义校释佚文云:“奄氏,国号,即商奄也。”奄本为少昊之后, 嬴姓,后为国名,后为氏族名,后为姓氏名。3释“奄”常兴照在商奄、蒲姑钩沉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奄”字的字源。他说:“奄字实由 大龟合文所衍生,奄为国名。由大龟变为奄,是其氏族徽识神圣意象的升华,也是 文字发展中形意更具体更准确的反映。”

5、“大龟”则源于“天鼋”的族徽,是为灵龟崇拜的 表现。奄人的祖先是把“鸟”作为部落图腾而把“龟”作为氏族的图腾。奄在上古文献和青铜器的铭文中又写作:“” “掩”、弇”、“盖”。路史国名纪云:“掩,即奄、也。”路史国名纪又云:“奄里,古之弇中。自运迁奄,故史有运奄氏。”说文段 注云:“古奄、弇同用,覆盖同义。”奄又通盖。青铜器中有禽鼎铭文有“王伐盖侯,周公某”之句。唐兰在西周 青铜器铭文分代史证中说:“盖,国名。古书多作奄,盖、奄声近通用。墨子耕柱篇、 韩非子说林均作商盖,左传昭公九年和定公四年则作商奄。那么王伐盖侯即 是书序所说成王践奄之事。奄在山东曲阜。常兴照在商奄、蒲姑钩沉一文中说:“盖之义

6、亦从龟而衍生。龟之甲曰盖,乃山东、 苏北一带俗语。”抑或古语流传至今乎!奄人在古文献和金文中又写作“盖人”、“弇人”。二徐人简述徐人的历史最迟在商朝就走上了历史舞台,因史料缺失,不知道其具体情况。左传定 公四年记载分封给鲁侯的“殷民六族”中就有徐人。其文曰:“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 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 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书序云:“鲁侯伯禽宅曲阜, 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徐夷僭号,乃率九 夷,以伐宗周。”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1徐人地望商周

7、之交时,徐人居住在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书序云:“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 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也就是说徐人在鲁都曲阜的东面,因势力强大,威胁到曲 阜的安全,奄、徐为同姓之国,共同举兵抗周,两国相去不会太远。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 传说时代一书中说:“徐国在周初当在今山东东南部曲阜附近,以后才迁到南方数百里外。”2徐人以国为氏赣榆徐班庄徐氏宗谱序云:“先人系出伯益之后,封于徐,子孙因氏之,此徐 氏所由始也。”增修宗谱序云:“吾徐氏先人系出伯益,祖居海东。”注曰:“海东即 古郁州,今云台山。”文献通考记载:“徐,嬴姓,子爵,出自柏翳,始封于夏,历殷 周。”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徐“少皞颛顼

8、之苗裔,子曰大业,生子大费 大费仕于虞舜,夏禹之代,为虞师,号曰伯益(柏翳)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为西 方嬴姓诸国秦、赵之祖。二曰若木,为东方嬴姓诸国徐、奄、莒、郯、江、黄、众舒等国之 祖。”3释“徐”孙敬明在莒史缀考一文中说:“通过对西周青铜器铭文进行研究,基本确认,当时 徐作余、郯作炎。”在费县出土的著名的徐国重器“徐子汆鼎”的徐字在铭文中就 是写作“余”。“余”字的原始意义是干阑式房屋的象形文字。徐中舒在怎样研究中国古代文字一 文中说:余“象木棍支撑屋顶之形。”何金松在汉字文化解读中说:“甲骨文余字是用 木柱支撑横梁以盖屋顶之之形表示建造房屋,可能是搭茅屋之搭的独体象事初文,动词。 其

9、下从木者为加符象事结构。金文下加之两画,应当不是无义之纹饰。而是甲骨文下从木者 之沿袭,以增强其作为构件的明朗程度。”最早建造和居住这样房屋的人,自称或他称之为 “余人”,其氏族便被称之为“余氏”。徐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和青铜器铭文中又写作“余6”、“舒”、“壅”、“涂”。“余6”,说文:“余6,邾下邑地。余声,鲁东有余6成。”段玉裁注:“邾 当作邹,地当作也。”陈秉新在出土夷族史料辑考中说:“余6:金文用 为国族名,典籍作徐。”“涂”、“壅”:晁念胜在古徐国简史中说:“涂”、“壅”:“表示住房建在 水边或以土建房。”“徐人”在金文中写作“余人”,其枝裔有的写作“涂人”。三 抗周战争败北使奄徐移民

10、在迁徙中合族在东夷人世代居住的海岱地区突然出现了周王朝分封的齐、鲁等国,他们强占水源、土 地和人口,引起了东夷诸国的强烈反抗。我们所看到的关于“奄人”、“徐人”的早期史料, 大多是与周初的抗击周人入侵有关。战争是残酷的,以“奄”、“徐”为东夷之长的土著古 国最终战败了。国语周语曾经这样描述战败国的惨状:“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 子孙为隶。”世代生活在曲阜附近的奄人、徐人被迫迁往周人指定的地区或逃往偏僻的淮河 下游及荒凉的海岛。在逃亡迁徙的过程中本是同姓的奄人和徐人在失去家园的情况下,为了 生存加强了相互的融合,取各氏的首字“盖”与“余”而形成了新的氏族,也就是山海经 中所记述的“盖余之国”

11、。有人以为山海经的叙述有些荒诞,便认为其内容是神话传说,不可作为史料对待。 不要忘记,山海经是人类在文明的童年期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夸张和想象式的描述,剔除 虚幻的成分,我们可以看到远古历史的印痕。何幼琦在海经新探中就说:“海经地 图就是4200前在今山东中部的氏族、部落分布图。”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青 丘之国,有狐九尾。有柔俟民。是维嬴土之国。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 四鸟。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山海经 中还有“肝榆之尸” 一词,这是“盖余之夷”的异写,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就是“赣榆之人”。那么,这个“盖余之国”是怎么来的呢?在抗击周人战争

12、失败后,周人对带头反抗的“奄 徐”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史记周本纪记载:“成王即迁殷遗民,东伐淮夷,践奄, 迁其君薄姑。”薄姑为东夷古国,参加了反抗周王朝的战争,后被灭国。薄姑在博兴,或曰 在葵丘附近。“迁其君”的目的是为了肢解奄氏集团,削弱其政治势力。但是,奄国和徐国 的民众或留居故地为奴隶,或躲避战乱而迁徙。其迁徙的路径往西、往北都为周的势力范围 而寸步难行,只有往东迁往海岛沦为“齐东野人”,或者向南迁至淮水下游两岸的僻壤湿地。为什么说说迁往海岛呢?因为整个山东苏北沿海都为周人所占领了。如小臣口簋铭 文曰:“东夷大反,伯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唯十又二月,遂东郯,伐海眉。”孟子滕 文公下云:周公“

13、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当时苏鲁交 界之地较大的海岛只有郁洲岛。史称“今之赣榆,汉之祝其;汉之赣榆,古之郁洲,今之云 台山也。”清末以前它还是孤悬海外的岛屿。奄人、徐人在当时是否迁入该岛,史无明确的 记载。但通过旁证,可以证明确有奄人、徐人的枝裔进入。南齐书明僧绍传记载:“僧绍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是此山古名弇榆山地。” “弇榆山”如用先秦古文又写作“盖余山”。是因逃亡到海岛的奄人、徐人组成新的氏族而 得名。那么,不同的氏族是否能组成新的氏族呢?答案是肯定的。如薄姑就是由番人、圭人 合族而得名的。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指出:薄姑乃炎族散处山东地区的番、 圭

14、二族声转而来,薄姑实为两国,他们“先后同处一地,因合族名,并呼其地为番圭,纽转 易字为薄姑。”骆玉宽在海州湾地区夷文化的研究一文中说:“赣榆县土城乡的大小莒 城村称计斤即介根,可能是齐灭介国后介人、根人南迁的聚集地。介人、根人不忘故土,亦 称此为介根。”奄人、徐人亦然。赣榆县内的纪鄣城也是因合族而得名。杜预左传注曰: “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鄣城。”路史禅通记记载:“有纪氏、有鄣 氏”,二氏合族曰纪鄣。或曰纪曰鄣。刘洪石老师在东海名郡一书中也说:胸,是由崇 月的常羲族和句芒族合族而称为“胸”,由是知之,上古时期,两个氏族共居一地合族的现 象是时有发生的。四结语奄人、徐人的枝裔在迁徙

15、到郁洲岛后共居一地,合族而自称或他称为奄徐之人(古文写 作“肝榆之尸”);其居住的山地称为奄徐山(古文写作“弇榆山”);其建立的城邦国家 称为奄徐之国(古文写作“盖余之国”);距今约有三千年左右。因上古时期的地名、族名、 国名的书写多记其音而不记其义,故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写法。如少昊的名字就有“质、 挚、鹫”等多种写法。“奄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之前写作“盖余”,或有其它的记音 写法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秦时也许是为了区别与故地(战国时期齐地仍有盖氏之邑和余氏 之邑作为大夫的食邑)的写法以免混淆,故将“盖余”统一为规范的小篆而约定俗成地写为 “赣榆”,从秦至今两千多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就是

16、赣榆之所以叫做“赣榆”的真正原 因。赣榆县金山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的上端刻有金乌,中间刻一人,其下刻半圆球体,上有山川沟壑, 反映了天、地、人,圆形的大地与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认识也不相同。殷商时期:赣榆殷商时期属于东夷人。西周时期:公元前1120年莒国:位于小莒村,西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120年,建国的国都为计斤,就是现在的赣 榆小莒城村。同时期有纪鄣城,属莒国附属一个县,柘汪乡的东林子村附近,可惜纪鄣城浸大约在金大定 年间沉入海底。祝淇国:为鲁国祝其大夫封邑,古城村是祝淇国的国都。汉代于其旧址设祝其县。战国时期:归楚国、齐国。秦朝时期(大约公元前210年前)盐仓城:秦时的赣榆县县城所在地属于琅琊郡

17、管理(注:琅琊郡在临沂)。现在的海头镇盐仓城村为赣榆三大西汉古城之一。因周时曾为盐官驻地而得名。西汉:祝其县,班庄古城村是西汉时祝其县县城。赣榆县,盐仓城:秦时的赣榆县县城所在地。海头镇盐仓城村。历城县,在今山东临沐县蛟龙镇前历城村公元元年,赣榆县治在郁州。现在的云台区。公元198年曹操废掉赣榆县,把历城县升为历城郡。公元280年,西晋又恢复设赣榆县,县治是艾不城,在赣榆县罗阳乡。后?迁移到郁州就是现在云台。关于艾不城历史有一段记载,就是著名的壮士田横的故事。南北朝:公元470年。公元530年,梁置怀仁县,县城在城头(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县地置怀仁 县)就是现在的城头村。是赣榆县内

18、汉代三大古城之一。(在江苏赣榆县北,东魏置怀仁县以此。寰宇记在怀仁县北四十里,其山无草木。)义塘郡:(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东魏设义塘郡,治所在黄郭戍(古志记载:今 江苏赣榆县西北)。黄郭戍:(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山东莒南十字路。归义县:自东魏武定七年至隋开皇三年,设立归义县,县城在海头镇盐仓城。南朝梁置齐郡,东魏改名武陵,下有络要,上鲜两个县。络要: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南。)现在的沙河镇城子村。上鲜县:东魏武定七年(549)置,为武陵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南约五十里。(现在 东海境内,无法考证在哪)? ?公元583年隋初废高齐天保四年,设里怀仁县,县城在今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西南城子村

19、。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移城至今天的罗阳镇大河村与宋庄镇的范口村之间。唐时,一说移今青口镇西南城子村,一说移至今城头镇。无法考证,请网友查考,添加上去。唐朝时期:城里:南唐(937-958)移至今赣马镇城里村,南宋建炎四年,(1130),怀仁县入于金,仍称怀仁。大定七年(公元1167)复称赣榆,县城在赣马城里。(宋代怀仁属准南东路海州,高宗 建炎四年(1130)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元、明、清都叫赣榆,县城在赣马城里。民国时期:1912赣榆县政府县衙设立在赣马城里,至民国28年(1939年)2月被日军侵占为止。(民国29年)1940年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941年1月,国-爱赣榆-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年) 1945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 (民国36)1947年年2月,国-爱赣榆-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1948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赣马城里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六朝县邑,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大 量的文化古迹,文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