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证业务合作模式探讨_第1页
银证业务合作模式探讨_第2页
银证业务合作模式探讨_第3页
银证业务合作模式探讨_第4页
银证业务合作模式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银证业务合作模式的探讨一、银证业务合作的动因及意义(一)动因1、内部动因1)银行方面: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下,银行业传统存贷业务遭遇发展瓶颈, 亟待拓展中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业务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参与, 与证券公司合作则是银行参与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2)证券公司方面:竞争日渐激烈,需要借助银行网点渠道拓宽业务覆盖 范围,迅速扩大客户基数,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证券公司对资金有着极大的 需求,而银行可以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外部动因1)国际竞争和金融市场化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各国不断推出金融创新,金融 领域的相互渗透程度不断扩大,混业经

2、营已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中 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年来,全能型外资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与中金融机构在优 质客户、人才培养等方面竞争激烈,并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倒逼分业经营 监管体制下的银证合作。2)信息技术的助力科技是金融工具创新点的重要推动力量。网上银行、第三方存管等的开 通,推动着现代金融技术的形成,提高了金融机构处理信息的能力,缩小了各 类融资工具和技术之间的差别,降低了交易成本,为银证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 部条件。因此,技术创新是银证合作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二)意义1、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1)优化社会资金配置,实现最优融资结构银证合作有利于社会资金在存款、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各

3、个领域灵活 调度,加速了在期限不同的金融工具间的相互转化,提升了资金运转效率,助 力实体经济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融资者的不同需求, 减少社会经济成本,实现最优融资结构。2)强化风险控制,降低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在增强监管透明度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市场 和银行体系间缺乏有效的、广泛的融资渠道。加强银证合作,银行可通过资产 证券化等途径融通资金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适时补充流动性。同时,我国证 券公司建立规范有效的融资机制有利于畅通银证融资渠道,降低流动性风险。2、各方经济主体的微观层面1)资金需求方 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

4、营绩 效。2)资金提供方业务协作下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将促进金融资产多样化和风 险分散化,为投资者带来多元金融服务和更完善的避险能。3)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有利于银行与证券公司实现金融市场资源、信息 资源、客户资源的充分共享共享金融市场资源 对券商而言,加强银证合作可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覆 盖优势、硬件设施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将服务延伸至没有券商网点的地区和 中小客户群体,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张。对银行而言,代 理销售业务将带来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同时可利用券商的金融专业技术,细分 目标市场,为广大客户提供多元、优质金融服务,稳定和吸引更多客户。共享信息资源 银行网点覆盖率高、客户群体大,

5、拥有较全面的个人征 信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料,能较准确反映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信息及宏观经 济运行态势。股市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及时掌握经济信息有助于券商准 确研判股市运行趋势、行业及企业发展前景,提早布局、规避风险。通过与券 商共享信息资源,银行可以加强对有关上市公司的了解,增强信息对称性、减 少逆向选择,提升贷款投向的安全性。通过搭建和充分运用信息共享平台,可 降低银行和券商信息采集成本,提升经营绩效。共享客户资源银证双方可通过互荐存量客户资源充分挖掘和共享潜在 客户、拓展核心优质用户,同时为自身客户实现自己无法实现的金融诉求。银 行可以利用证券公司开发存款客户以及寻找大的贷款客户,借助

6、证券公司的平 台寻找融资客户和融资企业,培育潜在客户。同时,券商可利用银行客户资源 多的优势,深入挖掘潜在的股票、基金等投资客户,拓宽市场规模。另外,通 过银证合作可更好地满足部分优质银行客户直接融资需求,利用中介搭桥等方 式可快速匹配银行与潜在上市公司的资金供需,推进IPO进程。银证合作共享 和服务客户资源有利于降低客户维护成本、深化市场渗透度,提高金融市场资 源配置效率。二、银证业务合作的历史演进及发展现状(一)银证合作的历史发展进程1、西方国家在西方金融发展史上,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分业与混业经营阶段。金融一体化 趋势要求各个国家虽然可以走自由化之路,但最终方向和目标是金融混业经营。 这是由

7、各国国情和金融业发展趋势共同决定的,银证合作发展模式的演进也是必 然与金融体系的发展同时进行的。西方国家银证合作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1929年金融大危机之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在业务范围和服务方面金融机构之间 没有很明显的划分界限,提供的品种都比较少。占据金融机构首要地位的银行几 乎囊括了客户所有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虽然他们在此阶段也进行了一些中间业 务,但这些业务还是尚处于起步阶段。至19世纪末,金融业在自然分工的条件 下使得经营由分业过渡到早期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界限逐渐模糊。在 接下来的十年,投资银行、信用社、金融公司等一些新兴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8、,商 业银行则依靠其雄厚的资金来源,借助贷款或者股权投资两种方式担任证券承销 商,大规模参与投资银行业。2)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1970s)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 “黑色星期一”件,这一事件对美国股市产生 了毁灭性的打击,让无数银行倒闭,经济迅速呈现出萧条的迹象。总结教训,美 国政府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商业银行,认为倒闭的最直接原因就是银行众多资金流 向了具有高风险特点的证券业,他们在经营方面或者自营,或者给客户办理高比 例的融资券。针对这种情况,1933年美国颁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目 的旨在使得银行业务与高风险证券业务相互隔离,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它将投资 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

9、分别作了规定,各自只能在自己的经营领域内开展业务并 分别由不同的监督机构进行管理。此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始走上效仿美国分业 经营的道路,虽然大部分西欧国家依然坚持自己之前的混业经营模式,但并没有 真正影响到分业经营这一新型趋势。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混业)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 潮流,金融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金融创新使得银行业务逐步与非银 行业务相互渗透,办理不同业务的金融机构之间实现了大范围合并,1999年美 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 业制度走向终结,标志着金融业又开始走进混业经营的阶段,

10、这一法案允许金融 机构利用各自优势相互融合并可以在对方市场上有条件地参与竞争,从根本上推 进了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为21世纪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2、我国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1980s)这一阶段我国还几乎没有资本市场的出现,银行业呈现一支独大的现状。但 即使是那时的银行业,也只是存在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 国的中央银行,不仅承担着发行货币、管理国库的重任,还体现在对我国银行业 实行严格监管上。1978年,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大幕,在这段时间里,央行制度基本 确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资本市场上开始有股票发行,保险业逐渐开 始恢复,新时期与改革开放相适

11、应的金融体系出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批准的我国金融业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际上是将 金融与生产、服务等多方位结合的经营实体,可以进行国内外投资、外汇业务、 国际金融、代理保险、在国外发行债券或代理发行股票等多项业务,后来集团还 成立了租赁公司、中心、实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心、集团也被批准从事与交通银行 类似范围的业务。1980年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经济联合形式,为适应国民经济 调整和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的需要,贯彻“发挥优势,保护竞争,联合推动”的 办法,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第一次提出“银行要试 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同年9

12、月人行下达了关于积极开办 信托业务的通知,要求底下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积极开办信托业 务,利用银行机构普遍、联系面广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把银行工作搞活,把国民 经济搞活”.2)第二阶段(1980S-1993 年)这段时期,金融业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出台,体系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开始 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出现了包括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多体系银行金融结构,资本市 场开始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陆续规范,金融体系逐渐和改 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为以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大专业银行原有的分工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纷纷突破专业分工的限制,效仿新设

13、银行,向其他非金融领域拓展,全面进入证 券市场。1987-1989年间,随着国债、股份制的陆续出现,证券公司的发展也进 入起步期,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于1990年末,1991年就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1992 年发行第一只B股,1993年发行第一只日股;1982年允许外资证券公司在华设立 代表处,2003年引入。FII,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200 多年的发展历程,1990年上交所的成立和1991年深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专门进 行股票发行业务的证券公司出现,这些证券公司业务与银行业务没有很严格的 划分。在监管层次上面,中国人民银行承担者监管我国金融业所有金融机构的重 任。证券市场的

14、出现给我国当前发展并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增添了一丝活力,但同 时也导致了当时金融市场的混乱,特别是资金在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几乎没有监 管的自由流动,对股市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直接导致了“3.27”国债事件的发生。 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益,更导致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债期货市 场关闭,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被兼并,金融系统一度出现恐慌,对金融 市场的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第三阶段(1993年-2013年)面对1992年金融系统在混业背景下导致的混乱,国家政策机构果断采取措 施,从现实情况出发,明确提出金融发展模式必须由当前混业经营转变为分业经 营分业监管,降低系统性风险。在实行了几年

15、的严格分业经营模式后,我国监管 层考虑到国外混业监管的现状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的需要,中央开始对当前严 格的经营模式采取了适当的调整和放松的态度。接下来的1999年,中国人民银 行颁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市场的规定,2002年,中国人 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股票质押贷款和开放式投资基金的金融法令,这 些政策的提出都为银证合作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1992年10月,证监会成立,2003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银监会,至此,中 国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基本形成。中央银行在经历了三次变革后, 将监管银行业的权利下发给银监会,自己仍然保留着发行货币和经理国库的职责。 银监会、

16、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体系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全方位地覆 盖,银监会负责对银行的监管,证监会负责对证券业和期货市场的监管,各个行 业互相协调,分工明确。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从而明晰了国有银 行产权,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督促着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起新的国有 银行的运行机制。200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颁 布实施,2004年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开展人民币业务,2004年6月,证 券基金投资法正式颁布实施。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 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

17、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 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4)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为了防范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带来的交叉金融风险,2013年8月,国务院 成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央行牵头。对现有一行三会监 管格局进行调整,重塑金融监管架构,成为业界普遍认同的改革方向。究竟该如 何改?对此,业内曾提出了多种方案。比如,一种方案提出将“三会”并入央行, 采取“超级央行”模式;一种方案建议将“三会”合并成立综合金融监管委员会, 从而形成“一行一委”双峰监管模式。对于这些方案,学界、业界各有看法。直到2017年7月14日,全国金融

18、工作会议对加强监管提出具体要求,即 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 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2017年11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 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业界认为,这是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此后,对一行三会的调整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业内关于金融监管转变有两个核心要点一一宏观审慎管理 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对我国来说,进入新时代,在新经济常态下,金融监管改革 和调整也是围绕这两点来推进的。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

19、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一 项内容就是,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 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随着银保监会的组建,我国的金融监管将由 “机构监管”转变为“市场监管”,以顺应混业经营、综合经营的趋势。(二)银证业务合作的发展现状现阶段,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合作在三个层次上展开:(1)较浅层次 的普通业务合作,如传统三方存管、资金清算等;(2)投融资深度合作,如法 人账户透支、资产收益权转让、债券投资,债券借贷等;(3)在战略合作基础 上的协同合作,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1、较浅层次的普通业务合作证券公司在证券发行和上市保荐、承销、代理证券买卖时,存在

20、大额资金汇 划,调拨等。由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了丰富的结算产品,有效满足客户高效、快 捷、实时清算的需求。证券公司普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融资融券客户资金、发 起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专项资产 管理计划等均需要委托具备资格的商业银行进行托管。2、投融资业务合作投资方面,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在投资领域的合作涵盖国债、企业债、金融 债券交易,本外币存款(活期、定期)等;在创新业务投资合作包括资产管理业 务、信托理财、理财资金委托券商投资等。融资方面,证券公司由于其自身资产 配置结构以及债券交易,客户资金交收等原因,在临时性资金匹配方面有时会出 现短暂的头寸短缺,继而

21、产生了同业拆借和隔夜透支的业务合作;再次是为盘活 资产,补充营运资金,存在股票质押融资和转让资产收益权的合作;最后是为满 足金融市场上交易需求,存在债券承销,债券投资、债券借贷、黄金租借等新型 融资合作。3、其他方面的合作银行是证券公司客户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在资产管理计划、新三板、中 小企业私募债等领域,银行与证券公司相互提供项目推荐,双方共同开展联合 营销,共同推进客户数的增长;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方面,银行可为证券公司 代销产品,成为证券公司产品销售的可靠渠道。三、当前银证业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业务合作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虽然从事的都是金融业务,但是由于各自专业领域不 同,

22、一个是间接融资,一个是直接融资,导致在实际的业务合作中存在着业务 经验欠缺的问题。尤其是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主要在间接融资领域 深耕,对资本市场涉足较浅,相关业务经验相对缺乏,对证券业务的营运体系 以及工作模式也缺乏清楚深入的认识,使得其与证券公司开展合作时会出现一 些难于协调的问题,导致业务运行效率不高。2、业务合作不够深入随着银证合作的推进,业务合作的外沿得到不断延拓,但总体来看银证业务 合作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核心业务以及创新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尚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对于一些交易结构复杂的新型金融业务,由于创新研发能 力、专业人才储备以及组织管理体制的差异,使得银证合作

23、很难在这些领域开展。3、风险文化差异首先,由于行业特点导致在面对风险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有着显著的不 同,商业银行以资产安全作为立身之本,经营遵守审慎原则,而证券公司经营 注重的是通过不同金融工具的选择组合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其次,在风险管 理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对投资项目风险的聚焦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商业银行 更多关注的是客户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偏被动保守,而证券公司则相对主动, 对项目前景以及市场波动更为看重。此外,在市场风险判定方面商业银行和证 券公司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4、专业人才缺乏资本市场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 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商业银行对于工

24、作人员的薪酬弹性不足,造成对专 业型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于证券公司对接时缺少成熟的专业技术团队。四、银证业务合作的发展重点与方向(一)加大投行类业务合作目前银行、证券公司各自都有投资银行部进行一级市场承销,但二者功能有 所差异。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偏向于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和类信贷业务,证券公司 的投资银行部倾向于交易所市场,新三板等。加强银证投行类业务合作,能够拓 展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范围,为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融资服务,包括现金管理、 短期融资券、中长期抵押贷款以及IP。和定向增发等。另外,我国企业的直接融 资需求巨大,并购市场方兴未艾。未来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领域业务机会的爆发 式增长可能重塑各类

25、投行的竞争优势,银行与证券公司在投行领域有效结合并对 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将对原有投行业务单一服务模式造成颠覆,开启银证业务 合作全新增长点。(二)强化财富管理业务的银证合作创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经过持续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商业银行是财富管理的主力军,账户体系深入渗透到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经营的 各个环节,私人银行部门正在为国内绝大部分高净值人群提供理财服务;证券公 司是财富管理的重要参与者,通过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高 净值客群,并且在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上具有独特优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各有 所长,需要构建新型的竞合关系,共同构筑财富管理升级发展的核心动力

26、。大资管时代,财富管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经济、新动能的推动下,以企 业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士为代表的新富群体不断涌现,正成为高净值人群的中坚力 量。在经历市场的教育与洗礼后,高净值人群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将更加注重 专业性,只有已经形成成熟的服务能力及专业水平的财富管理机构,才能够有效 满足市场需求,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财富管理业务正面临迭代升级的迫切需求。如何在众多 资产管理机构中识别优秀的财富管理人;如何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寻找更高风险收 益比的资产组合;如何通过加强经济、产业、公司研究来提高择时能力和信用风 险识别能力,并降低组合波动率和风险;如何加快形成财富管理团队的人才培

27、养 培训机制,并更好的完成投资者教育与识别。能否解决好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将 成为决定未来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格局的核心驱动力。理财子公司的成立, 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也为银行业重建管理架构、调整激励机制、实现财富 管理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转型与发展财富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经过将近30年的发 展,国内证券行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作为证券公司主要盈利来源的经纪业务, 因为同质化日益严重、佣金率不断下滑,已成为红海市场,同时还要面临科技快 速迭代、客户规模庞大的互联网巨头的激烈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尽快从商业模式 和业务效率方面进行突破,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升级。此外,期限

28、匹配、 净值化、打破刚兑的监管导向,也对证券公司转型财富管理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创造了更多机遇。财富管理新发展阶段,客户需求转向综合金融服务。客户需求是财富管理行 业发展的最终驱动力。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对于财富管理机构的综合金融服务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深入合作的基础。过去,商 业银行、证券公司在客户端、资金端和产品端发挥各自的牌照和专业优势。当下, 在多元化需求推动下,财富管理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资产配置服务成为新的范式。因此,银证双方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可以更好地满足财富管理市场多元化 的需求。(三)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合作资产证券化(简称ABS)是降低

29、我国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 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质是商业银行将本行已有贷款和应收账款通过一系列评级过 程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工具的过程,即将批量贷款进行证券化营销,或者将一些 信用评级较优的资产实行结构化重组,汇聚成资产池,经过重新包装后成为新的 资产证券,增加其流动性。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同时被实践证明是 有效增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手段,对解决商业银行优良资产流动性问题、转换经 营方式、分散经营风险、改善管理模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作为这项业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拥有规模巨大 的信贷资产,对资产证券化有很大的业务需求,证券公司在资产定价、金融产品 研发以及

30、风险收益方面拥有专业优势,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合作契机。在之后的资 产证券化合作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应当在当前基础上,重点对业务流程的标 准化、证券化产品的流通性以及资产风险的可控性做进一步完善。(四)加大跨境金融业务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境外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大型券商拓展海外市场的热情高涨。尤其2015年以来,QFII、RQFII、QDII不断 扩容,沪港通、自贸区FT账户逐步完善,跨境投融资、基于固定收益、大宗商 品、经纪业务、做市交易、资产管理领域的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国内券商“立 足香港一布局亚太一辐射全球”的国际化路径日渐清晰。目前,在香港的中资券 商已突破七十余家,此外,在日本、新加坡,以及欧洲也逐渐看到中资券商的身 影。国内券商的海外资源整合视野更加开阔,涉及的金融产品服务领域更加宽广。 但是国内银行的海外分行布局更加完善,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行在境外设有26家 一级机构,各级机构总数133家,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国内大型券商与银 行而言,聚焦海外市场,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