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二课 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窈窕(yotio)荇菜(xng ci)B 酣畅(gnchng) 貂裘(dioqi)C 蒹葭(jinji)溯洄(shu)D 好逑(ho qi) 费祎(fiwi)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C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D 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3.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 “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对关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文静美好的女子。B 采摘荇菜是起兴的写法,写出男子对心上人日夜追求。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的情景。D 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表达出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A 关关鸠鸠,在河之洲。B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C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D 窈窕淑士,琴瑟友之。6.与其他三句含义不同的是()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 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D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7.与原诗完全一致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星汉灿烂,洪波涌起。C 无可奈何花落去,不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D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二、语言表达 8.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4、。(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典出:诗经大雅荡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某身份。“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

5、紊。三、诗歌鉴赏 阅读关雎一诗,完成题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符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9.本诗中写男子对爱情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语有:_。10.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11.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6、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B.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飞动的情景,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练和纯熟。C.“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D.“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牛郎却只能含情脉脉地对视而不能对话。1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

7、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15.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姝:美丽。城隅:城角。爱:同“薆”,隐藏。踟蹰:犹豫徘徊。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炜:鲜明有光的样子。说怿(yu y):喜爱。牧:郊外田野。归(ku):通“馈”,赠送。荑(t):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洵:诚然,确实。异:特殊。16.“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17.“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

8、“彤管”的喜爱吗?四、填空题 18.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关雎(_)窈窕(_)好逑(_)寤寐(_)荇菜(_)芼之(_)19.文学常识填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篇,也称“_”,分为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三种。答案解析1.C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A项“关”应读“gun”,“荇”应读“xng”;B项“酣”应读“hn”;C项正确。D项“祎”应读“y”。2.C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3.C“琴瑟友之”的“友”是意动用法,以为友。故C错误。4.A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A项,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5.A答案为A项。A项“关关

9、鸠鸠,在河之洲”中的“之”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6.B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对体现的道理的正确理解与运用。B项与其他三句含义不同,是讲学与思的关系。其他各项的意思都是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的东西感受总不是很深刻。要真正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往往来自于生活实践中自身的真实体验。7.A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A项与原诗一致,其他不一致的地方应分别改为:B:星汉灿烂秋风萧瑟。C:不曾似曾。D:中间一句

10、是: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8.(1)成语:兢兢业业解释:小心谨慎,认真负责。成语:孔武有力解释:非常威武有力。成语:投桃报李解释: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根据诗经名句的理解,再加上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很容易得出句中的成语,第一句是“兢兢业业”,现在用来指一个人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句中的成语是“孔武有力”,形容一个人非常威武有力。第三个句子演化成的成语为“投桃报李”,意思是你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你,后用来指二人之间的友好互往的关系

11、。(2)本题考查诗经名句的理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善始容易、善终不易,虎头不难、蛇尾常见。(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句中的“孔明”二字,可知这是诸葛亮,他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9.采之、友之、笔之、乐之考查对诗歌中表现男子对爱情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语的提取。可从“参差符菜,左右采之”提取“采之”;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提取“友之”。从“参差荇菜,左右笔之”提取“笔之”;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提取“乐之”。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10.运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鸠和鸣引发一种美好的联想一

12、一淑 女是君子的佳偶,借眼前彔物引出男女求偶的话题。考查诗歌开头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兴”的手法。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开头还采用了“关关”叠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引出下文,而且使诗歌灵动轻快,达到了寄托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11.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它讲的是一位“君子”(就是一个青年男子)思念仰慕一位“窈窕淑女”的感情。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

13、喜悦。12.CC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内心的高兴与激动”不对,“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但是可望而不可即,咫尺胜天涯,表现出织女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哀怨。1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问,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所以读者自然就可以联想到主人公不仅仅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二问,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三问,写天上的

14、神话,表达人间的悲情,写进天下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抒发对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同情和有情人离别的相思之苦。一定要从天的离别上想到人间的疾苦。最好联系一下社会制度对妇女的束缚。14.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充满了同情。15.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

15、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本诗中的设问,作用之一,引人注意,发人深思。作用之二,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16.“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考查诗句所反映的人物心情。首先要理解好“搔首踟蹰”四字的意思,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表达了男主人公

16、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本题可联系上一句“爱而不见”去理解。17.“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表面上“女”指“彤管”,实际上也指“静女”。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此句“说怿女美”是双关语。主要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借“彤管”抒情的情形。18.关雎(j) 窈窕(tio) 好逑(qi) 寤寐(w) 荇菜(xng) 芼之(mo)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