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A卷_第1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A卷_第2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A卷_第3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A卷_第4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A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姓名: xx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xxxxxxxxxxx 学习中心: xxxxxxxxxxxxxxxxxxx成绩:一、任选一部才子佳人小说, 写出小说名, 故事梗概, 并简单进行评析。答: 聊斋志异之小翠故事梗概 : 越人王太常幼年曾庇一狐躲过雷霆劫, 长大后官运亨通, 仕途坦荡。 后育一子, 却是个痴儿, 至十六岁仍不辨牝牡。王甚忧之。忽一日,有妇人挈一绝色少女登门,自请为妇。王大喜遂纳之为媳。 女过门后, 常与痴儿嬉闹, 公婆难免对其出格行为表示了不满。后,王太常结怨于同僚,险遭馋效。幸小翠急中生智,令其化险为夷。某日,小翠将痴夫置

2、于热汤中闷之,竟令其病后小翠不慎将公公的一件名贵瓷器打破,遂遭垢骂。翠大怒, 念己屡屡有恩于公家, 殊料公家待己如此苛刻。 于是盛气夺门而出。公子日思成疾,骨瘦如柴。偶以故自他里归,竟意外邂逅小翠。 两情由是相悦。 期间, 女每劝公子别婚, 然公子不从。后年余,女容颜日异。自称无法生育,央公子他娶。公子无奈,然之,娶锺太史之女为妻。后女遗玉匿去,竟不回。主题思想 : 狐女小翠为报王太常教母之思, 委身其子为妇, 数年如一日, 含垢忍辱。 其有情有义者, 正如异史氏所言 : 一狐也,以无心之德, 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 顾失声于破甑, 何其鄙哉!作者借狐之重情重义,来反村人之薄情寡义。的确

3、振磬 发聩。(3)艺术特色:本文再次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 其真其纯,皆可与婴宁和狐谐女相媲美。只是,小翠身上多了些克忍。由于她是为报救母之恩来到王家, 所以对王家人的苛刻, 更多时候是以含忍之心面对的。 这期间的小翠, 尽管时有天性流露, 但多少带着些压抑, 没能全然放得开。 直到五年报恩期满, 她因不慎将一名瓷失手堕地,招来夫家人大骂时,方将本性展露了出来: “女奋而出,谓公子日 : “ 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恩、了风愿耳。身受唾骂、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利。今何可

4、以暂止乎 ! ”盛气而出,追之已沓。 ”真乃一刚烈不阿的好女子也!阅至此处,小翠之真性情方才呼之欲出,令人大快朵颐。可见,小翠同狐谐女一样, 身上是有反抗精神的, 其重情重义实在叫人肃然起敬。二、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1、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不少于 800 字)一、种种“主题说”的话语分析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多种说法:忠义说、诲盗说、农民起义说、忠奸斗争说、市民说、游民说等等。按照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理论,任何现象都是历史的、有限的,因而对它的诠释也是相对合理的。以上各种主题说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按照权力话语理论,“一切事实都是某种解释,是权力意志的表达。确切地说,所谓真理

5、或真实 ,不过是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的权力集团的意识形态的某种表达而己” 。本人认为水浒传的思想本质是“游民说”。 “游民说”主要是依据水泊梁山领导阶层中的阶级成分比例、游民的思想意识、游民的经济政治需求等来立论的。 “流民说”以及目前报纸、 期刊、 网络等流行的痛骂水浒好汉 “歧视女性”、 “残忍、滥杀无辜、 盗贼恶霸行径、有悖侠义及不合情理” 、 “仇富” 、 “流氓气”等等也是当今权力话语的反映。英雄观、妇女观等也与古人完全不同,是因为权力话语己经变迁: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消费主义、人性论等等在文学评论上的反映。二、暂居水泊与生存1943 年,美国

6、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古以来, 中国人生存的艰难致使中国大众向来就首先关注生存的可能性和世俗性。 所以, “大碗喝酒,大秤分金”是穷人的奢望,正是那些没有解决温饱甚至生存尚成问题的人们的首要渴望。水浒好汉起始并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无缘无故就造反,他们之所以造反,正是因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不造反就没有活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他们被逼上梁山

7、,是为了生存,首先能够活下去,这是迫不得已的事。史进因为李吉告密,仲秋与朱武、陈达、杨春等三人赏月时被县府士兵包围,只好火烧庄园,并不是去落草,而是去寻找他的师父王进, 最后因为没有找到,迫不得已,与鲁智深在瓦罐寺告别说先去少华山落草,即首先解决“生存”的问题。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又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野猪林救了林冲,连大相国寺也回不去了,才和杨志、曹正打下二龙山,落草为寇也是因为 “生存” 的问题。 否则, 做和尚也罢。 林冲即使在高衙内勾引其妻的时候,忍耐;对冤判发配,忍耐;对董超、薛霸谋害,忍耐。直到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实在没有活路了,因为“即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

8、得个死罪” ,林冲只好杀死仇敌,投奔梁山。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为什么?为了生存。武松打死老虎,做了个都头,也是小心翼翼。为报兄仇,报官不准,才斗杀西门庆、割下潘金莲的头来;张都监要提拔武松做个亲随梯己人,武松也是欢喜、感恩。无奈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等非害死武松不可,武松不得已才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行者打扮去二龙山落草,这也是为了“生存” 。宋江更是如此。 押解途中, 怕晁盖等人救助, 绕着梁山走; 到了梁山无论如何也不落草;发配江州,也希望蒙赦回去再做良民;只有到了李逵、晁盖等人劫法场,除了去梁山,别无生路才去了梁山。梁山落草以后也念念不忘“招安” ,再回到正统主流社会。不管是主动还

9、是被动、 直接还是间接违犯了朝廷的法纪, “七星聚义” 、 “白龙庙小聚义”几处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等的山头,为了生存,逼上梁山。这108 人中有没有例外呢?譬如卢俊义。卢俊义被主管李固诬告,进了大牢。宋江等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救出卢俊义,卢俊义也只能投奔梁山了。徐宁呢?不上梁山,恐怕死于梁山好汉之手,为了保住性命也只得留下,更何况妻子儿女又已经被赚上山了。总之, 落草梁山是为了生存, 造反是为了活路。 宋江以及朝廷原先将官都是愿意回归正统主流社会再为朝廷出力,讨个出身,博个封妻荫子以青史留名。 萨特一再强调“我们都位于处境中” 。萨特在其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中“强调了在被奴役情况下,完全有权选择

10、反抗的道路” 。同理,水浒好汉只能在“生存还是死亡”之间作出选择。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学说的基本命题,即“人首先存在,然后按自己的意志造就自身” 。也就是说,生存是人生理想、追求功名富贵等等的前提。说苑谈丛记载:“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声也。 ”从孔子当时的处境而言,尚没有到危及生命的时候,如果在喝一口水就活、不喝就死的境地,谁还会去管它“盗泉”不“盗泉”的。没有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萨特认为人有“自我选择”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小小的行动, 它把完全受社会制约的生物变成部分摆脱所受制约的人, 譬如冉奈的生存条件不折不扣使他成为小偷,他却同时使自己成为诗人” 。梁山好汉也是如此,在

11、生与死的严峻形势下逼上梁山犹如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同时, 他们尤其是宋江等经过传统教育濡染的那一部分人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自我选择”即暂借水泊安身,一旦时机成熟,就招安。三、忠义、招安与功名没有人主动愿意落草, 在他们的意识里, 这是 “玷污父母遗体、 辱没清白姓字” 的勾当。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是其人生理想。在水浒传第三回中,当朱武劝史进在少华山做个寨主的时候,史进说:“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提。 ”金圣叹评点得好: “梁山好汉,人同此心。 ”当时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舆论约束力量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对异端另类甚至到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程度,如果

12、不是生存不下去了,谁会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贼做寇、连累父母清名、遗臭万年呢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人们在满足了生存、 安全的需求之后, 就渴望在社会中得到尊重, 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 宋江等梁山好汉在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之后, 就考虑功名的问题了,比较切实可行的道路就是“专待招安” 。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之后,为什么“招安”?在这种革命看好的前提之下招安,方显出真正“忠义”来。否则,如果象历史记载的勇悍狂侠的宋江一伙在张叔夜伏兵包围冲杀不出去才投降“招安” ,又如何能够体现潜身水泊、专待招安的忠义情怀呢?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称王称帝,岂非是更大的“功名”?宋江认为招安是归顺朝廷、 “

13、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 、 “建功立业、官爵升迁” 。在第七十一回,重阳节宋江填词,乐和歌曲,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是真实心声的流露。武松、李逵等人反对,宋江对招安的辩解是:“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 同心报国, 青史留名, 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 这是对 “忠义”的注解。强盗恶名,宋江也认为是“邪恶” ,只有招安,才是“改邪归正” 。招安的目的是回归正统主流社会,求取“功名富贵”以图“青史留名” 。卢俊义在上梁山之前,不是也雄心勃勃,扬言捉拿梁山盗贼, “请功受赏” ,个人“显扬于天下” 。梁山好汉招安之后征辽是外御其侮、抵抗侵略、保家

14、卫国的光荣功勋。平方腊是代表政府剿匪、安定社会秩序,为朝廷尽力为国家尽忠的作为。这些都是为了建功立业。在第八十三回,宋江得知朝廷委派他们征辽的时候,拜谢宿太尉道:“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立功立业,以为忠臣。 ”宋江的功名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宋江那首西江月说得很清楚“自幼曾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宋江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尤其是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学而优则仕” 、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入世进取精神、 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理想追求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儒家礼乐文化的意识形态。孔子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自从隋朝开

15、始科举取士以来,读书人的愿望就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出仕为民,流芳百世。人都是处境中的人,没有超历史的人。代代相传的、无孔不入的这种“功名”思想不仅在当时人的头脑里留有深深的烙印,而且甚至转化为潜意识在起作用。招安之后追求功名富贵与水浒传的悲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纪德君认为梁山好汉招安之后发生的悲剧,是“江湖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内在紧张性”造成的,是“儒家文化对江湖文化的规范和消解” 。我认为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墨家思想在民间的生存精神;招安、功名追求是儒家思想的话语。其悲剧不是两种文化的内在冲突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范和消解,而是功名思想内在的悲哀。宋江、卢俊义等少数人取得功名之后大多没有善终 :宋江

16、喝了药酒而死,卢俊义水银中毒落水而死, 吴用、花荣上吊而死不过,这些己经不是招安的话题了,因为这是功成名就、特别是功高震主的人臣面临的共同问题 :且不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大肆诛杀功臣等就是现实。只要有“造反”的能力,就在屠戮之列,不用说有什么反叛苗头、有什么风吹草动了。文人对这些看多了看透了, 就闭上眼睛, 躲进道家思想的渊薮里求得解脱。 于是有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慨叹,有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彻悟,有了人生如梦万事皆空的洒脱,不再去 “谋虚逐妄” 了。 但是, 功名犹如鸦片, 欲罢不能。 “衣锦还乡, 图个封妻荫子” 、“只教名标史记几千年, 事载丹书百万载” 、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 “生当鼎食死封侯” 等就是正统主流社会权力话语千百年来对“功名” 的阐释,激励着文人志士积极入世、有所作为,推动着一代又一代文人武将疲于奔命舍生忘死。总之, 水浒传后半部主要就是“功名”的问题。在边廷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讨个出身求得半世快活是生存基本解决之后梁山好汉的精神追求,是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实现自家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人生理想。至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也是“功名”的题中应有之义。翻翻历史,就明白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