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54张PPT)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54张PPT)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54张PPT)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54张PPT)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5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7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完整课件)人教部编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臧克家 我们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该怎样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原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重点)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叶圣陶(189419

2、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著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知识备查背景资料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知识备查作者介绍 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

3、散文选等,代表作品有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知识备查读一读预习检查monzhupshzhuttimnlnhushnknrng丁卯躬行生疏商酌慎重譬如累赘拖沓妥帖恳切朦胧诲人不倦冗长修润别扭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cuqin南腔北调鞠躬尽瘁读一读rnbichpizu预习检查形近字 瘁( ) 萃( )慨( )概( ) 碎( ) 粹( )粉碎心力交瘁出类拔萃精粹sucucucu 气概感慨kigi诲( )悔( ) 后悔教诲huhu晦( )晦暗hu溉( )灌溉gi预习检查词语解释【商酌】【累赘】【拖沓】【妥帖】商量斟酌。(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

4、简洁。做事拖拉,不爽利。妥当合适。【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躬行】【师表】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预习检查【商酌】指反复仔细地商量。词语解释【朦胧】【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月光不明;看不清。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不即不离】【大势所趋】【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预习检查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鞠躬尽瘁】【诲人不倦】【付之一笑】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教育人极有耐心,

5、从不厌倦。【简明扼要】【高文典册】【不耻下问】【自顾不暇】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词语解释预习检查1.略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简单归纳和概括。整体感知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2.读完课文,说说叶圣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整体感知精读细研 根据叙写的事例,说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最能表现他品德的语句,简要分析。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

6、字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精读细研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生活上随和,易于相处工作认真严谨为学谦虚,一丝不苟精读细研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精读

7、细研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先生以为我住旅店,心里特别悔恨,甚至很悲伤,表现出先生待人的真诚和对朋友的关怀。精读细研 通过品析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一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人敬仰的人。 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精读细研 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反复朗读,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精读细研精读细研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

8、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总的评价,也是对叶老热情的赞颂。精读细研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的待人宽厚。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

9、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精读细研 再读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精读细研 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精读细研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

10、通过几件小事,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令人追思景仰。本节课我们将从作者情感这一角度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合作探究1.作者在记叙的同时也写出了很多议论性语句,找一找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示例: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

11、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合作探究2.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合作探究 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合作探究说一说:通过学习作者的写法,你有哪些写作心得?3.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

12、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你认为这种主张有没有道理?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合作探究提示:结合写作实际,言之成理即可。概括主题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学后感悟课堂小结 感悟一: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两种过人品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们应以此指导未来人生,从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感悟二: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的主张,对指导我们语言学习意义深远。如在写文章方面,哪怕是小到一个字、

13、一个标点,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写作特色以小见大,展示人物全貌。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第三段写吕叔湘先生看见叶圣陶先生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写“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第4、5段写到的“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交往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集中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过人品行。还有第68段中的典型事例,也都是小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过人品行。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了人物的全貌,表现了文章主题。写作特色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而又雅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语言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雅致。如“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

14、: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因为作者并非空泛地议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的,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板书设计待人宽 送客修改文章复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话重风格 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课堂检测A.别扭(bi) 譬如(p) 鞠躬尽瘁(j)B.业绩(j) 字帖(ti) 细致恳切(kn)C.恢复(hu) 商酌(zhu) 颠沛流离(pi)D.累赘(zhui) 拖沓(t) 以身作则(z) 【解析】A项,“别”应读bi;B项,“帖”应读ti;D项,“沓”应

15、读t。C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谦虚 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 悠久 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 公寓 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 天坛悲哀学而不厌【解析】B项,“出板”应为“出版”。 B课堂检测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解析】B项中,“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

16、复,应用“津津有味”。B课堂检测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半个小时左右,教室就被大家打扫干净了。B.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C.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D.通过这次写作大赛,使全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解析】A项语义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C项搭配不当,“善待”应改为“维护”;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B课堂检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叶圣陶名言名句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

17、带。拓展探究拓展探究拓展阅读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很现代的叶圣陶拓展探究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

18、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一个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还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拓展探究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

19、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拓展探究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

20、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叶圣陶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拓展探究叶圣陶文笔练迭,文章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