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概论_第1页
色谱分析法概论_第2页
色谱分析法概论_第3页
色谱分析法概论_第4页
色谱分析法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色谱分析法概论色谱分析法QQ:1231368481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2Contents1234色谱分析法概述色谱法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31.1 色谱分析法概述色谱法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1.1.1 概念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它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41.1 色谱分析法概述固定相: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

2、流动相: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色谱法51.1 色谱分析法概述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俄国植物学家 M.Tswett 是色谱法创始人。1901-1906年,用色谱法分离、提纯植物色素。1931年,Kuhn 等用同样的方法成功地分离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从此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相继出现了各种色谱方法。1941,马丁(Martin)和辛格(Synge)创始分配色谱1952年,马丁与辛格,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创立了气相色谱法。1970年以后逐渐发展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各种模式、多种高性能的检测器和连用手段。1.1.2 历史6流动相石油醚混合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分离组分色谱柱固定

3、相碳酸钙Tswett植物色素分离实验图示:样 品:植物色素固定相:CaCO3颗粒流动相:石油醚 1.1 色谱分析法概述7表1-1 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年代获奖学科获奖研究工作1937化学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A和B1938化学胡萝卜素化学1939化学聚甲烯和高萜烯化学1950生理学医学性激素化学及其分离、肾皮素化学及其分离1951化学超铀元素的发现1955化学脑下腺激素的研究和第一次合成聚肽激素1958化学胰岛素的结构1961化学光合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确认1970生理学医学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研究化学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中的作用1972化学核糖核酸化学酶结

4、构的研究生理学医学抗体结构的研究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1.2 历史8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1.3 色谱分析法分类色谱法有多种类型从不同角度出发有各种色谱分类方法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物态分类按分离原理分类按固定相使用方式分类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按色谱技术分类色谱法的分类9按流动相状态气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气体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采用近乎临界状态的稠密气体为流动相。这种状态下,流动相对多种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许多在气相色谱过程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在液相色谱上难以分离的化合物可以采用超临界。按固定相状态气固色谱法: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流动相为气体气液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

5、流动相是气体液固色谱法:固定相是固体,流动相是液体液液色谱法:固定相与流动相均是液体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1.3 色谱分析法分类10离子交换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1.1.3 色谱分析法分类利用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离原理不同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对样品的吸附性能不同达到分离分配色谱法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溶解度存在差异,因而实现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 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1根据固定相在色谱分离系统中使用的方式分为三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将固定相放在玻璃、不

6、锈钢、石英等管中,该管称为色谱柱,该色谱方法称为柱色谱固定相是用一张纸,并在上面涂以固定液。一般就是在纸上吸上水,成为纸上固定液,再用另一种溶剂作冲洗剂将固定相均匀地涂在玻璃或其他材料的平板上,形成一个固定相的薄层,用来进行色谱分离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1.3 色谱分析法分类12为提高组分的分离效能和高选择性,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根据色谱技术的性质不同而形成了多种色谱分类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反应气相色谱法裂解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多维气相色谱法制备色谱法1.1.3 色谱分析法分类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3冲洗法顶替法迎头法 冲洗法:色谱分析中主要用的是冲洗法,其它两种方法用得

7、很少。冲洗法就是把样品加在固定相上,然后用流动相冲洗。根据吸附能力和分配系数的不同,按次序洗脱出来。分配系数最小的先出来。冲洗剂,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液体不断加上去。根据流动相洗脱的动力学过程不同进行分类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1.3 色谱分析法分类14色谱法的特点1.1.4 色谱法的特点分辨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51.1.4 色谱法的局限性231色谱法本身不能够直接给出定性结果,需要用已知标准物质或将数据与标准数据对比,或与其他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等连用才能获得较可靠结果定量测定时需要用标准物质对检测器信号进行修正对某些异构体、某些固定物质的分

8、析能力较差1.1 色谱分析法概述16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1 色谱过程色谱过程是物质分子在相对运动的两相间分配平衡的过程。在混合物中,若两个组分的分配系数不等,则被流动相携带移动的速率不等,即形成差速迁移而被分离。如图所示:17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BAABBABBABABct流动相样品液色谱柱固定相检测器色谱过程的实质(1)色谱过程是吸附与解析的过程;(2)不同组分极性的差异导致吸附与解析的差异;(3)不同组分向前移动的过程是差异不断累积过程,是在动态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2.1 色谱过程18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1.色谱2.保留值3.分配系数(K

9、)和容量因子(k)4.分离参数19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1.色谱AEGFH进样 空气峰C I DJtB信号O0检测色谱分离后组分的响应信号对时间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色谱图。名词术语:色谱峰、基线、峰高h、标准偏差、峰宽W、半高峰宽Wh/2、峰面积A;20色谱峰:有组分流出时,出现的峰状微分流出曲线。基线:当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色谱流出曲线是一条只反映仪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峰高:色谱峰最高点至峰底的垂直距离。峰宽:沿色谱峰两侧拐点处所做的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1.2.2 基本术语1.色谱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AEGFH进样 空气峰C I DJtB信号O02

10、1半高峰宽:在峰高为0.5h处的峰宽GH,常用符号Wh/2表示。峰面积:组分的流出曲线与基线所包围的面积(即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标准偏差:在峰高0.607h处峰宽EF的一半,成为标准偏差,常用符号表示,W=4。1.2.2 基本术语1.色谱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AEGFH进样 空气峰C I DJtB信号O0221.2.2 基本术语2.保留值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名词术语:保留时间tR 死时间tM 调整保留时间tR 保留体积VR 死体积VM 调整保留体积VR23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常用符号tR表示。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物质(如空气等)的保留时间,常用符号tM表

11、示。调整保留时间:组分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后的值,常用符号tR表示。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2.保留值AEGFH进样 空气峰C I DJtB信号O024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2.保留值保留体积: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载气体积,常用符号VR表示。死体积: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物质的保留体积,常用符号VM表示。调整保留体积:组分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后的值,常用符号VR表示。25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3.分配系数K和容量因子k 分配系数(K):色谱过程中,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处于动态平衡。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

12、)中的浓度(c)之比,称为分配系数(K) ,也称为分配平衡常数分配系数的差异是所有色谱分离的实质性的原因在吸附色谱中称为吸附系数(Ka);在离子交换色谱中称为选择性系数(Ks);在凝胶色谱中称为渗透系数(Kp)26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3.分配系数K和容量因子k 容量因子(k) :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质量之比,称为容量因子。色谱柱的容量因子是溶质分子与色谱柱填料相互作用强度的直接量度,由下式定义:27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4.分离参数 分离度 (Rs):相邻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其保留时间差与两峰峰底宽平均值之商。 分离

13、因子():即相邻两个组分调整保留值之比,又称为分配系数比或选择性系数比。281.2 色谱过程和相关术语1.2.2 基本术语4.分离参数色谱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为获得较好的准确度,一般规定两相邻峰的分离度 Rs1.5时,可认为两组分完全分离291.3.1 吸附色谱法(Liquid-Solid Chromatography,LSC )1.3.2 分配色谱法(Partition Chromatography,PC )1.3.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1.3.4 空间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

14、graphy,SEC )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30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1 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利用同一吸附剂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目的,是最早期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某些分子量不大的物质的分离提纯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之一。任何两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其中某相或溶解在某相中的溶质,在该表面的密集现象称为吸附。利用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常用的固定相是硅胶、氧化铝和活性炭等,表面积越大的吸附剂,吸附能力越强。31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吸附剂一般与待分离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相互作用原理(分离机制)吸附过程是可逆的

15、,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然后再吸附、再解吸,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吸附色谱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吸附与解吸的矛盾统一的过程吸附色谱示意图 X.溶质分子 Y.流动相分子 a. 吸附剂 m.流动相1.3.1 吸附色谱法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32一般采用含水量10-20%的硅胶(硅胶的吸附活性取决于含水量,当含水量小于1%时活性最高,大于20%时吸附活性最低)。用硅胶进行色谱分离时,要提前进行活化和纯化。纯化即降低硅胶活性,实验表明,硅胶加入4-20%水后,表面活性部位被纯化,样品溶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加快,同时传质作用得到改善,最终柱效大幅提高。 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

16、机制1.3.1 吸附色谱法吸附剂的选择,活性大or活性小33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2 分配色谱法将液体均匀地涂渍在惰性物质(载体)表面上作为固定相,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所造成的分配系数差别而被分离分配色谱示意图Xm流动相中游离的组分分子Xs固定相中溶解的组分分子原理(分离机制)34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2 分配色谱法要 求固定相:机械吸附在惰性载体上的液体载体:惰性,性质稳定,不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发生化学反应;纯净,颗粒大小均匀流动相:为液体或气体,必须与固定相互不相溶 35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2 分配色谱法固定相极

17、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来,应用于分离极性及中等极性物质。固定相可选择水、各种缓冲溶液、稀硫酸、甲醇等强极性溶液及他们混合液。用被固定相饱和的有机溶剂做洗脱剂进行分离,被分离成分中极性大的亲水性成分移动慢正向分配色谱法流动性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物质。常用硅油、液体石蜡等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作为固定液,而以水、水溶液等作为流动相。此时,被分离成分的移动情况与正相分配色谱相反反向分配色谱法分配色谱法36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3 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的固有离子与待分离组分中的离子之间相互争夺固定相中的离子交换中心,并随着流动相的运动而运

18、动,最终实现分离。m21R阳离子交换色谱示意图1.固定离子;2.可交换离子R.树脂骨架;m.流动相37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3 离子交换色谱法要 求固定相流动相被分离组分离子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离子交换树脂水为溶剂的缓冲溶液38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4 空气排阻色谱法 凝胶色谱分离示意图Ge.凝胶;m.流动相分离机理与其他色谱法完全不同: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391.3 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1.3.4 空气排阻色谱法固定相:多孔性凝胶流动相

19、水有机溶剂凝胶过滤色谱凝胶渗透色谱40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手性分离色谱解决药物对映异构体的分离色谱高灵敏检测器 检测极微量环境污染物高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适应石油化工的需要 有效快速地分离蛋白质和多肽 整体色谱法1.4 色谱法发展趋势及应用41色谱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4 色谱法发展趋势及应用123色谱分离和检测手段日益丰富,分析物范围扩大同时,对传统分析物研究更为深入样品介质日益复杂,样品前处理方法更加完善分析方法标准化,分析目的进一步多样化42采用非抑制性离子交换色谱-间接紫外光度检测法,可在7min内测定啤酒、饮料、食盐和香肠中的Cl-,NO2-,NO3-,I- , SO32-SO32-:亚硫酸盐用途广泛,农业上用作抑制剂,促进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增产,食品工业作为食物、果品和饮料的防腐剂。许多国家严格规定其在产品中的含量水平,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任何产品亚硫酸盐含量等于或超过10mg/kg的必须加以标注1.4 色谱法发展趋势及应用Example1无机阴离子43采用非抑制性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排斥色谱法都可用来测定有机酸。通过对不同等级甜菜糖中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的分析,可把无机阴离子的含量作为判断甜菜糖结晶质量的标准,而把有机酸含量作为判断储藏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