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_第1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_第2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_第3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_第4页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流行病学复习提纲流行病学概论流行病学的概念;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流行病学的定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阐明流行规律和探索病因;制定并评价防治对策和促进健康的科学Medical Model概念及其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认识大自然的能力、水平也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认识疾病、健康及其医学事件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维方式称之为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M.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

2、ural Philosophy MM。实验医学模式Experimental MM.也称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m MM.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M.单一病原体。现代医学模式Modern MMBioPsychosocio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流行病学常用的方法;(一)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二) 实验性研究现场实验 临床实验 社区干预实验和整群随机试验(三) 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3流行病学的用途;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为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完

3、整揭示疾病自然史;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和措施的效果评价。4、流行病学宏观的思维方式; 群体观;社会生态观;比较;多病因论;概率论。5、 相对论理论与非线性理论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二、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与描述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分布: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疾病频率的状况。用于描述或比较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描述疾病分布的目的意义:通过对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为疾病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确定卫生服务的重点,为合理的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和

4、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2描述疾病分布的步骤、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的描述内容;步骤:将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或其他常规资料按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别用疾病发生和存在的频率进行测量比较,发现差异。疾病地区分布:1.国家间分布2.国家内分布3.城乡分布4.疾病的地方性:(1)自然疫源性(2)统计地方性(3)自然地方性:自然地方性传染病, 地方病, 输入性疾病, 带入性疾病疾病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在一个地区或群体中,短期内某病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的现象。2.季节性:疾病在一定的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3.周期性:疾病依照具有规律性的时间间隔而发生流行 4.长期变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

5、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类型等发生的显著的趋势性变化疾病人群分布:1.年龄2.性别3.职业4.种族和民族5.社会阶层6.婚姻状况与家庭7.行为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一、率和比1率 率(rate)是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2比(ratio) 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3比例(proportion) 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 常用 P= a/a+b 来表示。 二、发病指标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 罹患率多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观察时间以月、日、周等为单位。适

6、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如食物 中毒、 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优点: 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机3.患病率定义 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 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4.感染率 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的性质与患病率相似。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 K=100% 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也可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乙型肝炎等5.继发率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第一个

7、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称续发病例(有时称二代病例)。三、死亡指标(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二)病死率(fatality rate) 1.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三)生存率 (survival rate) 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四)累积死亡率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 指在一定

8、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 说明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恶性肿瘤的累积概率的大小,可由各年龄死亡率相加获得。多用百分率来表示。 四、残疾失能指标(一)病残率 某一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即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二)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1定义 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和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9、 DALY) 1.定义 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两部分: 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 疾病伤残引起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移民流行病学移民流行病学: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民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国人群的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三、病因研究病因的概念、病因的组成与病因的相对性;病因概念与病因组成:导致疾病发生或是使疾病流行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直接病因,间接病因,主要病因,辅助病因,必要病因,充分病因怎样理解病因的相对性: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任何因素在一定条件下

10、都可以成为病因。某种因素成为病因,与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系,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和人群成为病因,在条件改变后可以为非病因。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及其辩证关系;任何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三项基本条件,也称三要素。三个要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失调才能发生疾病,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疾病的病因是十分必要的。3提出病因假说的途径;提出建立病因假说的途径(1)求异法:如果两组人群疾病频率有明显不同,而两组人群在某种因素上也有差异, 则这种因素很可能成为该病的原因。(2)求同法:相同事件之间找共

11、同点,如果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均具有类同的因素时,则这种因素有可能是该病的病因。(3)共变法:某一个因素的量变引起某病发病率变化时,则这种因素有可能成为该病的病因。(4)类推法: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明的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推测两者有共同的病因(5)排除法:进行逻辑推理,帮助形成假设4验证病因假说的方法;动物研究人群干预试验5判断病因的条件。判断病因的条件:1 联系强度 2 联系的时间顺序 3 联系的一致性 4 联系的特异性 5 分布的一致性 6 剂量反应关系 7 实验证据 8 生物学的合理性四、筛检试验与诊断性试验的评价筛检的概念、筛检适用的疾病、筛检措施的选择、筛检的结果。筛检:是在大量表面上无病的

12、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和其他方法,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病人。筛检的适用条件:(1)筛检的疾病是当地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具备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方法(3)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与条件(4)该病的自然史明确(5)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或领先时间(6)预期有良好的筛检效益2 诊断性试验的概念;诊断标准的选择方法。诊断试验:是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对疾病作出诊断的试验,即应用一定的诊断方法把前来就诊的人区分为患某病的病人和非病人,并对确诊的病人给与相应的治疗。方法:1 生物统计学方法2 临床判断法3

13、以疾病预后严重性规定的数值4 ROC曲线法3 金标准的选择;金标准(gold standard)标准诊断(standard diagnosis)指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准确的方法。金标准能正确区分研究对象是否患病。通常,一种疾病有一个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标准的诊断方法,是能够肯定或排除某种疾病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病理学检查、手术、尸体解剖、特殊的影像学诊断以及微生物学培养、生物学标志检测是普遍意义的金标准。4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一 真实性1 灵敏度2 特异度 3 假阴性率4 假阳性率5 似然比6 正确诊断指数二 可靠性1 变异系数2 符合率3 诊断实验的一致性分析包括观察一致性,机遇一

14、致性,非机遇一致性,实际一致性和Kappa值。三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5 似然比的概念与应用似然比即病人中出现某种实验结果的概率与非病人中出现相应结果的概率之比,说明病人出现结果的机会是非病人的多少倍。阳性似然比值越大,诊断实验的价值越好,一般认为10预示实验有高的诊断价值;阴性似然比值越小,诊断实验的诊断价值越高,0.10预示实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似然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不受患病率的影响,在选择诊断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较高的方法。6 预告值的概念与应用;预测值 predictive value又称诊断价值,它表示实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从本质上说是评价真实性的指标。 阳性预测值(po

15、sitive predictive value)指试验真阳性人数占试验阳性人数的百分比,即试验阳性者中实际有病者的比例,表示筛检试验结果阳性者患病的可能性或概率。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阴性预测值是指试验真阴性人数占试验阴性人数的百分比,即试验阴性者中实际无病者的比例,表示筛检试验结果阴性者未患病的可能性或概率。7 预告值与患病率的关系。患病率相同时,诊断实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好,临床医师更有把握判断阴性结果为非病人;反之,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好,临床医师有理由判断阳性结果为病人。当一项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确定后,阳性预测值与患病率成正比

16、,阴性预测值与患病率成反比。8 提高诊断试验的方法。一 联合试验1平行试验2系列试验 二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9 似然比与预告值在临床上的应用。一诊断试验的真实性评价 二诊断试验的可靠性评价 三诊断试验的收益评价 四诊断试验评价的统计推断10 受式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构成与用途。构成:灵敏度为纵坐标,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将会出的各点连接而成。用途:1两种诊断方法比较时,将ROC曲线绘制于一个坐标系中,以直观的鉴别优劣。2通过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进行比较,面积大则诊断价值高。五 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2

17、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疾病的诊断与正确的病程分期; 3、研究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实验设计包括四项基本原则,即随机化的原则,对照的原则,重复的原则和均衡的原则。4、随机化的概念,在临床研究中强调随机化的目的意义;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被分配到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去。随机化原则的核心是机会均等。使用随机化方法可以消除在抽样及分组过程中,由于研究人员对受试对象主观意愿的选择而造成试验效应的误差。随机化的目的意义:随机化是消除混杂偏倚的有效方法,平衡治疗组与对照组已知可能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平衡我们不清楚的因素 5、设置对照的目的意义与研究设计中设置

18、对照的种类。对照(control)是指在实验研究中使受试对象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试验效应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对比。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非处理因素对试验效应的影响或干扰作用,并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对照的基本要求是,除处理因素作有计划的变化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它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种类:空白对照;标准对照;实验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安慰剂对照;历史对照。6、如何选择确定实验研究的样本含量。样本含量估计的方法较多,有些公式较为复杂,计算繁琐。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有: 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2。两样本均数的比较3。两样本率的比较 具体计算方法公式:略。7安慰剂与盲法

19、。盲法设计(design of blind method)是指使研究人员或病人不知道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从而避免双方由于心理偏见造成的试验效应的偏差。安慰剂(placebo)是指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其与治疗药物在外观、剂型等方面不能被受试对象所识别。安慰剂对照则是指将安慰剂施加于对照组的受试对象。安慰剂对照是一种特殊的空白对照,其目的主要是排除病人或受试对象的心理偏见。六、队列研究1、队列研究的概念与基本原理;队列研究是将研究开始时未患研究疾病的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根据暴露的程度分为不同水平的暴露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各组之间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进而

20、判断暴露与研究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队列研究基本原理:如果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则说明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因果联系。2、队列研究的模式。特点: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是从因到果的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度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3、队列研究中选择研究队列的注意事项。前瞻性队列研究1、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低于5 。3、要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4、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5、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被长

21、 期随访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6、人力、物力和财力充足。历史性队列研究有无完整可靠的纪录或档案材料;对一些无符合要求的记录,有无办法进行弥补或补充4、队列研就得分析指标。1 累积发病率: 以某一时间内发生的病例数(D)作分子,以研究开始时的人口数(N)作分母,计算这一随访期间内的累积发病率。2 发病密度:是一个人群在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是人群中每一成员贡献的人时总和。人时数:观察人数与观察时间的综合指标。研究人群中所有个体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时间总和人时数 = 人数 每人暴露时间(以个人为单位计算人年)3 相对危险度(RR)又称率比或危险比代表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是非暴露组发病率或

22、死亡率的倍数。4 归因危险度(AR)又称特异危险度或率差,为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即暴露组中因为暴露于研究因素引起的发病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暴露人群中因为暴露引起的发病占暴露组发病的百分比,它反映暴露人群如果能够避免暴露于这一危险因素,发病危险性可以减小的百分比。5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说明人群由于暴露于某一危险因子而增加的发病率。RR和AR说明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PAR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可能使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少的程度。PAR即与RR和AR有关,又与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有关。6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23、Ratio,SMR) 是研究对象中实际死亡或发病数(D)与该人群按全人口年龄别死亡率或发病率计算出的期望死亡数或发病数(E)之比。SMRr/niPi5、队列研究中分层分析的目的意义。估计和控制混杂因子评估和描述效应修正因子描述随访研究中的失访问题和竞争风险用于生存分析和诱导期分析等6分层分析的分析步骤与常用的分析指标。分层分析的基本步骤1分层列表 2计算每层的效应估计值 3层别效应的一致性假设与检验 4调整控制混杂评价和描述效应测量修饰指标:(一) 率的计算1累积发病率2发病密度(二)相对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三)标化比七、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24、病例对照研究: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病例对照基本原理: 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索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2、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模式;病例对照研究特点:1.观察性研究方法2.事先设立对照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类型

25、按研究目的分类 1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2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研究设计的病例与对照配比分类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2病例对照匹配3、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方法;病例的选择和来源疾病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三种病例供选择: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病例的来源:以医院就诊病人为基础以一般人群为基础以参保的人群为基础队列内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的选择和来源对照应从病例的源人群中抽取。对照可以不是“健康”者但其必须不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已知病因的疾病。对照选择是否恰当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之一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

26、、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队列内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未发病者作为对照。 确定对照标准时可遵从两种思路包含法(inclusive):即明确规定选择对照时应包括什么特征。如要求与病例同性别,年龄不超过两岁等。除外(exclusive)法:即规定出什么样特征的对象应予排除。 4、匹配与配比;配比也称匹配,就是在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时,除研究因素外两者的其他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分为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和个体匹配。5、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指标;描述性分析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2均衡性检验推

27、断性分析 主要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在统计学上的关联强度,检验各因素在统计学上有无统计学差异,确定关联强度的大小。6、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随机化,即将调查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实验组限制:是指选择的研究对象在可能是混杂因素的变量上具有相同值或接近相同值匹配7、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控制混杂因子分层分析的方法。分层原理与方法: 原理:把样本按照一个或更多个混淆因子的暴露有无或作用程度而划分为若干个组,也就是“层”,分别在每一层内分析所研究暴露与疾病的联系,计算各层的比数比(记为OR);如果各层具有齐性,可以计算总的 即各层OR的合并OR,ORMH 。因在同一层内作为分层标志的因子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作用都是相同

28、的,所以对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便不会发生混淆作用。方法:按可疑因素的特征分成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内分别分析疾病与暴露的联系,比较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异(按cORORi的大小),判断被分层的可疑因素是否存在混杂(如存在混杂,调整)八、机遇偏倚与混杂因子的控制1、机遇的概念、如何控制由自然存在机遇所致的偏倚;2、随机化的目的、意义、方法、机遇的内容。随机化:随机分组是指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进入治疗组或对照组随机化的目的意义:随机化是消除混杂偏倚的有效方法,平衡治疗组与对照组已知可能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平衡我们不清楚的因素随机化的方法 随机化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抽签法,抓阄法,随机数字法

29、等。随机数字法一般有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普通函数型电子计算器也可以显示随机数字。随机数字表中出现数字09的机会或概率是均等的。利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很多也很灵活。3、偏倚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偏倚的种类、控制偏倚的措施。偏倚:由抽样误差以外的任何原因引起的系统误差,称为偏倚。种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4、混杂因子的概念、产生混杂的原因、混杂作用的判断、如何剔除、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概念:当研究暴露于某一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的因素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即混杂偏倚,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叫混杂因子。九、传染病的

30、流行病学传染病在国际国内的流行状况;(一)传染病复燃:非洲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33个国家,每年发生黄热病20余万例。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400例。(二)新近真正认识的传染病: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三) 确认有传染性的疾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病等。 (四) 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疯牛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2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传染过程: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于传染发生、发展、结局的的整个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 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31、流行过程三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缺一不可。3感染普与冰山现象;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呈现为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反应阶段:冰山现象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的特点是:宿主感染后,大部分感染者为隐性感染,只有少数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重症或死亡者更为少见。此种感染状态流行病学上称之为传染病的“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此类状态之所以比喻为冰山现象,是因为临床所见病人如同冰山外露在海面上的尖顶部分一样,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多数感染者的没有被发现,好比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

32、。4病原体的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与控制耐药菌株的措施;5传播途径、传播机制、传播因素;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传染源排出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 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播机制指病原体不断更换其宿主的过程6水平传播的方式;1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包括三种方式: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2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3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4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5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

33、ion)6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7经接触传播7垂直传播的方式;1经胎盘传播 2上行性传播3分娩引起的传播 4生殖细胞传播8 接触传播与经节肢动物传播;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1)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传播。如性病等。(2)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易感者接触了传染源排出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手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特征: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一般呈散发,无明显季节性,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发病较多。经媒介节肢

34、动物传播 机械携带: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和排出病原体,污染食物。多见于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生物性(吸血)传播: 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感染者再感染易感者。节肢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在完成其生活周期后,具有传染性。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特征: 明显地区性、职业性、季节性分布特点;青壮年发病较多。9人群易感性与人群免疫性的概念;人群易感性升高与降低的因素。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群作为整体对传染病易感染的程度。其易 感性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群体免疫力(herd immunity):人群对于传染病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以 群体中有免疫力人口占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 当人群中

35、免疫个体足够多时,使易感者获得感 染的概率非常低,可阻断传染病的流行。易感性升高的因素:(1)新生儿增加:母体抗体消失,获得性免疫尚未形成(2)易感人口迁入:缺乏免疫力的非流行区居民进入。(3)免疫力自然消退:人群的免疫水平随时间逐渐消退(4)免疫人口死亡:免疫人口死亡。 易感性降低的因素:(1)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降低人群易感性。(2)传染病流行:一次流行后,部分人感染获得免疫。10疫源地的概念、确定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范围较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疫区。疫源地形成的条件: 疫源地范围大

36、小因病而异,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11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 传染源已被移走或不再排除病原体; 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 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未受感染12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的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 基本内容:控制和消灭相应疾病为目的;具有可行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具有免疫预防控制效果的监测评价系统。预防接种(vaccination):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 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

37、的基本要求 能够产生较强的体液、细胞和局部免疫。能够产生对再感染的数年甚至终身的保护作用。很小的即时副作用。不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微生物不同株均能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13儿童基础免疫的制剂种类、预防的疾病、免疫的程序。主要内容: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四苗,预防六病”。 ,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后的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力。14STD的流行状况1 STD的全球流行概况据WHO 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全世界由性行为而感染的新病例有3.33亿,其病种和发病数字为:

38、梅毒1220万、淋病6220万、衣原体感染8910万、滴虫病1.672亿。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亚洲为第一位,占45.6 %,非洲占第二位,占19.7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为10.19%。另外,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1997年底全球已有艾滋病病人3600万例,死亡150万人,每天约有16000人感染艾滋病。 2我国STD流行的历史与现状旧中国的性病流行很广,1949年统计约有1000多万人。梅毒患病率为5%10%,农村为0.5%4%。如上海的性病患病率为10%,妓女中58.7%患梅毒、28%患淋病、0.8%患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新

39、疆1953年调查,重点地区梅毒患者占受检人数的34.7 %,普查各期梅毒8万余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性病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各地卫生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消灭性病运动,经过近10年努力,性病防治工作在全国取得了辉煌成果,性病患病率在自然人群中大幅度下降,1964年胡传揆教授郑重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消灭了性病,顿时举世瞩目、国誉倍增。然而,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际交往增多及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性病在我国开始再次流行,年报告病历数为63.2万例,与年相比增长了37.6,并且是年患病人数的倍;年报告的病例数为万,比年增长了;到年报告的病例数为万,年的报

40、告显示:患病人数已达到多万例,尽管专家估计实际数量可能是报告人数的倍。性传播疾病()的已报告病例在七十年代末期已经开始增长;这些病例主要来自广州、四川、江苏、浙江和广西。15艾滋病的流行现况与我国对艾滋病所采取得预防措施1、国外流行状况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AIDS)以来, AIDS就在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根据公布的全球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艾滋病的新感染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达到了历史新高,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约有4,000万人感染HIV或艾滋病,其中估计有250万人为15岁以下的孩童。2003年约有500万人受到感染,还有超过300万人因艾滋病过世。目前,艾滋

41、病已成为非洲第一大死因,也是全球第四大死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在2003年约有320万新感染病例和230万死亡病例,目前有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国民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岁。全球感染HIV或艾滋病的人口中有30%位于南非,然而该地区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2%不到。统计数据显示,博茨瓦纳38.8的成年人感染艾滋病毒,国民的平均寿命仅为岁,如果不是艾滋病,那里的人们平均寿命可以再增加年。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及南非个国家将于年出现人口负增长,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人口增长率也将下降为零。目前非洲国家的病毒感染者中妇女的比例远高于男

42、性。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年人中,女性占,而上述地区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至岁青少年中,女性也占。特别是在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两国的病毒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较男性高出近个百分点。因为女性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后代,有关专家说艾滋病将在非洲妇女中引发一场灾难。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亚洲现已成为继非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艾滋病传播地区。在2003年,亚洲共发现740万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0多万新增艾滋病病例,并有50万人死亡。其中,印度的新增病例高达30万,病毒感染者在300万至600万之间。虽然亚太地

43、区已加强防治工作的力度,但艾滋病仍在不断扩散。目前,印度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10年前几乎没有艾滋病例的印度尼西亚,艾滋病患者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艾滋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以上。亚太地区艾滋病患者同样集中在吸毒者、妓女和同性恋者等一些特殊人群当中。在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和印度的部分地区,使用注射器的吸毒者有50以上已感染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恋者和泰国妓女中,患者比例高达14。此外,亚太地区还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艾滋病扩散新趋势:由于缺乏防治知识和保护措施,一些南太平洋岛国也开始呈现出艾滋病蔓延的迹象。在泰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已从过去

44、的卖淫活动扩展到婚外恋和青少年性行为。与此同时,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底分别达万人和万人。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个国家中,有的孕妇携带病毒,艾滋病正通过异性性接触迅速蔓延。海地和巴哈马的形势最为严峻,成人中病毒感染者分别占总人口的和。截至2003年底,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估计已有万人死于艾滋病。南美洲的巴西和其他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艾滋病形势也很严峻,人们通过静脉注射吸毒和男性同性恋等现象有增无减。2、国内流行状况自1985年中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中国卫生部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的技术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对艾滋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人数增长显著,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已经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19852000年的15年间,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两年合计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达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报告艾滋病例数比2001年增长44。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