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经络穴位数十分钟教你终生不忘_第1页
巧记经络穴位数十分钟教你终生不忘_第2页
巧记经络穴位数十分钟教你终生不忘_第3页
巧记经络穴位数十分钟教你终生不忘_第4页
巧记经络穴位数十分钟教你终生不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 / 杜建华很惭愧的,作为一个针灸专业的学生,我从来没有记过每条经上的穴位数,杜老师的联想记忆法让我想起新东方老俞的红宝书,真是的,单词都背了还差这几个经络穴位数吗?一起背起来吧,小伙伴们!巧记经络穴位数传统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为“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经络”和“腧穴”理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 。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共有 361个。尽管我一再反复向大家灌输我的“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 ”观念,但我认为一个从事针灸的人若能记住传统针灸里每一个腧穴所在的经脉、其所处的位置、作用等等,对我们肯定是大有好处的,至少你不会找

2、错地方。遗憾的是,无论是大学里还是民间的很多针灸人,不仅无法记住这些,甚至于连这十四条经上各自有多少个穴的数也记不住。但我深信,假如你看过此文后,不消十分钟,对每一条经上的穴位数你一定会终生不忘。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的 概念。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 个穴;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 个穴;这样的话:任脉有: 24 个穴;督脉有: 28 个穴。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3、。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9 个穴;手厥阴心包经有:9 个穴;手太阴肺经有: 11 个穴。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 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 19 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 23 个穴位。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20 个穴;手太阳小肠经有:19 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 23 个穴。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 就行了。也就是说胃经有 45 个穴位;膀胱经有67 个穴位(最多的) ;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

4、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 个穴位。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45 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67 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 44 个穴。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 27; 27。即:第一组里,3X7=21 (你也可以这样想:我发起脾气来可是不管3721 的,就是脾经的穴位数为21 ) ;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21 个穴;足少阴肾经有:27 个穴;足厥阴肝经有:14 个穴。这种 361 个穴位数的记忆方法,我相信任何一所学校或学院

5、里还没人讲过,完全是我自己个人的总结。我还把这361个穴位编成了361 个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我的病人喜欢我,并不仅仅是因我的医术,很多时候他们从我讲的故事里知道了这个穴位的位置、功能和性格脾气;了解了中医;领略了针灸的神奇,当然他们也更能理解我为何写“我和我那三百多个情人的故事”了。上次教咱们巧计经络穴位数巧记经络穴位数(十分钟教你终生不忘)的杜老师,这次又教了咱们一个临床上非常有用的“八字治疗法”,不独针灸可用,没有针时按摩也非常有效,真真是打开人体奥秘的钥匙。杜老师本文仍是手把手地教,并有图示参照,大家再来好好学习一下。我对穴位的认识自从宋代翰林医官王惟一制造了针灸铜人后,针入水出成了针灸

6、基本功。表面上看确实无可非议,找准穴位没有错呀。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针灸没落的开端,因为活生生的穴位在他们手里全变成死的东西了。人是活的,患病的人当然也是活的,可你治病时却找死穴位,这对吗?我们都知道“不能执死方治活人”,可“守死穴治活人”不也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吗?这就像打靶一样,明明是活动靶,你却“以不变应万变”,你能应得过来吗?哪怕你第一枪是十环,只要靶在动,你的枪不动,后面你只能枪枪落空或射中率明显下降。穴位在我的眼里绝对不是一个死的、固定了的点,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充满灵性的、能给病患带来健康和快乐的点(区) 。真正有效的穴位应该是随病人病的变化而变,具有四维特性的治疗点(区)。其实真

7、正明白了“病穴相应”理论的人是不难理解“穴位”的。明白了“病穴相应”的理论,也就知道不存在所谓的“正经”或“奇经”之说;同样,也不存在所谓的“正穴”或“奇穴”之别。我不同意那种认为奇穴仅仅是对正穴的补充一说,我的理解是:奇穴恰恰是对所谓正穴的突破。更确切地讲本就不应该有正穴与奇穴之分!我曾经多次说过“学习和临床应用针灸的三个层次: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同的人,理解就不同。换句话说:看穴位是穴位;看穴位不是穴位;看穴位还是穴位。请仔细品一品,千万别以为我是在玩文字游戏。当医生在给人治病时,你若把穴位看成是一个固定了的、死的点时,由于病人是活的,病也是随时、随你的治疗而变化的,也就是

8、活的,那你就有可能永远找不准这个特效治疗点(区) ,治病时自然就会束手无策,治好治不好都是稀里糊涂的。反之,若你能遵循“病穴相应”的理论,把穴位看成是活的,并且你能按我所述的方法去做的话,那你一定能找到、找对、找准那个特效治疗点(区)。病变, 你的治疗点(区) 也变, 且你能找到它变化的规律,那么这个所谓活的点(区),最后不仅没有让你一筹莫展,反而成了一个相对固定了的、很容易找到的治疗点(区),治病的疗效就会提高很多。这个特效治疗点(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穴位。当你把它(穴位)看成是“死的或称之为固定的点”时,在治病过程中它就一定是“活”的,你就无法或难以把握它;反之你把它看成是”活的“,并

9、能知道它的活动规律的话,则在治病过程中,它是可把握的,也就是“死的或固定的”点或区。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中为何要反复强调揣穴的道理所在。认识上的差别就这么一点点,但治病的疗效却会相差甚远,这是针灸的秘诀之一。就“病穴相应”这一理论而言, 其最基本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点:1 )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2)无病无穴反应,有病就一定能找到所对应的穴;3)病变穴移;4)病愈穴消;5)“以骨为准,以痛为腧”6)病性定穴性,穴性呈病性当然病穴相应的内涵和外延远比这几点丰富得多!要真正理解“以骨为准, 以痛为腧”(我这里所指的“痛”不仅仅单指压痛,还应包括肤色变化、条索、结节甚至包括特殊情况下的钙化点等各类反

10、应点,是广义的痛,并且一般来说这里所指的”痛“主要也不是指病灶处的痛) 。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人学习或者从事了一辈子针灸,却始终处在死记穴位的极为尴尬境地,遇到疑难杂症不知从何下手,且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我们从一个病案来看看“病穴相应”理论的威力:病人是一位老太太,一天她牵着她家的小狗在溜达,忽遇一条大狗扑来,老太太跌倒后左边腘窝即有一个大的肿块。老太太先后找多伦多的几个中医看过,针灸、 膏药均用过,但效不佳,疼痛和肿块改善不大。她儿子陪她找我治疗时,我就在其右肘处按“病穴相应”的理论方法摸到了一个很小的类似于肿块的东西,并扎了一针(刃针,透过这个小肿块刺到骨膜),当时病人就说腘

11、窝处不疼了(但她很奇怪我为什么没有像别的医生那样扎她的膝盖或腿) 。第二天,左边腘窝处的那个肿块基本消除了。自此,老太太成了我的粉丝,并介绍了不少病人给我。从这个病案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在临床上我特别会注意病灶点(区)与对应治疗点(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病穴相应”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要注意根据“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空间找点原则,还应该特别注意“病”与反应点在其性质上的关系问题。比如,病灶是一个肿块的话,一般对应治疗点也会是一个肿块(但往往要比病灶处的肿块小很多)。那么我们在对应治疗点扎针的话,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穴位不仅仅是灵活的,而且是可以掌握的,临床的疗

12、效也会得到提高。一旦理解了“病穴相应“的理论, 不仅仅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对一些针灸理论和观点的理解也会清晰很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阿是穴“问题。1 )阿是穴的定义和由来一般教材里是这样定义阿是穴的: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它们是既无具体名称(所有的穴点都称阿是穴), 又无固定位置(无论何处的穴点均称阿是),主治功用也不十分明确。大家可以看出教材基本上把阿是穴定义为“三无产品”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明确主治功能。对此,我唯有感慨万千:本是人身之特效穴,埋没千百年,旷世之奇冤。就阿是穴的由来,教材通

13、常有两个讲法: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 果然使病情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很明显,这里把“阿是穴”剔除出了所谓正统的穴位。2)“反阿是穴”论点的提出近些年来,有学者提

14、出了“反阿是穴”的论点,并据此撰写了反阿是穴疗法一书。我无意在这里进一步展开对“反阿是穴”论点的讨论, 因为在我看来, 其实所谓的“反阿是穴”本质上就是“阿是穴”的一种特殊情况。3)我对阿是穴的认识依照“病穴相应”的理论,其实所谓的“阿是穴”就是穴位的一种,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具体疾病的特效穴!把这一类真正能治疗疾病的特效穴无辜剔除出穴位大家庭是毫无道理的,也是十分不公平的。网球肘难治吗?有些难,可你试过在其对侧的膝盖附近找到所谓的“阿是穴”吗?一旦你找对了,你还会说难治吗?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病穴相应“的理论, 我再举一个治疗足跟痛的例子。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通常是由于足跟的骨质、

15、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在中医众多治疗足跟痛的方法中,以针灸治疗简单、快捷、效佳。其中扎对侧大陵穴在临床上被反复验证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有些港台的针灸书则让人扎手掌的某点(见下图左边图中所圈的点)。就扎大陵穴而言,国内的书籍或教学中有人知道是扎对侧的大陵穴,有人不知道,干脆两个都扎。疗效确实是有的,但为什么不稳定?常常时好时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患者足跟痛的具体部位有时是不相同的,仅仅死守扎大陵穴就一定能取得好疗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故在治疗足跟痛时,穴位一定要随着病灶位的不同而调整,不能死守大陵穴。否则有时效果很显著,有时则令人失望。但若你了解和掌握了“病穴相应”的原理后,你就会很

16、明确地根据病灶点找到具体的对应治疗点(穴位) 。 这个治疗点(区)可能正好是在大陵穴的位置上,也可能在其前后左右,但你心中十分有底!具体方法是(请参照上图中右边的照片):1) 按左脚足跟疼找右手;右脚足跟疼找左手的原则找点;2)找到足跟疼的地方,按足大脚趾对应手大姆指,足小脚趾对应手小指确定左右点,按整个足跟对应那三角的高来确定上下点; TOC o 1-5 h z 3)用酒精棉擦拭,看红点或红块(就我的临床经验来说,有些病人无法擦出很明显的反应点);4)或找压痛点;5)或找条索或结节(因有些有压痛,有些并无压痛)。找到了这个具体的对应治疗点(区)后,进针并让患者跺脚,一、二分钟后皆能获良效。对

17、于不会扎针的人来说,患者自己或让人用手指(或小木槌)按压对侧手腕处的反应点(穴位)并用疼痛的足跟跺地若干下(莫惧),也同样可以治疗足跟痛。因此,足跟疼也罢,肩关节周围炎也罢,颈椎病也罢,其实都不难治!只要大家理解了“病穴相应”的理论, 就一定能找到真正有些的治疗点(区),也就是治疗这个病的特效穴位。有关穴位的问题大家可以进一步思考下列几点:1 )正常情况下,按八字治疗法”的“阴阳、相对、平衡、反应”之原则,你可以找到病的对应治疗点 (区) ;2)特殊情况下,你可能在”八字治疗法“所说的对应区找不到反应点,这是为什么呢?按病穴相应”的法则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呀!但我们若真正了解了病穴相应“的法则及“八字治疗法”的精髓,则不难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