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荧屏里的变迁_第1页
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荧屏里的变迁_第2页
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荧屏里的变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荧屏里的变迁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是美国1941年发明的,而中国在1958年以前,电视工业一片空白。直到57年6月,天津无线电厂在缺乏技术、没有资料的困难条件下,在多方密切配合下,终于在1958年1月装配成功第一台样机。同年3月,“北京”电视机试播成功。至此,结束了中国没有电视工业的历史。从这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电视工业迅猛发展,并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时光不能倒流,但记忆却会回到曾经的遥远。往前三十年,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时国家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放开,各种物资和大宗用品,全是靠供应。生活物资极端匮乏,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称肉买衣得靠计划,电灯还

2、没普及,电视机则更是奢侈品了,能够买得起电视机的不多。对于电视曾经非凡的吸引力,相信三十岁向上的人都会记得。当时年轻人结婚流行三转一响,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而对很多新婚小家庭来说,拥有电视机则是小两口最大的梦想。那时候,电视机牌子也不多,熊猫,飞跃、上海,不像现在琳琅满目。谁家要是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整村的大人小孩都会赶来瞧个新鲜。倘若是台彩电,那更是不得了的大新闻,如同谁中了百万大奖般稀奇、羡慕。依然清楚地记得,夏天的某个傍晚,天边散落着一捧绚丽霞光,象碎了的蛋黄五彩斑斓。太阳西沉的黄昏时分,男女老少们匆匆吃完晚饭,便陆续扛起小凳小椅,摇着蒲扇,带上小孩,急匆匆地去某户人家看电视

3、。电视机总是被摆在堂屋的正中央,如同一家之长正襟端坐。接上电源,按下按钮,天宇间飞扬的无形信号,就会被电视机或长或圆的天线一缕缕打捞上来,转变成电视信号。那真是一种神奇!一台小小的机器插上电源,便会出现活生生的图像和人说话的声音,还有最时尚最流行的所有前卫元素,生活的美好便全都集聚在那块略带凸面的小荧屏上了。主人家总是热情似火,早早地烧好开水,打开电视机,把能拿的小凳小椅全都搬来!但每次,凳子总是不够,拥挤的人群都会把主人家塞得水泄不通,门槛上坐着人,大门旁倚着人,屋外的水缸边站着人,还有看不清摸样的人挤在夜色下一闪一灭的萤火虫中间,遥望着那块小小的荧屏人群里,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掩饰不住人们内心

4、的欢愉。那年月,霍元甲,再向虎山行,还有血疑等一批电视剧风靡一时,还有燕舞牌收录机“一曲歌来一片情”的豪迈演唱,装点着我们曾经的记忆。童年的我,也是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个。在那贫瘠、落后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幼时的梦不知为那小小的荧屏牵挂了多少回。直到有一天,父亲用节省了一年的工资四十张拾元的大团结,买回了一台14寸“飞跃”牌黑白电视机。那晚,我围着属于自家的电视机,乐啊,笑啊,兴奋的劲头现在想起都让人心潮澎湃。能在做完家庭作业后,坐在自家的堂屋里,看一段精彩的电视,算得上当时一件最惬意的事了。光阴似箭,那个年代很快离我们远去,电视机不再是奢侈品,一家拥有几台也不稀奇。电视机从直平、纯平、背投、液晶、等离子,变化得让人目不暇接。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这些让我们自己惊讶、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变化,就这么静悄悄地发生着,弹指一挥间。这些小小的荧屏如同一个个明净的视窗,透过这些窗口,祖国从落后走向富强的脉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