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部分 专题复习主干知识梳理专题四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目录01点睛解读02知识网络03线索呈现05训练提升04深度思考点睛解读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
2、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知识网络线索呈现线索一: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时间:_内容:(1)“_”:兴办近代_(2)“_”: 兴办近代_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在客观上_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90年代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企业促进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3)兴办新式学校(4)设立翻译馆(5)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6)建立新式海陆军(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_作用(4)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抵制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经济近代化“
3、实业救国”(1)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时间: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1)使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2)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3)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经济近代化“实业救国”(2)中国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2)状元实业家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张謇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
4、间、内容目的影响经济近代化“实业救国”(2)中国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纺织业、面粉业)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间:_年内容:(1)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变法图强在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898思想文化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失败(2)经济上:鼓励_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3)文化上: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4)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私人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政治近代化
5、辛亥革命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时间:_年开始内容:_;成立中华民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1)_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2)_了中国2 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_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1武昌起义推翻宣告开创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间:_年开始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_后期开始宣传_解放思想(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五四运动
6、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915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马克思主义续表层面事件背景时间、内容目的影响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教育近代化背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举措: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大学堂);废除_;颁布新学制社会生活近代化背景:_后,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近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兴起和旧观念的改变内容:剪发辫、改称呼、禁缠足、易服饰、变礼仪等科举制辛亥革命线索二: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的侵略结果和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_(2)中国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前:林则徐虎门销烟战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战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7、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_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2)_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_平方千米领土(3)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战中:_抗击洋枪队战后:洋务运动南京条约开始变为英法联军沙俄150多万进一步加深太平军续表列强的侵略结果和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_(2)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战中: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抗击日军战后: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_(2)中国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战中: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战后:辛亥革命马关条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完
8、全陷入续表列强的侵略结果和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抗日战争(19311945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_开始(1)杨靖宇组织_,开展抗日游击战争(2)东北各族民众和东北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七七事变后,爆发_战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_的局面开始形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局部抗战游击队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深度思考常见问题: 1.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你有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层层递进,不断深入。(2)
9、一个国家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立足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 如何理解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参考答案:(1)破坏性: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西方列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长期贫穷和落后的局面。(2)建设性: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
10、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的发展道路。训练提升1. (2021北京)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中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D.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C2. 有人把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C.
11、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D3. (2021济宁模拟)19151918年,新青年的总篇数共1 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新青年的总篇数共1 026篇,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的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 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C. 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A4.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广告。从这两个广告可以看出,本质上当时的
12、中国社会( )A. “实业救国”思想逐渐高涨B. 清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C. 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 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明显D5. (2021南海区模拟)电视剧觉醒年代再现了鲁迅的药的场景:北洋政府当街斩首处决革命者。围观群众中有人抢着用馒头蘸革命者的血来给儿子治病,有人在议论刽子手的刀法比不上大清时的刀快。这一剧情说明了( )A. 辛亥革命彻底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 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D. 北伐战争势在必行B6.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看待历史的角度可以是变化多样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
13、纪中叶后,“研格致,学习西方制造技术,乘时而起”,“格致”一词被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人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治制度”。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编自冯天瑜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以“科学”“哲学”为例材料二 中国读书人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这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1902年,梁启超率先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一开始主要指的是汉族,后来他又
14、提出了“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的构想,在民族问题上实现了可贵的双重觉醒,表现出一种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性。但这一“大民族”的构想还没有与“中华民族”一词对应起来。中华民国的建立,进一步增加了国人对于“中华”一词及其文化历史内涵的认同感。1917年,李大钊则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关键”。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真正渗透到各民族和各阶层人民大众的心中。 摘编自黄兴涛、王峰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science”的翻译从“格致”到“赛因斯”的变化,都和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有关系?(3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平台研发应用考核试卷
- 电气安装船舶与海洋工程考核试卷
- 石材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试卷
- 天然气行业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考核试卷
- 畜牧机械设计原理考核试卷
- 纤维素纤维的电磁波吸收特性研究考核试卷
- 电工仪表的模块化维修考核试卷
-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历史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化工厂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2023托福听力高分笔记
- 2025年杭州市萧山区国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华电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12:宾语从句 -2023年中考英语考试研究(解析版)(上海专用)
- 舞台灯光系统施工方案两篇
- 消防施工方案范本完整版
- 汽车制造业配件供货应急预案
- 食品安全学化学物质危害
- 【MOOC】老子的人生智慧-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