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_第1页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_第2页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_第3页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_第4页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阶段“应用主导”三大发展阶段;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通过翔实的调查数据分析,展望了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进入阶段转换期,并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阶段定位、未来走向和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与政策建议。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论文的写作,主要能够得到以下锻炼:1.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开题之前

2、,应收集大量国外的相关研究,参阅相关著作,浏览国贸及相关领域的权威期刊,同时借助于相关领域的网站,收集有关资料与数据,文献时间应该以近两年为宜。2.文献综述的能力。在撰写开题报告环节进行必要的文献梳理。一方面对资料进行主题性地概括、归纳;另一方面,对所研究的问题建立全面深入的理解。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3、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4、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5、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走向。四、主要技术指标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下达任务日期: 年 月 日要求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开题报告题目:关于我国电子政务

3、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从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发展意义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方向,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二、研究的重点内容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3、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4、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5、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走向。三、进度计划5月15日5月31日: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6月1日6月20日,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年 月 日中文摘要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信息化大致经历

4、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阶段“应用主导”三大发展阶段;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通过翔实的调查数据分析,展望了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进入阶段转换期,并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阶段定位、未来走向和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与政策建议。关键词:电子政务 发展历程 现状 发展趋势 建议English AbstractReview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Chines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one thr

5、ough a stand-alone application phase of the office automation, Government Online and capacity building to comprehensively push forward and at this stage application-driven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through a detailed surv

6、ey data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next step of e-government: e-government into the stage of the conversion period, Chinas e-government stage positioning and future direction and promoting Chinas e-governmentthe key aspect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e-government The deve

7、lopment process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recommend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3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历史发展10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4 (一)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10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5 (二)“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12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6 (三)我国电子政务政策的变化17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7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

8、现状19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8 (一)纵横成网、架构合理19 HYPERLINK l _Toc327729209 (二)电子政府、雏形已具19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0 (三)育有队伍、拥有数据19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1 (四)业内认可、应用有序19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2 (五)先行一步、优势无比20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3 三、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21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4 四、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与建议2

9、4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5 (一)加强行政协调,突破条块分割体制24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6 (二)局部突破率先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打造服务型政府25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7 (三)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入手,为整合电子政务创造条件 25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8 (四)探索跨部门协调机制创新,鼓励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26 HYPERLINK l _Toc327729219 (五)坚持应用和需求导向,强化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27 HYPERLINK l _Toc327729220 (

10、六)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28结束语30 HYPERLINK l _Toc327729221 参考文献31 HYPERLINK l _Toc327729222 附 录32前 言 众所周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的历史都不算长。然而,为了全面认识电子政务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规律,我们的考察其实应该从构成现今电子政务网络的节点开始。其道理显而易见:从静态来看,节点是网络的基本单元,节点的量和质决定网络的规模和水平;从动态来看,没有一个个节点上各类元素的发育,网络整体的发展壮大便无从谈起。本论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在不同阶段上的发展轨迹。回顾、比较和总结以往的相关实践,目的

11、是为了深入分析和历史把握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殊矛盾和阶段性任务,揭示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就“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而言,这一研究也有利于为我们思考相关立法问题,提供一个既有一定历史纵深又有现实针对性的背景。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历史发展我国政府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从政府办公自动化(O A )开始的。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阶段“应用主导”三大发展阶段。(一)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2 0 世纪末叶,在“政府上网”之前,我国政府的信息技术应用,大体上包括建立专门机构、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建

12、设、启动政务专网建设和初步制定标准等内容。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政府信息化更多带有单机应用、分散开发的特征。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我国党政机关开始步入信息化建设。1984 年,邓小平作出重要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推进国务院有关部委的经济信息系统建设工作。1987 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又将所属的计算中心、预测中心和信息管理办公室3 个机构合并,正式组建了国家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与此同步,国家有关部门和专门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开始推进。1985 年后的5 年间,政府共投资了2 0 0

13、多亿元,先后建设了1 2 个国家级政府信息系统,包括经济、金融、铁道、电力、民航、统计、财税、海关、气象、灾害防御等系统;有4 0 多个部委成立了信息机构,配备了一批计算机等设备,开发各类数据库8 0 0 余个 1 。1985 年前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推进党政首脑机关的信息化,决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的中南海实施称为“海内工程”的建设项目,为此成立了该项目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这一项目成为我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开端,为我国日后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还主要处在信息技术的单机应用和分散开发阶段,更多表现在政府机关办公室工作中引入微机打字和管理文件

14、,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应用水平低,有的地方政府才刚刚开始使用小型机;在文件传输方面,开始较多地引入传真机。考虑到办公自动化对标准化、网络化的要求,也是为了防止重复开发造成的浪费,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于1987 年8 月和1988 年3 月,召开了“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暨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软件交流会”和“办公自动化研讨会”,成立了“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和“技术咨询小组”。这些措施使得全国政府首脑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开始走向有组织、规范化的道路。当时有代表性的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国办秘书局选用北大“华光”系统,组织各地方政府开发的政府文件清样、版式加密传输的国

15、务院文件同版异地印刷系统;上海市政府开发的跨处室的“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综合应用系统;青岛市政府开发的集信息报送、采编、出版一体化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吉林省的档案管理系统等 2 。1989 年国务院办公厅组建的全国第一代数据通信网启动。到1 9 9 0 年1 0 月,国务院与全国各省级政府间全面实现了“全国政府系统第一代电子邮件系统”的应用。1992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用3 - 5 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并从1 9 9 3 年开始每年下发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年度建设

16、指导书,具体部署和指导当年工作。国办还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及其理事会和技术咨询组,进一步完善了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随后,网络化的数据应用开始起步。在此阶段开发的“国务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联网服务,“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电子地图应用。江苏、甘肃、内蒙古等地方政府也基于数据通信网络处理政务重要业务,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之配合,联网应用所需的多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也得以启动。到1996 年前后,国务院各部门和包括副省级、计划单列地区的全国各地方政府

17、办公厅,已全部联入政府系统第一代数据通信网。针对该网络速率低和应用范围不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标准与架构,国办主计算机系统和全国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升级换代工程于1997 年开始启动,到1999 年底完成 2 。(二)“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单机应用阶段“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为我国政府信息化走向网络化应用阶段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政府上网”作为开放的公众网,互联网的应用给政府信息化带来不同以往的新属性,使之可以跳出单纯改善政府自身效率的局限,为政府更好地响应公众需求和服务全社会提供了可能,从而,也将政府信息化带入网络化的电子政务新阶段。1999 年在我国政府机关正式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

18、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化开始普遍步入互联网时代。事实上,此前已有国内一些政府机构积极探索将互联网用于政务活动。例如,1 9 9 8 年,青岛市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府信息公众网”;1998 年5 月17 日第30 届世界电信日时,在“g o v . c n ”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 4 5 个。当年年底,有关方面正式决定发起“政府上网工程”,一些部委还将1 9 9 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1999 年1 月,由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牵头、联合4 0 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政府上网工程”主网站“w w w . g

19、 o v . c n ”也开始试运行。为配合政府上网,中国电信对上网的政府机构专门出台了优惠政策,包括在一定期限内,减免接入专线月租费、相关通信费和主机托管费,组织互联网服务商(I S P 和I C P )免费为政府上网制作部分主页,以及对相关人员免费提供培训,等等。“政府上网工程”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此后,参与“政府上网工程”发起单位的政府机构不断增加,许多地方纷纷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专门机构,安排必要的资源予以落实。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还规定了“政府上网”的完成期限。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此阶段取得了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开始受到更多政府

20、机构的重视,尤其表现在“政府上网”推动越来越多的政府网站不断建成开通。据CNNIC 的数据,我国在“”下注册的域名数,从1998年底的982 个迅速增加到2000 年底的4615 个。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虽然作为专用语的“政府上网”指的是上互联网,但广义的政府上网却并不限于上互联网。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封闭性的或与互联网相隔离的政务专用网络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为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2000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用3-5 年的时间建设“三网一库”的任务。“三网一库”的内容,是指要不断完善各地区、各部门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

21、网(内网),完善以国办为枢纽的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面向社会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外网),以及共建共享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2001 年4 月,国办制订的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 2005 年规划纲要,再一次明确了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目标,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指导原则。“1 7 号文件”与我国电子政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世纪之交,全球信息产业因网络泡沫破裂而陷入为期3 年左右的衰退低迷之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却迎来全面推进的重要契机。2001 年8 月,

22、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新一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2001 年12 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实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提出推进国家信息化必须遵循5 条方针。其中第二条便是“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从而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明确纳入国家信息化的工作重点。2002 年7 月,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该次会议提出,“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有较大提高;初

23、步形成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人员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与电子政务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取得重要进展。2002 年8 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即“1 7 号文件”)正式下发。在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1 7 号文件”就“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主要目标、重要任务、职责分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等,分别予以明确,并相应做出了新的部署。按照“17 号文件”的要求,“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要求副省级以上政务部

24、门的办公内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实现物理隔离,明确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要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建设和完善业务系统,加快1 2 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这1 2 个业务系统是指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金融监管/ 金卡、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金水系统;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即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3。主要任务还包括,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公

25、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等等。为完成上述任务,“17 号文件”还就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利用统一网络平台,规范试点,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以及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等7 个方面,提出了加快电子政务发展的措施。“17 号文件”的下达,得到各地和各部门政府主管机构的迅速响应。各地各部门也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纷纷采取了新的举措。北京、广东、福建、陕西、安徽、青岛、深圳、成都等省市和税务、司法、公安、审计等部门,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电子政务规划、实施纲要和专项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北京市提出,2 0 0 2 年底前,基本将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政府业务实现

26、上网运行、政府内部办公基本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到2005 年,将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首都政务信息化。青岛市以政务公开和网上审批为重点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计划到2 0 0 5 年,使60% 以上的政府审批和服务项目上网进行。在当时的电子政务建设热潮中,全国涌现出“南海经验”、北京“首信模式”、“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以及“金关”、“金税”、“红盾3 1 5 ”等一批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典型。与自下而上的典型相对应,为更好地推动面上电子政务的进展,自上而下的试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机关的重视。例如,2 0 0 2 年,国务院

27、办公厅选择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劳动保障部、对外经济贸易部等6 个部门和北京、上海、浙江等7 个省市,作为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试点。原国务院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指定了一批电子政务的试点单位。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三)我国电子政务政策的变化仔细比较此前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实践,对比研究进入2 1 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变化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以下变化:第一,电子政务在国家全局部署中的作用明显上升。首先,信息化在国家整个宏观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新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作出一系列新决策,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作为信息化的重要领

28、域和由政府主抓的信息化工程,政府非常希望电子政务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和积极推进的作用。第二,调整和加强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体系。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领导体系调整后的新格局是,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整个信息化工作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决策和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中央级网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同时也负有协调、指导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职责;电子政务的具体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提出电子政务实施方案。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还明确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提出。第三,在保证电子

29、政务其他功能的同时,开始强调其公共服务功能。我国电子政务的起点是办公自动化,2 0 0 0 年曾提出政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国办发200036 号文件),而后提出要筹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国办发200125 号文件)、再到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外网建设,积极推进网上为民办事”和部署应用示范试点(国办秘函200269 号文件),直至指导意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把电子政务建设同增强政府工作的民主性、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并明确把“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8 大任务之一。 第四,强调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改革相结合。指导意见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必

30、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建设不是把政府原有业务简单上网,相反它离不开行政改革,离不开政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考虑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策略上明确“十五”期间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十五”的重点是建好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全局的业务系统。第五,调整了国务院办公厅过去关于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提法,改成建设“内网外网平台、1 2 个业务系统、4 个基础数据库”的规划框架。总之,我国电子政务此前的发展,就总体来看,更多地还是表现在政府信息化能力的建设上。随着政府信息化能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随即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应用主导”为主要特征

31、的新阶段。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纵横成网、架构合理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建设之初,我们都在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结合省、市、区情况,按照国办提出的规划和年度技术 HYPERLINK /class_free/25_1.shtml 指导书,紧紧贴近需求,由小到大,由浅人深,由单机到网络,递进发展,并已形成了一个“三网一库”的科学架构。(二)电子政府、雏形已具电子政务建设中组建的“三网一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各级政府机关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

32、,通过“三网一库”,使 HYPERLINK /class_free/114_1.shtml 物理的政府“升华”成了一个虚拟的电子政府体系,使办公效率提高、交换加快、决策走向科学、政令更加畅通。(三)育有队伍、拥有数据经过近十年的耕耘,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的关注,井且人员的结构也日趋合理,突出的特点是,人员知识结构的“两栖化”,即这些同志既懂得机关 HYPERLINK /class_free/81_1.shtml 行政管理业务,又熟悉 HYPERLINK /class_free/158_1.shtml 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现已成为政府机关办公不可或缺的部门和力量。(

33、四)业内认可、应用有序由于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走了一条贴近需求、便捷实用的务实之路,使广大公务员尝到甜头,既解放了生产力,又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辅助领导决策的水平,同时还使个人素质一了一个档次,从而调动了机关干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五)先行一步、优势无比中国政务信息化系统,相对于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系统而言,启动较早,有连续性,应用扎实,系统可靠,安全性高,已成气候,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由于政府部门上下左右间的可干预性、协调性互动性以及对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索取的高权限性,使得他的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优势。三、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经过政府、IT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

34、成绩。其突出表现是,有愈来愈多的政府机构在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内部办公系统建设的同时,开始关注电子政务的应用。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构想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九大走向:(一)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利用门户、网络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方面,将受到进一步的关注。按照政府信息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在电子政务建设初期,多数政府机构都会把基础网络和内部办公自动化放在突出位置。但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把电子政务应用的重点由“内”向“外,扩展,也就是说把应用的重点放在对公众和企业的对外服务卜,是必然的趋势。(二)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使应用系

35、统之间能够顺利实现互联互通,是一个十分关键、也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规避这方面的风险,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级政府对各个部门对外服务的事项迸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梳理好流程,统一搭建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凤险。(三)以贯彻 HYPERLINK /class_free/81_1.shtml 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网上审批。推动网上审批,特别是那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受众面大的事项能够在网上提供办理,是我们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点内容。而推动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必须首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6、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是 HYPERLINK /class_free/148_1.shtml 电子政务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首先,是解决信息资源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其次,是围绕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问题,进行专门的规划,建立强硬的制度。第三,就是加强数据库的建设,特别是墓础数据库的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对接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这方面的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五)把构建地级市电子政务的统一平台作为突破的重点。地级市是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通过构建地级市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有效整合中央和省级下来的应用系统,连接县、乡,就会对整个应用系统的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产生积极影响

37、。(六)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在不同层次政府的边界将进一步清晰。经过几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副省级以下政府机构的工作,绝大多数都不涉及国家机密,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对这类机构.能够把办公平台挂在外网,就能够大大提高办事的有效性,也可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那么,在构建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方面,一方面使有关方面会进一步明确网络的边界;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可能会更加务实,注重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七)有关中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这四种模式的重要所在,这就是:目标模式、建设模式、组织模式和管理运行模式。而下面四种模式将逐步成为人们

38、关注的重点:服务导向型的目标模式,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以CIU为核心的组织模式以及内外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这四种模式中,每一种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按照中国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八)以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改善并强化电子政务的 HYPERLINK /class_free/11_1.shtml 法律 HYPERLINK /class_free/153_1.shtml 环境。信息化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己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中国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信息公开条例有望通过的背景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该是必然的趋势。(九)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规范

39、乃至评价体系将受到高度关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如果没有信息安全作保障,电子政务的各种系统建设几乎无法进行,也会潜在巨大的风险。四、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与建议在我国“农业工业信息”三元结构内部,从发达的大都市,到老工业基地,再到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地区,各地行政生态条件千差万别,推进电子政务不宜搞一刀切。虽然我国不可能全面推进政府流程再造,但局部是具备条件的。健康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在于分类指导。整体来看,应根据行政生态条件的不同,鼓励发达地区、窗口部门和试点领域先行一步,大胆改革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为促进以流程再造为标志

40、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路,提升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一)加强行政协调,突破条块分割体制电子政务不可能自发成功,在缺乏政府流程再造政令依据的条件下,只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来有限地突破条块分割对电子政务形成的制约,反过来看,这也是电子政务促进行政改革的体现。这方面的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由政务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协调领导机制。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由政务主管部门牵头,而实际上是由信息部门起牵头作用。当电子政务深入到业务应用阶段后,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缺位,会使电子政务偏离业务主导的方向。为此,应改为由主持行政体制改革的公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电子政务的顶层协调机制

41、,解决部门分割造成的电子政务协调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保障与协调工作机制。其基本因素包括:以民主协商的决策机制,明确电子政务建设方向;以科学务实的专家机制,确定技术方案;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明确的应用目标,实行集体民主决策;项目须经咨询和论证程序,保证技术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等。(二)局部突破率先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打造服务型政府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对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分析,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许多地方已经具备了进行流程再造的行政生态条件,建议率先推进政府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工商、税务、城管、交通、公安、

42、信访等窗口部门,直接服务民众。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有必要率先进行流程再造,推进首问负责制的电子政务改革,提高响应能力和公众满意度。在行政审批、商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其业务特点是涉及部门较多,应通过政府流程再造,结合网下的集中办公模式,推进一站式服务的电子政务模式,最大限度消除部门分割给群众办事带来的不便。上海等地的政府在整合跨部门应用方面,探索按“一口受理、内部协办”的方式进行流程优化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同时,这些相关的经验也说明,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实行率先突破也是可行的。(三)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入手,为整合电子政务创造条件“条、块”分别发展的政府信息化现状是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结构的体现。而“纵强

43、、横弱”的情况反映了跨部门协调和整合的难度。的确,从现有的情况看,这种基于“条、块”的管理体制结构,在“十一五”期间也许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具体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信息资源领域率先梳理信息流程,进行共享平台建设,应该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突破口。这是因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从行政生态环境与电子政务关系的角度看,在政府管理信息化到扁平服务型电子政务阶段,沟通环境的优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电子政务的沟通环境较好,它的价值在于可以为信息整合和共享提供必要的基础。现阶段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我们可以发挥沟通环境较好的优势,在难以全面调整业务流程和权力关系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政府信息资源共

44、享,在信息流环节率先突破行政改革的瓶颈,由浅入深推进跨部门协调,为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创造条件。(四)探索跨部门协调机制创新,鼓励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以项目为中心的跨部门协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要求树立动态管理架构的理念,把任务作为带动工业化职能部门协调运作的“纲”。由于任务在整个系统中的核心导向地位,任务管理就具备了流程管理的性质。这是流程再造在条件不具备的行政环境下的变通处理方法。它不是把机构打乱重组,而是在现有职能分工的格局下,以业务需求、民众需求为任务线索,用信息化方式提供部门协调的方便,促进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从案例来看,石家庄、内蒙古等地在政府信息化的实践中,采用动态项目管

45、理的方式,在未直接改变现有职能导向的行政体制部门分工的基础上,探索实现跨部门流程的协调任务。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值得总结。可以认为,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是当前应当倡导的策略。我国电子政务即将进入深度应用的深水区,现有行政体制下职能与流程的矛盾,将成为电子政务中政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介于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之间的项目管理,对矛盾的解决具有独特优势。以项目为中心管理电子政务,将有助于减少政务管理体制的阻力,为彻底的流程重组创造有利条件。(五)坚持应用和需求导向,强化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1、以应用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一是建议强化公共行政管理业务部门的作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规划,首先应主要

46、来自政府机构内部,而不是来自I T 技术提供商;其次应主要来自熟悉业务情况的业务部门,而不是技术部门或其他部门,才能保证所选择实施的项目适用和实用。此外,还应重视征求各类用户的意见,要避免以技术目标作为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标准的倾向。二是建议以政府业务流为主要线索发展电子政务。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有效的做法是由政府业务部门提出应用需求,并提出对规划项目的取舍意见,对于跨部门的业务,应由相关的所有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并和技术部门共同决定方案,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另外,应尽量避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采用传统“交钥匙工程”的方式,它容易造成技术与业务“两张皮”现象,不利于解决后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利于电子政务的滚动发展。2、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密切与用户的沟通。用户的需求随着环境变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而改变,不同的服务对象往往有不同的需求。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以最大限度地从方便企业、公民等服务对象,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