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试卷(教师版)_第1页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试卷(教师版)_第2页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试卷(教师版)_第3页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试卷(教师版)_第4页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单元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限时40分钟100分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古代罗马法律制度【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森严,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故选C。2.(2021北京高一检测)14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

2、解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解析】选A。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故A正确。3.(2021威海高一检测)下列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史料一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史料二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

3、,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A.王权强化B.法律革新C.宗教改革D.国家统一【解析】选A。根据史料一“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可知英王突出了国王法庭的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王权,根据史料二“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可知英王打击了宗教势力,强化了世俗王权,故选A。4.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A.罗马法是统治阶

4、级意志的体现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D.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解析】选A。材料信息体现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也就是强化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即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A。5.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C.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D.

5、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解析】选C。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融合和创新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C正确。6.(2021南京高一检测)“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宗教扩张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D.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解析】选C。根据“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可知,古兰经是宗教的体现,剑是政权的体现

6、,因此反映出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的特征,C正确;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排除A;B表述不全面,除了宗教,还有武力,排除;材料未体现苏丹的信息,排除D。7.(2020泰安高一检测)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解析】选A。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人将其传入了欧洲,所以阿拉伯数字体现了文明交流,故选A。8.(2021辽阳高一检测)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鼓励长途贩运活动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C.开辟了亚欧

7、新商路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解析】选A。旅行指南记载了各驿站之间的距离,便于商旅安排行程,这说明阿拉伯帝国为长途贩运活动提供便利,故选A;材料仅涉及驿站,未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排除B;编制旅行指南是为了服务于商旅活动,但并不等同于开辟新商路,排除C;编制旅行指南与传播民族文化无关,排除D。9.(2021大连高一检测)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B.地跨亚、非、欧三洲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解析】选C。材料“它把来

8、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可见一千零一夜中融合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选C。10.(2021菏泽高一检测)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C.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解析】选B。日本大化改新削弱了贵族力量,将权力向中央集中,即当时日本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树立天皇绝对权威和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C;日本仿效唐朝进行改革,没有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排除D。11

9、.下图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说明()A.瓷器是中非交往的最主要物品B.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C.新航路开辟加速了中非交往D.郑和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解析】选B。中国的瓷器出现在非洲,说明中非交往的历史悠久,故选B,瓷器的发展不能说明瓷器是最主要的物品,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排除C、D。12.(2021锦州高一检测)玛雅文明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下述文明属于玛雅人创造的是()A.编制人口调查表B.筑成太阳金字塔C.发明“浮动园地”D.采用20进制【解析】选D。古

10、代玛雅人采用20进制,可能也知道“零”的概念,故答案为D;印加人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排除A;阿兹特克人筑成太阳金字塔,发明“浮动园地”,排除B、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4分)(2021潍坊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

11、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传承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

12、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二“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可知包容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一“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可知与宗教密切联系;根据材料一“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知融汇东西方文化。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知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根据材料二“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知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

13、根据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可知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第(2)题,根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知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根据材料一“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可知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根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14、”可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材料一“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可知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拜占庭帝国保存了许多优秀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使得欧洲中世纪以后,促进了文艺复兴。答案:(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

15、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4.(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16、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三(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7、(9分)(2)材料二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你如何评价这句话。(10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概括。第(2)题,根据“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半岛当时所处的状态,再从两个角度分析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其肯定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的巨大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布罗代尔的言论也许过于绝对,过分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第(3)题,根据所学可知,二者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可得出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答案:(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