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家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与评析家长卷(一)2004年11月中旬,我们在本县一中初一年级、本县一小学四年级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由学生带给家长作答,后收回有效卷252份,16%的家长没有响应。调查对象有农民、自由职业者、家庭妇女、商人、个体户、下岗工人、电工、技术员、理发美容师、营业员、会计师、护士、医师、银行职员、公务员、驾驶员、教师、警察、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被调查者年龄最小34岁,最大60岁;男性占71%,女性占29%;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半文盲,估计此类家长答卷时由子女代笔)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28%,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34%,
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8%。此次调查通过向部分家长征询关于家庭教育的切身体会、认识感想、看法态度、建议意见等,意在掌握我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及一般信息。因此类调查在本区尚无先例,所以客观上还起到了激活一些父母亲们家庭教育意识的作用。经过对第一手资料的统计、整理、归纳、分析、研究、升华,我们把评价剖析结果反馈给各位家长,期望赢得认同并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所涉及的基本教育理念补漏纠偏。I. 统计1. 为考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怀度,特设置了“您检查孩子的作业吗?”“您是否给孩子买书?”两个问题及相关选项供其作答。有23%的家长声称“经常检查作业”,73%的家长“偶尔检查”,4%的家长“从不检查”
3、;62%的家长给孩子只“挑教辅类书买”,18%的家长“挑孩子喜欢的书买”,20%的家长“很少买”或“从不买”。另外还设置了“学习不好照样吃饭”这一观点来探测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有30%的家长表示“同意”,59%的家长“不同意”,其余家长“无法判定”;我们还提出了“学习至上”这一命题来估量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遗憾的是:只有5%的家长表示“不同意”,而57%的家长表示“赞同”,34%的家长“基本同意”,其余家长“无法判定”。2. 为考察家庭是否培养孩子劳动观念,我们向家长询问“您要求孩子做家务吗?”69%的家长采取了“随便”或“从不要求”的态度,这意味着大部分家长并不鼓励孩子做家务,31%的
4、家长出于各种原因“经常让孩子做家务”。3. “您和孩子经常交流感情思想吗”这一设问主要是为把握亲子关系的密切度及家庭教养方式而设计。16%的家长说自己和子女“不大交流”甚至“谈不到一块”,60%的家长只是和子女“偶尔交流”一下,只有30%的家长与子女“经常交流”思想感情。4. “您通常怎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这一设问让我们获悉了家长了解孩子的最主要渠道是“询问本人”,其次是“询问其他同学”,再次是“询问老师”,5%的家长明确承认自己“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极个别家长是通过“老师主动告诉”才得知孩子的在校表现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孩子在校“犯事”后老师告知),有些家长则通过多条渠道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5、5. 有91%的家长认为“家庭灌输、培养孩子雷锋精神”“非常必要”,认为“无所谓”和“无法判定”的占9%,没有人认为此举“已过时,没必要”。6. 77%的家长对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表示同意,16%的家长则不同意,其余7%说“无法判定”,这说明四分之三以上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约四分之一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是否担当起一定角色认识模糊甚至错误。7. 调查还显示:88%家长表示“有信心”教育子女成人成才,12%的家长“信心不足”“因无能力谈不上”;59%的家长对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知识表示“有很大兴趣”,37%的“愿意试一下”,只有4%的家长说“没多大兴趣”“没必要”。8
6、. 对“您的孩子让您感到最苦恼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家长们列举了如下一些事项:学习差;学习不认真、不自觉、不主动、不踏实,不喜欢学习;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恒心,没有上进心,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无自学能力;听课思想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粗心大意,考试马虎;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慢;不听话;不诚实;爱看电视;贪玩;懒惰;不够懂事;智力稍低;不爱做家务,不爱劳动;不愿吃苦;任性;顶嘴;自制能力差;性格不开朗,胆子小;不爱讲卫生;挑食;与学习不好的同学常在一起玩;考试后试卷不让家长看;身体状况差;老向家长要钱;依赖心强;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负责任;说话做事容易伤害别人;好炫耀,好攀
7、比。II. 评析与指导1 做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一环,通过作业学生消化、吸收、巩固课堂所学,培养独立学习、钻研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家长定期检查孩子作业,可了解其当前学习状况的第一手信息,如发现做作业时出现拖拉、马虎、抄袭、“偷工减料”、错误过多等现象,可问明查清原委,帮助孩子认真整改。一般而言,作业的质量是反映孩子学习进步与否的晴雨表,一个真正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检查作业这一关。勤查作业不仅使家庭教育有凭有据,不无的放矢,而且可对其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的智慧如何,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更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生活中
8、占有怎样的地位。他说:“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一些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障碍越多,他们就越需要课外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更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阅读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正当的方向,激起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使之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调查表明8成以上的家长不给孩子选买课外读物。据推测,主要是家长不愿孩子阅读与教材“无关”的东西,其次是舍
9、不得花钱。无论是何种原因,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于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如果让那些学习兴趣不大、态度不端正、成绩低下的学生适当的阅读一些当前看来是与课程、教材“无关”的书籍,如文学著作、历史书籍、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倒有可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渴望,反而将学习赶上去,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优秀的课外读物,孩子们愿意读,专家们主张读,教育部门也推荐读,老师们也鼓励读,但家长们却不让读,很令人费解。设置“学习不好照样吃饭”这一似是而非的命题可大体探测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的,对其学习结果也不甚忧虑(本县历年低迷徘徊的高考成绩也能部分说明这一推断)。诚然,学习不
10、好照样吃饭,但学习不好容易导致道德行为上的偏差与下滑。不能成人就不会有益他人,不能成才就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且容易沦落为家庭、社会的寄生虫。对“学习至上”这一错误提法竟有9成以上家长认可,这实在让教育工作者大跌眼镜。“学习至上”观念是“应试教育”的派生物,在这一观念笼罩下的家庭教育便会朝“重智轻德”“重知轻心”的方向上倾斜,使家庭教育单纯地重复和延续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孩子是否学到了知识成为父母亲最关心的事情。其实,人的素质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犹如一只木桶,桶的容量是靠最短的那块木片决定的,如果只有一两块木片变长,其容量是不会增加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学习成绩好
11、,或有某项特长,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没有宽容、坚强、稳重、自信、开朗、无私这些良好的人格特征,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就算不上是接受了成功的教育。神童魏永康1996年进大学,由妈妈陪读4年,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终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人际沟通能力而被迫肄业回家。究其原因,正是她妈妈中“学习至上”之毒太深,只抓学习,不管其余,一切包办,最终反害了孩子。当孩子的心智不健康、某些社会化环节没有完成时,教育就是失败的。2. 做家务应是孩子经常从事的活动之一。家务劳动为另一类学习内容即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精熟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生活生存能力,
12、养成有秩序、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家务劳动增加孩子获得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使感知能力变得灵敏准确,丰富感官经验,培养动作协调性,让神经系统功能获得平衡发展,最终间接微妙地促进孩子的文化学习。心理学所讲的“学习从感知开始”就包括这一层意思。另外,做家务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使他们形成关心、体贴人的心理品质。美国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爱劳动的孩子与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比为1:15,犯罪率比为1:10,爱劳动的孩子成人后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所以,家长们务必注意要劝勉孩子从小做各种各样的家务与体力劳动,并把它看作是很自然的生活的部分内容而长期坚持。调查发现,
13、在城区约7成家长并不鼓励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这让人深感忧虑。家长朋友们,可千万别让您的孩子输在懒惰上!3. 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把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过分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和温暖理解民主型。他认为前三种教养方式都不科学,它们会导致孩子丧失个性和创造性,但他的调查数据表明70%的家长却在这样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和父母不愿进行沟通,而缺乏沟通意味着父母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被堵塞,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无效或失败。温暖理解民主型家长则不然,他们比较重视与子女的交流,他们对子女关怀爱护,给予了较多地鼓励理解,不滥用权威,不挑剔挖苦,不拒绝否认,也不溺爱放纵,尊重子女的合理
14、选择而不横加限制,教育困惑感较少,具有真诚、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所以,温暖理解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被看作是最合时尚最理想的。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30%的人与子女“经常交流”思想感情,说明这部分家长具备了“温暖理解民主型”教养方式的一些特征。4. 有的孩子在家在校表现并不一致,个别的甚至在家像“羊”,在校如“狼”,待到被蒙蔽、被欺骗的家长发现,已染得一些恶习,出现了较大的行为偏差,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采取的补救措施往往也很难奏效。原因主要是家长平素不大走访学校、老师询问情况,不清楚孩子在校时的所作所为;在家时对孩子又不闻不问,一有过错便严厉惩罚,在高压暴政下孩子学会了阳奉阴违、形成了两面人格。我们建议:家长常要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动向,关注他们在家长视线外的行为表现。5. “雷锋精神”生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甘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结款方式合同范本
- 科技产品品牌的社交媒体推广方法研究
- 科技创新助力环境保护的现代策略
- 现代人如何调整作息以适应快节奏生活
- 环境保护中基于大数据的污染源分析决策工具
- 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教育的关联性研究
- 月保洁合同范本
- 煤矿架棚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社交电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应用
- 购货合同范本石材
- 领养小孩申请书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辅导课件教学培训课件
- 2024年保安员考试题库【典型题】
- 餐饮行业系列研究之六:日本餐饮30年复盘与启示
- 2024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0
- 《中国陶瓷史》课件-3-陶与瓷
- 第一章创新意识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真题】202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交流
- 安徽安庆家乡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