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冋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本课题提出的学校背景与实践意义我校“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的提出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应三个层面,具体为:第一阶段:学校初创阶段一一学校办学层面9月,学校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培养“会生存、会做人、会求知、会审美、会健身、会创新”的现代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办学理念、核心文化、规划发展、学校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努力积淀培植学校公民教育资源,并借助学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尝试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个人成长档案记录等。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校“公民素养课程整合课题研

2、究提出的源头和孕育期。第二阶段:学校发展阶段一一学校课程层面为了完善学校“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2012年9月学校提出了构建学生“生命成长课程体系框架,围绕这一体系,学校先后研发了公民素养、小组合作、阳光体育、多彩社团、乐享生活五大课程,这五类重点校本课程就如五彩的颜色,装绘着我校素质教育的天空。自此,学校公民素养课程进入全面规范探究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校“公民素养课程整合课题研究提出的根基和萌芽期。它不仅填补了我校校本课程研发的空白,也坚定了我校公民素养课程整合研发的执行力。第三阶段:学校提升阶段一一学生发展层面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先后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

3、架、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基础层面,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的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前面两个阶段学校公民素养、公民道德的教育与学校课程进行构建、实施的研究,从学校问题出发,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公民道德品质的培养的角度学校进行课程重构经过深入的思考、调研、论证以后,正式提出“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校“公民素养课程整合课题研究提出的根本出发点和生长期。它让学校“公民素养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从学校层面、课程层面回归教育的本质一一学生发展层面。国

4、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综述公民教育研究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被关注,2001年中宣部发布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教育研究在学术界兴起;2005年12月,中国第一套中小学公民教育读本新公民读本出版问世。2016年,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先后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基础层面,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中国知网对“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文献资料的检索,可以发现,国内

5、对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生公民素教育的内涵界定、目标的确立、体系的构建、教育实施途径、内容的承续性以及现状调查等层面,且对不同年龄、分学段的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鲜见学生公民素养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如,西南大学陈玲(2016年4月),从中小学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必要性、历史与现实基础、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对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体系进行建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沈研(2011年11月),从思想道德素养、政治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生理心理健康素养四个模块对公民素养教育体系进行初步构建等。国外对“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研究在国内期刊上很少出现,受文献检索的限制,关于国外学生公民

6、素养教育的研究我们了解很少。但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1)能互动地使用工具,包括三项素养: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用(新)技术。(2)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包括三项素养:了解所处的外部环境,预料自己的行动后果,能在复杂的大环境中确定自己的具体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也知道自己的局限与不足。(3)能自律自主地行动,包括三项素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

7、解决冲突。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先后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联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研发形成独具特色的公民素养校本课程体系,为学校特色教育提供保障,形成学校德育体系的连贯性、时效性、生命化、生活化的新局面。区别:基于初中生学情特点,本课题组对不同年龄、分学段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研发和整合,研究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手段,制定初中阶段公民素养总体框架和学生公民道

8、德检测评价机制,构建公民素养“课程群,研究的公民素养“课程群”对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显性影响,实现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校内全覆盖。同时,本课题在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方式上加大了研究力度。一句话概括,我们课题提出的背景也就是在国家层面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前提下,学校层面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落于实处,学校要研发整合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特点的公民素养校本课程体系,即构建公民素养“校本课程群”,同时研究与学科教学、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整合,以培养“会生存、会做人、会求知、会审美、会健身、会创新”的现代合格公民,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为学校特色教育提供保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应运而生。(二

9、)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教育要“立什么样的德(公民道德)“树什么样的人”(现代合格公民),明确学校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社会需求、终生发展);二是学校如何实施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校内校外资源融合、课内课外形式结合、必修选修课程实施),解决学校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三是学校怎样对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进行评价(明确道德标准、建立成长档案),完善学校培养评价体系。具体可细化为两个方面:一是理清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初中阶段公民素养基本范畴的界定一一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与合格公民培养的融合,“公民素养课程群的构建、整合与实施。二是实现两种行为的转变,即学生公民素养由社会意

10、识到个人意识的转变,公民素养由个体意识向行为习惯、形成个体思想品德的转变。二课题研究预计创新点(一)构建学校公民素养教育基本框架,将学生公民道德、公民基本能力的培养落脚到实处一是将公民素养走向生活化。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公民素养大课堂,通过“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方式,超越了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梦想、与实践的活动,实现对学生人生设计和生涯规划的引领。二是将公民素养实施系统化。学校积极营造公民素养环境氛围,实施工作以公民素养成长活动为主线,实现多种课程的整合,即以学科特色课程、多彩社团课程、公民素养班本课程等为活动载体。以学分和评价量表的形式,坚持公民素养成长

11、记录,填写公民素养成长手册,建立公民素养成长档案,对学生公民素养形成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点面结合,全面开花,使学校公民素养工作系统化。三是将公民素养活动人性化。公民素养课程实践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为目的,让学生思品与素养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获得精神享受和发展需求,形成学生特有的品质。(二)通过公民素养教育的实施,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全面发展学生素养发展层面一一通过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建设,构建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学校公民素养教育体系,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校实施的切入点,夯实学校教育根基。教师专业成长层面一一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

12、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涌现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团体。学校特色发展层面一一构建灵活多样的“公民素养课程”体系,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有特色的课程管理模式,为学校特色教育提供保障,形成德育体系的连贯性、时效性、生命化、生活化的新局面,提升学校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以教育科研引领课程的深入和长足发展。(三)预计突破点通过生命化公民素养课程研发,夯实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根基;实施生本化的学科课程整合,实现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全覆盖;开展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实践,助推学生公民道德品质的养成。三研究方法文献法。认真研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3、总体框架、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和与课程整合相关的理论资料,收集整理现有阶段与课题内容研究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课题研究方案等。行动法。根据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分阶段即时反馈、即时总结,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调整课程实施。专家咨询法。咨询课题顾问及有关专家,指引、引领课题组进行深度学习研究等。此外,还将釆用调查方法、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基本框架(一)对“公民素养课程”概念的自我界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公民素养课程的构建、实施、整合为主线,以“精细+文化管理为手段,以德育活动、学科教学、社团建设

14、、文化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并内化为个人品质行为,努力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本课题的关键词有三个:公民素养、课程整合、合格公民。(二)课题研究主要目标通过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的整合,构建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学校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学生发展公民素养在学校实施的切入点,夯实学校教育根基,使学校教育真正肩负起培养社会需求、终身发展的社会合格公民。(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初中阶段公民素养基本范畴,帮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研究初中阶段实施公民素养教育的切入点(如何实施)

15、,研发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公民素养课程,建立公民素养课程体系。研究初中阶段公民素养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手段,制定学校初中阶段公民素养总体框架和学生公民道德检测、评价机制。研究公民素养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公民素养“课程群”,实现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校内全覆盖、全实施。研究整合后的公民素养“课程群”对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显性影响,以及学校内隐性教育资源(如校园文化、校风校纪、规章制度等)对学生公民素养品质和公民基本能力形成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与思路总体框架。整合校本课程资源,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公民素养课程群”,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课程进行实施,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公民道德为主,选修课以社团

16、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公民基本能力。必修课程一一通过班本课程开发,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分年级、分时段进行,包括“梦想腾飞一一起航的六年级”、“聆听花开成长的七年级、“留住青春一一美好的八年级”、“梦想成真成功的九年级四大块内容。同时,学校将根据实施效果,甄选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公民道德内容进行学校公民素养课程的研发。选修课程一一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根据社团特征及所蕴含的公民道德品质、公民基本能力的素养进行学校社团“课程超市的研发,供学生选择多样化课程,通过“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方式,利用学生“公民素养成长手册,以学分和评价量表的形式,对学生公民素养形成过程进行跟踪记录,重视学生社会

17、公民道德的全面发展,探寻初中阶段实施公民素养课程整合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会生存、会做人、会求知、会审美、会健身、会创新”的社会合格公民的道德目标。基本思路。明确学校“六会”公民教育(会生存、会做人、会求知、会审美、会健身、会创新的培养目标),解读“六会公民教育内涵研发学校公民素养课程+社团“课程超市”进行公民素养课程整合以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教学渗透进行课程实施学生公民素养跟踪评价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分工。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理论资料。确定、完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讨论制定分期研究目标。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组织

18、召开专题研讨会,明确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实施条件,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途径。完善各种课程的组织机构,选配课程指导教师,组成课程研究团队,形成课题组骨干成员。制定实施公民素养课程的活动方案,为形成规范科学的课程组织方式与指导策略作好软件铺垫。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撰写中期报告,总结提炼阶段研究成果。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课题组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完成总结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六、课题实施可行性人力保障。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积淀并注意吸收最新德教育研究信息,承担过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加之我们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能够捕捉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还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与校内外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力争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并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专长,以提髙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准和实践效力。组织保障。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亲自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证。以科研室为基础,将教务处、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