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_第1页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_第2页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_第3页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_第4页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改进途径摘要:土地利用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土地空间因素的制约,因此研究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 对库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的分析,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可能提供的情况,提出了土地可持 续利用的改进途径,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国 民经济持续发展。关键词:土地利用,三峡库区,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6-2010 )。此次规划修编仍 按照传统的国家、省、市、县和乡(镇)级规划体系进行编制,实行规划指

2、标层 层控制,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因此研究三峡库 区土地利用情况可对三峡库区未来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库区土层瘠薄,保土 保水能力极差。多年来,该区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以及三峡工程 和移民安置等造成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范围广、速度快、随意性强,导致土地利用 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紧张。因此认识到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现 状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途径,可以为未来的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提供理论 依据。1三峡库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1.1自然条件三峡库区是指按照大坝正常蓄水175m淹没所涉及的重庆和湖

3、北的20个县 市(区),跨鄂中低山峡谷及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北平大巴山脉,南依川鄂 高原,土地总面积为5.54万km2,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合计97.1%,是典型的 山地区。土壤类型总体上的显著特点,一是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二是 土地结构复杂,垂直差异明显。该区属于湿软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夏热伏旱。湿度大,云雾多,年平均气温1519C大于10C积温50006000C,无霜期250340d,降水量为 10001300mm。1.2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要素方面,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总体水平低,人口增长过快,科技文素 质偏低,粮食持续消费压力大,以及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贸易部通畅,阻碍了地方 农林土

4、特产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在经济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层次 低,收入来源单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都偏低,近4000万人口 处于贫困线以下,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小。2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2.1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822.69万公顷(12340万亩),其利用现状为:农用地 694.50万公顷(10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4.42%。其中耕地226.27万公顷(3394 万亩),园地23.53万公顷(353万亩),林地327.31万公顷(4910万亩),牧草地23.79 万公顷(358万亩),其他农用地93.60万公顷(1403万亩),分别占

5、土地总面积的 27.50%、2.86%、39.79%、2.89%和 11.38%。建设用地56.91万公顷(85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91%。其中城乡建设用 地46.48万公顷(697万亩),交通水利建设用地9.73万公顷(146万亩)和其他建 设用地0.70万公顷(11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65%、1.18%和0.08%。未利用地71.28万公顷(10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67%。其中荒草地29.76 万公顷(446万亩),公益性水域16.69万公顷(251万亩),其他自然保留地24.83 万公顷(372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2%、2.03%和3.02%。土地利用

6、特点大城市,大农村。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四大直 辖市中幅员面积最大,直辖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城市化水平尚不高,城市实体正 在发育成长之中。而且全市农业用地比重大,2005年全市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 的84.42%,农村建设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7.62%,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大农 村的土地利用特点。大库区,大山区。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共淹没重庆市土 地8.63万公顷(129万亩),其中耕地1.56万公顷(23万亩),波及全市22个区 县,占全市区县总数的55.00%。同时,全市山地占75.8%,丘陵占15.2%,地形 起伏、地貌各样,致使农用地中林地比重大,田

7、坎比例高;耕地零散,坡地多; 旱地多,水田少;建设用地可利用率低,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充分体现了大库 区、大山区的特点。各类用地分布各异,土地利用水平地区差异大。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 地的75%、耕地的50%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林地的78%主要分布在渝东 南、渝东北地区,土地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中西部地区单位城镇建设用地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平均水平的1.5倍和1.3倍,耕地亩 产量分别为1.4倍和1.03倍,土地利用水平地区差异大。土地人口承载力高,人地矛盾突出。2005年重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 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人均耕地面积1.07亩,

8、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76%; 土地利用率91.34%,土地垦殖率27.5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1地形复杂,工程难以展开库区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河谷平坝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是典型的山地区;库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高差 悬殊,河谷深切。三峡库区跨鄂中低山峡谷及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以奉节 为界,奉节以东属川鄂山地,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低山丘陵区,北屏大巴山 脉,南依云贵高原北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是发展的“瓶颈。2005年 全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9.73万公顷(146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18%,

9、 全市还有40%的区县没有通高速公路,2200多个村不通公路;另外,由于水利 设施缺乏,全市望天田所占比重较大,占全市耕地的16.86%。交通、水利设施 的落后,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的均衡发展。2.3.2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最为突出。2005年全市水土流失 面积达400万公顷(6000万亩),占幅员面积49%,其中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水 土流失面积295万公顷(4425万亩),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74%;全市石漠化总 面积92.57万公顷(1389万亩),占幅员面积11%,其中,渝东北、渝东南地区 石漠化面积83.26万公顷(1249万亩),

10、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0%。目前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 土地资源,还会输送大量的泥沙和污染物进入水库,带来水库泥沙淤积,影响水 库水质,对三峡水库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工业“三废”污染、农业污染(农 药及除草剂等)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及水体,导致 土地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地质量恶化,从而严重制约了库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酸 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3.3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率高三峡库区人口多,土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尤其是因水库建设,导致了大片 优质耕地被淹没,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下降到0.04hm2左右,加上移民二次占地

11、, 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大。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短缺,现在只剩下海拔800m左右可垦 荒地10万hm2,可供开垦的农荒地基本上无荒可开发,宜昌、万州、涪陵、重 庆等地的土地垦殖已近极限。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总面 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未利用地的面积很少。2.3.4耕地数量快速减少,质量降低耕地减少快,后备资源缺乏。1997-2005年间,全市耕地因生态退耕、建设 占用等减少28.26万公顷(424万亩),年均减少3.14万公顷(47万亩),耕地减 少速度快。2005年,全市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仅5.00万公顷(75万亩)左右, 而且分布零散、自然条件差,开发难度较大。库区的耕地多

12、集中在高程小于800m地区河谷低丘地带,大部分分布在库区 的上游段。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土层薄,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且耕地 80%以上分布在725坡度间,由于坡度大,无水源保证,耕作管理一般比较粗 放,有效耕地质量差,造成这类土地的生产力不高,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 70%以上。库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三峡工程 的建设,大坝合拢、大江截流、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耕地面积 的减少;其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97年重庆直辖市设立后,三 峡库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优质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再次是三峡库区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13、的实施。2.3.5建设用地总量增加,利用粗放近年来,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持续增加,一方面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与城 镇迁建占地所致;但更要的是库区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导致。库区城镇是在传 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出现的,它的发展过程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出现了质的变 迁,但这一过程由于短期内外强制力的介入,还处在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外延扩 张阶段,其土地利用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城乡建设用地统筹不够。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46.48万公顷(697万 亩),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0.40万公顷(156万亩),仅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2%,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82平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仅占农村人均居

14、民 点用地的54%,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与部分城市用地短缺并存,城乡土地利 用统筹不够。同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全市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2005年 全市城镇密度为75.97座/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的4倍,而平均每座 城镇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到2平方公里(0.3万亩),经济腹地太小,“大城市带大 农村”动力不足。3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的改进途径3.1有长期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是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编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办法,对于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 要意义。为了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该有一个系统性的保护土壤、 有规

15、划地合理开发边际土地、大力发展林业(特别是多元化的经济林)的长远计 划。农业作业严格限制在平缓地或小于25的坡地上,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合 理利用海拔高于1400m的荒山草坡,发展规模化高产的畜牧业。合理开发土地资 源,建立林、农、牧、渔业结构优化,功能效益最佳的立体经营基地。另外随着 遥感信息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地 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应用将更加广 泛,在土地利用规划执行和监督工作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峡库区规划实施过程 中,应注重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执行和监督工作中的作用。3.2增强土地保护意识加强土地规

16、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土地规划先进科技成果引得进 来、落得下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土地集约节 约利用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对库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识,动员和组织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土地管理,增强土地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可以开 展国土危机教育,增强全民族“惜土”意识,更新传统观念,唤起人们对土地问 题的忧患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建立强大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3.3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城镇土地集 约利用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的,针对到某一地区尤其是三峡库区的城镇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较少。三峡库

17、区人地矛盾突出,科学分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 现状与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引导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是库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结构是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方式。国内外对三峡 工程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库区生态环境方面,对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研究较少 库区城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一方面是库区在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相对短缺条 件下的现实选择,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要 求;另一方面是当前库区城镇建设中国土利用不合理的现状决定的。3.4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严格土地开发管理,清理各种违法占地。1994年国务院将三峡库区作为经 济开发区,实行

18、沿海经济开发区和浦东开发区的政策,这对于推动库区经济发展 和移民起到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在政策上加强对开发区的分级同意管理,预防 和低于因税收减免和土地低价使用,致使国家应得税收和土地收益大量流失的事 件发生。3.5关注库区移民,发展库区经济三峡库区大部分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经济欠发达,多数县区为国家级 省市级贫困县,三峡水库直接淹没人口约90万人。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库区土 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库区产业空虚移民就业难的现象将严重制约经济 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合理、有效利用库区土地资源, 是发展库区经济、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注意处 理

19、好人与地的矛盾,保持库区生态良性运转,改善库周环境,解决库区贫困问题, 保持库区社会稳定,保持与新农村建设步调一致,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但同时这 也为外迁移民创造了机遇,应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工程移民,生态环境移民和贫困 移民。尽量多地往外移民是减轻库区人口资源压力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有 利于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3.6利用库区优势,建设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库区城镇化形成新的城市市场,可以更新三峡区域内的市场空间,促使乡镇 企业的结构调整,缓解移民区县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贫困县脱贫后,经济的 起点低,但经济发展余地大,增长速度快;城市现代化及区县的小城镇的搬迁建 设,形成经济发展网络点,具有强大

20、的经济推动力,移搬迁使农村社会结构的变 动,新的社会群体的形成,产生对经济增长的依赖性。建设农村小城镇,有利于加 快区库区二、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叫唤满足粮食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从而 为生态退耕创造条件。库区经济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集约化经营,这 就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样化,预防结构单一化遭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 冲击。3.7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力做好库区生态农业规划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林 草生产,增加植被面积;建立生物资源保护区和生态建设发展示范区,保持生物 资源的多样性;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建设库区防护林体系,在25度以上坡地全面 植树造林。综合运用工程、生物、耕作放在措施避免灾害,应注意优化生态环境, 通过农业个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