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监测方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5061 一、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5061 1 HYPERLINK l _Toc14742 二、监测目的 PAGEREF _Toc14742 1 HYPERLINK l _Toc31097 三、编制依据和监测执行标准 PAGEREF _Toc31097 2 HYPERLINK l _Toc30849 四、监测项目 PAGEREF _Toc30849 2 HYPERLINK l _Toc1861 五、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测点的埋设 PAGEREF _Toc1861 3 HYPERLINK l _To
2、c8082 5.1、桩顶竖向位移监测 PAGEREF _Toc8082 3 HYPERLINK l _Toc4171 5.2、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PAGEREF _Toc4171 5 HYPERLINK l _Toc15092 5.3、坑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PAGEREF _Toc15092 7 HYPERLINK l _Toc1900 5.4、地下水位监测 PAGEREF _Toc1900 10 HYPERLINK l _Toc13274 5.5、基坑周边建筑及道路竖向位移监测 PAGEREF _Toc13274 12 HYPERLINK l _Toc21380 5.6、锚杆轴力监测
3、 PAGEREF _Toc21380 12 HYPERLINK l _Toc13911 5.7、巡视 PAGEREF _Toc13911 12 HYPERLINK l _Toc30293 六、控制网的建立和复核 PAGEREF _Toc30293 13 HYPERLINK l _Toc13092 6.1水准、平面控制基准点布设 PAGEREF _Toc13092 13 HYPERLINK l _Toc9166 6.2工作基准点布设与检验 PAGEREF _Toc9166 13 HYPERLINK l _Toc17469 6.3测点的保护 PAGEREF _Toc17469 14 HYPERLI
4、NK l _Toc5273 七、监测频率 PAGEREF _Toc5273 14 HYPERLINK l _Toc13245 八、监测报警值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PAGEREF _Toc13245 15 HYPERLINK l _Toc30230 8.1监控报警指标 PAGEREF _Toc30230 15 HYPERLINK l _Toc7790 8.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PAGEREF _Toc7790 15 HYPERLINK l _Toc11052 九、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PAGEREF _Toc11052 15 HYPERLINK l _Toc14296 十、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
5、要求 PAGEREF _Toc14296 16 HYPERLINK l _Toc27792 十一、监测人员的配备 PAGEREF _Toc27792 16 HYPERLINK l _Toc9182 十二、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 PAGEREF _Toc9182 17 HYPERLINK l _Toc3201 十三、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3201 18 HYPERLINK l _Toc14886 13.1安全方面: PAGEREF _Toc14886 18 HYPERLINK l _Toc252 13.2、质量方面: PAGEREF _Toc252 19 HYPERLI
6、NK l _Toc27103 十四、附件 PAGEREF _Toc27103 19一、工程概况周边条件较为复杂,地质条件较好;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五轴搅拌桩+两道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基坑侧壁采用五轴深层搅拌桩全封闭止水,采用管井降水;根据本工程的周边环境要求、工程地质、基坑围护设计条件及基坑挖深等条件,综合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本工程基坑监测等级按照二级基坑要求进行监测。为确保基坑周边环境及基坑自身安全,必须对基坑围护工程进行监测。二、监测目的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
7、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计算出和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对工程设计经验安全系数的动态诠释,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需条件。在预先周密安排好的计划下,在适当的位置和时刻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监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程师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使施工处于最佳状态,在实行“信息化”施工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2.1、当施工影响区内发生环境破坏的
8、投诉事件时,监测单位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监测数据,作为评定的依据之一。2.2、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稳定安全。2.3、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内部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为甲方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同时综合各方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提出合理可行的施工建议,使有关各方有时间作出及时有效反应,保障工
9、程和周边环境安全。2.4、保障甲方及相关社会利益地下工程施工将会对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稍一疏忽或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安全和社会影响。跟踪掌握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等提供技术依据,对保障甲方声誉及相关社会利益不受损害具有重大意义。2.5、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通过对基坑结构、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了解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区域性岩土变形特征及支护方式。三、编制依据和监测执行标准3.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10、(GB50497-2009);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20-2012);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3.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3.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16);3.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2009);3.7、业主提供的基坑布点图(设计)及资料。四、监测项目根据周边环境、基坑挖深和地质情况,本工程以基坑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本次监测设置如下内容:4.1、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4.2、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3、坑外地下水位监测4.4、基坑周边
11、道路及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4.5、锚杆轴力监测五、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测点的埋设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遵循规范结合甲方的要求,参照围护体布置及开挖分区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5.1、桩顶竖向位移监测由于基坑开挖期间要进行大量土方卸载,造成坑内外水土压力平衡体系被打破,围护桩将在水土压力作用下产生位移,所以桩顶竖向位移监测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5.1.1、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竖向位移观测采用苏州一光DS05水准仪,以二等水准精度施测,二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1.0(n为测站数)。以附和
12、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当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计算公式如下:dhi=hihi-1Dh=( dh1dh2dhi)式中:dhi本次沉降量;hi本次标高;hi-1上次标高;Dh本次累计沉降量可以看出,采用该仪器按本观测方案可以达到垂直变形监测要求。1、水准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 1 * GB3 对使用的水准仪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 = 2 * GB3 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
13、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 3 * GB3 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 = 4 * GB3 应在铟钢尺分划线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 5 * GB3 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 6 * GB3 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观测,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 7 * GB3 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书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 8 * GB3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
14、仪器; = 9 * GB3 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数据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5.1.2、数据分析与处理观测记录检查合格后使用专用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1、平差计算要求如下: = 1 * GB3 应使用稳定的基准点为起算,并检核独立闭合差及与2个以上的基准点相互附合差满足精度要求条件,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 = 2 * GB3 使用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平差前应检核观测数据,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检核合格后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 3 * GB3 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2、通过变形观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
15、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 = 1 * GB3 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 = 2 * GB3 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 = 3 * GB3 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5.1.3、测点的埋设及布置测点按监测设计图纸布点位置在基坑四周围护结构桩顶上设置,布置的原则为:1、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基坑圈梁、围护边坡的顶部等较
16、为固定的地方,以设置方便,不易损坏,且能真实反映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部的侧向变形为原则。2、测点沿基坑四周围护桩(边坡)顶每15-20m布置1点。 3、本次监测共布设桩顶竖向位移监测32点,编号为ZD1-ZD32。5.2、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由于基坑开挖期间要进行大量土方卸载,造成坑内外水土压力平衡体系被打破,圈梁和边坡将在水土压力作用下产生位移,所以水平位移监测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5.2.1、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基坑桩顶水平位移控制点观测采用导线测量方法,监测点采用小角法观测,使用常州大地DTM-122A全站仪进行观测。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我单位认为基准点观测采用导线法比较容
17、易操作,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按相应技术规程作业,容易达到监测精度要求。将所布设的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及施工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网)形式。5.2.2、监测点技术要求:1、测点要求监测埋设的监测点稳定后,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的观测,初始值一般应独立观测2次,取2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监测则以初始值为观测值的比较基准。2、监测方法小角度法该方法适用于观测点零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离基坑2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地方,选设测站A,若测站至观测点T的距离为S,则在不小于2S的范围之外,选设后视方向点A。用经纬仪/全站仪观测,一般要测24测回,并测量测站点A到观测点T
18、的距离。为保证角初始值的正确性,要2次测定。以后每次测定角的变化量,按下式计算观测点T的位移量; 角的变化量(); 换算常数,(206265);S测站至观测点的距离(mm)。如果按角测定中误差为2,S为100m,则位移中误差约为1mm。采用的主要仪器常州大地DTM-122A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数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计算各监测工作点和监测点变化角度,与既有角度和距离比较即可知道围护体系是否发生了变形。观测记录采用PDA控制网测量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点测量数据。3、平差计算
19、要求如下: = 1 * GB3 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相邻控制点间的夹角、距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 = 2 * GB3 使用测量控制网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 = 3 * GB3 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测量数据,并计算各期阶段变形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据。4、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 = 1 * GB3 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 = 2 * GB3 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
20、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 = 3 * GB3 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5、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 = 1 * GB3 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预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预警值而小于报警值则为预警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报警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 = 2 * GB3 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
21、 = 3 * GB3 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有关各方。6、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 1 * GB3 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时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正。 = 2 * GB3 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 = 3 * GB3 仪器、觇牌应安置稳固严格对中整平; = 4 * GB3 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 5 * GB3 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 = 6 * GB3 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按精度要求控制各项限差。5.2.3、测点的埋设及布置水平位移
22、监测点布置原则垂直监测点埋设原则,测点与垂直监测点共用同一测点。5.3、坑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5.3.1、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监测仪器采用CX-901F型测斜仪以及配套PVC测斜管,监测精度可达到0.1mm/ 500mm,探头抗震性达到50000g。观测方法如下:1、用模拟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2、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深点深度同第一次相同。3、每一深度的正反两读数的绝对值宜相同,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
23、测。5.3.2、观测及数据采集技术要求如下:1、初始值测定测斜管应在测试前5天装设完毕,在35天内用测斜仪对同一测斜管作3次重复测量,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侧向位移计算的基准值。2、观测技术要求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且应等候5分钟,以便探头适应管内水温,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测斜观测时标记一定要卡在相同位置,每次读数一定要等候电压值稳定才能读数,确保读数准确性。5.3.3、数据处理及分析首先,必须设定好基准点,深层土体变形观测的基准点一般设在测斜管的底部。当被测桩体产生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确定测斜管轴线各段的倾角,
24、便可计算出桩体的水平位移。设基准点为O点,坐标为(X0,Y0),于是测斜管轴线各测点的平面坐标由下列两式确定:式中 测点序号,=1,2,; 测斜仪标距或测点间距(m);测斜仪率定常数;X方向第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Y方向第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为消除量测装置零漂移引起的误差,每一测段两个方向的倾角都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即当或0时,表示向X轴或Y轴正向倾斜,当或0时,表示向X轴或Y轴负向倾斜,由上式可计算出测斜管轴线各测点水平位置,比较不同测次各测点水平坐标,便可知道桩体的水平位移量。5.3.4、测点埋设与布置1、埋设测斜管方法如下: eq oac(,1)在围护体施工前,将PVC测斜管
25、采用“绑扎法”预埋入钢筋笼内,将测斜管对接完成后,采用铁丝固定在中间葕架中部;接头部位采用“PVC”胶水+密封胶带防水,防泥浆渗漏。 eq oac(,2)埋设于土体测斜管,用钻机钻井埋设于止水帷幕外侧。2、护结构测斜管埋设与安装应遵守下列原则: eq oac(,1)管底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到地面(或导墙顶); eq oac(,2)测斜管与围护结构的钢筋笼焊接(绑扎)固定,间距不宜大于2.0m; eq oac(,3)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密封; eq oac(,4)固定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槽口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eq oac(,
26、5)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 eq oac(,6)做好清晰的标识和可靠的保护措施。3、布设时间: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间(布设于围护桩体)或围护梁浇筑完成后(布设于土体)。本次监测共布设深层水平侧向位移监测点16点,编号为CX1-CX16。5.4、地下水位监测基坑施工前有时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在天然水面和人工水面之间,排水会引起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加,从而造成土体压缩,产生沉降;同时,人工水面以下,土层有效应力也会因水位变化而增加,引起土体沉降,这将引起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面下沉,甚至造成邻域内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因此,地下水位变化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的
27、一个关键性参数。5.4.1、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LY-2型水位计,观测精度为1mm,其工作原理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根据管顶高程、管顶与地面的高差,即可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埋深。观测时对每个测孔连续进行独立3次观测,成果取均值。5.4.2、数据处理及分析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的孔口高程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整理,计算地下水位。5.4.3、测点的埋设与布置地下水位监测孔主要布设在水位埋深较小、水位
28、变化较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结构沉降较大等部位,此项目观测部位为潜水层,观测孔距离拟建结构一般不小于10m,观测孔的位置都是选在便于长期保存和观测位置。井管:观测孔承压水和潜水井管选用外径50mm无缝管,管长规格为2m和4m,根据钻孔深度不同,配置不同长度的井管,管与管之间用丝扣连接;过滤器为圆孔包网填砾类型,过滤器的位置与含水层位置相对应,根据本线路工程勘察报告的地层资料和成井记录确定,过滤器管长一般为4m,含水层薄时选用1m的短管,外缠60目尼龙网2-3层;潜水、层间水观测孔沉砂管长一般长2m,特殊情况选用1m的短管。砾料及封填材料:砾料选用2-4mm的圆砾,砾料至过滤器顶以上0.5m至2
29、m,观测孔填砾料后在待观测含水层上部隔水层部位用3-10mm粘土球止水,上部再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孔口。井盖:井盖直径为60mm,铸铁制成,带锁,保护孔口、防止杂物坠入孔内。水位监测孔埋设采用钻机成孔,钻进方式为冲击干钻,钢套管护壁,成孔时钻孔直径为80mm,一径到底。成孔后,按照沉砂管、过滤器、井管的位置顺序,采用钢丝绳直接提调法依次下入,通过端部的导中期使井管居中。井管下完后,采用静水填砾法填置砾料至设计高度,然后按要求用粘土球或粘土封填至孔口下料同时拔起套管成孔,成孔倾斜度小于1度。地下水位监测孔井身结构如图水位监测管安装示意图本次监测共设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12点,其中编号SW1SW12。5
30、.5、基坑周边建筑及道路竖向位移监测本工程监测工作主要考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现场情况和设计图纸计划在周边建筑及道路上布置竖向位移点共20个,周边建筑编号为F1F14和周边道路编号为DL1DL6。5.6、锚杆轴力监测监测目的:监测施工过程中锚杆的锚固力的变化情况及锚杆的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量方法:锚杆轴力计安装如图所示。安装前先记录每个轴力计的编号;锚杆安装后,先将轴力计套在锚杆上;然后安装垫板,上紧螺帽;最后将轴力计缆线引致安全地方;用频率接收仪量测初读数。量测与计算:每次所测得的轴力计的频率可根据锚杆轴力计的频率-轴力标定曲线来直接换算出相应的轴力值。5.7、巡视经验表明,
31、基坑工程进行肉眼巡视观察是不可或缺的,与其他监测技术同等重要。巡视内容包括支护桩墙、支撑梁、冠梁、腰梁结构及邻近地面、道路、建筑物的裂缝、沉陷发生和发展情况。主要观测项目有:5.6.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5.6.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5.6.3、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5.6.4、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5.6.5、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5.6.6、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5.6.7、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5.6.8、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5.6.9、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5.6.10、场地地表水
32、、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5.6.11、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六、控制网的建立和复核6.1水准、平面控制基准点布设基准点布设按测量按照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规定执行;本工程采用相对高程系统,本基坑采用二等闭合导线水准测量,将基准点与委托方提供的控制点相互校测和联测。本工程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稳定地段(3倍以上开挖深度)设置BM1、BM2、BM3三个水准基准点;3个平面控制基准点(可以与水准基准点同点)。6.2工作基准点布设与检验工作基准点是直接用于对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的控制点,其埋设位置既要考虑到便于观测,又要考虑它的稳定性,在实施观
33、测前2周布设并完成稳定性测试。本工程工作基准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约设5个工作基准点;为检测工作基准点稳定性,根据施工进度和联测情况,每二周检测一次,工作基点稳定后,每四周检测一次。监测点的保护:由于施工工期较长,为确保各工作基点、测点不被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措施如下:请各单位共同配合,做好测点的保护工作。防止人员、机械,踩踏碰撞测点标志。 6.3测点的保护基坑工程一般施工工期较长,土方开挖、机械行走不当等很容易破坏已设置的基准点及监测点。因此,为了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测点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常用的测点保护措施有:6.3.1、测点的设置方法、用材应符合规范要求;6.3.2、测点应设置
34、明显的警示标识,如涂醒目的红油漆;6.3.3、应与现场监理、施工人员良好沟通,尽量做到文明施工。必要时现场应设专人保护测点。七、监测频率7.1 在项目受基坑开挖施工影响之前,宜测得各项目的初始值。根据基坑监测设计要求:7.1.1、基坑开挖前一周12次;7.1.2、基坑开挖到底板浇筑完成后3d每1天监测一次;7.1.3、底板浇筑完成后3d到基坑回填23次/周。7.2、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在变形变位严重时,将加密监测次数,甚至跟踪监测,具体办法如下:7.2.1、现场观测采用定时观测和跟踪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7.2.2、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7.2.3、监
35、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天23次;7.3、遇恶劣天气、突发事件或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或连续观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7.3.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7.3.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7.3.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7.3.4、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7.3.5、基坑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7.3.6、基坑附近地面载荷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7.3.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7.3.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7.3.9、邻近建筑物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7.3.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
36、、渗漏或流沙等现象。7.3.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7.3.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八、监测报警值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8.1监控报警指标一般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来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宜超过设计限值,根据本基坑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提出的工程报警指标如表5:表5 监测报警值监测内容变化速率(mm/d)累计报警值(mm)备注桩顶水平、竖向位移530土体深层水平位移530坑外水位5001000周边道路竖向位移220周边建筑竖向位移210锚杆轴力70%锚杆轴力标准值以上报警值(除注明外)由设计方案提供。8.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8.2.1、当监
37、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8.2.2、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跟踪监测。九、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监测工作提交的成果一般包括日监测报表、阶段趋势小结和最终监测总结报告。本工程日监测报表对测试数据经计算机处理绘制图表后隔天提交,如果现场发现监测值超过设计值或警戒值,应立即校测,确定正确无误后向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报告,以便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十、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本项目投入使用仪器见表6:表6 本项目投入仪器汇总表仪器名称数量精度常州大地测绘DTM-122A全站仪1套 2苏州一光DS05水准仪1台0.5mm铟钢尺1把0.01mm测斜仪CX-901F1台0.02mm/500mm水位计LY-21台1mm锚索应力计12个300KN数码相机1台办公电脑1台打印机1台十一、监测人员的配备针对本基坑的特点,我单位内设监测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项目组主要由长期从事工程监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技术部、工程部对每次监测做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其中项目经理1人、测量技术人员3人。现场监测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完成日常监测、资料整理、技术分析及预测工作,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加工创新》教学大纲
- 《电池质量管理B》教学大纲
- 五下语文园地七课件
- 教师的安全认识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玉溪师范学院《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100句经典励志诗词名句
- 文书模板-工作经历证明
- 国贸实务教案
- 幕墙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 2024年社会福利收养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关于小学五年级硬笔书法写字课教案全册
- 垃圾清运转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 “西学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超滤反渗透操作说明书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1 百分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多变的大自然 ︳冀美版
- 儒林外史试题含答案
- 节能减排意识培训课件
- 论高等院校开展工业设计专业的必要性
- 数据中心调研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