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演练_第1页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演练_第2页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演练_第3页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演练_第4页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演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巩固【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小明同学为方便学习,预备网购一台口袋打印机,卖家提供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为()A.8 mmB.8 cmC.8 dmD.8 m【答案】B【解析】一般手机的宽度在7 cm左右,由题图可知,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与手机宽度接近,约为8 cm,故B符合题意。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A.7.5 m=7.5 m100 cm=750 cmB.270 mm=270 mm1 000=0.27 mC.360 km=3601 000=360 000D.45 m=45100 cm=4 500

2、 cm【答案】D【解析】“7.5 m100 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A错误;270 mm=270/(1 000) m=0.27 m,B错误;“3601 000”得到的数值无单位,C错误;D换算过程正确。3.请你在数字后补充合适的单位.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7_;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_;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68_;教室宽约为60_。【答案】mmcmmdm【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答案】C【解析】由刻度

3、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D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不是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也可从任一整刻度线测起,故C错误。5.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_(填选项代号),这支铅笔的长度为_。【答案】D4.65 cm【解析】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A错误;测量时一般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任一整刻度线测起,B错误;放置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C错误.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题图D所示,这支铅笔的长度为4.65 cm。【知识点3 刻度尺的分度值与读数】6.舒娴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如图所示是她刚收集到的2021年的邮票,她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

4、尺测量其长度时,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3.6 cm B.4 cmC.3.61 cmD.3.612 cm【答案】C【解析】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3.6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故A不符合题意;读数为4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dm,故B不符合题意;读数为3.61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C符合题意;读数为3.612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小明用刻度尺正确地测出了课桌的长度是6.72 dm,其准确值是_,估读值是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答案】6.7 dm0.02 dm1 cm【解析

5、】课桌的长度为6.72 dm,倒数第二位数字7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最末一位数字为估读的数字,其余数字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6.7 dm,估读值为0.02 dm.8.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甲同学用分度值是1 cm 的刻度尺去测此木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的结果是1.054 3 m,则乙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估读到_。【答案】1.0541 mm0.1 mm【解析】该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当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接近1.054 m;当测量的结果是1.054 3 m 时,倒数第

6、二位数字4所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因此估读到了0.1 mm。【知识点4 时间的测量】9.观察停表表盘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表盘:小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_分钟,一个大格是_分钟,一个小格是_分钟。(2)大表盘: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_秒,一个大格是_秒,一个小格是_秒。(3)读数:先读小表盘对应的_,再读大表盘对应的_.(均填“分”或“秒”)(4)图中停表的示数是_s。【答案】(1)1510.5(2)3010.1(3)分秒(4)337.5【解析】(4)先读小表盘对应的分,即5 min;再读大表盘对应的秒.读大表盘时要注意,若小表盘指针指在前半个格,则对应大表盘

7、指针应在030 s间读数,若小表盘指针指在后半个格,则对应大表盘指针应在3060 s间读数.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小表盘指针指在后半个格,故大表盘应读作37.5 s,所以停表的示数是5 min 37.5 s=337.5 s。【知识点5 误差】10.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错误 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答案】C【解析】误差和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错误;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C正确;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而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

8、守测量规则造成的,故D错误。11.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测量数据不合理时,可进行适当修改C.更换更精密的测量工具D.改进测量方法【答案】B【解析】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故A、C、D正确。测量数据不合理时,不可进行修改,要实事求是,B错误。故选B.12.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 cmB.2.357 cmC.2.35 cmD.2

9、.4 cm【答案】A【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表明物体的长度测量了三次,应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求得的平均数若是除不尽的,应计算到比测量值的位数多一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故物体的长度为L=(L1+L2+L3)3=(2.35 cm+2.36 cm+2.36 cm)32.36 cm。13.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 20 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 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_(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_(填“错误”或“误差”)。【答案】大 误差【解析】由于热胀冷缩,所以在0 时钢尺收缩,长度变小,但上面的数字

10、并没变,故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误差。能力提升1.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ku)”,举足两次为“步”,即迈出两足是一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的距离大约是(以成人为例)()A.0.7 mB.1.5 mC.15 cmD.70 dm【答案】B【解析】举足一次为“跬(ku)”,举足两次为“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即“举足两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迈了两步,距离大约为1.5 m。2.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零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

11、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答案】C【解析】A、B、D项均是错误,而不是误差;C项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的数值不准确,这是误差,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3.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和真实值一样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将皮卷尺拉得太紧,皮卷尺刻度线间的距离将变大,则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刻度尺最合适的是()A.量程3 m,分度值1 mmB.量程

12、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答案】A【解析】C、D项刻度尺的量程太小,不符合题意;躺着和站立时的身体长度相差不大,应选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即A符合题意。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正确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0.151 0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最右边的“0”无意义,可以去掉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C.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所以没有测量误差D.该测量结果还可以记录为15.10 mm【答案】B【解析】最右边的“0”是估读值,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

13、A错误。由题图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B正确.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错误。0.151 0 m=151.0 mm,故D错误。6.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三个数据:2.32 dm、23.20 cm、232.0 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都不相同【答案】B【解析】对于2.32 dm,3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对于23.20 c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对于232.0 m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7.如图1所示

14、停表的示数是_min_s;如图2所示停表的示数是_min_s.【答案】348318【解析】题图1、图2中大表盘的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表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题图1中,分针指示在3.5 min以后,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48 s,即示数是3 min 48 s;题图2中,分针指示在3 min到3.5 min之间,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18 s,即示数是3 min 18 s。8.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cm,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cm。用B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cm.用_(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答案】0.13.25(0.

15、01)3.3(0.1)A【解析】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的长度为3.25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的长度为3.3 cm;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用A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更精确。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1)各位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这个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2)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_同学,这个是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