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版语文3年高考2年模拟1年预测精品系列 专题9文言文阅读(含2021年高考预测)专题9文言文阅读 (一)2014年高考考查特点:1 文言文阅读是必考考点。纵观2014年高考试题,每一套试题都考查到了文言文阅读,全国各省市的十八套试题共考查了十九篇文言文整体阅读,其中上海卷考查了两篇文言文阅读,另外还有一些试卷涉及了一些文言小段的断句等。名师原创作品2文言实词考查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紧紧把握多义词这个重点,能力层级都稳定在识记(A)、理解(B)这一层面上,题型单一,承续性好,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高考试卷中出现填空形式。3 文言虚词考查的题
2、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上海卷设置了选词填空题。从14年全国十八套高考试题来看,多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在作比较的一组中,大多情况下一个是语段中的句子,一个是教材课文中的例子),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4 句式的考查设题方式灵活,题型相对集中,主要体现为断句和翻译。有专点设题,也有渗透设题;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5 翻译题设题全部采用主观题型,设置24道小题,以3道小题居多。断句题目的考查一直没有间断,或者结合第I卷给出的文言材料断句,或者单独设置文段进行断句。6 筛选文本信息类考题,在一些省份的命题中没有涉及。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
3、文本就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而且对文意理解类题目是每年、每套高考试卷的必考题,这一道题目的正确解答离不开对原文信息的筛选。(二)2015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1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总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2转变文言文的阅读观念。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3夯实课本,注重积累。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
4、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中学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4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悉游戏规则”,所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类型及选材范围
5、,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文言文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如“以”字作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这一义项多次考查到:“因”作为副词,表“于是,就”的义项也常常考查。通过诸如此类的分析,考生在备考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014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一、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
6、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考点透析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
7、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需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
8、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
9、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高考
10、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个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所谓“用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词的词性,二是虚词的语法作用,三是虚词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值得注意的,高考考试大纲虽然规定了考查18个虚词,但从近年各省市考题出现的虚词情况看,有的省市的命题是超出18个虚词范围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时候,还不能只局限在18个虚词内,也要适当扩大一些范围。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原文见考点1)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1、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要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的“用法”上,文言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形式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话用、动词的活用。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
12、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夜。”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初,太祖典禁旅,彬中
13、立不倚,非风湿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胃曰:“我畸昔常欲新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
14、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觌(d):相见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15、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投降, 一定不会自杀。”李煜的君臣, 最终赖以保全。考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从2002年起,由客观性试题变为主观性试题,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
16、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原文见考点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
17、表述。这一考点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文段中的有关词句、文段的层次结构、语言技巧,都可以成为筛选的信息对象,近年来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主要是:(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特点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型。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导题型;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的辅助题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
18、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
19、“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20、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方读书,略不答 因令彻去坐椅及出,愧赧无人色 且戒内人备酒馔A B C D“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考查时,一般涉及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故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廉希宪事略(原文见考点5)下列对原文
21、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对该考点,我们
22、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在行文中的流露。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而应是在文中的观点。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大家要注意甄别筛选,以便准确把握的观点态度。该考点现在在高考中常和其他考点一起考查,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原文见考点1)请简要概括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23、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14年高考试题及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
24、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
25、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C未遇
26、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D殷勤,在此处指情意恳切深厚。将词语放入原文解释,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注意词语的不常见含义。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乃不敢引疾 B 御制诗以纪其事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 四海好学能文者 D 去而人爱思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21-B朱筠倾心
27、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D应为“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生员)”亲若同辈。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生以为经学本
28、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译文:(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译文:(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译文:先生刚强痛恨坏人。庸俗的人不敢进他门,穷人有一点好处,他就赞不绝口。他在京城,拉着酒向他问字的,车辙都在大路断了;所到之处,跟随他游学的有数十上百人。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其在安徽督学,旌表婺源原来的读书人江永、汪绂等,在乡贤祠祭祀他们的灵位,来勉励质朴好学的士人。在福建,和弟弟朱珪相继任职,一时传为盛事,而福建攀着车辕挽留他跑着送他的士人,数百里不断绝。后
29、来文正公主持文教,天下的名流都因为暗中寻找提拔的,多是先生赞赏意气相投的,故世人称考据经书喜欢古代的事物的士人是“朱派”。先生整年考古,又喜欢金石文字,说这些可以可证佐经史。写文章模仿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领悟通晓六书,有隋以前的体制格局。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到的著名山川,搜寻奇特的东西欣赏美丽的景色,京城的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停止。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
30、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
31、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
32、集)解释: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皆欲为腾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一宜书”“ 二宜书”“ 三宜书”已经表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本题考查学生了文言断句能力。断句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仗,注意虚词,注意词语的顶针,落脚在文意的把握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 B覆溺之虞虞
33、: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 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C“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可结合成语“不易之论”判断。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借助上下文翻译,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
34、解B。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与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们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境。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
35、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错误翻译、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一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隐约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
36、和四川四个地方的交通要道。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有停泊的地方,就都停泊在南津,那些需要到州中办事的人又远又累,而且常常害怕遇到风浪,担心船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的大小规模,需要用多少人力,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往下逐段比上面加上二尺,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不用很长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研究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又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37、。”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被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造福于千秋万代,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字。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三、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38、。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版权所有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
39、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摘编自小山类稿)注若:或者。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
40、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B即以其事属之摇属:交付。C无逾祖矣逾:超过。D不可胜计胜:尽。A绳,名词用作动词,惩治。可用成语“绳之以法”帮助理解。实词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
41、(3分)闽中法令严核 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为治当责实效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A B C 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
42、,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注不处:不享有。一介:一点点小东西。(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答:(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43、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
44、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
45、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德基自如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德基独戒民勿偿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潍民肤无笞瘢德基至家,如濂戒B 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
46、,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D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C本题属于信息错位、错解词语。由原文可知“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吴德基已任潍州知州。根据明、清的官职制度,知州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47、分)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选自宋濂吴德基传)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结合上文来看,画线句中“与”前面省略了主语,可判断出“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后当断句;“郡邑”
48、是名词,应为“患苦之”的主语,所以,“郡邑”前断句,“之”后断句;“江阴侯”官职,“吴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
49、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
50、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DA项的“振”是通假字,通“赈”。B项对“当”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语境。C项对“临”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原文语境。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
51、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根
52、据文段中的动词判定句读。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
53、,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B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对于“冗员渐增”的现象,韩文只是“力请裁汰”,文中并未写皇帝的答复,也未写韩文有“着手压缩编制”的行为。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强夺取任丘民众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
54、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赐”是“皇帝赏赐的”之意;“复”即“又”;“民业”即“百姓的产业”;“力争”是“竭力抗争”之意。第(2)句中“偕”是“偕同”之意;“伏阙”是“匍匐在宫殿上”之意;“入”即“(奏章)送入皇宫”之意;“不食”即吃不下饭。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55、B。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
56、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57、。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 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
58、面”应该是皇帝登基。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由多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汇聚而成,“左”“右”孰尊,古今有别,情形各异。备考注意近代的以“左”为尊,主要是明清以来形成的。解答这一类题目必须调动知识积累,同时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
59、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11、翻译(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
60、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人才网代表授权书3篇
- 历史教师劳动合同电子版3篇
- 影视演出合同协议3篇
- 公司租车给员工使用合同3篇
- 地产交易律师代理合同3篇
- 公司授权委托书转让3篇
- 肉类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与实践考核试卷
- 瓶装水生产设备选型与性能评估考核试卷
- 兽药零售的宠物主人健康促进活动策划与执行效果分析考核试卷
-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水资源管理工具与方法考核试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Vue.js前端开发实战(第2版) 课件 第2章 Vue.js开发基础
- 异面直线 高一下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 GLB-2防孤岛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 的沟通技巧评估表
- 职场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卵巢囊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两癌筛查的知识讲座
- 仪器共享平台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