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鱼类学类和软骨鱼类_第1页
8.鱼类学类和软骨鱼类_第2页
8.鱼类学类和软骨鱼类_第3页
8.鱼类学类和软骨鱼类_第4页
8.鱼类学类和软骨鱼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类分类鲍宝龙上海海洋大学分类的目的把不同的物种进行归类,类群的阶元有: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等级,如亚门、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等 。归类时,尽量要符合各阶元之间的亲缘关系。譬如,最好能按家谱一样分类。各种鱼类分类系统在鱼类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鱼类学家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鱼类分类系统。由于早期对鱼类亲缘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所以早期的鱼类分类系统不能很好地反映鱼类的亲缘关系,如贝尔格鱼类分类系统、拉斯鱼类分类系统等现均不在采用。现代的鱼类分类系统是在鱼类系统发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比较真实地反映鱼类的亲缘关系。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

2、鱼类分类系统是纳尔逊鱼类分类系统(Nelson,2006).我们也采用这个系统进行讲课。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鱼类系统发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鱼类分类系统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所以,深入研究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是建立正确的鱼类分类系统的基础。分支系统学cladistic systematics谱系分类:以建立进化谱系为目的分类。需要对特征进行必要的选择。代表:分支系统学(cladistic systematics)Henning1965创立的要点:1)单系类群。2)对分类对象的各种特征的比较分析来确定谱系分支。3)根据各分类单元之间的共同特征来确定谱系关系。4)简约性原则。5)谱系是分类的唯一依据。分支

3、系统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单系类群(monophyletic group):是由一个祖先种及它的全部后裔组成。分支系统学只接受单系类群。由于采用形态特征,很有可能把同功特征作为分类依据而出现多系类群。如何来验证某一类群是单系类群呢?1,2,4是否是单系类群?外类群:是供研究者参考的一个类群,籍以决定两个(或更多)同源性状中哪一个近祖的(原始的),哪一个是近裔的(衍生的)。主要确定进化的极性。选择不同的类群作为外类群,对于确定你所研究的类群内部个小类群的关系是有所不同的。如何开展系统发育的研究呢?要选择单系类群作研究对象。要选择合适的外类群。要考虑特征分析选择何种构建系统树的方法特征分析形态特征的分析

4、 同源特征(homologies):即不同物种具有它们共同祖先相同的特征。 同功特征(analogies):不同物种的同功特征是各自独立进化的结果。(没有谱系意义)如何区分:分析该特征的发生分子特征的分析 分子特征比较难区分同源与同功,从这一点讲,选择具有明确功能的基因容易区分。如何构建进化树1.利用特征值:如形态特征,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征,生理方面的特征等. 例:有鳞片的,我们把它记为1,没有鳞片的,记为0.2.分子特征:DNA序列,由不同的A,G,C,T核苷酸组成,一个核苷酸为一个特征值.整合生物学(integrative biology)形态特征:数据少,有限分子特征:数据庞大,但实质上

5、是反映的分子的进化。整合:同时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来进行构建进化树。常用的构建进化树的方法邻接法(NJ, neighbor joining)最大简约法(MP, maximum parsimony)最大似然法(ML, maximum likelihood)常用软件:Phylip(免费软件)可从下列网址下载: PAUP商业软件MEGA 4.0免费软件 树和进化树树根-祖先树枝-亲缘关系树叶-现存物种鱼类化石在构建和修正鱼类的进化谱系中起重要作用广西澄江鱼类化石群: 表明鱼类是爆发性出现的。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无孔鱼新属,填补了斑鳞鱼及其它更进步的肉鳍鱼类之间的缺环 (见下图)。化石的数

6、量是有限的,而且化石只保留了骨骼特征,但化石可以确定地质年代。综合进化分类背景:分支系统学强调的是进化谱系,而这与分类学得实用要求发生冲突。如依据分支系统学,鸟类仅仅是爬行类的一个分支。而且,分支系统学往往被指责“只考虑适应进化而忽视了前进进化”在谱系进化中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进化改变。一是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由简单、相对不完善到复杂和相对完善的前进性(进步的)改变,称之为前进进化;前进进化的结 果是造成生物的等级从低级到高级。另一种进化改变是线系分枝,叫做分枝进化(适应进化);分枝进化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分类单元和生物歧异度的增长。 综合进化分类:生物的分类系统不仅应表现生物的谱系关系,也应表现生物的进

7、化阶段和进化水平,如生态适应性、进化速率、形态距离等。进化系统学派的主要缺点是没有明确 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对于系统发育关系的判断及分类系统的建立常常依赖研究者个人的经验及特征加权,研究结果难以检验。 参考书生物进化,张昀,北大出版社,1998生物信息学-基因和蛋白质分析的实用指南,李衍达等译,1999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译文集,周明镇等译,1996生物多样性译丛(三),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1997生态与进化研究中的分子方法,何田华等译,科学出版社,2001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

8、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亚种是种以下分类阶元,又是种类繁殖单位,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分布上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种群,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相邻的亚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经人类选择培育而成的。 种的命名法 -“双名法” 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种名”组成 。如鲤鱼

9、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主格)名词。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定名者的名字或姓。括号,加以订正(属名有误,加以更正)2. 三名法 亚种: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亚种)(bloch)优先率以最早订立的一个种名为准,其余后订的都是同物异名牙鲆:Hippoglossus(小庸鲽属)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Platessa (海鲽属)percocephala Basilewsky,1855Pseudorhomus (斑鲆属)s

10、winhonis Gnther,1873现修改为:牙鲆:Paralichthy (牙鲆属)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Cyprinus sp.表明是鲤属的,但不能确定到具体的种。模式标本1) 正模标本或称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2)副模标本:正模标本以外的标本,曾经命名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查看过。3)统模标本:原记载者所依据的若干标本中未曾选出一个为正模标本,则每个标本均称统模标本。4)选模标本:当新种的原始描记发表后,从一系列的统模标本中选出一个标本,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标本。 鱼类分类研究的步

11、骤(一)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 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25-50尾,有不同大小、不同性别 2. 选择各器官无破损,鳞片完整及发育正常的个体 3. 清洗体表、口腔、鳃腔 4. 系上标签,作上标记 5. 记录各尾的鱼名、编号、采集地点、采集方法、日期、渔场概况、体色等 6. 10%甲醛溶液浸泡,个体较大的腹腔内注射甲醛溶液 (95%酒精)鱼类分类学研究的步骤(二)二、特征数据的采集1.可数性状:侧线鳞51-542.可量性状:眼径4厘米3.可比性状:第一背鳍小于尾鳍长鱼类分类学研究的步骤(三)三、标本鉴定的步骤1. 目、科的初步检索2. 属和种的检索3. 文献查阅 查阅一些分类专著,核对自己鉴定结

12、果。中国鱼类系统检索4. 根据以上步骤仍无法鉴定时,则可查阅邻近我国的日本、朝鲜、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蒙古、苏联等国的鱼类文献。 纳尔逊鱼类分类系统无颌上纲:盲鳗纲、头甲纲有颌上纲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鲨形总目、鳐形总目全头亚纲:银鲛目硬骨鱼纲:肺鱼亚纲: 双鳍鱼总目,角齿鱼总目总鳍亚纲: 骨鳞总目,腔棘鱼总目腕鳍亚纲: 多鳍鱼目辐鳍亚纲 软骨硬鳞下纲:鲟形目(鲟类) 硬骨硬鳞下纲:雀鳝、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骨鳔总目、原鳍棘总目、巨口鱼总目、灯笼鱼总目、副鳍棘总目、棘鳍总目鱼类分类系统曾经有许多鱼类学家提出各自的鱼类分类系统.拉斯鱼类分类系统(拉斯和林德贝尔

13、格,1971) 一直被我国绝大多数的教材和鱼类志所采用.纳尔逊鱼类分类系统(Nelson, 2006)此分类系统总结了鱼类系统发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反映了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鱼类分类系统.Fishes of the World, 4th Edition. Joseph S. Nelson, PhD, is Professor Emeritus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Edmonton, Canada. 纳尔

14、逊鱼类分类系统本教程采用此系统.无颌上纲:盲鳗纲、头甲纲有颌上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无颌上纲(Hyperoartia)与有颌上纲(Gnathostomata)的系统发育关系无颌上纲特征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在5.4亿年前出现。(寒武纪早期)没有上下颌,那其如何捕食?利用吸盘营寄生生活。 体外寄生 体内寄生故又称圆口类体外寄生无偶鳍和带骨 即没有陆生脊椎动物的附肢骨胳为软骨呼吸器官: 5-15对鳃囊(内胚层形成的),由鳃裂中间扩张而成为鳃囊。 没有鳞片无颌上纲分类1.盲鳗纲: 盲鳗目,盲鳗科 2.头甲纲: 七鳃鳗目,七鳃鳗科 盲鳗纲、盲鳗目主要特征:1、眼睛退化2、没有背鳍3、具口须4、外鳃孔

15、115对5、体内寄生6、生活史中没有变态现象盲鳗纲hagfish盲鳗目:全世界有33种.大西洋盲鳗(Myxine glutinosa)最为常见。6对外鳃孔。吸附于其他鱼类的鳃上,也可由鳃部咬穿体壁,进入鱼体内,食鱼的内脏及肌肉,仅留皮骨。怀卵量2030粒,外包角质囊,附着在海底发育。盲鳗目我国有5种.蒲氏粘盲鳗Eptatretus burgeri 6对鳃孔,体茶褐色,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深海粘盲鳗Eptatretus okinoseanus 8对鳃孔,体紫黑色,分布于南海北部.另外,台湾有3种。蒲氏粘盲鰻深海粘盲鰻七鳃鳗纲、七鳃鳗目特征1、眼睛发达2、有背鳍3、没有口须4、外鳃孔7对(故又称八目

16、鳗)5、体外寄生6、生活史阶段有变态现象七鳃鳗目(lamprey)全世界近50种.我国有3种,均产于黑龙江等东北水域.日本七鳃鳗最为常见.个体较大,呈圆柱形,尾部侧扁,两背鳍分离。 含脂量高,为名贵食用鱼类。七鳃鳗鱼体可入药。有滋补强身的功效。日本七鳃鳗Arctic lamprey (Lampertra japonica)生活史繁殖洄游:秋季由海进入江河下游越冬,转年5-6月,当水温达15左右时溯至上游繁殖。挖坑筑巢产卵,雄鱼以吸盘吸着雌鱼头部,同时排卵、授精。每次产粘性卵8-10万粒。产卵后七鳃鳗亲体全部死亡。日本七鳃鳗生活史(续)仔鳗营泥砂中生活,故称为沙隐幼鱼(Ammocetes)。沙隐

17、幼鱼与成鱼很不相象,口吸盘不发 达,呈三角形,在江河里自由生活4年。第5年变态下海,在海中生活2年后又溯江产卵洄游。七鳃鳗的寿命约为7年。沙隐幼鱼头部观有颌上纲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鲨形总目、鳐形总目 全头亚纲:银鲛目硬骨鱼纲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与硬骨鱼纲(Osteichthye)的系统发育关系软骨鱼纲的特征1. 有上下颌,歪型尾2. 骨胳为软骨3. 具偶鳍和带骨 有陆生脊椎动物一样的附肢4. 5-7对鳃(内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形成的)5. 雄性腹鳍内侧有鳍脚6. 无鳔。 鳍脚clasper-交配器软骨鱼类体内受精。卵受精后,有的产出体外,有些在母体内发育。卵生oviparou

18、s:体外发育胎生Viviparous :子宫里发育 卵胎生(aplacental):依靠卵中的卵黄提供营养 胎生(placental):依靠母体提供营养.胎生双髻鲨一次可产17胎。隶属于鼠鲨目中的一种鲨鱼 (Carcharias taurus),在怀胎时,子宫内中最大的2只小鲨鱼,要吃其余的胚胎.鲨鱼为何游个不停?软骨鱼类没有鳔.可依靠肝脏中高含量的脂肪,提高鱼体的浮力.但不足以保持其在海水中的浮力.软骨鱼类只有保持不断的游泳,才能维持其在水层中的位置.否则,将沉入海底.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鳃间隔发达,呈板状) 鲨形总目(侧孔总目) 鳐形总目(下孔总目)全头亚纲(上颌与脑颅愈合)银鲛目 板鳃亚纲

19、Chondrichthyes鲨形总目shark375种鳐形总目ray约400种鲨形总目的特征1. 鳃孔位于头两侧2. 体通常呈纺缍形3.背鳍背位,歪尾型 鲨鱼起源和寿命 鲨鱼起源:牙齿的化石表明鲨鱼在4亿年前的海洋出现.鲨鱼牙齿化石最大的鲨鱼-鲸鲨寿命超过100岁.一般的鲨鱼寿命在十几岁以上.鲨鱼骨骼化石鲸鲨超过20m 宽尾拟角鲨dogfish shark,22cm大小相差倍!最大的鲨鱼?最小的鲨鱼?鲨鱼的生活环境绝大多数的鲨鱼生活在海洋中.发现只有两种鲨鱼可以进入江河中生活.公牛白眼鲨 (Carcharhinus leucas)(真鲨目)矛齿鲨 (Glyphis sp.)公牛白眼鲨鲨鱼攻击人

20、类在总共375种鲨鱼中,约种有攻击人类的记录有种是特别危险的大白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居氏鼬鲨 (Galeocerdo cuvier), 公牛白眼鲨(Carcharhinus leucas)常常在河口和海港附近流连,人们更容易与它们遭遇。而公牛鲨因此被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当作是最严重的危胁。 公牛白眼鲨每年全世界大约有50-70 件鲨鱼袭击人类的事件鲨鱼可怕吗?可怕:鲨鱼力量强大大白鲨的瞬时咬力超过公斤(可以咬断牛的小腿)游泳速度很快灰鲭鲨(Isurus oxyrinchus)的游泳速度可达到 32 km/h,可以追上金枪鱼和箭鱼等游泳速度很快的鱼类感觉器官非常灵敏

21、灵敏的感觉器官鲨鱼的感觉器有:嗅觉(主要的)听觉(1000 Hertz )侧线系统:水流电感受器(罗伦瓮)视觉(次要的)鲨鱼可怕吗?不可怕:人类生活在陆地 只有种鲨鱼对人有较大危险通过更多的了解这些鲨鱼的习性,可以防止鲨鱼袭击鲨鱼不可怕!鱼翅每年有亿尾鲨鱼被人类杀害!鲨鱼需要保护鲨鱼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顶层捕食者“Apex predators” 顶层捕食者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捕掠的后果,人类难以预测金枪鱼鲨形总目分类检索1 (2) 鳃裂6-7对,背鳍1个-六鳃鲨目(cow sharks) 2 (1) 鳃裂5对,背鳍2个3 (10) 具臀鳍4 (5) 背鳍前方具一硬棘-虎鲨目(

22、Bullhead sharks) 5 (4) 背鳍前方无硬棘6 (9) 口裂超过眼睛7 (8) 眼无瞬膜或瞬褶-鼠鲨目(Mackerel sharks) 8 (7) 眼具瞬膜或瞬褶-真鲨目(hammerheads) 9 (6) 口裂不超过眼睛-须鲨目(Carpet sharks) 10 (3) 无臀鳍11 (14) 体亚圆筒形;胸鳍正常12 (13) 吻短或中长,不突出呈锯状-角鲨目(Dogfish sharks) 13 (12) 吻很长,突出呈锯状,两侧具锯齿-锯鲨目(Sawsharks) 14 (11) 体平扁,胸鳍扩大向头侧伸延-扁鲨目(Angelsharks) 六鳃鲨目(Hexanch

23、iformes;cow sharks)鳃孔67对卵胎生。共2科,我国1科3属4种。扁头哈那鲨(Notorychus platycephalus)7对鳃裂牙齿扁头哈那鲨特征:.鳃裂7对,背鳍1个.头宽扁, 体表散布不规则之黑色斑点.3.尾鳍很长生物学和分布:底栖, 主食中小型鱼类和甲壳类。黄海、渤海产量较大。虎鲨目cat shark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鳃裂5对全世界有1科8种.我国产2种宽纹虎鲨Heterodontus japonicus宽纹虎鲨特征:1.体前部粗大,头短,近方形,吻钝2.具深褐色横纹10余条生物学和分布: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每次产卵2枚。分布于黄海、渤海及东海.

24、宽纹虎鲨鼠鲨目特征: 背鳍2个,无硬棘;口裂超过眼睛眼无瞬膜或瞬褶全世界约14种,我国约8种。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姥鲨(Cetorhinus maximus )大白鲨 great white shark特征:1. 个体大,大者可达12米,重1800余公斤。2.尾鳍宽短,叉形。3.牙锐利,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生物学和分布: 性凶猛,游泳迅速; 吞食鱼类和头足类等。胎生.广泛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分布在南海和黄海.大白鲨大白鲨世界性分布图姥鲨basking shark特征:1.体纺锤形,体长可达10余米以上。2.鳃裂很大生物学和分布:每小时可过滤200

25、0吨的海水,主食浮游性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沿海有分布.须鲨目主要特征:1.具鼻口沟2.口裂不超过眼睛全世界有32种,我国12种。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um 鲸鲨 Rhincodon typus 护士鲨Ginglymostoma cirratum 条纹斑竹鲨bamboo shark特征:1.体具美丽条纹.2.小型鱼类,体长达1M左右生物学和分布:底栖,行动不活泼。主食小鱼和无脊椎动物。卵生.我国分布于南海,东海.最近,福建地区正在试养.条纹斑竹鲨鲸鲨Whale sharks 特征:1.最大的鱼类,长达20M 2.体侧具2皮嵴,3.口巨大,前

26、位。生物学和分布:大洋性鱼类,常成群在海面游泳,摄食浮游甲壳动物、小型鱼类等。胎生。初次性成熟约30龄.在我国各海区均有发现。鲸鲨护士鲨nurse shark 特征:1.口小、下位2.具口鼻沟和鼻瓣生物学和分布:白天通常躺在沙质海底或躲进洞里休息,夜间出来捕食.卵胎生主要分布在美洲的东、西海岸.我国水族馆有引进真鲨目特征:1.眼具瞬膜或瞬褶。2.口裂超过眼睛全世界210种,我国有62种。阴影绒毛鲨Cephalosoyllium umbratile 白斑星鲨Mustelus manazo 黑印真鲨Carcharhinus menisorrah 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 2.瞬膜1.

27、瞬褶阴影绒毛鲨特征: 1.齿细小作带状或铺石状排列2.瞬褶3.体上具有斑点和暗色横纹生物学和分布:小型鱼类,卵生分布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尖头斜齿鲨 特征:体呈纺锤型,躯干略修长。头宽而纵扁。下颌齿同型,宽扁三角形,外缘凹入,边缘平滑,齿尖向外倾斜。 体背侧灰褐色;腹侧白色。背及臀鳍具暗色缘。生物学和分布:栖息于大陆棚沿、近海中小型鲨鱼。通常活动于沙滩水域,偶出现于河口域。主要以小型大洋性或底栖性硬骨鱼类、头足类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胎生,一胎可产下1-8 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30-35公分。 白斑星鲨特征:1.眼具瞬褶2.体背为灰褐色,具白色斑点3.牙细小且多,排列成铺石状生物学和分

28、布:小型鱼类,卵胎生。我国黄海和渤海常见种类 黑印真鲨特征:1.瞬膜发达2.第二背鳍上半部黑色3.体长l-4米左右。生物学和分布:暖水性中小型鲨鱼,卵胎生。我国广东沿海常见种.路氏双髻鲨hammerhead特征1.头呈T型2.吻端中间凹入生物学和分布:外海性大型凶猛鱼类,体长一般在1-4m左右. 会对人进行袭击.我国沿海都有产。为什么头长成“T”型?可能的理由:可以增加鼻、眼睛的感觉距离。和胸鳍配合,提高游泳速度。窄头双髻鲨只有一个父亲雌性曾被认为与多个雄性交配,贮存它们的精子以备后用,因此,科学家由此假设,一窝小鲨鱼可能有几个不同的父亲。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小鲨鱼都拥有同一个父亲。此发现表

29、明,雌鲨鱼要么只与一个雄性交配,要么与多个雄性交配,但只有一个雄性的精子胜过了其他对手。角鲨目 特征:无臀鳍体呈纺锤形或卵圆形全世界约种我国多种长吻角鲨Squalus mitsukurii 长吻角鲨特征:背鳍有硬棘。吻尖突,口前吻长大于口宽。生物学和分布:暖温性小型鲨鱼,体长lm左右。卵胎生。我国沿海较习见。锯鲨目 特征: 1.吻极为延长,呈剑状,两侧有齿状结构2. 具1对须3.无臀鳍。全世界5种,我国种 日本锯鲨Pristiophorus Japonicus 体长达m,底栖,食甲壳类,沿海都有分布,但数量很少。带锯齿的长吻,是收藏对象 日本锯鲨扁鲨目angelshark 特征:体平扁,眼位于

30、背侧。鳃裂宽大。无臀鳍。全世界种,我国种日本扁鲨 :特征: 喷水孔间隔大于眼间隔生物学和分布:常浅埋于泥沙中。身体常分泌大量粘液,以去除泥沙。行动滞缓,不善游泳。食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卵胎生。分布在黄海、渤海和东海,朝鲜和日本沿海Squatina.japonica鳐形总目(下孔总目)体平扁,常呈菱形或盘状,胸鳍前缘连于体侧或头侧,鳃裂5对,位于腹面。无臀鳍,背鳍如存在,亦无棘,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尾鳍存在或不存在。分类的主要外部特征: 尾的粗细;背鳍的变化;尾鳍变化。鳐形总目分类检索1(6)头侧与胸鳍间无大型发电器2(3)吻特别延长,作剑状突出,两侧具坚大吻齿- -锯鳐目3(2)吻正常,边

31、缘无坚大吻齿4(5)尾部粗大,无尾刺,具尾鳍-鳐形目5(4)尾部细小呈鞭状,尾鳍退化或消失;如尾部稍粗短, 则具尾刺或尾鳍-鲼形目6(1)头侧与胸鳍间具大型发电器-电鳐目锯鳐目Pristiformes 特征 体呈纺锤形,头与躯干很平扁;吻窄,平扁,两侧缀以强齿形附属物,使吻呈锯状。背鳍2个,无棘,尾鳍发达。尖齿锯鳐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特征 第一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尾鳍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吻齿21-35对。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沿岸浅海区,我国在东海南部及南海近岸海区均有分布。卵胎生,每胎约产10余仔,刚生下的仔鱼体长约600mm左右,成鱼体长可达5.5

32、m左右。为我国东海和南海次要经济鱼类。 鳐形目Rajiformes 尾部粗大,无尾刺,具尾鳍。犁头鳐亚目:腹鳍正常,前部不分化为足趾状构造;鳐亚目:腹鳍前部分化为足趾状构造。许氏犁头鳐(犁头鳐科 ) 特征 口前吻长比口宽大3.3-3.6倍,背面纯褐色无斑点。 中国团扇鳐 (团扇鳐科 )体背部中央自头后至第二背鳍前方有一纵行结刺,每侧肩区有2对结刺。第一背鳍起点距腹鳍基底较距尾基为近。暖温性小型鳐类,一般体长在半米以内。喜栖息于泥沙海底,游泳缓慢,食小型甲壳类和贝类。为我国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团扇鳐幼体孔鳐 (鳐科 )尾背部结刺多行,雌鱼为5纵行,雄

33、鱼为3纵行。体背面结刺前方正中具粘液孔一纵群,腹面腹腔两侧各具粘液孔一横群。温水性小型鳐,一般体长300、500毫米。栖息于浅海沙质底海域,常将身体半埋于沙中,白天潜伏,夜间活动觅食。卵生, 卵壳四角形,每角有一丝状粘液线,用以附着于海藻或岩石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鲼形目Myliobatiformes 特征:尾部细小呈鞭状,尾鳍退化或消失;如尾部稍粗短,则具尾刺或尾鳍本目我国有4亚目、8科。赤魟D.akajei (魟科 )体盘宽约为体盘长的1.1-1.2倍,尾细长如鞭,尾的上下方均具皮膜,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1枚,棘基部有毒腺;尾刺前方无宽大盾形结刺;口底有明显

34、乳突3个;体背正中具1行结刺,在肩区两侧(鳃弓后方)各具1-2行结刺。为暖水性底层魟类,冬季生活在深水处,夏季移栖于近海内湾沙质的海底,食底栖贝类与甲壳类等,大者可达5kg左右,小的仅1-1.5kg;卵胎生,每胎产10仔。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亦可生活于淡水,见于广西龙州、桂平。光魟:身体光滑,无结刺。日本蝠鲼 Manta Ray (蝠鲼科 )口下位,上下颌各具一齿带;具尾刺,尾长约为体盘长的3倍,分布于我国沿海。 电鳐目Torpediniformes 特征 体平扁,体盘圆或卵圆形,前部不尖。头与胸鳍之间每侧有一大发电器官。体之尾部短,基部宽,向后渐窄。背鳍2或1个或全无,尾鳍存在。日本单鳍电鳐(单鳍电鳐科 )特征 :背鳍1个,齿细小,齿面不翻出口外。 全头亚纲 特征: 鳃裂4对,外被一膜状假鳃盖,后具一总鳃孔。成鱼体光滑,无盾鳞。上颌与头颅愈合。无椎体,脊索不分节地缢缩。背鳍棘能竖立。无泄殖腔,肛门与泄殖孔分别开口于体外,现存仅银鲛目。 银鲛目Chimaeriform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