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律社会学何珊君2011年2月主讲人:何珊君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联系方式:heshanjun2009手机四讲:法律功能法律效果一、法律功能的理论1、经典思想家的观点:柏拉图:人有兽性,为了约束自己,必须服从法律这一外在的权威。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优于一人之治,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西塞罗:一个执政官的职责就是依照法律对人民进行统治,并给予正当的和有益的指导; 恩格斯: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而法的相对独立性又同经济最终决定法的必然性构成辩证统一。 2、功能概念(Function)数学 建筑学生物学 社会学系统科学在系统科学里:结构与功能是一
2、对基本范畴;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功能则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程序和能力。 社会学家的解释: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一个有体机,人或事物引起的社会后果就是功能;马林诺斯基:功能的概念是描述性的,应该利用功能概念来观察分析社会文化的共同特质,并发展社会法则; 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应有系统地处理行动者在社会情景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关系;默顿:则把功能界定为:研究者所观察到的一个行动模式或社会结构对其所属之较大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客观后果;顾德诺批评了帕森斯与默顿的理论,提出了“功能互惠”和“功能自主”两个概念; 富永健一:赋予功能以解释性概念的特征。
3、所谓功能,“就是将系统的要素和多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子系统,或者说整个系统所担负的活动、作用、职能,解释为与系统实现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必须满足的必要性条件相关时,对这些活动、作用等所赋予的意义。” 3、法律功能理论 迪尔克姆的法律功能理论:对法律功能的论证是通过将法律分为几种类型得以完成的。他将社会划分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类型,并相应的将法律也分为压制型法与赔偿型法 ,从而实现它的功能;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观点:他是在社会学体系中对法律功能作探讨的。他认为法律不是对真实具体行为的描述,而是适用于行为、个人角色及集体的模式及规则。 现实主义法学派卢埃林的法律功能观:他认为法律功能就是法律工作
4、(lawjobs),主要是解纷和引导功能 ,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英国拉兹:对功能内部理论做出了发展,首次对法律功能作了全面分类; 丹麦乔根森:将法律功能分为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德国卢曼认为:法律是社会系统的一种结构,其功能在于调节社会系统的复杂性; 英国科特威尔:强调了法律功能的自治性 4、国内学者的一些观点观点一:法的作用、职能、功能,都不是相同的概念,但都是法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观点二:法的功能是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本身所固有的性能或功用。这些功能是基于法的属性、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所决定的某些潜在的能力。观点三:法的功能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法的功能等同于法的作用,广义的法功能外延大
5、于法作用。二、法律功能的基本类型1、 法律的整体功能 2、 法律的基本功能 法律的部分功能 法律的辅助功能3、 法律的显性功能 正功能 4、 负功能 法律的隐性功能 非功能三、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功能形态1、行为激励方式外附激励;包括赞许、奖赏等正激励和压力约束等负激励; 内滋激励;指主体自身产生的内心自觉力量,如认同感、义务感;公平激励; 把自己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与他人的比率作比较后所得的满意度;期望激励;目标实现就是一种期望。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的模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挫折激励;使不正当行为蒙受必要的挫折,预防、减少正当行为遭受挫折; 2、利益调整功能具体表现:法律对利益要求的表达功能;
6、即利益选择过程。 对利益冲突的平衡功能主要是对各种利益重要性作出估价或衡量,以及为协调利益冲突提供标准;对利益格局的重整功能;法律正是在利益格局的不断被打破和重整过程中逐步地向前发展的。 四、法律功能实现1、 法律实现是指法律通过人们适用和遵守而产生一定的效果,使法律功能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作用 2、法律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 :3、影响法律实现效果 的主要因素:立法因素社会因素其它原因所以,法律实现就是在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下,通过法律实施活动,把法律规范中体现立法者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要求和意图转化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建立牢固的法律秩序。第五讲:法律规范的社会学观察一、法的社会史(一)自然王
7、国的启示 蚂蚁的故事;人类与有智力动物的比较;(二)法律的起源及其演进 动物的本能 习惯 ; 脑力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下而逐渐演进的习惯或规则 ; 从动物的规则中汲取演绎而成为人类遵循的行为规则和法则 。1、法社会学关心的是这些在潜意识的智力作用下统治着原始人的习惯实际上是如何转变为有意识的头脑的产物。 2、法的起源与人的本能紧密相关。两个本能:繁衍后代、保护女性 3、语言的产生 良知道德本能正确和正义 第五讲:法律存在的社会形式一、法的社会史(三)西方国家法律发展的基本进路 古雅利安人的法律(尤其是印度法,也被称为摩奴法 )巴比伦人创造的汉摸拉比法典 希伯来法 (圣经)古希腊人的法律智慧
8、 古罗马的法庭与律师对法律的进步 中世纪的残暴和压迫 (哈德瑞安 死后750年)英国衡平法和普通法 美国的宪法至上 (四)中国法的特点从法经起的二千多年,有一个统一的封建法体系,特征是视法为刑、兵刑合一;清末立宪,开始了现代法制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一百年,现代法制又遭受了断裂与废弃二、国家法与民间法(制定法与习惯法)1、什么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国家法:指通过特定的国家机构和程序制定、颁布,且由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予以实施的法律。 民间法:田成有梁治平 石大宪 刘作翔等人的观点;“它们可以是家族的,也可以是民族的;可能形诸文字,也可能口耳相传;它们或是人为创造,或是自然生成,相沿成习;或者有明确的规则,或
9、者更多地表现为富有弹性的规范;其实施可能由特定的一些人负责,也可能依靠公众舆论和某种微妙的心理机制” 注意民间法与习惯法的区别:民间法研究中所蕴含的理论价值:2、二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从理论与经验二个层面分析;民间法存在的理由或二者的关系: 弥补性;转化性 ;共生性 ;关键要形成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 “秋菊的困惑” ;“山杠爷的悲哀” 3、本人的观点:制定法与民俗习惯并不是对屿的两极,两者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会交叉相融。 制定法优势:经过全方位的理性设计,科学合理;弊端:分娩于书斋,源于少数人的价值共识 ;需要抽象和概括,会忽略掉部分事实民俗习惯是活生生的、经验具体的,也经过择
10、优选择 ;弊端:充满了混乱和冲突,降低了它的利益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不具有普适性。二、国家法与民间法(制定法与习惯法)4、立法的社会学观察(1)立法的首要条件:最重要的是看立法与当时社会现实需求的适应度。重中之重是社会的文明与智慧程度。 培根 :只有在文明和知识已然超越前代的时代,才可操持此业。如果以往时代的的作品因当下的无知而遭毁弃,那才真正令人堪悲。 萨维尼 :在一个并未达臻此一艺境的时刻编纂法典,则下列弊病势无可免:司法表面上似由法典规定,而实际则由法典之外、充任真正的绝对权威的其他什么所调控,不管怎样,这一假象导致了最具灾难性的后果。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M.埃文在研究美国种族关系法时,
11、也曾经列举了七个有效立法的必备条件: 立法者的素质: 察尔所言:萨维尼的观点:立法者应具备两种基本素养:历史素养;系统眼光, 马克思所言:我国当前立法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第一 ,移植西方的法律模式可能导致二方面的危害后果 ;第二 ,大肆立法而忽略了中国公民接受、认同与消化法律的实际能力低下的现实状况。 三、行动中的法与“活法”(一)活法1、由埃利希首次提出 ;法社会学基本原理他认为活法是人类联合的内在秩序,它是指直接产生于社会并支配实际生活的那些规则;这种人类联合的内在秩序不仅是法律最初的形式,直到现在为止,还是活法的基本形式。2、哈耶克 的阐述:他说:“人的社会生活,甚或社会动物的群体生活
12、,之所以可能,乃是因为个体依照某些规则行事。随着智识的增长,这些规则从无意识的习惯渐渐发展成为清楚明确的陈述,同时又渐渐发展成为更为抽象的且更具一般性的陈述。-它就如同社会生活赖以为基础的语言、货币或大多数习俗及惯例一样,几不可能是任何个人心智的发明所致。”“人类早在能够陈述这些规则之前,就已经能够普遍地按这种意义上的抽象规则行事了,甚至当他们具有了有意识抽象的能力的时候,他们有意识的思维和行动仍可能受着大量这类抽象规则的指导。”3、昂格尔 的观点:他说:“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看作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类意志的,即使不是自我产生也是自我生存的神圣秩序的表现。-只要上述这种意识还占优势,
13、社会秩序就不会被看作是可以创造或重新建立的,甚至有时可以废黜的东西。-只是在相对最近的历史罗盘中,一种真正不同的存在和意识模式才得以出现。人们发现而且不得不创造秩序而不是仅仅接受现成的东西,这种发现鼓舞了新认识的形成。” “因而,通过官僚法这一工具,默示的、自发的秩序被公开的强制的秩序所取代了。” 他说:“我们也应看到,即使是最冷酷的官僚法规则体制也只能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一小部分,许多社会活动仍然受到习惯性行为模式的支配,这些规则被认为是自然规则的延伸。”“探讨这种潜在的、活的法律,它不是命令性规则的法律也不是官僚性的政策,而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法典,一直就是法学家艺术的主要内容,而无论在哪
14、里,法学家们都在用深刻的见识和丰富的技巧在从事着这种艺术。”无论是伊斯兰教学者、罗马的法学家、英格兰的普通法律师,他们的共识就是:“法律,与其说主要由法官和君主制定,不如说是由社会生活自身所提供的。”(二)行动中的法培根曾在论司法中指出:“把界石挪动的人是有罪的。但是那不公的法官,在他对于田地产业错判误断的时候,才是为首的移界石者。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霍姆斯:著名的格言,就是“法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卢埃林认为:“就任何具体情况而论,法律或者是:(1)实际的法律,即关于这一情况的一个已作出的判决;或
15、者是(2)大概的法律,即关于一个未来判决的预测。” 弗兰克认为:法就是官员关于纠纷的行为。他说:“无论是法官、警长、书记官、监管人员或律师,都是官员。这些官员关于纠纷做的事,在我看来,就是法律本身。” 布莱克认为:“法律是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或者说它是国家或公民的规范性的生活,如立法、诉讼和审判。” 行动中的法与活法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都强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法律事实和法律主体的各种真实行动;强调人们实际行为和实际上起作用的规则的重要性;都对应于纸上的规则,体现了反形式主义的倾向,摆脱了概念法学和法条主义的局限。二者的区别:行动中的法强调法律的运作过程与执法主体的执法事实;而活法则强调实际支
16、配人们生活的各种规则形式。前者是特定主体,后者是普通主体。前者限于执法领域,后者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行动中的法与当前中国的司法改革一、法官造法挑战现有的法官素质:业务素质 :道德素质 :贪污受贿 司法不公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培根论司法二、结构主义的制约 法官主体的无意识 袖里乾坤 案件事实的模糊性 三、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中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活法与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1、寻找和利用可用之本土资源传统文化; 揭示和找出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活法”;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家族观,婚姻观,等级观念,宗教观,儒家思想(和为贵、厌讼)等等;2、区分“活法”和国家法的作用和影响
17、 ;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川岛武宜 :现代化与法3、 (三)川岛武宜的解读(重点)1、将法分为法律命题与活法。法律命题就是以命题或语句形式存在着的法律规范,在现代主要指国家制定的法律或法院适用的判例,是法律现象的表现形式;活法则是以现实关系为内容的法律秩序 。三、行动中的法与“活法”2、川岛武宜对传统法律观提出了批评,解答了法律命题的最终渊源或根据:创造出法律命题的人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法律命题的内容必须在社会生活的现实中实现,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3、分析了直接存在的现实规范关系的结构: 首先批判了埃利希的观点:埃利希将“团体”作为载体来构成自己的理论则是错误的或不彻底的没有进一步
18、说明活法与现实之中的其它社会规范如习俗、道德、礼仪等之间的差异何在 川岛武宜认为活法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既包括法律的初级形态,也包括各种中级形态的法律概念 如果不搞清法律的创造过程与制定主体,就不可能明确构成法律的基础原因是:二方面川岛武宜主张法律社会学的分析要将社会关系重新构成为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以,川岛武宜指出了法律命题的本质:法律命题的现实基础是社会关系中现存的活法;活法则又是贯穿于作为自然发展史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自然规律本身。观念形态的法律命题,其现实基础是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必然性或规律性, 那么,活法又是如何转化为观念形态的法律命题呢?活法总是在相对立、相矛盾的
19、利益主体之间贯彻着自己,即用自己的力量与社会的力量进行着对抗;支持着该规范的社会力量越强,该规范的贯彻也就彻底;作为观念形态的规范,它实际上是社会力量自我实现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法律命题通常总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四、法律存在的历史形式:压制型、自治型与回应型法1、压制型法(1)假定:任何既定的法律秩序都可能是“凝固的非正义”。 (2)最显著特征是:为了确认支配权、镇压离经叛道或平息抗议而无限制地使用强制。 (3)一般特征: 法律机构容易直接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 权威的维护是法律官员首先关注的问题; 诸如警察这类专门的控制力量变成了独立的权力中心,且能够抵制政治权威; 二元法体制(公法与私法),
20、通过强化社会服从模式把阶级正义制度化; 刑法典反映居支配地位的道德态度;法律道德主义盛行2、自治型法特征(1)法律与政治的分离,二者界线分明;(2)法律秩序采纳“规则模型”。(3)程序是法律的中心;(4)“忠于法律”被理解为严格服从实在法的规则。3、回应型法的主要特征(1)法律发展的动力加大了目的在法律推理中的权威 (2)目的使法律义务更加成问题,从而放松了法律对服从的要求,使一种较少僵硬而更多文明的公共秩序概念有了形成的可能; (3)由于法律取得开放性和灵活性,法律辩护就多了一种政治尺度,由此而产生的力量虽然有助于修正和改变法律机构的行为,但是也有损害机构完整性的危险 。(4)回应型法最困难
21、的问题:第六讲 法律规范与社会的各种关系第一节 法的实现一、法律规范的基本结构(一)技术性规范(认知性规范),指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程序、步骤、方法、技巧的一些规则,无涉价值与道德,是一些知识性、智能型的行为规范。;(二)社会性规范(道德性规范),指调整人们之间利害关系,涉及人们感情、良知、道德、评价的一种价值非中性的规范,以权利、义务关系配置为基本内容。 (三)法律规范的基本结构:1、假定,指明规范生效条件;2、处理,明示主体权利、义务部分;3、制裁,不遵守规范时的制裁部分。二、法的实现(一)法的效力; 1、“伦理的效力观”;2、“逻辑的效力观” ;3、国内学者的观点。(二)
22、法的实效 ;影响法的实效的因素有:1、受行为主体的价值观与法律观影响。2、受制于行为主体对支撑法的权力的认可程度。3、受制于行为主体的利益认同。4、法的实效还受制于法的技术性因素。5、受制于法的现实基础。6、国家强制力的支持是法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三)法律要取得实效的模式有二种:1、内在维持模式 ;2、外在维持模式。(四)从法的效力向法的实效的转变就是法律实现:(五)法的实现的基本途径:依仗人们的权利行使;义务履行。三、法律如何才能被遵守(着重介绍弗里德曼的观点 )(一)从主体来讲:1、职能机关的执法活动2、公民法人的守法行为(1)遵守法律的行为(2)违法行为(二)影响,当法律行为与某人的行
23、为有因果关系时,它就有了影响。1、服从与异常行为2、要衡量影响是困难的如何知道是规则影响了行为,能否把法律效果从其它原因引起的效果中分开人们衡量后果的时间也很重要,在一项法律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影响和服从的动机是不同的。(三)法律规则对人们的行为要产生影响,首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一个是规则或准则必须传递给对象;2、对象必须能够做,或按情况要求,不做某事;3、由于愿望、恐惧或其他动机,对象必须有做的意向。(四)传达,专指建立在法律制度内的传达(五)除传达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制裁;社会因素、社会关系 ;行为人内心准则或内心声音的影响;懒惰、习惯或惰性。 第二节 法与社会结构一、昂格尔
24、的研究(一)把法视作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或结合方式的深层奥秘的暗码体系1、以十七世纪以来的西欧社会的深层结构与法的关系为例(1)这段时期西欧社会的深层结构是:心理学层面上,欲望与理性的纠葛;认识论层面上,事实与理论的二律背反;政治实践层面上,规则与价值的紧张(2)作为暗码体系的法则相应的是:在立法上,是自由的形式保障与实质保障的对立;在司法上,表现为形式主义和实质正义的对立。2、法律中反映出的各种矛盾、对立,其实质就是深层的社会结构的矛盾与对立;(1)昂格尔对中国古代法的研究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把中国法的发展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西周春秋中叶;第二阶段,从春秋中叶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三
25、阶段,两汉时期的儒法之争。致使中华帝国世代的法律实践没有找到兼顾强制与合意的制度形态;只好通过实质性的妥协来混合儒法两家的主张。(2)如果以法治的有无为坐标轴,昂格尔认为古代中国居负极,现代西欧居正极;二、弗里德曼的观点(一)在法律制度内部有建立并维护社会结构的程序和规则。(二)而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又是权力的产物。1、社会法律理论从一个基本设想出发,即经济和社会创造法律;2、法律不是公正无私的,它反映权力的分配;3、 多元化民主制;4、权力是不平等地分配和不平等地行使的,法律也不得不反映并维持这种分配。(三)法律以两个不同的方法区分或反映现存的社会结构:一个是规则本身;另一个就是法律的适用与执
26、行。(四)法律的眼睛只向一个方向斜视,即权力分配的优势者;(五)即使是复杂的程序也不能真正保障穷人与弱者的利益;(六)现代法律制度的一个突出事实就是,他们宣传的理想与他们的实际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别;(七)法律的实质只是社会力量的对比关系与社会权力的分配结果。第三节 法与社会变迁一、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法律受制于社会(二)法律变化也取决于社会变化二、社会变迁的方式有:(一)革命性变迁(二)渐进式变迁三、法律在其间发生了什么作用呢被社会变化所推动和决定的变化近代社会法律主动地推进社会结构的变迁四、弗里德曼关于法律变化引起社会变化的观点:(以起源点和最终的影响点为标准)1、起源于法律制度外部即社
27、会上的变化,但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像用过了的子弹一样在那里结束 ;2、起源于法律制度外部的变化,但通过它到达法律制度外部的影响点,即在社会上 ;3、开始于法律制度内部的变化,可能具有的影响也发生在法律制度内部;4、起源于法律制度内部的变化,然后通过该制度,结束时影响在外部,在社会上。四、法与现代化(一)什么是现代化。 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 M列维 的观点:使用无生命能源:指不是由人或其它动物能产生的任何 动力源 使用工具:指通常与使用它的个人身体分离的物质装置 使用上述二者来增加他们努力效果的程度相对现代化社会 相对非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S艾森斯塔德 的观点:他把现代社
28、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两大类,即“变化的类型”与“对变化反应的类型”,具备这二种类型的社会即为现代社会。而现代化就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动员与社会分化 ;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领域和各种群体、阶层的持续的结构分化与变迁 ;且各种群体和阶层被引向统一又共同的制度与社会中心;各种功能明确具体、异质性强的组织系统与模糊的身份系统的形成 ;S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的观点:他把现代化过程的特征概括为九点:现代化是一个革命性的 、复杂的 、系统的 、长期的 、阶段性的 、全球性的、一种趋同的、不可逆转与进步的过程 。国内
29、郑杭生教授的观点:现代化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过程。 现代化从本源上讲,是一个社会结构的质的变迁过程。 (二)现代化与法的关系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 :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支配关系;强调“义理人情”的价值观念 ;封建社会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具有“权力”关系的色彩;一方施恩与另一方报恩相结合的身份契约特征 ;执行法律依靠的是伦理意识,是人们的忠实和人情;如地主与佃农间的租地合约“以经济的自律为基础的”近代市民社会 的基本特征:这些个人是平等自主、有独立人格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被演变为权利义务关系 ;近代市民社会的法的性质 :原则上对于所有
30、的经济关系都在冷静的利益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非伦理的概念法学的诞生 ;川岛武宜所言:资本主义经济只有在清除掉内在于封建的社会机构里的伦理才能得以发展,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法是不能容纳这些非个人主义的种种伦理的。商业、利润、利息等在伦理判断上成为中性的,它们受法律承认和保护。通过财产法、家族法,以与上述人的结合关系的伦理诀别的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为最高原理的法律关系成为支配性的。 也有人认为,在资本主义法的非伦理的地方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伦理 。理由是:“等价交换只有在利己心的主体把他人也作为利己心的主体,即作为与自己同样独立的人格而相互交涉时才得以产生。” 而“等价”是对无限制的利己心所设的一个界
31、限,以使交易顺利进行的原理,正是交易领域内的正义理念的实现。 从资本主义的法的非伦理性方面还可引伸出它的“技术性”特征 ,这就导致了现代法律学的诞生与发展。 现代法律学最重要的二个要素:法律价值判断:指之所以要通过立法和审判的方式要求人们为某种行为,是因为要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目的”; 词语的技术:要实现该价值判断所必须采用的词语的技术。 前者要求在此价值与彼价值、价值与价值体系、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法律价值体系内基本价值与其他价值之间,进行社会学性质的分析;后者要求法律词语作为法律的传递手段,法律词语所指称的概念是法律所特有的;法律词语作为法律的思考手段,法律命题中的逻辑构成为法律
32、所特有。 第十讲:案件社会学的出台一、传统法理学模式与社会学模式的分歧1、二种模式对法律效能的态度2、传统法理学模式的特征3、社会学模式的特征 法理学模式 社会学模式焦点 法律条文 社会结构 过程 逻辑 行为 范围 普适的 可变的 视角 参与者 观察者 目的 实践 科学 目标 做出决定 提供解释二、案件社会学1、案件社会学讨论什么(1)讨论一下它的起源对日常生活中案件是如何实际处理的事实的逐渐积累;法律原则本身不足以预测或解释案件是如何处理的;每一个案件都是社会地位和关系的复杂结构;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法律上相同的案件,常常得到不同的处理(2)案件的社会结构可以预测和解释案件的处理方法。2、法律
33、量的变化(1)对手效应(美国社会)当事人自身的社会结构是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双方相对的社会地位第二个因素是原被告之间的亲密程度;对手之间的文化距离;其它:他们间的依赖程度,是个人还是组织,得到法律之外选择的范围及其它。(2)律师效应律师地位可能显著地改变案件的关系结构当对立双方的社会地位接近时,律师的影响可能恰恰相反律师影响的力度还取决于其参与的程度(3)第三方效应主要指法官、检察官、警官、陪审员等处理案件的人;权威性高的法官与陪审员更倾向于选择一个获胜方,而不是折衷;权威性低的法官更加宽容;第三方的行为因其关系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第三方的权威性与第三方同对立双方的关系距离呈正比。(4)讲话方式以
34、一种社会地位高的人的方式作证,可以提高他们在法庭上的可信度;以有力的方式作证的人更有可信度;以陈述或冗长发言的方式作证的证人有更大的可信度。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诉讼一、案件的强度(胜诉的可能性)1、传统法学的观点2、社会学的观点二、法律实践中的社会学1、筛选案件2、收取费用3、设计案件(1)鼓钱包理论(2)可怜的原告理论(3)事实常常与之相反 4、审判前的策略5、案件的准备工作6、审案设计7、法庭审理的策略8、上诉三、非权威的社会学实践(一)运用社会学知识进行诉讼的原理适用于律师与诉讼过程;(二)还可适用于其它许多方面犯罪分子和其它违法者可运用它以逃避最后的惩罚个人或组织可根据它决定是否起诉
35、准客户可以根据它来筛选律师律师也会用各种社会特征标榜自己(三)上述观点会使那些坚信法律条文的人感到震惊和反感;第三节:社会学视野下冲突的协调一、组织的优势二、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个人主义以孤立的个体对抗组织;他们在社会上始终是孤立无援的;法律个人主义使得歧视长期存在。三、传统社会中的法律合作主义 索马里北部的通赔群体通赔原则、成员协议、仲裁小组、联盟四、法律合作社团1、拥有司法权2、成员资格获取方面的特征3、合作社团的优势 提供一种社会技术,赋予个人与组织相同的优势第四节 法律的非社会特征化一种减小歧视的方法一、歧视存在的原因或歧视的量 (一)社会异质性1、案件之间的社会结构差异程度将决定案件处理
36、的异质性;2、双方当事人的社会异质性决定了每一案件处理的差异程度;3、处理还受到第三方如法官和陪审团的社会异质性的影响。(二)种族相关性1、种族歧视是导致法律差异的原因之一;2、“军事司法”的例外;3、“军事司法”表明:当社会差异消失的时候,法律歧视也就消失了。(三)泊车罚单的法理学1、 违章泊车处理,没有或极少有歧视2、违章泊车处理,没有或极少有歧视3、小城镇及小村庄就不同4、行驶状态的车辆就会导致很大差异5、阐明了这样一个规则:法律变量是社会信息的一项直接功能。二、法律与社会信息1、社会信息作为定量变量社会信息的量随着法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法律处理阶段也呈现出不同数量的社会信息社会信息
37、的对象包括受害人、证人、被告人等2、社会信息的减弱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组织化现代生活的流动性电子发展法律却滞后了第四讲 法律的非社会特征化一种减小歧视的方法三、法庭的非社会特征化(一)部分的非社会特征化1、通过有关程序性的法律条文的规定,将有关社会特征的因素排除在外;2、让法官和陪审团做判决时对当事人的社会信息一无所知(二)激进的非社会特征化1、主张要将控辩双方、证人与法官、陪审团进行隔离;2、证词编辑成规范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由代理律师提交3、将律师也排除在外(三)电子司法1、要关闭法庭2、即便如此也无法让法律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用同一种方式解决3、法律运用中的歧视的主要来源仍会再次产生。第五节 社会的非法律化 削减社会中的法律一、增加法律的替代物1、自我帮助:这是一种通过单方面的攻击性行为使不满情绪得以表达的解决方式。 2、逃避:这是一种对互动过程的削减和剥夺的方法。 3、协商:它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是人们通过相互协商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 4、第三方的调解:第三方指调解者、仲裁人、法官及其他调解机构 5、忍让:即产生不满或抱怨时,装成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也不做 二、降低对法律的过分依赖(一)对法律沉湎的恶果1、某些社会条件是法律增长的温床2、这些社会条件的存在又缺乏相应的替代物才导致法律的增长3、极权主义社会对法律的依赖似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平推式自动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责任保险行业运行态势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药械检验检测行业运营趋势与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舷外机行业发展机遇与前景动态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硫化树脂行业盈利态势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石化催化剂行业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中国导热油保温成品料仓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玫瑰精油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熔喷布市场营销渠道与投资前景策略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版
- 非遗劳动实践课程设计
- 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范表
- 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朗致集团逻辑测评试卷2024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 《新能源》题库(试题及答案29个)
- (完整版)油罐换底工程施工方案
-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
- 精益管理与精益服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