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讲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1.gif)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2.gif)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3.gif)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4.gif)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eec31be1969fd17f35046ea0698056e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第一讲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三.民间文学的范围四.民间文学的性质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第三讲 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一一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第五讲神话一
2、.神话界说与起源二.神话分类三.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第六讲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概说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三.民间传说的特征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第七讲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第八讲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的概说二.民间歌谣的分类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四.歌俗、歌节与歌手第九讲民间叙事诗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第十讲史诗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二.史诗的分类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第十一讲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二.谜语三.歇
3、后语第十二讲民间说唱一.民间说唱概说二.评书与评话三.快书与快板四.相声第十三讲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三.民间道具戏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参考文献.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1980。.民间文艺学原理,张紫晨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相关各卷),苑利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2002年版。.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商,2002年版。.相关网站:民间中国网站: HYPERLINK 中 国民俗网站: HYPERLINK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http:/teacher/chenyc二教学目的.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阅读和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 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深入民间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够初步进行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研究。第一讲导论
5、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表露; 又是他们关于历史、 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 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首先,正确理解民间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作为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个 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 立体性的文艺 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所以,其所展现的意义往往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民间文学创作主体是民众一一民众的创作.西方民俗学史
6、上的“民”之演变威廉 汤姆斯(William Thomas ): folk+ lOre”= folklore ,承载着 大众古俗”的乡民。J J J人类学家:乡民和野蛮人。J J J理查德多尔逊(Rechard M. Dorson ):趋向传统的匿名群众,包括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流入城市的乡下人及他们的后代)。J J J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 ):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中国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北大时期和中山大学时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重点指下层平民。J J J建国后:按照严格的阶级观点,指 人民”或 劳动人民”。J J J目前学界:民众”-至少指一个民族的最大多
7、数成员。民间文学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与传播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基本面貌和特色,同时也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本质性内容。二.民间文学的范围.民间文学的学科范围.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关系:是民俗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形式上的通俗易懂;而主要差别则表现在三个方面:A.创作者不同;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 C.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民间文学与非
8、民间文学之间的区别都是相对的。.民间文学作品的体裁范围.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曲艺和民间小戏等。三.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因此其文艺属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学性上。从文艺属性着眼于民间文学的研究,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的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即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
9、民俗学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由于民间文学在性质上同时具备的双重属性,因此它在学科归属时也同样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民俗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艺学的一部分。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field work)田野调查法,也叫田野作业法,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 同运用的基本方法, 即研究者到生活实际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 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历史研究法,即所谓历史地理研究法.共时比较法可以是一个地域的对民间文学的而
10、言,其共时研究是考察民间文学在特定时期的状况, 状况,也可以是分布在数个地域的不同状况。.历时溯源法在历时性的研究中, 历史溯源法更为常用, 它或是指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全面认识。.其它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功能学派、传播学派、人类学派等各学派的分析法等。五.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具有实用价值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协助劳动功能 娱乐休闲功能:自娱和他娱传授知识、实施教育功能知识、经验传授功能道德塑造或规范功能:民间文学对道德的塑造是一种隐性的塑造,这项功能主要是通过讲述者有选择地讲述来完成的。 礼俗伴生功能:民间文学成
11、为礼俗内容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民众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传承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记录着民众生活的历史。这些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索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历史资料价值民间文学作为“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 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要重要的借鉴价值。.科学资料价值民间文学反映民众世代积累的经验性知识。民间文学是一般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研究自然科学史的重要材料。.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欣赏价值,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文学的娱乐教育作用是通过它的文学价值反
12、映出来的。其艺术价值,除了体现在民间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六思考题.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它的定义、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把握了它的特征, 我们才能对民间文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口头性特征的概念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口头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历史原因:口头性是从民间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伴随左右的。.现实原因:因为民间文学的创
13、作与传播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口头性特征的表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创作和传播工具是更接近于口头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形象化语言。.其次表现在,它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语言模式和表达方式。.它在创作上常常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同步进行。口头性特征的意义.口头性特征的意义首先在于:口头语言创作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以语音为载体,以声传意,其口头创作不仅有临场性,也有短暂性。.口头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民间文学成为一种用于表演的口头语言艺术。民间文学所创造的既是口述耳听的艺术形象,具有听觉
14、艺术的特点, 同时还是直观的表演,具有视觉艺术的特点。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征,其他的一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引起的。但是口头性不是民间文学独具的唯一特征。故辨别民间文学还必须与作者、作品内容及艺术特点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才能划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界限。二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集体性特征的概念所谓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集体性特征的体现:.体现在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方式上一一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集体性特征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体现,是可以从民间文学作品的形成情况看出来的。第一,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地
15、完成创作的。第二,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第三,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情况。从上面这几种形成方式看, 对民间文学而言,创作者与传承者是一体的, 其创作实践和 传承活动也是一体的, 即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流传过程是交融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说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它的积累和结果。而这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民间文学作品的“匿名性”。.表现在民间文学的内容上一一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一般来讲,民间文学都具有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较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因而由民间文学作品可以体察
16、民众生活和思想的实况。.表现在特定群体/集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不要忽略民间艺人在创作和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传承性特征的概念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传承性特征的形成原因.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特征决定的。.由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决定的。.传承性特征的表现 .内容上的传承性,指一些代表着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群体性观念和意识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之后,往往根深蒂固
17、,相对稳定,代代流传。.艺术形式上的传承性,表现在民间文学长期以来惯有的艺术形式,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群体传承是自然的、 自发的,就是指在广大民众群体中一般的口耳相传,这是民间文学传承的主要方式。.个体传承是艺人传承,指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的传承方式。.个体传承者的贡献第一,从传承途径上讲,他们是民间文学集散点。第二,他们是民间文学的活宝库,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有重要作用。第三,他们对民间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意义重大,个体传承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间文学。.个体传承者的传承途径:家传;师承;自然习得。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
18、征.变异性特征的概念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指民间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 包括语言、风格、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等诸方面都可能发生的变化。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经常 的,而且是绝对的;隐含在传承性中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变异性特征的产生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口头文学传播中的内在规律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特征决定的。.变异性特征的表现.语言方面的变异,这种变异最常见,也最广泛的。.内容、情节方面的变异。这种变异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作品的各个方面:人
19、物形象、故事情节、时间地点等等。不过,相当多的作品在大体上是保持基本主题和主要情节的前提下的变异。这种变异表现在内容的增减、情节上的节外生枝、 时间空间上的更迭等等。.主题上的变异民间文学的各个特征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必须要关注四个特征之间的这种联系,发展它们作整体的理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特征对民间文 学的创作与流传起着主导的支配作用,它们是民间文学本质性的特征。传承性与变异性是对立统一的。这两个特征都是从口头性和集体性作用于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的存在又印证了 口头性与集体性的重要意义。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辨识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与作家书
20、面文学区别开来。五.思考题.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简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讲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同处在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既有显著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而产生,是作家书面文学创作出现以前,具有全民性质的唯一文学样式。了解这种关系对于认识文学的发展规律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注意:并非作为作家文学对立面而出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异质性)就建立在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上,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创作主体的差异,即作者的差异。第二,民间文学作为口传文艺,其作品
21、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异之中;而作家文学具有书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而作家文学与民众用来放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是有一定差距的。第四,功能的差异:民间文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间接地作用于 社会生活二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1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楚辞)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形象(水浒)3民间文学在体裁、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各种常见体裁大都来自民间。在民间文学对古代作家文学表现手法的哺育上,也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在风格上,民间文学刚健、质朴、清新的风格,对作家也有影响。4民间文学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大
22、多活泼生动。大量的歌谣、谚语、歇后语和方言土语,常常被作家所采用。(红楼梦护官符)三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明清两代民间谣谚的重要专集:国风、乐府诗集、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古今谚、山歌、黄山谜,古谣谚、粤风、天籁集,越谚。古代典籍:山海经、淮南子、风俗通义、述异记,搜神记、酉阳杂俎。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作。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作家、文人在记录、整理民间文学时,除了现在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以外,常对民 间文学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动。 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作家对民间
23、 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上,具体表现在对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容的歪曲上。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诸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一、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二、民间文学是源,作家文学是流。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四思考题.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有什么影响?.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一一搜集、记录与整理田野作业,也叫田野调查,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
24、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 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这种方法是与案头工作相对应的、一种可 操作的方法。一田野作业形式与规则田野作业形式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 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田野作业的规则1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 who where when why whose )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官方
25、关系;半官方关系;熟人关系)(4)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调查;进入)2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处理好与访谈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创造良好环境尊重讲唱者,处理好与访谈者的关系3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1全面搜集的提出1958年在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在 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时期,民间文学工作者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对上述方针进行了调整,普遍认同和遵循“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的原则和方法。2全面搜集的含义 搜集的品种要全面:体裁、内容、时
26、代、异文、口头与书面作品俱收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不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次品或是糟粕而舍弃它们。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作品。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收集。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要搜集搜集具有仪式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必须了解相关仪式的内容、 参与人、举行时间的规定、仪式的全过程,及其与仪式活动的关系等。搜集传说类的作品时,要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实地考察。民间文学作品和讲述人的背景资料也要尽可能全面搜集:讲唱时间、地点、环境、听众构成等;作品的产生年代、流传地区、传播范围、在群众中的影响等;讲唱者的姓名、年龄、籍贯、民族、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
27、况以及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传承情况、演唱风格、听众的反映等等。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1忠实记录的含义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写定工作的成败。所谓忠实记录,指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记录稿与整理稿是性质不同的资料。2忠实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忠实记录作品发生的全貌忠实记录全部活动准确记录方言土语完整记录语气语调精确记录语法特点同步记录演唱过程详细记录相关资料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要求应注明下列问题:讲述者、表演者的姓名;民族; 年龄和出生年月;出生地和移居地;文化程度;职业;作品记录的地点;记录人姓名;记录 日期。先进设备对忠实程度的提高每一次采录
28、都应记录讲唱人的基本情况、采录时间和地点、调查者和记录者 等情况。四 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工作与运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属于民间文学范畴,而后者则属于作家文学范畴。1慎重整理/科学写定的含义慎重整理,就是指在整理时,要严格遵守忠实原作的原则,除了若干必要的修订外,不 随意变动原作。 资料性整理是指,为了获得学术研究或其它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料,将记录稿梳理出来,原则上对记录稿的内容和形式不作变动,只作若干有限的处理。 普及性整理,是将记录稿整理成文学读物,在发表、出版后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普及性整理有单项整理和综合整理两种方式。2慎重整
29、理/科学写定中存在的问题思想内容的现代化表现方式非民间文学化3科学写定与改编、再创作的区别科学写定/慎重整理要求尽量保持民间文学的原貌,以此发表的作品不是个 人的创作,而是经过个人整理的民众创作。改编出对民间文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加 工,在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上能体现较多个人意图, 改编者对发表的作品享有一 定著作权。再创作是以民间文学为素材,进行个人创作,不仅思想内容、艺术风 格、表现手法可随再创作者的意图而改变,作品体裁也可以变化;并且以个人创 作的名义发表,可以不注明素材来源。思考题1简述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形式。2怎样进行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工作?3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全面搜集原则?4怎样才能做到忠
30、实记录民间文学作品?5如何做好民间文学作品的整理工作?第五讲神话一神话界说与起源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切近神话的本质,从语境与文本两个层面来探讨神话的概念。在文化意义上来理解语境,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其萌芽、产生、演化等连续的整体化过程中所处的文化背景。而文本原意是指文学作品的物质印刷成品,但在现代批评家的使用中,泛指具有释意可能的符号链,不管其是否由语言组成。神话界说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与征服大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先、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 综合性和神圣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 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
31、动。神话决不是随意讲述的故事,而是以真实而神圣的实体形式成为氏族社会最具代表性的 精神象征。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神话文本:指若干个(或至少一个)神话母题按照特定的顺序与结构的排列组合。 神话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无数的作品;它 们表现了一个人类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其中一些母题由于悠久的历史性和高度的典型性而常常成为该群体的文化标识。 神话是人类共同体在氏族时代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地形象 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传承的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 信仰的语言艺术。狭义神话观和广义神话观。马克思
32、:“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 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 形式本身。”我国广义神话观的代表人物是袁轲:神话的产生没有时间界限,每一个时代, 包括今天,都有新的神话不断产生。广义神话观极大地扩展了神话研究的范围。神话起源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人类氏族社会,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权制氏族社会。神话的发展主要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神话的产生与宗教有着相当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谓自然崇拜,指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这种信仰
33、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所谓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或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 的信仰。该信仰认为,人、动物、植物等客观事物都有一种不依赖于物体、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即灵魂。灵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也可以永远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灵魂或精灵左右着客观世界的进程,是持有原始信仰者崇拜的对象。二神话分类1按民族或地域划分: 按民族或地域划分,可分为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 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等。中国神话又可以按民族来 划分,有彝族神话、壮族神话、纳西族神话、藏族神话等;也可按地域划分。2按题材或内容划分:自然神话:是指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
34、与自然关系的神话。开天辟地神话(创世神话):原始人所想像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的创造等内容,这类神话也被我们称为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是关于人类最初怎样生成、来自何处的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自然万物神话:指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幻想,对天地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万物的成因与来历作出解释。这些神话可以归为几个主要类别:日月神话、雷电神话、四季神话、动植物神话。人文神话,或者叫社会生活神话 :是反映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 会关系)的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所使用的重要物品或
35、技术的发明过程的神话。 部落战争神话:讲述氏族社会各部落战争的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是各民族讲述自己的民族或部落的始祖、来源以及民族迁徙的神话。3按母题划分:母题分类法是以母题为基本单位对神话进行分类,国际学界把神话传承中具有很强的结构力、稳定性、独立功能的因素,称为 “母题”。母题方法从两个层面上解决了研究难题, 一是将数量巨大、资料繁杂的人类神话遗产整理得井井有条;一是为相对客观、相对科学地解读神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方法。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神话最主要的艺术特质是语 言的叙事艺术,神话具有综合艺术的多维性。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是一个民族
36、童年生活的写照。特定群体的神 话会随着这个群体的延续而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特精神,成为特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文化标识、经典形象。 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最首要的意义是讲述和接受特定神话的氏族或部落 将其视为自己的真正历史。 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 范。 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 身”。神话艺术创作所依赖的思维机制是以整体和直觉为认识方式的神话思维。四 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神话的价值1神话的文化史价值首先,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其次,神
37、话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的作用。2文学审美价值神话的无意识创作方式开创了人类文学创作的先河,而且神话中的众多意象、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都为后世文学确立了某种先验的原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神 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除了以上几点,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等。神话研究1隐喻学派隐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认为神话是“古人的寓言”,是古代智者为寄寓、隐喻某种道理、深意而编造的故事。2历史学派这派学者对神话作出与文明时代思维方式相契合的“合理化”解释,试图把神话情节曲折地解释为历史史实的传奇性
38、描述。所谓他们被称为“历史化”理论或历史学派。3语言学派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德国的格林兄弟和英国的缪勒。格林兄弟指的是雅格林和威格林兄弟: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一切民间文化都源自神话。英国语言学家缪勒:提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的著名论断,认为神话源于语言 演化过程中人们对意义本来平常的古代语言的曲解。4人类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是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安德鲁朗、詹姆斯弗雷泽。这一学派是以达 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认为可以通过考察较不发达民族的现存神话及其存活状况来推论其他民族远古时期的神话,并据此建构远古人类文明及其进化轨迹。5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及其学生卡尔古
39、斯塔夫荣格。弗洛伊德用心理分析学说来分析神话,就是强调人的潜意识在神话形成上的作用,并用性本能冲动来解释神话故事的角色行为。荣格在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学说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了 “集体无意识学说”,认为“神话是前意识心理的最初显现,是对无意识的心理事 件的不自觉的陈述。”加拿大文艺理论家弗莱(N.H.Frye,1912-)认为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6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是出于初民生存需要而发生和传承的。神话就是原始人试图控制客观世界进程而施行巫术、神灵崇拜的伴生物, 它本身就是初民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有辅助巫术与宗教“解决”困难、慰
40、藉初民精神的实用功能。7结构学派代表人物是法国列维一斯特劳斯,他创造性地将语言学领域的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借用 于人类文化和神话的研究,认为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8中国神话学研究萌芽阶段(1903-1923 ):西方神话学理论的传入;奠基阶段(19231937):出现了中国神话学早期的研究专家;拓展阶段(1937-1949 ):在西南地区将田野作业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拓展了中 国神话学的视野;低谷时期(1950-1978 ):在资料搜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进展;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思考题?1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 2自然崇拜与万物有
41、灵观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而这对神话创作的作用是怎样的?? 3神话有哪些种类?? 4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5神话有哪些主要价值?? 6举例说明神话的基本特征?第六讲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概说民间传说的界定学界对于传说的界定大致有两种看法: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民间传说又俗称“口碑”,是 一切以口头方式讲述生活中各种各样事件的散文叙事作品的统称。与广义传说概念的宽泛性不同,狭义的民间传说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性散文体叙事。根据目前我国传说学理论研究进展,我们可以将这一界定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
42、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种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传 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传说与神话的关系1传说与神话的联系第一,民间传说与神话产生的历史时期比较接近,它们的历史关系十分密切。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传说与神话的界限十分模糊。第二,就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第三,传说和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传说的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而许多
43、传说效果是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 2传说与神话的区别第一,传说与神话的主人公身份和属性不同。传说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基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真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故事中存在的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 限度的,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而神话的主人公是超人和超自然力量的神,其故事是以神格为中心的,即是各种动植物人格化和各种社会生活力量神格化的结果。第二,传说和神话所反映的社会想象和创作的思维机制不同。传说是以自觉或比较自觉的思维方式,讲述某一历史时代的具体人物或事件,有时代和地点的约束性。而神话则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思维方式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人格化、神灵化,从而曲折地反映人类史前时代的人与自然界
44、的种种关系,具有全人类、全部族性。第三,传说和神话的功能不同。 传说所描述的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及各种风物,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民族性,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而神话的产生于原始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它是祭祀人员在特定场合和时间里宣讲的,在远古时代的现实生活中能够发挥类似于法律那样切实有效的作用,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传说与历史的关系1传说与历史的联系第一,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第二,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常常有遗迹可循。2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传说在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反映社会生活时,经过了艺术加工,
45、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本身。而这些艺术加工方式放映社会,就是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来编故事。而历史记载要求对事实进行实录直书,不能为求叙述的生动性而虚构、夸张、幻想等。传说的历史真实性,不 在于历史记载的准确无误,而在于真实地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和评价。.历史观不同传说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能够真实地表达民众基于历史事实所作的朴素评价,而历史记载一般要考虑当政者的观点,反映官方的正统历史观。传说的评价一般与历史记载的评价在 褒贬倾向上是基本一致的, 但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容易发生在对同一时代的人 与事的评价上。.取材角度不同首先,传说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取材, 其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往往无关紧要。
46、历史要选 取重大事实。其次,传说讲述历史事件常选取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来虚构一个故事;而历史记载通常记载在历史进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做正面、全面的记载。.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变异的。这一方面由于历史是实录直书, 事实不可变更,而传说主要是虚构的故事, 情节构成的 随意性比较大,可以适时予以调整或改动; 另一方面业余二者的传播方式有关, 历史是书面 的记载,内容比较容易保持原来的面目,而传说依靠口传,随时处于变动和再创作之中。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民间传说的分类方法1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古代传说、近代传说、当代传说等。同时,每一类传说还可以再细分,例
47、如,古 代传说可以依据朝代划分为秦代传说、隋唐传说等。但是,我们知道,口头创作与传承的文 学是很难准确判定其产生年代的,所以这种分类法是有局限性的。2根据传说所讲述内容的性质划分将传说分为三类,即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每一个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 小类,如地方风物传说可以细分为山川名胜传说、 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和习俗传说等几个 小类。目前,这种分类方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3根据传说在表述方面的特点和功能划分把传说分为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类:描述性传说以叙述人物的事迹为主,主人公大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或在作品中被特别声明为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它主要包括:帝王将相传说、清官奸臣传说、农民起义
48、传说、神仙人物传说等若干小类。 解释性传说是以事物为出发点和 归结点,对山川名胜、风物特产、动植物及民间风俗习惯等的名称、特征之由来做出某种解 释,解释的过程构成有头有尾、有人物、有事件的故事。4依据传说的情节把传说划分为若干类型不着眼于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而是依据其情节把民间传说分为:识宝型、 端午挂艾型、地陷为湖型、难题求婚型、智斗魔鬼型、风物迁移型、皇帝封口型等等。这种 分类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民间传说的分类目前,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界比较通用的传说分类方法是,按照传说讲述内容的性质进行划分。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学者近年来关于传说分类研究的整体思路和宏观构
49、想。因此,我们将沿用这种分类方法,把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 物传说三个类别。1人物传说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 在中国民间传说里,人物传说的十分发达、 成熟。根据传说种人物身份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六种类型: 神仙传说相对于神话而言,神仙传说也被称为“仙话”,是人物传说种特殊的组成部分。这类传说与宗教,特别是跟中国民间影响较大的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产生的历史比较久远、 流传也相当广泛,传说的人物有超乎凡人的神通,大多是虚构的,但也有少量的真实人物。文人传说主要讲述历代杰出文人包
50、括诗人、作家、书法家、作家、哲学家的生活轶事。这类传说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渲染他们在事业上的精深造诣,或讲述他们成才的艰辛刻苦,用来激励后人用功。巧匠名医传说传说的内容多是渲染巧匠名医技巧高超、品格高尚,且惩恶扶弱。这类传说最发达的是鲁班传说。名医传说中最常见的主人公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帝王将相传说帝王将相传说又可分为帝王传说和将相传说。 帝王传说讲述帝王的神奇出生、宫廷轶事,或者讲述帝王如何残暴、贪婪、好色等的故 事,如关于三皇五帝、秦始皇、汉武帝等的传说。将相传说又可分为名将传说、清官(贤相)传说和奸臣传说。A名将传说讲述百姓理想中英雄式的著名将军的作战故事。B清官传说讲
51、述贤明、勤勉、嫉恶如仇、不畏强权、主持正义或幽默风趣的大臣、官员的事 迹。C奸臣传说揭露的是封建传统社会统治阶层中的一批腐朽官员。起义英雄传说起义英雄传说,是反映官逼民反的历史事实, 歌颂造反起义的英雄好汉的传说。 民间传 说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一般不为统治者和正史观点左右,往往不管起义者最后能否成功, 大多会把他们当作正面人物和英雄来传颂。 一一这可能是因为起义者往往都出自下层民众,代表了民众的利益和愿望。政治历史人物传说指近代以来的政治家、革命家的传说,也包括政坛上的反面人物的传说。2历史事件传说历史事件传说,也称为史事传说,是以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
52、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而人物传说重在记人。史事传说在描述历史事实的同时, 也刻画历史人物,但这些人物多是普通的百姓,并且在传说种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而人物传说种的历史人物往往是著名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历史事件传说: 反抗外来侵略的传说这类传说中比较知名的有岳飞抗金传说、杨家将抗击契丹传说、 郑成功和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传说、义和团传说、捻军传说等。农民起义的传说传说用生动离奇的故事叙述起义的作战过程,赞颂起义英雄。革命历史事件传说这是新的史事传说,技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的历史事件,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传奇故事。3地方风物传说山川名胜传说山川名胜传说是
53、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传说。 物产传说物产传说是关于各地、各民族的土特产品的产生、特征和名称由来的传说。 动植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是解释动植物的名称、习性或特征的由来的传说。(4)习俗传说习俗传说是关于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性传说。习俗传说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节日习俗传说、婚丧习俗传说、游艺习俗传说。 .节日习俗传说节日习俗传说是解释中国各民族的节日习俗的由来的传说。.婚丧习俗传说婚丧习俗传说,就是关于婚姻和丧葬习俗的传说。.游艺习俗传说游艺习俗传说是关于各地、各民族的娱乐游艺活动的形成原因的传说。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表述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
54、虚构性传说的“可信性”主要指一种表达的方式和情境,其主体内容显然并不是真实可信的,故 事情节则纯属想像、虚构。其“可信性”不过是围绕真实的人、物或事讲述的一个虚构而有趣 的故事,只是似乎可信而已。表述方式的这种“可信性”当然也有内容上的部分真实因素的支 持。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所谓传奇性,指故事情节在总体上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又通过夸张、巧合、超 现实的想像等虚构手段,构造奇情异事,使故事曲折离奇,高峰迭起,引人入胜。传说的传 奇性内容有两种,一种是夸张性内容,一种是超现实幻想性内容。传说的传奇性情节一方面 使内容格外吸引人,使民众获得娱乐和放松;另一方面还以魔幻的形式满足民众的愿望,。情节
55、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传说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所谓类型化,就是指传说不是用个性化的情节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而是在创作故事上有传承的模式,在塑造人物上往往集中于人物品性、能力等的某一个侧面。“箭垛式”指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 上。传说内容的类型化往往是以真实存在的人或事物为基础的,不断聚集或复制的类型化内容使原型的特征得到渲染和夸张。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和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1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着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的,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 传说圈不是民间传说平面的流播 范
56、围,它是民间传说纵向传承与横向传播的结果, 是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结合的一个立 体的民间传说体。2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民间传说的这种流变性不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民间传说在其自身内部的流传变异, 主要表现为传说在传承中其母题、人物性格、事件的性质等原型不变,而传说的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等方面发生变异。 二是,民间传说向作家文学的流传变异。这种变异已经跨出了民间文学的范围,流入了文人创作的圈子,成为作家文学的资源。四民间传说的产生途径 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像及虚构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的加工,是神话转为传说将历史事实传奇化将完全虚幻的故事粘附在真实的事件上五 民间传
57、说的价值及其研究民间传说的价值1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口传的历史,民间传说的历史价值体现在民间传说可以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2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其他实用价值3民间传说有利于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民间传说研究传说学是研究民间传说的一门学问。这一名称在20世纪以来,在国际学界通行。但在中国是从20时80年代才开始使用的。具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传说学,从顾颉刚先生 在1924年发表的最早研究传说的论文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开始的。至今为止,经历 了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末,是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的奠基阶段。顾颉刚先生以历史一一地理研究的方法介入
58、孟姜女传说的研究(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和孟姜女故事研究)。2拓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的拓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民间 传说的研究从理论、方法到研究对象都得到全方位的拓展。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注重研究传说的思想性、人民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二是将研究对象的视线从古籍记载的史料研究转向 田野调查。3多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传说学进行了多元发展的新阶段。民间文艺学者把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民俗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到传说的研究中,将研究视野由社会历史的表层,推向文化、人性的深处。六四大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和梁祝传说基本故事情节1牛郎
59、织女传说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服,牛郎织女相恋成婚;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王母划出银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鹊桥相会。2孟姜女传说植物果实中生出孟姜女;孟姜女与范喜良邂逅成婚;范喜良服徭役,孟姜女送寒衣;范喜良葬身长城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孟姜女智斗秦始皇。3白蛇传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白蛇化身为白娘子与许仙邂逅成婚;白娘子被法海施计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峰塔;三斗法海,青蛇毁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4梁祝传说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梁山伯同窗读书;祝英台回乡,梁山伯家访,始知其为女子;祝英台被逼他嫁,
60、梁山伯病死;祝英台祭墓,合葬化蝶。形象系列1人物形象可分为正反两面。正面人物是追求自由幸福的一方,其中核心人物:织女、孟姜女、祝 英台和白娘子。陪衬人物:牛郎、范喜良、梁山伯、许仙和小青。反面人物是阻拦、破坏别 人幸福追求的一方:王母、秦始皇、祝员外、马家和法海。2自然形象其中有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天体形象,它们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老牛、喜鹊、牛郎星、 织女星、银河,孟姜女传说中的银鱼、蚊子、南瓜或葫芦,梁祝传说种的蝴蝶,白蛇传中的 蛇、仙草、蛤蟆。3人工物形象王母的簪子、织女的梭子和衣裳,长城、坟墓、雷峰塔和金钵。结局艺术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4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2266–四甲基哌啶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单板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制定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年版民间借贷居间合同样本:创新金融产品推广与居间服务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考核试卷
- 土壤污染治理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可穿戴人工肺辅助呼吸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据中心架构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务旅行套装研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用高效洗菜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露营吊椅设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自卸车司机实操培训考核表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20篇
- ESD测试作业指导书-防静电手环
- 高频变压器的制作流程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方法表格模板100天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