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产业结构_第1页
第2篇 产业结构_第2页
第2篇 产业结构_第3页
第2篇 产业结构_第4页
第2篇 产业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篇 产业结构第一章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理论体系现代产业序列1.1 产业结构内容1.1.1 基本含义1) 产业结构是研究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经济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运动关系2)产业结构是研究产业间技术经济的数量比例关系, 即产业间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比例关系产业发展形态理论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的相互联系形态和发展趋势 产业联系理论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产业间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间质的组合和量的规定,构成了产业间经济资源的分布结构,这种结构既是产业间数量比例关系,又是产业间质的联系的

2、有机耦合;既是静态比例的关系,又是动态关联的发展 1.1.2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持续演进和升级;社会 的储蓄比例持续增加;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国际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市场需求结构日益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价值观日益向不断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变化。1)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就业人口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上的增长,即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及其优化是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经济增

3、长也为促进产业结构演进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准备2)产业结构效益与经济增长3)产业资源配置效果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实质上可以看做是资源转换器,即资源通过产业间的有效运转,把社会各种资源的总和不断转化为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总需求 4)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增长1. 2 产业结构理论1.2.1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研究产业结构,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现、比例关系协调以及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转化、进化、升迁的规律。可见,产业结构理论是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并在总结经济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1.2.2 西方的产业结构理论1)结构演变理论(1)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2)库兹

4、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3)霍夫曼定理 表1-1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工业化的不同阶段霍夫曼比例 = 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工业化的第三阶段工业化的第四阶段461.53.50.51.51以下表1-2 按国内口径计算的轻重工业比重产值比重年份19781980198519911995工业总产值(%)100.0100.0100.0100.0100.0重工业比重(%)56.952.852.951.153.7轻工业比重(%)43.147.247.148.947.3表1-3 按国际口径计算的我国轻重工业比重产值比重年份19781980198519911995制造业总产值(%)100.0100.01

5、00.0100.0100.0重化工业比重(%)68.363.664.564.568.1轻工业比重(%)31.734.435.535.531.9(4)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详见第3章)(5)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表1-4 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的变化100200300400600100020003000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46.436.030.426.721.818.616.39.8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13.519.623.125.529.031.433.238.9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40.144.446.547.849.250.050.551.3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68

6、.158.749.943.634.828.623.78.3劳动力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9.616.620.523.427.630.733.240.1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22.324.729.623.037.640.743.151.6人均GDP(美元)指标名称表1-5 人均收入6001000美元的产业结构比较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中国结构状况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21.818.618.0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29.031.449.2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49.250.032.8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34.828.649.9劳动力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27.630.723.7劳动力在第三产

7、业中的比重%37.640.726.4产业标准2)结构调整理论(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2)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3)结构演变模式(1)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时间数量出口国内生产进口图1-1 赤松要的雁行形态模式(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 进口满足国内市场生产曲线消费曲线数量时间出口图1-2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进口出口生产图2-3 同时开发发展模式1.3 产业序列 一国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形成的序列1.3.1 基础产业1)基本特征(1)从社

8、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基础产业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2)基础产业部门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技术特点,生产能力形成周期很长(3)基础设施由于本身生产技术装备的特点,使其存量资产具有相当强的固化性,使其产业转移难以实现 2)瓶颈制约分析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产业群 1.3.2 主导产业1)基本特征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广泛的直接、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在社会劳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地区专门化生产部门 综合利用了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力量、技术水平等有利条件,具有较高的生产增长率、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好的

9、经济效益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 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2)经济增长效应(1)后向关联效应(2)前向关联效应 (3)旁侧关联效应3)主导产业的转换更替顺序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重化工业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高技术产业 演替的内在逻辑 :非耐用消费品产业原材料产业耐用消费品产业 需求结构变化的逻辑 :维持基本生存型需求中间型需求满足享受性发展型需求 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逻辑 :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表1-6 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阶 段主导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群体或综合体第一阶段棉纺工业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二阶段钢铁工业、铁路

10、修建业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制造、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及其他工业第三阶段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四阶段汽车、石油、钢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宇航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合成材料工业以及第三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五阶段信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宇航工业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1.3.3高新技术产业“新技术”和“尖端技术” 高新技术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指那些处于突破性地位、影响和波及范围广、能单独形成新产品的技术,具有知识与技术的高密集性

11、、高跨越度、强带动性的前沿技术,是对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先进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本章小结本章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基本诠释,全面阐述了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机理,由此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趋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

12、措施;通过对产业结构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可以认识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内容,从而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模式作出科学分析判断,以纠正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正确选择适合本国和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的演进模式;对现代产业序列的特征及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影响的分析,可以正确确立科学的产业序列,以促进经济发展。阅读书目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当代财经,1998(5)胡荣涛等,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李悦,产业经济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影响产业结构演变

13、的动因-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优化2.1 演变动因内在因素 :主要的推动作用 外在因素 :拉动作用2.1.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2.1.2技术变动 2.1.3 供给因素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2)人力资源供给 3)资金供应状况 4)商品供应情况2.1.4 需求因素1)消费需求 2)投资需求 2.1.5 国际供给和需求1)国际贸易 2)国际投资 2.1.6 产业政策2.2 演变规律2.2.1 演变的一般规律 1)从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 2)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 演进路线:农业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的产业阶段交替 2.2.2演变规律理论1)产业结构演变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三个理论

14、前提:以若干国家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为衡量结构变动的指标。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本框架2)库兹涅茨对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进一步研究表2-1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状况概括注: “不确定”是指从整体上来看变化不大,或略有上升。劳动力的相对比重(1)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2)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3)=(1)/(2)时间系列分析横断面分析时间系列分析横断面分析时间系列分析横断面分析第一产业下降下降下降下降(1以下)下降(1以下)几乎不变第二产业不确定上升上升上升(1以上)上升(1以上)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上升 不确定

15、微升(稳定)(1以上)下降(1以上)下降2.2.3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 (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趋势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发展工厂化农业 (2)农业内部结构协调发展 (3)农业由分散化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趋势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2.3 结构优化升级2.3.1 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 :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演进。产业结构协调化,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

16、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即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内容: (1)现行产业结构的优化 (2)供给结构的优化 (3)需求结构的优化 (4)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5)技术结构的优化 2.3.2 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1)产业结构协调化 (1)产业间相对地位的协调性 (2)产业关联的协调性 (3)产业增长速度分布的协调性 (4)产业结构变动阶段交替的协调性 (5)产业素质的协调性 2)产业结构高度化2.3.3 正确处理产业结构协调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系1)正确处理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关系,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2)正确处

17、理产业结构协调十七和高度化的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序列 3)正确处理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关系,提高产业间的关联效应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全面阐述和分析,以及对产业结构演变动囚的研究,可以认识到不同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不同作用,从而正确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方式和速度,并采取正确措施推进产业结构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演进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的阐述,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这样才能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尊重并利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创造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的内、外部条件,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

18、的高效利用过程,正确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措施,提高结构效益和转换能力,可以为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材料1毛林根,产业经济学,第l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陈锦华,从战略高度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中企网讯, 2001(3)。3张中华, 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决定的理论考察,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5)。第三章 投入产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含义和特点-实物型和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的各种系数,包括物质消耗系数和劳动消耗系数等的计算-投入产出分析的实际应用3.1投入产出原理3.1.1 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与发展3.1.2 投入产出分析的含义 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表

19、或投人产出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3.1.3 投入产出分析的特点和局限性1)特点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纵横互相交叉,从而使它能从生产消费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反映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投入产出分析能深入分析部门间和产品问的各种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主要的比例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能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 投入产出分析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代数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电子计算机运算求解。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问题,

20、编制不同的投入产出表,以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 2)局限性 同质性假定 比例性假定 模型是静态的适用于短期而不适用于长期,适用于分析而不适用于预测3.2 投入产出表3.2.1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表3-1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产出投入计量单位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12 n小计消费积累出口小计物质投入12n q11 q12 q1n q21 q22 q2n qn1 qn2 qnnY1Y2YnQ1Q2Qn劳动投入 Qo1 qo2 qonV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与平衡方程 3)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用途 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目的是依靠它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进而

21、用于计划编制工作 表2 价值投入产出表最终产品总产品消耗部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积累消费净出口小计12n小计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生产部门12nX12X22Xn2X1nX2nXnnY1Y2YnX1X2Xn折 旧D1D2Dn合 计新创价值劳动报酬V1V2Vn社会纯收入M1M2Mn小 计总产品X1X2Xn中间产品产出投入55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与平衡方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平衡方程 : “劳动对象消牦+固定资产折旧+活劳动消耗(劳动报酬+社会纯收入)=产品总价值” 价值构成平衡方程组 3.2.3 实物表与价值表的区别 价值表的计量单位是单一的,都是货币

22、单位,而实物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各不相同。价值表既可按行相加,又可按列相加,而实物表只能按行相加得到总产量,但却不能按列相加,因为不同的计量单位是无法相加的。价值表中包括了全部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实物表中只包括若干主要产品的总产量。 3.3 消耗系数与数学模型3.3.1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反映某部门在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用投入产出表上各种产品的年总产量去除它对某种相应产品的消耗量,便可得出单位产品的消耗量,即直接消耗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技术系数直接物质消耗系数acj直接折旧系数 aDj直接劳动报酬系数aVj直接纯收入系数aMj3.3.2完全消

23、耗系数第j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将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求和就是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从总产品的角度出发考察产品的消耗关系,它说明生产一个单位产品对其他产品的消耗;而完全消耗系数则是从最终产品角度考察产品间的消耗关系,它说明为了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其他产品的消耗量。 完全物质消耗系数Bc = Ac(I-A)-1完全折旧系数 BD= AD(I-A) -1完全劳动报酬系数 Bv= Av(I-A)-1完全纯收入系数 BM = AM (I-A)-13.3.3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1)价值型投入产出行模型 “以产定销模型” “以销定产模型” 2)价值型投入产出列

24、模型3.4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3.4.1 各产业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 1)投入结构 2)销路结构 3.4.2分析产业间的比例关系3.4.3 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是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和该产业部门总需求之比。 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与其总投入之比 表3-5 产业立体结构中间需求率小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大 最终需求型产业 日用杂货、造船、皮革及皮革制品、食品加工、粮食加工、运输设备、机械、木材、木材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其他制造业 中间产品型产业 钢铁、纸及纸制品、石油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化学、煤炭加工、橡胶制品、纺织、印刷及出版中间需求率小 最终需求型基础产

25、业A渔业B 运输业、商业、服务业 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农业、林业、煤炭、金属采矿、石油及天然气、非金属采矿、电力3.4.4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投入产出分析表3-6 1978-1997年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单位%)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28.148.223.7198131.846.421.8199520.548.830.7199718.749.232.1本章小节本章对投入产出分析进行了全面阐述,静态地考察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对投入产出表的阐述和分析,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产业部门间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对

26、各种消耗系数的阐述,反映了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测定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联系;对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可以明确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以确定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产业各部门有计划、按比例的顺向演进。 阅读材料1美W,里昂惕夫: 投入产出经济学,崔书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钟契夫: 投入产出分析,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3,史耀远: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投入产出分析,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0)。第4章产业关联-产业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产业关

27、联效应-产业波及效果 4.1 关联关系 :产业间以各种投人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4.1.1 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内容 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是产业间的投人产出关系 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产业间关联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产业间关联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产业间关联产生影响的投人品和产出品,这些要素构成了产业间关联的实质性内容 1)产业间产品和服务关联 2)产业间就业关联 3)产业间技术关联 4)产业间价格关联 5)产业间投资关联 4.1.2产业间关联方式的类型 1)产业间的基本联系方式 产业内部的纵向关联、产业间生产过程中的横向关联、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联 2)产业间的单向联系和多向联系 “棉花种植业纺织

28、工业服装工业” 1 2 3 n 1 2 3 n最终需求附加价值图 13)产业间的顺向联系与逆向联系 勘探行业采矿行业冶金行业机械行业工业制成品 “冶金行业机械行业” 4)产业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4.2 关联效应产业的关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作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配系数的横向合计,说明一个产业在产业方向上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二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作为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列向合计, 表明产业投入方面对其他产业的依赖。 4.2.1 直接前向关联效应与直接后向关联效应 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的测算公式: 直接后向关联效应的测算公式: 4.2

29、.2 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感应度系数 某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其他所有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 表4-2 感应力系数结果计算表部门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货运邮电业商业饮食业非物质生产部门19870.91852812.62602000.46948650.56581060.66042530.759729619900.95300652.72282490.43696980.58121210.58413570.721850919920.76072652.71930400.43357470.60312580.76031590.722953219950.78974742.81883600.

30、43765990.57083960.70688810.6670289均值0.85775212.72174620.44442270.58024700.67794130.7178906排序216543852)影响力系数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 表3 影响力系数结果计算表农业工业建筑业货运邮电业商业饮食业非物质生产部门19870.77223291.18775521.29850980.88141140.99415020.865940519900.75895931.20346371.27549510.89850071.02130420.822277019920.761

31、48141.20159991.22362650.91428860.97649350.922510219950.82031801.22456781.24540040.90554520.89189780.9122709均值0.77824791.20434661.26075790.89993640.97096140.8857496排序621435874.3 波及效果4.3.1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1)生产诱发系数 测算各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程度。 2)最终依赖度 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 4.3.2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

32、资本系数1)综合就业系数某产业部门的综合就业系数=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X逆阵系数 2)综合资本系数某产业部门的综合资本系数=某产业部门资本系数X逆阵系数 4.3.3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应用 1)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分析 2)特定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3)价格波及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对产业关联的阐述,明确地解释了产业间和产业部门间的联系方式及联系程度,揭示了在产业兴起、扩张和调整过程中,产业部门生产和市场的变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对产业间关联关系的阐述,说明了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内容和关联方式类型,解释了产业间不同的关联内容和方式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效果对产业间关联效应的阐述,

33、阐明了产业间不同联系方式对产业的影响和感应效果不同,说明了产业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对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效应;对产业波及效果的阐述,说明了不同产业部门中生产要素的变动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确定某些产业的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产业就业和生产规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以达到各产业部门平衡协调地发展。指定阅读材料1李强、刘起运等,当代中国投入产出应用与发展,第1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姜彦福等: 我国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因素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第五章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设置原则、制定方法以及我国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产业结构实施过程所

34、采取的手段、措施类别和实施保障体系5.1 政策目标5.1.1 产业结构政策 政府按照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协调手段,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 5.1.2产业结构政策目标 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水平、人口规模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条件,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各产业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其核心是在尊重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对市场不能调节和无力调节的领域进行政策性引导。 5.1.3 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设置原则 1)体现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原则 2)产业结构高度化原则 3)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原则 4)产业结构合理转换原则 5)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6)立足现状,坚持创新和特色的原则 7)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5.1.4 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方法1)产业发展顺序规划法 (1)资本系数法和综合资本系数法 综合资本系数=资本系数x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