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_第1页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_第2页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_第3页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_第4页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崇州市实验小学 彭佳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将数学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的过程。在说与合作,说与交流中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让学生“有学有问”,从各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一、在和谐的氛围中“说数学”。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他们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问,吐露自己的心声,才能激发他们探

2、究的欲望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前课后多在学生中看一看、坐一坐,与他们交心谈心,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他们的朋友,解除学生怕老师,觉得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勤学好问,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顾忌,能畅所欲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中要多质疑、多启发、多给学生关爱鼓励的眼神,不同的眼神,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能扼杀学生的自尊。特别是学困生,对于他们的言行,我从不妄加指责,而是正面引导,同时给每个学生关注的眼神,使所有的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3、,敢说善思。对学生留心观察,全面关爱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表现欲望,因材施教,因人质疑释疑,发现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亮点,给予肯定,使用多种评价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这样,在民主、宽容、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说数学能力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萌发,显现。二、在问题的探究中“说数学”。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大胆质疑。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质疑不止于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说明他在思考;学生有想法,说明他在创新。我们教师千万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说数学”能力,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观察

4、、思考,并提出质疑,再引起知识的迁移,问题的解决。在教学正比例时,判断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不成比例时,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说不成比例的,有说成正比例的。我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学生通过思考后,一个学生回答:“成正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公式S=r2,可以转化为Sr2=(一定),是一个不变量,这样S与r2的比值也一定是不变量,所以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这时有学生附和,也有学生立刻说:“那只能说明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并不能说明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我让意见不同的学生谈谈:“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应该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公式S=r2,将公式转化为Sr=r,而r是在变化的

5、,说明r也在随着变化,也就是S与r的比值是变化的,不是一定的量,所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不成比例。”这个问题学生最爱判断错误,我通过让学生探究,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弄明白了理由,也加深了对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的理解,比单纯的做在作业本上的效果更好。数学课堂上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促发学思维碰撞的导火线。我在教学时常运用争辩说理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促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在实践的操作中“说数学”。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剪拼,如何折叠,内部语言

6、也由此悄悄地展开。要使学生的知识内化,必须借助于操作过程的语言向概括结论的语言转化。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归根到底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暴露思维过程,将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内化。学生在数学交流传达信息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言语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现在有的课堂上,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时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动手操作时热热闹闹,但问学生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时,学生则结结巴巴,更难以

7、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充当“操作工”而忽视操作后的思考、交流、提升,致使学生的操作活动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状态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应注重操作前的任务布置外,更应注重操作后的口头交流。我在让学生操作时先鼓励学生边操作边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表达过程,对自己的操作活动进行思考、分析,使语言与操作保持同步进行。然后,鼓励学生把操作活动时的“自言自语”转为口头语言,用表达的方式与同伴分享操作的过程,并总结出操作后得到的结论及操作中的新发现。最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既让学生规范数学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评价,共享

8、学习的快乐。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巡视时听到有学生是这样在自言自语的:“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有的说:“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我启发他们,这样的数学语言太随意了,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我让其他同学回答,他们在听到别人的叙述后整理自己的语言并在黑板上边操作边汇报:“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所以其中一个三

9、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教师只有这样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操作活动才会是同步的,手和脑的发展才会是和谐的,既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又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四、在互动的交流中“说数学”。实施新课改后,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共同探究的合作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角色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生生

10、互动,师生互动非常重要。在生生互动方面,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力释深怕学生不会说、说不准的疑念,把全班学生按基础能力的差异搭配成若干个小组,依靠学生发现疑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释疑解难。这样一来,每节数学课,学生绝大多数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口动脑。正是全体生的参与带来了整个课堂的开放。从问题的提出到解题策略的形成,我尽力不去妄加肯定与否定,尽力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群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相互碰撞和促进,在动态激昂、思维飞扬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学生从无序的猜想到有层次的探究,到有序的反思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中理解单位“

11、1”时,让学生自己站起来举例,优生很积极,纷纷说到:一朵花,一个梨,一盒粉笔,一间教室;气氛带动了学困生,他们也站起来说到:一张红领巾,一个本子,一本书,一个三角形,一箱水果。学生所列举的全是一个物体,我问:半个西瓜可以看作单位“1”吗?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可以,半个西瓜还是可以看做成一个物体,当然是单位1。”这时我又启发学生能列举其它的吗?一个学生说:2吨。其他学生听到后,思维马上扩散,举了很多例子:10平方米,0.5千克,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半个面包。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单位“1”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非常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师生互

12、动方面,我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我的做法是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解答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参与,“谁来帮他完善一下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困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使用“再想想”、“有进步了”等鼓励性语言。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开口“说数学”的机会多了,这样数学课堂教学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在灵活的练习中“说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

13、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教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数学课上,学生如果能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那么不但可以将个体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共享,而且可以在学生用语言表述思路的过程中,启迪同伴对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不但理解和掌握了这类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考方法,而且在“说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数学策略。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对于所学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暴露出学生掌握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教师更可针对这一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相关学生进行指导和协助,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我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发现学生用比例解应用题做得很好,我就让学生编应用题,给了4个数:4,10,200,500。生1:食堂4天用200千克煤,10天用多少千克?生2:小明4小时走200米,照这样的速度,10小时行多少米?生3:小红家4天吃200千克大米,照这样计算,500千克大米可以吃几天?听了学生编的题,再对照学生的作业,我感觉到说和做太不一样了,学生编应用题没有说明不变量,而且所编的题与生活实际不相符,只知道要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