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精品课件_第1页
针灸治疗学精品课件_第2页
针灸治疗学精品课件_第3页
针灸治疗学精品课件_第4页
针灸治疗学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针 灸 治 疗 学教学内容腹痛 便秘 痛经尿潴留 腰痛 痹症中风后遗症 面瘫 落枕牙痛腹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见于消化性溃疡、胃肠痉挛、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和腹膜病变、泌尿系结石、肠道寄生虫、消化不良性腹痛等。外感实邪风、寒、暑、热、湿饮食不节饮食停滞,纳运无力肥甘辛辣,酿生湿热寒湿内停,中焦受损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脾阳亏虚,失于温养阳气素虚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腹痛病因病机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 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外邪、饮 食

2、情志等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 脉络痹阻,不通则痛。2、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 “不痛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3、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 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病因病机小结辩证论治l寒邪内积腹痛急迫,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肠鸣便溏,苔白腻,脉沉紧。证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2 饮食积滞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痛而欲泻, 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证机概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3 脾阳不振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

3、,脉沉细。证机概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辩证取穴 中脘 足三里寒邪内积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关元 公孙饮食停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天枢 内庭脾阳不振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脾腧 胃腧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患者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坚涩难下,常常数日一行,甚至非用泻药、栓剂或灌肠不能排便。中医对于便秘的认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便秘分为实热便秘,湿热便秘,淤血便秘,阳虚便秘,气郁便秘,水饮便秘,脾约便秘,土燥而致水竭,水竭而致土燥,阴血俱虚而致便秘,燥热相结而致便秘。在治疗方法有清下法,温下法,顺气导下法,逐饮泻下法,增水行舟法等【病因病机】便秘主要为大肠传导糟泊和大肠主津的功能

4、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以致便质干燥难解。本证的发生与脾胃及肝肾关系密切,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西医学认为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全身病变、肠道病变及不良排便习惯所引起,可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两种,前者系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所引起,后者指食物在直肠滞留过久。中医认为,慢传输型便秘多为虚证便秘,如年老体弱、久病产后、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过食生冷、感受寒湿,伤及脾胃,均可导致肺、脾、肾诸脏虚弱。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得转输,糟粕无力运行于大肠。肺虚则宣降失常,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因而气机不利,运行受阻。华佗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

5、之司,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可下传大肠”肾主水,司二便,肾虚则肠道失濡,开合不利,糟粕受阻。金元兰室密藏大便结燥曰:“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又有年老体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出口梗阻性便秘多为实证便秘。如忧思恼怒,肝郁气滞,过食生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食物,或嗜烟酒,感外邪,根据体质不同邪从热化或邪从寒化,导致或肠胃积热,或阴寒积滞,或气机郁滞,从而腑气不通,胃气不降,大肠失于传导。肝主疏泄,有助于大肠传导,肝气郁结,则大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混合型便秘多为虚实夹杂型,或为虚中挟实性便秘,其本为虚,其标为实,本虚为脾、肺、肾虚弱,标实则为大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 【辨证】主症 大便秘结

6、不通,排便艰涩难解。肠道实热(热秘)大便干结,腹部胀满 ,按之作痛 口干口臭 苔黄燥 脉滑实肠道气滞(气秘) 大便不畅,欲解不得, 少腹作胀 嗳气频作,苔白 脉细铉 脾气虚弱(虚秘) 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 出气短 面黄神疲,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阴虚肠燥(虚秘) 大便干结 ,状如羊屎, 口干少津 神疲纳呆, 舌红苔薄 脉细数 肾阳亏虚(冷秘) 大便秘结,面色少华,眩晕心悸,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 舌淡 苔白润 脉沉细治疗原则.首在增液行舟 养血润燥 通利肠腑 腑气通则内热不生 阴血得养 再辅以益气 健脾 养肾等法辩症治疗肠道实热清热润肠内庭曲池足三里肠道气滞顺气行滞支沟天枢行间脾气虚弱

7、益气润肠章门脾腧足三里阴虚肠燥滋阴养血润燥照海支沟三阴交肾阳亏虚温阳通便脾腧肾腧大横痛经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病因病机冲任胞宫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 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 。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阻胞宫、冲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 寒湿凝滞 内伤于寒,或过于贪凉,或久居阴湿之地,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宫,以致胞宫、冲任气血凝滞。阳虚内寒 素禀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胞宫失于温煦, 经期气血下注冲任

8、,寒凝血脉,使经血运行迟 滞,发为痛经。 湿热瘀阻 经期、产后(包括堕胎、小产后)摄生不慎而感湿热之邪, 湿热与血相搏结,流注冲任, 蕴结于胞宫, 阻滞气血, 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畅,发为痛经。气血虚弱 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气血俱虚,冲任气血虚少,经期、经后血海气血更加空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兼之气虚血滞,无力流通,因而发生痛经。 肝肾亏损 多因禀赋虚弱,肝肾本虚,或因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失养,经期、经后血海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辨证】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

9、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实证-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肝郁湿热虚证- 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实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经行不畅,血淤者腹痛拒按,经色紫夹有血块,脉沉涩气滞者胀连胸胁,烦躁易怒,胸闷泛恶,脉弦湿热经行量多而稠,色紫有块,时乳胁疼痛,小便黄赤,带下黄稠,舌红,脉弦数寒湿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有块,形寒肢冷,苔白,脉沉紧虚证经后小腹痛,痛势绵绵,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治疗】(1) 实证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主穴 中极 次髎合谷太冲 可用毫针泻法(2) 虚证 补益气血,调经止痛主穴 命门肾腧关元足三里

10、 可用毫针补法或温针灸尿潴留尿潴留是指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至小便闭塞不通的一种疾患,中医称为癃闭“癃”是指小便不利,点滴而下,病势较缓;“闭”是指小便不通,欲溲不下,病势较急。癃与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故常合称癃闭。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 (外因:肺、膀胱) 下阴不洁,湿热秽浊膀胱气化不利湿热毒邪犯肺热邪壅滞, 肺气闭塞水道通调失司不能下输膀胱燥热犯肺,肺燥津伤水源枯竭2饮食不节: (内因,脾胃) 久嗜肥甘、醇酒、辛辣脾胃运化失常湿热阻滞于中下注膀胱 饮食不足、饥饱失调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无以气化 3情志内伤(内因,肝) 惊恐、忧思、郁怒、紧张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影响三

11、焦 水液运送及气化水道通调受阻4 瘀浊内停: (病理致病产物) 瘀血败精 痰瘀积块 尿路阻塞 小便难以排出 砂石内生 5体虚久病: (内因) 年老体弱 久病体虚 久病、热病伤津肾阴不足水府枯竭 (无阴则阳无以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膀胱气化无权溺不得生(无阳则阴无以生)小结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痰浊内停、体虚久病基本病理变化: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 人体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气化主要依靠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气化来维持,又需要肝的疏泄来协调。故肺、脾、肾、肝功能失调,亦可致癃闭。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证:膀胱湿

12、热 肺热气壅 肝郁气滞 尿路阻塞虚证: 脾气不升 肾阳衰惫虚实夹杂证:肝郁气滞化火伤阴。 湿热久恋灼伤肾阴。 肺热壅盛损津耗液严重水液无以下注膀胱。 脾肾虚损日久气虚无力运化而兼气滞血瘀。致膀胱气化不利。导致膀胱气化无权。 【辨证】1实证(湿热下注) 发病急,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急而痛,烦躁口渴,尿少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2虚证(肾气不足)发病缓,小便滴沥不爽,排出无力,甚则点滴不通,精神疲惫,舌质淡,脉沉细而弱。【治疗】(1)实证(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小便阴陵泉 三阴交 中极 膀胱俞 (2)虚证(肾气不足) 温阳益气补肾利尿关元 气海 肾俞命门腰痛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

13、、内伤或挫闪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肾虚失于濡养,引起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见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关节紊乱,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骶关节,骶髂关节病变,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骨结核,肿瘤,骨髓炎等。病因病机 1.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阳、督、带等 经脉密切相关 内伤不外乎肾虚,外感离不开湿邪 2.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 血运行不畅。 3.内伤腰痛多由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 煦。4.病理性质有虚实的不同,但以虚为多 寒湿 湿热 不邪阻腰部,经脉不利实 瘀血 肾精亏虚 不能濡养腰腑 虚 肾藏精,主封藏,腰

14、为肾之府,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最易发生腰痛,风寒湿热瘀阻,亦与肾虚有关。故一般而言,腰痛以虚为多,且以肾虚为主。所以说肾虚是腰痛的发病关键。辩证论治寒湿腰痛 腰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或痛连臀部下肢,遇 阴雨寒冷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缓肾虚腰痛 起病缓慢,日久不愈,腰腿酸软无力,阳虚的 神疲肢冷,阴虚的虚烦盗汗。劳损腰痛 腰部强痛 ,痛处固定不移,劳累时加重,腰部 僵硬。辩证论治寒湿腰痛 散寒化湿 温阳止痛 肾腧 委中 环跳 秩边肾虚腰痛 补肾壮腰 止痛 肾腧 委中 命门 关元劳损腰痛 舒经通络 活血止痛 肾腧 委中 志室 腰阳关痹症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

15、、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西医相关病证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质增生性疾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以肢节痹痛为临床特征者,皆属“痹证”范畴。 二、病因病机: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

16、,则为热痹。 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36风寒湿邪侵袭素体阴虚素体阳虚 邪闭气滞留于经络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热痹)(行痹、痛痹、着痹)痰瘀交阻于骨节 ( 顽痹)辩证论治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痛痹(寒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着痹(湿痹) 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辩证论治

17、行痹(风痹)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膈腧 血海痛痹(寒痹) 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肾腧 关元着痹(湿痹) 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 足三里 阴陵泉 热痹 清热利湿 祛风活血 大椎 曲池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肩部:肩髎、肩髃、臑俞。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水沟、身柱、腰阳关。髀部:环跳、

18、居髎、悬钟。股部:秩边、承扶、阴陵泉。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解溪。 肩部:肩髎、肩髃、 臑俞。肘臂:曲池、合谷、 天井、外关、尺泽。天井曲池腕部:阳池、外关、阳溪、 腕骨。外关 髀部:环跳、居髎、悬钟。居髎 髀部:环跳、居髎、悬钟。居髎膝部:犊鼻、梁丘、 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 丘墟、解溪。 脊背:身柱、腰阳关。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病因病机内伤积损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外邪侵袭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

19、清窍1、内伤积损2、劳欲过度素体阴亏年老体衰肝肾阴亏阴虚阳亢气血上逆烦劳过度纵欲过度耗伤肾阴水不制火阳亢风动3、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饮酒过度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化火生风风火痰热内盛横窜经络上蒙清窍4、情志所伤忧郁恼怒肝郁化火肝阳暴亢长期烦劳虚火内燔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素体阳盛情志怫郁阳亢化风风阳妄动5、气虚邪中气血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气血痹阻形盛气衰痰湿内盛经络闭阻外风引动病机 心脑肝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肾病理因素(标):风火痰气瘀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本)脏腑功能失调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中风中经络,不伴神志障碍中脏腑(卒然昏倒,不省人事)闭证脱证闭转脱闭证中腑者涡僻不遂,神志欠清,大便不通中脏者昏仆,不

20、省人事,肢体拘急肝阳、风痰上扰心神风阳痰火蒙蔽清窍闭证阳闭阴闭痰火瘀热痰浊瘀阻脱证阴精耗灼阴竭阳亡风阳痰火炽盛口开目合,手撒肢冷,气息微弱由闭转脱恢复期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肝肾阴虚气血亏损风火痰瘀之邪滞留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辩证要点1、辨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意识清楚。伴见语言、四肢症状,病情轻。中脏腑:昏不知人,或神志欠清、模糊,病情重。2、中脏腑之闭证与脱证闭证:邪气内闭,属实证。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脱证:阳气欲脱,属虚证。症见神志昏愦无知,鼻息低微,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肢体软瘫,二便自遗,汗多。可由于闭证转化而来。3、阳闭和阴闭阳闭:属

21、阳实证,常由于瘀热痰火引起。症见身热面赤、气粗息鼾、痰声如拽锯、躁扰不宁、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脉弦滑而数。阴闭:属阴实证,常由于寒湿痰浊引起。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辨病期急性期:发病后二周以内或一月以内(中脏腑)。恢复期:急性期后的半年以内。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辩证论治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分析 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故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得以乘虚入中经络,痹阻气血,故口眼歪斜,语言

22、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正邪相争,故可手足拘挛,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数。 2肝阳上亢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分析 肝火偏旺,肝阳上亢,故平时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肝火旺盛,木病及子,心神被扰,则少寐多梦;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脉弦主肝郁;舌质红为肝火旺盛,肝阳妄动;若苔腻,脉滑是兼有湿痰。3阴虚风动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润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分析 肾阴素亏,肝阳上亢,故平时头痛头

23、晕,耳鸣目眩;腰为肾之腑,肾阴不足,腰腑失养,故腰酸;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指润动, 甚则半身不遂;脉弦主肝风;脉细而数,舌质红为肝肾阴虚而生内热;若苔腻,脉滑是兼有湿痰。(二)中脏腑 1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分析 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噤、手握、气粗、口臭、便闭、苔黄腻、脉弦滑数等。2脱证(阴竭阳亡)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24、。分析 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有离决之势,正气虚脱,心神颓败,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手撒、舌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冷,脉细弱而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辩证论治 (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 疏经通络 化痰除湿 足三里 阴陵泉 阳陵泉 丰隆 曲池 外关 (泻)2肝阳上亢 疏经通络 平肝潜阳 足三里 阴陵泉 阳陵泉 太冲 合谷 曲池(泻)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 息风通络 足三里 阴陵泉 阳陵泉 曲池 三阴交 太溪(补)辩证论治(二)中脏腑 闭症 开窍醒神 水沟 十宣 内关 丰隆 用泻法 十宣点刺出血脱症 回阳固脱 水沟 内关 关元 神阙 关

25、元神阙用灸法 水沟内关平补平泻面瘫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喁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Bell),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另外,亦有因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如亨特面瘫(hunt)。 病因病机本病常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脉络,使该侧气血痹阻,脉络失于濡养,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受对侧牵拉,而成歪斜。病因以邪风为主,次为风寒,风热,或可见风邪与痰瘀相杂者。 辨证主症 :

26、 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1风寒 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2风热 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后。伴有耳内,乳 突作痛 。治疗 活血 通络 祛风主穴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攒竹加减 风寒 风池 外关 风热 风池 曲池 人中沟歪斜 水沟 颏唇沟歪斜:承浆 鼻唇沟变浅:迎香 眼睑闭合不全:四白 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 落枕落枕是由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因负重时颈部扭转,或因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以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为常见的颈部伤筋,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亏虚,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舒缩活动失调,或夜寐肩部外露,颈肩复受风寒侵袭,致使气血凝滞,肌筋不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