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相关主要标准辅导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翟洪波主要内容:第一讲工程建设标准及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二讲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第三讲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四讲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第五讲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讲工程建设标准及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节工程建设标准第二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节工程建设标准一、定义二、工程建设标准的划分三、森林防火涉及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及主要技术标准一、定义建设标准是针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
2、项所制定的标准。二、工程建设标准的划分根据标准的约束性划分根据内容划分按厲性分类我国标准的分级: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该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4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三、森林防火涉及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及主要技术标准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2004;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2-2009;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建设
3、标准,建标123-2009;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4;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2014;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2014;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2014;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2008。第二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一、编制背景二、标准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三、标准编写的主要依据四、主要内容一、编制背景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由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于2002年下达的编制任务,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作为主编单位,按照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要求,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编制组在深入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地考察了18
4、个已建项目,并对18个国家级建设项目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按8个专题进行了调研、资料分析,并认真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经过大纲、初稿、征求意见、送审和报批等多个阶段,最终形成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该标准自2004年3月1日起试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二、标准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一)编写指导思想宏观的思想本标准编制遵循了全国森林火灾发生的宏观规律并加以系统控制。综合的思想本标准的核心是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运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积极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突出重点的思想本标准把森林资源的数量作为首要条件,同时兼顾其特殊作用。(二)编写
5、原则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方针。2科技优先,注重投资效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事求是。3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以已有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又要适当考虑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区别不同等级和规模类型合理确定建设内容。4编制标准的资料可靠,并具有充分代表性。5森林重点火险区等级和规模类型划分合理实用,标准深入浅出,简便易行。6.标准中能定量的尽量定量,很难定量或不能定量的定性说明。三、标准编写的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二)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
6、定的有关要求。(三)依据已有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统计分析数据。(四)主要经济枝术指标等内容主要参照实地调查结果和各省、区、市的有关资料。四、标准主要内容共分5章31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等级和规模划分;第三章建设项目构成;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第五章效益评价。第一章总则(共9条)第一条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加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第二条本标准适用范围:国家级、地方级(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第三条本标准的作用:编制、评估、审批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主管部门审查森林重点火险区综
7、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第四条建设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第五条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基本思路一“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指导方针一“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管理体系一积极建立森林防火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5化)第六条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因险设防,实事求是。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三、科技优先,科学防火。四、重点建设,分步实施。五、三大效益,生态优先。第七条规定了项目建成后应达到的主要目标:实现重点火险区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应降低到1%。以下,瞭望监测、通讯
8、覆盖率达到95%以上。第八条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与主要调查内容:可行性研究必须在现地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重点火险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重点火险区范围内原有工程设施状况等。第九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二章森林重点火险区等级与规模(共3条)第十条根据森林资源特点及其保护程度,将森林重点火险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个等级。国家级森林重点火险区:森林资源丰富、原始森林比重较大;全国森林火险区I级火险县占80%以上的地区;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火灾多发且影响较大
9、的地区。地方级(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重点火险区:森林资源丰富;保护价值高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的I级或II级火险区。第十一条森林重点火险区根据面积或森林蓄积量大小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个建设规模类型。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林地面积100万hm220万(不含)100万hm25万(不含)20万hm2W5万hm2有林地或灌木林地面积100万hm210万(不含)100万hm22.5万(不含)10万hm2W2.5万hm2总蓄积量5000万m31000万(不含)5000万m3250万(不含)1000万m3W250万m3注:1规模类型划分中,三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有林地或灌
10、木林地面积中包括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有林地或灌木林地面积中包括未成林造林地面积。第十二条森林重点火险区应以行政区划或森林经营管理区域为界限划分,避免将行政区域交叉地区作为项目建设范围。第三章建设项目构成(共11条)第十三条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分为1、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2、火情瞭望监测系统,3、防火阻隔系统,4、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5、扑火机具装备,6、航空护林工程,7、林火卫星监测工程,8、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和基础设施。第十四条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林火气象站和微机处理系统等。第十五条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地面巡护和瞭望监测系统等。第十六条防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构成
11、为防火隔离带、防火道路和防火林带等。第十七条在自然保护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和防火阻隔系统的建设项目应建在核心区外;在人为活动较多的地段,应适当加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量。第十八条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通信及终端和交通工具等。第十九条扑火机具装备建设项目构成为手持机具及扑火装备和车辆等。第二十条航空护林工程建设项目构成为机降点和设备等。第二十一条林火卫星监测工程建设项目主要为配合国家或省级林火卫星监测系统建设相应的内容。第二十二条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建设项目构成为建筑工程和辅助建筑等。第二十三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库、检查站、森林防火培训中心以及
12、交通运输道路等。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共4条)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根据森林重点火险区类型和规模,按建设项目构成确定的工程项目和建设规模,以及主要建设项目的参考基价,列于技术经济指标表中。由于各森林重点火险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原有建设基础等情况差异较大,表中只给出各建设规模具体建设内容的上限。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对所列的建设内容进行取舍。注意对参考基价的正确理解。第二十七条本条规定了各建设项目的总体投资比例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阻隔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建设的资金不应低于总投资的70%;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不应超过总投资的30%。第五章效
13、益评价(共4条)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效益评价应侧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十一条对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效益评价,应着重说明的几个关键因子包括:森林火灾发生率、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火灾发生面积和森林火灾受害面积等指标的降低程度。主要内容第一节标准编制背景及重大技术变化一、编制背景二、工作方式三、标准中的重大技术变化第二节标准主要内容第三节标准实际应用第一节标准编制背景及重大技术变化一、编制背景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1063-2008)代替于1992年发布实施的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1992)。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19
14、92)依据森林燃烧环理论,正交向量组理论和数量化理论进行森林火险因子的筛选、确定。从中国实际出发,将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I粽存進的基不因子平均爾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1992)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县级区划单位森林火险等级的差异,为我国的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工作提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大推动了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系统化和标准化进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1992)和以此为依据确定的全国县级单位火险等级名录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林业六大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县级火险单位的森林资源消长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资源的
15、内涵随着历史的变迁,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如有林地的郁闭度标准从0.4降低至0.2;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参加森林覆盖率的计算等。原标准中一些火险因子需要进行修订,如“农业人口密度”应修订为“人口密度”。不同重点火险区的阈值划分应重新进行调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系统(NFDRS)中,首次使用可燃物、气候和地形3个因子,把美国大陆划分为一系列不规则形状的地理区,作为短期森林火险预报的基础。前苏联B.J.聂斯切洛夫教授曾提出森林火险等级划分法。澳大利亚林火管理部门曾使用火险等级反映火灾蔓延速率和林地可燃物数量。加拿大1984年建立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由火险天
16、气指标系统、林火发生预报系统和火行为预报系统3部分组成。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1992)的修订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科研工作,对于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国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提高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投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工作方式为了做好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的编写工作,编制单位成立了由森林防火、林学、生态、地理、经济、附属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标准修订小组。本标准编写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咨询的基础上,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准备0调研编写初稿征求意见主管部门审批专家审查形咸送审稿三、标准
17、中的重大技术变化变化内容原标准7E次修订1备注森林火险因子权值确定方法的改变正交向量组理论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元回归1家打分法可弥补计算机纯理论计算的不足,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森林火险因子权重表中火险因子的调整采用“农业人口密度”密泾用“人口:筈度”更体现人为因素对森林火险的实际影响。变化内容原标准本次修订备注森林火险等级阈值表中技术指标的增加森林火险等级阈值由两个绝对指标构成,分别是“有林地面积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之和”和“活立木总蓄积”加入了相对指标,即YGW%(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之和与该地区总面积之比)可全面真实反映火险等级情况。森林火险等级阈值表中技术指标的调整森林火险等级阈值
18、中的第一个绝对指标是“有林地面积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将该指标调整为“有林地、灌木林考虑灌木林地的面积之和”地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之和”第二节标准主要内容(一)范围(二)相关术语(三)技术规定(四)区划等级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及其区划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森林火险区划。(二)相关术语有林地(ForestLand)灌木林地(ShrubLand)未成林造林地(UnclosedForestLand)人工造林未成林地(UnclosedForestLandofPlantation)封育未成林地(UnclosedForestLandofclosingmounta
19、instofacilitateforestation)YGWYGW%人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路网密度(DensityofRoadGrid)(三)技术规定1本标准以县(市、区、旗)、县级国有林业(林管)局及国有林场为森林火险基本区划单位。2树种(组)燃烧类型的确定根据树种(组)燃烧类型划分标准,将优势树种(组)归并难燃、可燃和易燃三类。在三类中,以蓄积比例大于等于55%者确定树种(组)燃烧类型。若三类蓄积比例均在55%以下,则定为可燃类。树种(组)燃烧类型,以优势树种(组)燃烧的难易程度作为划分依据。3.3.1难燃类桤木Alnusspp.竹类(竹亚科)Bambusoidea
20、e栲类(含甜槠、米槠、苦槠等)Castanopsisspp.青冈Cyclobalauopsisspp.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泡桐Paulowniaspp.黄菠萝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桢南Phoebesp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木荷Schimaspp.阔叶混交(优势不明显)3.3.2可燃类冷杉Abiesspp.桦Betullaspp.柳杉Cryptomeriaspp.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珙桐Davidiai
21、nvolucrateBaill.落叶松Larixspp.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云杉Piceaspp.杨Populusspp.檫树Sassafrastsumu紫杉Taxusspp.椴Tiliaspp.针阔混交硬阔(色木AcermonoMaxim.,山毛榉Fagusspp.等)软阔(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C.DC.,柳Salixspp.,械Acerspp.,楸Catalpaspp.,木麻黄CasuarinaadansL.,楝Meliaspp.等)杂木3.3.3易燃类栗Castaneaspp.樟树Cinnamomumcamp
22、hora(Linn.)Presl.柏木CupressusfunebrisEndl.桉Eucalyptusspp.油杉Keteleeriaspp.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柯Lithocarpusspp.栎(含槲等)Quercusspp.华山松PinusarmandiFranch.高山松PinusdensataMast.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exGordon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马尾松Pinu
23、smassonianaLamb.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针叶混交(优势不明显)灌木林其他火险因子数据来源及确定:各气象火险因子数据(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防火期月平均气温、防火期月平均风速)来源于县级以上(含县级)气象部门发布的近5年的历史平均值。各类森林资源数据(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未成林造林地)来源于最近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采用近5年内最新统计数据。活立木总蓄积量,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散生木及平原林网和四旁树的总蓄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国务院主管部门正式公布为准。区划等级标准森林火险因子权值之和计算:森林火险区划单位根据区划地区各项火险因子的实际数值与表1中的级距对号,并把相应的权值累加,得出权值之和。表1森林火险因子权重表火险因子级距权值树种(组)燃烧类别难燃类0.04可燃类0.10易燃类0.20人口密度人/hm2W0.60.030.71.30.14三1.40.12防火期月平均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31604.61-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英语F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学前教育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民族大学《应用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古代文学(6)》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绥化学院《创业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dsmax三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科研方法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实验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
- 无菌技术的护理课件
- 糖尿病科普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洞察分析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数学与科技的融合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
- 产品包装流程与规范
-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 气候风险与企业绿色创新
- 基础医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 中职语文高二上学期拓展模块上册期末模拟卷2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