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课件_第1页
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课件_第2页
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课件_第3页
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课件_第4页
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二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考纲解读了解:1. 灾情的历史发展变化。 2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掌握: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应用: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表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_,增加环境的_超强度开发利用_、破坏_,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_举例修建水库可以稳定局部_、减轻_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_、_的发生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使_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震或塌方等基础自主梳理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良性循环稳定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水

2、循环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沙尘暴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1)最重要灾损:_。(2)最活跃的受灾体:_。(3)影响人自身易损程度的因素:_、灾中的应急措施、_。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易损性差异(1)建筑用地与耕地:同级地震,建筑用地易损性远远_耕地。(2)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洪水径流增加,加重城市_。(3)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受灾体的_,从而减轻_。人员伤亡人口灾前防范意识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大于洪水灾害易损程度自然灾害的损失思考1城市化对城市洪水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城市化后,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

3、市区的水源,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对灾情的影响从社会经济看从灾害环境看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区域特征人类活动“缩小”_雄厚、_稳定建设_,迅速_灾害_区_“放大”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_灾害高风险区_社会经济基础政治防灾系统救援高风险迁出减灾不力进入思考2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缩小”灾情?【提示】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下表所示:举例效果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退耕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避开受灾高风险区改

4、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寒潮、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_不断增多,_在扩大。灾害种类影响范围核心要点突破要点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彽方法突破如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

5、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的影响也是如此。人类活动对其中某一个要素产生影响,就会诱发其它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自然灾害,如图: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例1(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坡,原因是什么?(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_ ,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东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

6、大,洪水水位抬高。要点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这主要是因为: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1)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2)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人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主要是因为()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

7、损程度人能影响到自身的易损性人能根据灾兆进行预报A BC D例2B要点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在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能“缩小”灾害的影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减灾不得力,防灾无措施“放大”灾害效应,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人祸并行2.在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灾害系统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孕灾环境、受灾体的作用,“缩小”或“放大”灾情。

8、方法突破图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例3(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1)从甲图到乙图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乙(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要点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前所述

9、,人既是活动的致灾因子,又是最易损的受灾体。它们的关系大致如下: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财产密度低经济有所发展,人口相对集中人口、财产高度集中,资产密度大减灾能力抗灾能力极弱抗灾能力不高抗灾能力提高,灾后恢复加快灾情人员伤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灾伤亡人口增多,普通灾害伤亡人口减少,财产损失巨大方法突破如何认识不同的人类社会时期灾情的差异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经济发展水平、2、灾害种类(强度)、3、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与灾情成正比,减灾能力与灾情成反比。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以上

10、三个因素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成灾特点是不同的。 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例4(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 _,说明判断的根据。(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由ABC比重增大。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和加固;加强救灾队伍和设施建设;加强民众自救训练,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