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文-浅谈孔子与齐鲁文化_第1页
先秦诸子论文-浅谈孔子与齐鲁文化_第2页
先秦诸子论文-浅谈孔子与齐鲁文化_第3页
先秦诸子论文-浅谈孔子与齐鲁文化_第4页
先秦诸子论文-浅谈孔子与齐鲁文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 6 页 共 NUMPAGES 6 页西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1期通选课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课程考核论文题目:浅谈孔子与齐鲁文化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院 2014年 05 月 20 日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9063656 1前言 PAGEREF _Toc389063656 h 3 HYPERLINK l _Toc389063657 1.1背景 PAGEREF _Toc389063657 h 3 HYPERLINK l _Toc389063658 1.2研究目的 PAGEREF _Toc389063658 h 4 HYPE

2、RLINK l _Toc389063659 1.3研究意义 PAGEREF _Toc389063659 h 4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0 2齐鲁文化 PAGEREF _Toc389063660 h 4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1 2.1齐文化 PAGEREF _Toc389063661 h 4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2 2.2鲁文化 PAGEREF _Toc389063662 h 5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3 2.3齐鲁文化的精神 PAGEREF _Toc389063663 h 5 HYPER

3、LINK l _Toc389063664 3孔子 PAGEREF _Toc389063664 h 5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5 3.1孔子简介 PAGEREF _Toc389063665 h 5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6 3.2孔子与齐鲁文化 PAGEREF _Toc389063666 h 5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7 4孔子与齐鲁文化的发展 PAGEREF _Toc389063667 h 6 HYPERLINK l _Toc389063668 5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89063668 h 6孔子与齐鲁

4、文化摘要:齐鲁文化是 HYPERLINK /view/616700.htm t _blank 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孔子身为鲁国人,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对邻国齐国倍加关注,在齐国推行儒家学说,以求实现其政治理想。而齐鲁两种文化存在差异, HYPERLINK /view/616700.htm t _blank 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又影响了当时的诸子百家。关键词:孔子,鲁文化,齐文化,儒家思想前言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发展大转折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它是“礼崩乐

5、坏”的时代。随着西周王朝的衰微,传统的宗法等级专制政体失去效能,周王对各诸侯国、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五霸迭起,战乱不止,社会秩序大乱,即司马迁所说的“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另一方面,它又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前进的羁绊,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人士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发表各自的见解。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在全社会不断渗透、扩展,逐步形成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思潮。春秋文化思潮的涌起可视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当然是不彻底的),它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宗法等级专制统治秩序和思想意识

6、形态,为齐鲁文化的产生发展开辟了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文化营养,创造了生动活跃的社会环境。研究目的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繁荣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后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思想理论精髓的形成、发展期,是一个呼唤历史文化巨人且历史文化巨人辈出的伟大时代。这些历史文化巨人基本都集中于当时的齐鲁两国,其思想理论成果不仅全面总结继承了此前三千年中国社会的文明文化成就,而且成为此后二千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说,齐鲁文化虽然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在齐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主体出自于齐鲁文化。加强对齐鲁文化的

7、研究,对于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体系及其特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规律,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意义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 HYPERLINK /z/Search.e?sp=S%E9%98%B4%E9%98%B3%E4%BA%94%E8%A1%8C&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阴阳五行学说、 HYPERLINK /z/Search.e?sp=S%E9%BB%84%E8%80%81%

8、E4%B9%8B%E5%AD%A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黄老之学、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齐鲁文化既是一个 HYPERLINK /z/Search.e?sp=S%E5%8E%86%E5%8F%B2%E8%8C%83%E7%95%B4&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文化范畴。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

9、现。先秦各种学派的发源都在齐鲁,了解齐鲁文化与各种学派的联系更能很好的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齐鲁文化齐文化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其疆域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理”促成了东夷文化向齐文化的转变。齐国较鲁国来讲,社会更加开放,社会风尚带有明显的工商业氛围,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国能成为称霸的大国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鲁国的经济文化更加保守一些,鲁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和齐国相比,鲁国只是一个小国,无论在春秋时代还是战国时代,其国力和

10、地位都不能与齐国相提并论。鲁文化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即鲁侯。鲁国虽然是小国,国力无法与大国抗衡,但是在文化上,鲁国绝对是超级大国。孔子,墨子,曾子等圣贤都是鲁国人。在鲁南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也表明这里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的文明存在。鲁国历时七八百年,在政治,文化的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鲁文化表现出了很强的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从这种角度来看,这也制约了鲁国向称霸道路上的发展。齐鲁文化的精神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

11、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孔子简介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

12、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与齐鲁文化所谓“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圣人是指孔子。其实,齐鲁地区古圣人何止孔子一个,上古的三皇五帝都是负有“圣”名的人物,他们与齐鲁与泰山有密切关系,勿须多说。只说春秋战国时代称“圣”者孔子之外,就还有兵圣孙子、工圣鲁班、医圣扁鹊,以及次一等的复圣颜渊、述圣孔仅、宗圣曾参等。“圣人”之下,是大批贤哲。孔子弟子就有72贤。齐地管、晏之后,战国时代,稷下学者,多至数百千人。是这批圣贤再造了齐鲁文化的辉煌。到两汉,齐鲁仍人才济济。魏晋之

13、后,文化随人南迁,齐鲁地区才逐渐失去其先进地位。最重要、最能说明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突出地位的还是孔子。 孔子与齐鲁文化的发展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齐鲁文化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汉王朝建立后,一改秦王朝的治国理念,先是采用战国时期形成于齐国稷下学宫的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后又于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无论是黄老之学,还是儒术,都是齐鲁文化的结晶。这说明齐鲁文化在汉代逐步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儒学取得国家法典性的地位后,逐步在国家的支持下成为“经学”。而汉代的经学大师大

14、多出于齐鲁之地。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传授儒家五经的八位大师中有七人是齐鲁学者:传诗者共三人,其中二人出齐鲁,鲁人申培公和齐人辕固生,另有一人为燕国韩太傅;传书者为齐人伏胜;传礼者为鲁人高堂生;传易者为齐人田何;传春秋者为齐人胡毋生和赵人董仲舒。而董仲舒虽是赵人,却是齐人公羊寿的学生,可见董仲舒的经学也是出于齐学。此后,汉魏时期许多著名的经学大师大多为齐鲁学者,如遍注群经的郑玄为北海高密人,王肃为东海郯人;而公羊学大师何休则是任城樊人。由此可见,作为齐鲁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不仅在汉代上升到国家法典性质的地位,而且经学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基本上全为齐鲁学者所垄断。因此可知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齐鲁文

15、化,不仅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紧密契合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特质,成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华夏文明的代表和象征,而且从汉王朝以来约2000年的古代社会中,作为齐鲁文化主体内容的儒家学说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共同民族意识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范式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说,齐鲁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界限,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参考文献1章炳麟.诸子学略说A.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C.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邓乔彬.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二二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M.二十五史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5孔颖达.毛诗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6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韩婴.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8钱志熙.赋体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