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编制说明_第1页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编制说明_第2页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编制说明_第3页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编制说明_第4页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云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20年4月,云南淘源工艺美术研究院提出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其列入2020年度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并于2020年10月正式批准由云南淘源工艺美术研究院牵头负责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二)起草单位云南淘源工艺美术研究院、南京旭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工作室、昆明难看工艺品有限公司、昆明长青工艺品有限公司、丽江滇绣唐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昆明祖玉兰刺绣艺术有限公司、云南彝绣天地服饰有限公司

2、(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廖力耕男高级工艺美术师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工作室试验、数据分析,标准文稿编写陆春梅女院长,国家工艺美术师云南淘源工艺美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资料收集整理统筹协调曹彩梅女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昆明难看工艺品有限公司资料收集整理,试验研究杨兆麟男研究馆员云南民族博物馆理论指导毕跃英女国家级刺绣非遗传承人自由职业实作指导,试验研究金兰英女省级非遗传承人自由职业实作指导,试验研究张晓梅女撒尼刺绣传统技能高手鲁底鲁迷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实作指导,试验研究毕志辉男石林县撒尼刺绣县级传承人自由职业实作指导,试验研究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彝族

3、妇女勤劳、智慧,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刺绣与服饰文化。云南石林彝族撒尼支系,刺绣历史悠久,民族图案绚丽多彩,针法技艺精妙绝伦。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图案的显著的特点就是四方、圆整、对称,这正是彝族撒尼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劳动中对客观世界的节奏、韵律、均衡、对称等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的结果。同时,石林彝族撒尼挑花图案题材广泛,源于自然,来自生活,能在挑绣中胸有成竹以大自然的自然景物、日月山川或花鸟鱼虫为素材,经过摹拟、提炼、概括,使之规则化、抽象化、艺术化,再现自然与生活。石林彝族撒尼挑花是一项独到的技术,其在刺绣过程中不提前描绘轮廓、不使用模具,全凭自己心中构图、对美的理解和娴熟

4、的技巧,循着布的经纬线进行徒手操作,完成一幅幅千变万化的刺绣作品。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图案样式来自于本民族漫长历史进程中沉积下来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是石林彝族撒尼人对大自然艺术化和审美价值的反映。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对研究石林彝族撒尼民族民间文化和习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也为研究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近十几年来,在石林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旅游业的带动下,撒尼刺绣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撒尼刺绣品成为了石林独特的旅游商品,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走向产业化之路,拓展出庞大的市场,为本民族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在市场

5、与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传统彝族撒尼刺绣行业新的变革,撒尼刺绣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决策和挑战。一是在彝族撒尼人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撒尼刺绣技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等因素影响下,传统撒尼刺绣技艺后继无人;二是随着石林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撒尼刺绣迎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流行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在文化创新的背景下逐步“他者化”“异化”而失去自我,原有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正在慢慢消失,撒尼刺绣的民族内涵和民族精髓也在逐渐消失;三是撒尼刺绣在市场化进程中,已出现为获得生产最大化的收益,使用机器刺绣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甚至过渡使用机器刺绣的情况,导致产量虽然得以提高,但质量下滑、技术含量

6、降低的问题。上述情形均在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发展和传承中形成极为不利的因素,阻碍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编制云南省地方标准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一是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发掘撒尼刺绣传统工艺,在现有基础上巩固和提高工艺和方法,提升撒尼刺绣产品档次及品质,并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撒尼刺绣技术进步和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撒尼刺绣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有助于以统一标准促进刺绣技艺人才培养,确保现有人才专业知识和工艺水平不断与时俱进的同时,积极引入外来人才为本民族刺绣技艺人才注入新鲜血液,不仅稳定刺绣队伍,更在全面传承的基础上重视设计、开发与研究,走创新

7、特色发展道路。三是有助于树立与发扬撒尼刺绣品牌理念,以对刺绣图案和独到刺绣技法进行保护为切入点,为加强撒尼刺绣产品的工艺、式样、包装等申请相应专利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营造良好品牌环境,确保刺绣业健康、持续发展,真正推动撒尼刺绣产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走好、走稳在发展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路,最大限度保护和传承撒尼刺绣技法。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的制定将通过明确石林彝族撒尼刺绣的针法、基础图案、织绣等要素的规范性要求,对有效保障撒尼刺绣传承的纯正性起到了较好的保证作用;对民族刺绣队伍的技术化、组织化的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未来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手工艺人及刺绣企业寻求质量提升、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利支

8、撑;更为政府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突破口,以提升地方特色优势为重点,始终坚持深入挖掘、提升撒尼刺绣工艺,保护、管理及推动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合理发展等方面支持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本标准的制定,着眼于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的规范,目前国家和相关行业尚未获悉有类似该标准的情况,既填补了云南标准体系的空白,也是云南开展文化类标准化工作的创新探索。三、主要起草过程(一)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5月-6月)根据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地方标准项目制修订计划,为按期完成编写任务,云南淘源工艺美术研究院组建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标准编制组,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标准进度安排、任务分工,确定编制地方标准的工作计划和主要技

9、术路线。随后,重点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收集已发布的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4421.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等标准,充分学习了标准编制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及前瞻性的可能方向性。(二)调研分析阶段(2019年7月-12月)编制组通过到石林当地走访撒尼刺绣传统技能高手、撒尼刺绣传承人、企业负责人,针对撒尼人日常生活中运用哪些针法刺绣、经常选择什么图案、刺绣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工具、彝族文化在图案中有什么具体的含义等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化的调研,广泛听取意见。通过调研分析整理,编制组明确在针法、图案、织绣方面,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的规范化、标准

10、化等方面有着迫切需求。(三)标准起草阶段(2020年1月-8月)编制组在形成标准的主体框架内容、核心指标体系并认真分析调研信息的基础上,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了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征求意见稿,并组织进行了多次标准的意见征询和修改。(四)标准试测阶段(2020年10月-12月)编制组首先邀请了国家级刺绣非遗传承人、撒尼刺绣传统技能高手、撒尼刺绣传承人等,就撒尼传统刺绣技艺、基础图案、针法进行深入座谈,收集一手资料。随后,按照撒尼刺绣技法标准进行零基础教学,再通过考试是否达标,从而对标准中的主要技法进行了验证,并在实操试测基础上,对标准条款进行逐条补充修

11、订,对反馈意见较为集中的部分进行了论证修订,对应采纳的建议进行了补充,对标准条款语言的准确性进行了调整,修正了标准正文部分。最终,通过实操试测,确定标准中的内容基本符合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的要求。(五)完成送审稿和报批稿阶段(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组在对各方反馈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之后,对标准征求意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地方标准送审稿,于2022年1月18日参加标准技术审查会,最终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形成报批稿。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制定标准的原则1.继承性。本标准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关键基础

12、元素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固化,以统一标准促进刺绣技艺人才培养,确保现有人才专业知识和工艺水平不断与时俱进的同时,积极引入外来人才为本民族刺绣技艺人才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保留、传承及光大彝族(撒尼)刺绣的特殊技法。 2.代表性。本标准中所规定的石林彝族(撒尼)刺绣针法和选用的基础图案具有代表性。项目小组通过多次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出撒尼人常用的刺绣针法和图案。3.可操作性。本标准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的术语和定义、针法、基础图案、织绣及成品外观要求等做出了规定,对刺绣图案和独到刺绣技法进行保护,标准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规范性。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

13、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文本格式规范。(二)制定标准的依据本文件主要依据GB/T 406棉本色布、GB/T 411棉印染布、GB/T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GB/T 15551桑蚕丝织物、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FZ/T 63002粘胶长丝绣花线、FZ/T 63003棉工艺绣花绞线、FZ/T 63007棉绣花线、FZ/T 63010绦纶长丝绣花线等标准,提出本标准的主要技术条款。(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能与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

14、相衔接,与相关的国家、行业强制性标注无冲突。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一)主要条款的说明1.关于“针法”的说明针法是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术所涉及的针法类别、常用针法、适用图案进行界定。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术以挑花为主要刺绣工艺,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点。编制组通过实地考察,结合云南民族大学80课时中级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十四种针法,在教学实操的基础上,将常用的十四种针法归为三类,并分别进行说明。2.关于“代表图案”的说明代表图案是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基础图案及图案特点进行描述界定。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图案内容丰富,变化多样,编制组通过到石林当地彝

15、族(撒尼)居住地走访,收集大量图案资料,确定撒尼刺绣图案,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进行标准界定,在色彩、尺寸、材料方面没有指向性和限定性。3.关于“织绣”的说明织绣是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在准备阶段使用的布料、绣花线、绣具以及运针刺绣、整烫阶段进行界定说明。编制组根据撒尼织绣实操,国家标准对相关布料、绣花线的要求,确定本条款的织绣程序及要求。4.关于“成品外观要求”的说明成品外观要求是对石林彝族(撒尼)刺绣线技和绣面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编制组通过到石林当地走访,对撒尼刺绣成品要求进行深度调研、听取意见,确定本条款要求。(二)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根据标准编制工作安排,编制组完成了收集资

16、料、调研、标准起草等各项工作,并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初级班和中级班进行80个学时刺绣针法和图案培训,对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试验验证。教学结束后,学生掌握了针法,制作出了合格的成品。经试验表明,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技术指标符合使用要求,能满足不同刺绣水平人员学习掌握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的要求,在对试验验证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征求了15家单位的意见(征求意见汇总表附后),共收到反馈意见25条,其中采纳24条,未采纳1条。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分歧意见。七、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理由建议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艺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八、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本标准批准发布实施后,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组织做好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并在撒尼支系分布的村落组织学习。云南彝族撒尼人约十四万,大多居住在石林、宜良、泸西、陆良、弥勒、丘北等县(市、区)。具体方式建议如下:(一)开设撒尼刺绣技艺培训班,邀请撒尼刺绣技艺能手进行专业授课。(二)邀请撒尼刺绣技艺能手走进校园,广泛传播撒尼刺绣技艺。(三)组织撒尼刺绣作品参加省内外各种展会及评奖,推广宣传撒尼刺绣。(四)采取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