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故都的秋23_第1页
2 故都的秋23_第2页
2 故都的秋23_第3页
2 故都的秋23_第4页
2 故都的秋2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浦城二中 杨庆钟 2017年5月23日教学目的:体味诗意秋景图,把握散文之“形”与“神”的辩证统一。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融合”手法,并理解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鉴赏本文五幅秋景图,把握散文之“形”与“神”的辩证统一。了解作者如何将“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的写法。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融合”手法,并理解运用这种艺术手法。领会本文排比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设想: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1、以语言鉴赏为突破口。2、重视听读诵读。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文章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的特点,以及揣摩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设疑讨论。4、品读“清晨静观”、“落蕊轻扫”和“秋蝉残鸣”三个片段,这里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融情入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和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课内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几幅“秋景图”来引入课题。让我们走进秋天。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太平御览: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教师讲解):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多媒体展示,教师板书课题故都的秋。)二、分析文题 提问:将“故都”改为 “北京”或“北平”行否?有何不同? 明确:不好。因“故都”有怀旧之味。故,故国、故人、故乡,由此看出作者对“故都”有着深深的眷恋怀念之意。而用“北平”等却无此意。本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借对故都北平秋景秋色的回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

4、向往和眷恋之情。作家作品(一)郁达夫及其作品: (学生看注释1,教师讲解)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三岁丧父,七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据说他家藏书四万卷,他在少年时期就全部翻读,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他的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抗战时期,他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42年在南洋从事秘密地下活动。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仅50岁。因此,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是一个跟随时代前进的作家。(二)本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居无

5、定所,颠沛流离。1934年7月,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到北平,再次饱尝故都的秋味,写下本文。因此本文不仅表达对故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还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内心的感伤。让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接抒怀部分要读得意味深长,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 五、课文分析:、揣摩散文的总体结构和作者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感情。明确:划分层次段落 1、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2、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

6、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3、总括(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二)、提问:故都的秋是怎样的? 请找出总体概括故都秋天特点的词语。明确:关键词语清、静、悲凉(三)、思考、探讨:作者多次写南国之秋,还写了最让作者思念的北国之景,有何作用? 1-2段: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对比) 南国之秋:慢、润、淡、时常多雨而少风 用以衬托故都的秋“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特点,能够让人玩味到十足,借以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思念之情。(四)、提问:真正写故都秋在文中什么地方?明确:3到11段。、解读秋景:提问:为了体现故都

7、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五幅秋景图解读):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思考与探讨: 1、在“清晨静观”这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意象的组合,无一不衬托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2、“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

8、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蓝色、白色冷色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欣赏几幅牵牛花的图片)3、在“落蕊轻扫”中作者写道:“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里郁达夫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明确: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出了眷恋古都之秋的情怀。 槐树落蕊:细腻、清闲、落寞。(清、静、悲凉)在“秋蝉残鸣”这幅图景中写秋蝉的目的何在?明确: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声)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秋味。(衰弱、残声、啼唱清、静、悲凉) 六、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故都的秋色、秋声,清、静、悲凉;悠远的秋味,孤独、寥落;深沉的秋思,充溢胸间。欣赏此文,我们仿佛和郁达夫先生共同品尝了一回老北京的大碗茶,齿颊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听完了一曲字正腔圆的京剧清唱,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七、布置作业:1、根据以下例句仿写3个句子。 例句:“故都的秋是一首好诗,反复吟唱,更感悟其神韵高妙。”2、你平时读过哪些描写秋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