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形成和发展_第1页
汉语形成和发展_第2页
汉语形成和发展_第3页
汉语形成和发展_第4页
汉语形成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第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壹贰叁肆伍汉语的历史分期汉字的发展古声母的研究古韵母的研究古声调研究第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如何给汉语发展史分期,主要有两种看法,依据两种标准。 吕叔湘先生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将汉语发展史分为古代和近代两大阶段。 汉语的历史分期第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王力先生原则上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因为“文体的转变不等于全民语言的转变。”“必须从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去定出语言历史分期。”就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看,“应该以语法作为

2、主要的根据。”“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而语法结构比基本词汇变化得更慢。如果语法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可以证明语言的质变了。语音和语法有密切关系,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我们主要参照王先生的观点,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第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1上古期 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3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是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这一时期的汉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没有去声。

3、 (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 第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其中前、中、后期又各有特点。前期以甲骨卜辞为代表,词汇数量不大,复音词不多,语法比较单纯,虚词也少;语音系统还不十分清楚。中期诗经等韵文材料丰富,上古韵部系统得以建立;词汇数量大大增加,并有20左右的复音词;产生了一个完整的虚词系统。后期齿头音精组声母逐渐分化为精、庄两组声母;复音词数量增加;系词“是”开始出现。第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4、2中古期 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六朝为中古前期,在这一时期里,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北方,中原士族迁居江左,引起汉语和北方民族语言的融合以及汉语方言的变化。唐代是中古中期,宋代是中古后期。这两个时期,经济、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促进了以中原语言为基础的汉族共同语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但到了南宋,汉语又开始酝酿着新的巨大变化。 第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汉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古入声字(长入)变为阴声(去声)。 (2)词汇上

5、,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第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现;系词“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动词+否定副词+动词”式的反复问句产生。 (4)出现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模仿上古汉语的文言占有统治地位,同时,反映口语的白话开始形成,并在变文、语录中广泛应用。第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3近代期 从公元13世纪到公元20世纪初,即元、明、清时期。元代是近代前期,明清是近

6、代中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是近代后期。这一时期汉语的特点是: (1)语音上,浊音声母清化;舌上音和正齿音合并,并变为卷舌声母;后期尖团音逐渐相混;韵部系统简化,-m尾消失,并入-n尾;入声消失,并入平、上、去三声;平声分阴、阳两类。 (2)词汇上,由于白话文学普遍传播,口语词汇(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中期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创造了大量新词。 (3)语法上,时体助词“着”、“了”的用法进一步固定;开始貌、继续貌、短时貌先后产生;结构助词“地”、“的”普遍使用;新的语气词系统形成。第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4现代期 从“五四”

7、运动到现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最后形成。 第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汉语在上述各个发展阶段中,语音、词汇、语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语言的变化不是通过突变,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而实现的;同时一种语言现象从开始出现到普遍应用,往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因此汉语史的分期不是绝对的,很难确定出一个分期明确的日期。每一阶段形成前都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有的过渡期其至可以长达二三百年。某一阶段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可能在上一阶段已经出现。第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

8、022年6月壹贰叁肆伍汉语的历史分期汉字的发展古声母的研究古韵母的研究古声调研究第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声母系统,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学者们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比上古韵部的研究晚得多,成就也小得多。主要原因是可供声母研究的文献资料太少。上古声母的研究第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1谐声偏旁。谐声偏旁是考求上古韵部的依据之一,例如,“扮”从“分”声;“悲”从“非”声,由此可以推知“扮”跟“分”、“悲”跟“非”的声母相同。2异文。异文是同一种语言材料而文字写法不同的情况。例如:“匍匐”,谷风篇写作“匍匐”,礼记檀弓写作“扶服”,左传昭公

9、十三年又写作“蒲伏”。由此可以推知“匍”、“扶”、“蒲”的声母相同。3反切。同一个被切字而其反切上字不同。例如诗经大雅云汉“蕴隆虫虫”中的“虫”,经典释文记载有两个反切:直忠反和徒冬反,可见,“虫”、“直”和“徒”的声母应该相同。第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4读若。读若是反切产生以前的注音方法,因而能够反映出古人的读音。例如:“扮,从手,分声。读若粉。”从而可以推知“扮”与“粉”的声母相同。5声训。声训的特点是“同声为训”,即用来解释的字与被解释的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例如:“邦,封也。”(释名释州国)从声母的角度考察,“邦”与“封”的声母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6现代方言。

10、方言口语中往往保存着古音,可以用来考证上古的声母。第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王力先生早先把上古声母分为28个,在他的汉语史稿中又列为32个声母,在汉语语音史里又把上古声母分为33个。32个声母与28个声母的区别就是对中古照二组庄初崇生4母如何处理。32个声母,是把庄初崇生独立出来,单立一类;28个声母,是把“庄初崇生”归并到“精清从心”里边去了。33个声母,是在齿音增加了 1个俟母。下面是王力汉语史稿(1980年修订本)中的上古6类 32个声母及其拟音:第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声母拟音表唇音: 帮p 滂p 並b 明m舌头音: 端t 透t 定d

11、 喻 泥n 来l舌上音: 章 昌 船 书 禅 日齿头音: 精ts 清ts 从dz 心s 邪z正齿音: 庄 初 崇 生 俟牙音: 见k 溪k 群g 疑喉音: 影o 晓x 匣第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古无轻唇钱大昕作古无轻唇音中提出“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这就是“古无轻唇”说,指两汉以前没有唇齿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有帮滂並明、非敷奉微8个声母,前4个称重唇音,后4个称轻唇音(即唇齿塞擦或擦音)。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读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别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4母。第二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

12、作于2022年6月 钱氏举出了大量例证,如:“匍匐”又可以写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门水”,论语“子贡方人”的“方人”即是“谤人”,古书中的“毋”即是“莫”,“封”即是“邦”,“妃”读如“配”,等等,“扶、文、方、毋、封、妃”等字,在中古读轻唇,钱氏认为这些字在上古应一律读作相应的重唇音。第二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古无舌上钱大昕在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中提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就是“古无舌上”说,指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塞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音有端透定泥、知彻澄娘8个声母,前4母称舌头音,后4母称舌上音

13、(即舌面前塞音)。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3母。第二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钱氏举出了大量例证,如:“冲子”犹“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声相近”,“追琢”即“彫琢”,又写作“敦琢”,等等,上述冲、直、追等字,在中古读舌上音,钱氏认为这些字在上古应一律读作相应的舌头音。古音无“知彻澄”三纽,后世读“知彻澄”三纽的那些字,上古读“端透定”三纽之音。钱氏还认为古音“知”纽“照”纽不分,“知”纽上古读“端”纽,“照”纽上古亦读“端”纽。只是他还不知道“照”纽有二等三等的不同,上古同“知”纽不分,也读为“端”纽的都是

14、“照”纽三等字。第二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娘日归泥章太炎作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考明古音没有“娘、日”二纽,后世读“娘、日”二纽的那些字,上古都读“泥”纽。这就是“娘日归泥”说,指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头音有泥母,舌上音有娘母,半齿音有日母,章氏认为上古没有娘母(舌尖后鼻音)和日母(舌尖后擦音),中古读娘日两母的字,在上古一律读作泥母。第二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章氏也举出了大量例证,如章氏说:“涅从日声,广雅释诂涅,泥也,涅而不缁亦为泥而不滓,是日泥音同也。”又说“古音任同男”,“古音而同耐、能,在泥纽也。”又说“仲尼”夏堪

15、碑作“仲泥”,足证今音尼声之字古音皆如泥,“有泥纽无娘纽也”。又说:“女之音展转为乃,有泥纽无娘纽也”。第二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曾运乾作喻母古读考,又考明“喻”母三等字(称“于”母)上古隶牙声“匣”母;喻母四等字(仍称“喻”母)上古隶舌声“定”母。这就是“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指中古喻母在两汉以前分别属于舌尖中塞音和舌面后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喉音喻母,经陈澧等学者研究,认为实际上是两个声母,一为喻三,一为喻四。曾氏认为中古喻三在上古与匣母(舌尖后擦音)同类,中古喻四在上古与定母(舌尖中塞音)同类。第二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16、他举的例证很多,如:“古读瑗(yuan4)(属喻三母)如奂,春秋左氏经襄二十七年陈孔奂,公羊作陈孔瑷。按:奂,胡玩切(玩字中古读去声),匣母。古读瑗如环,春秋襄十七年齐侯环卒,公羊作齐侯瑗。环,匣母。”“古读余(属喻四母)如荼,易升来徐徐,释文子夏作荼荼,翟同,音图,王肃作余余。按:荼,宅加切,澄母,又同都切,定母。澄定二母古音非类隔也。”第二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照二归精、照三归端黄侃根据钱大听、陈澧、邹汉勋、章太炎等前人的研究成果,又经过他自己从各方面的验证,提出古声十九纽的说法。这是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古声母系统的学说。他提出“照二归精”“照三归知”说,指两汉以

17、前舌叶塞擦音(照二组,即庄组)声母与舌尖前塞擦音(精组)声母同类;舌面前塞擦音(照三,即章组)声母与舌尖中塞音(端组)声母同类。第二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三十六字母正齿音“照穿床审”四母,经陈澧等学者研究,认为这四个声母在中古当分为照二(舌叶塞擦音)和照三(舌面前塞擦音)两组,照三组用“章昌船书”(也用“照穿床审”)表示,照二组用“庄初崇生”表示,黄氏认为中古照二组在上古与精组“精清从心”(舌尖前塞擦音)同类,中古照三组在上古与舌上音“知彻澄”同类。黄氏赞同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舌上,那么“照三归知”实际上就是照三归舌头音端透定(舌尖中塞音)。第二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

18、,创作于2022年6月钱大昕、章太炎、曾运乾考证古声纽的材料,主要是根据古籍中的异文、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以及声训、假借、读若、直音、重文、反切等现象。黄侃又利用了“连字”、“对字”等材料。第三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关于复辅音问题 有一些学者认为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复辅音声母,英国人伊特金斯(Edkins)、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中国学者林语堂、董同龢、吴其昌、陆志韦、严学宭等。但还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承认。不过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在上古汉语里有几个复辅音声母是完全可能的。第三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声母的研究(一)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1.广韵等韵书的

19、反切2.宋人韵图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5.现代汉语方言(二)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第三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十六字母及拟音第三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中古音通常以隋末唐初的语音为代表,这是因为切韵产生在这个时期,所谓中古音系一般都指切韵和切韵系统韵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而三十六字母产生在唐末宋初,所以并不能准确地表示中古声母。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第三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三十八声母第三十五张,PP

20、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广韵聲母拟音表 第三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余”母)两母。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第三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声母系统综合表第三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壹贰叁肆伍

21、汉语的历史分期汉字的发展古声母的研究古韵母的研究古声调研究第四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韵母的研究 上古韵母系统,主要是对上古韵部的研究。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是从读诗经感到不押韵的时候开始的。诗经产生在先秦,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发生了变化。南北朝以后的语音已经与诗经时代的语音有了明显差别,到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了。第四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但是在南北朝乃至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语音不同的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不和谐的地方,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的读音,当时学者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韵”(“叶”字也写作“协”)。叶音说盛行

22、于宋代,直到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把他的学说概括为一句话:“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在这种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第四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韵部划分的依据 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据三方面的材料: 1. 切韵系统。 2. 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 谐声偏旁。第四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 对上古音的研究开始于宋代。南宋吴棫作韵补分古韵为九部(东、支、鱼、真、先、萧、歌、阳、尤)。其后郑庠作诗古音辨,就广

23、韵求古音之通合,把二百零六部归并成六部(东、支、鱼、真,萧、侵),这些就是系统的古韵分部的开始。 至明代中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首次提出了今音不同于古音的历史观点,他的观点成了其后古音研究指导思想。第四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如果说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先锋,那么顾炎武则是古音学的奠基者。顾炎武作音学五书,把古韵分为十部。他的原著只称第一部,第二部等等。为了便于比较、说明,一般音韵著作称为东、阳、庚、蒸、支、鱼、歌、真、萧、侵,共十部。如果拿这十部和郑庠的六部相比较,粗略地说,是从郑氏东部中分出阳、庚、蒸三部,又从鱼部中分出一个歌部,这样多了四部。第四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

24、,创作于2022年6月顾氏分古韵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顾氏对古韵研究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题,初步建立了古音学理论。其二,运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个韵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按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仔细地审定每一个韵字的归部,从而使古韵分部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顾氏所做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仍然被音韵学者所称道。第四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其三,入声配阴声。顾氏认为中古音以入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人声应该配阴声。后代学者并不认为中古人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但却同意他的上古韵人声配阴声见解,因为在诗经中常常有入声与阴声通押的事实。

25、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认为上古入声配阴声是合理的。第四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江永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十三部,平、上、去各为一卷,又有入声八部。他是修正顾氏的分部的。江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是注重审音。他认为顾氏的真部应该再分出个元部,真部口敛(比较闭口)而声细,元部口侈(比较开口)而声大。顾氏的萧部应该再分出个尤部,萧部口开而声大,尤部口弇而声细。顾氏的侵部应该再分出一个覃部,覃部之声侈,侵部之声弇。这样,江氏的古韵分部就比顾氏多出三部。第四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此外,江氏还从顾氏的第三部鱼部中分出侯部字,归入尤、幽部。因为没有另立侯部的名称,不影响十

26、三部的数目。顾氏的入声韵部没有独立,实际上是四部,江氏的入声韵,则分八部。他主张数韵共一入,大部分阴声、阳声韵都有入声配合。第四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段玉裁作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十七部。段氏分部的特点有三:(1)支、脂、之分部。(2)真、文分部。(3)侯部独立。段氏十七部分为六类,第一部是之部,第二部是萧部,打破了唐韵“始东终乏”的传统次序。他说,“十七部次序出于自然,非有穿凿。”分为六类,是按音的远近排列的。但他没有分出独立的入声韵部,如果把入声独立出来单立为一个韵部的话,则是26部,比现代学者王力29部仅仅少 3部。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同时应用这个理

27、论对诗经韵字之外的所有汉字做古韵分部工作。第五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戴震作声类表,分古韵为二十五部,其中有阳声九部,阴声七部,入声九部(戴氏当时尚未立“阴”、“阳”之名)。其阳、阴、入相关者为一类,二十五部共合为九类,自此古韵各部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关系才清楚明白起来。戴氏是段氏的老师,但古韵分部晚于段氏。戴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有二: (1)把段氏的脂部再加剖析,使祭、泰、央、废四部独立为霭部。 (2)明确承认上古音有入声,使它独立。第五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孔广森作诗声类,分古韵为十八部。与段氏十七部比较,孔氏从东部中分出冬部,从侵部中分出合部,而

28、把真,文(谆)又并为一部。他还主张段氏第三部(尤部)中从屋从谷从木等入声字应归侯部(这不影响韵部数目)。孔氏的另一贡献,是他确立了阴声、阳声(以鼻声收尾)的名称,并建立了“阴阳对转”的理论,即阴声和阳声主要元音相同,可以互相转化。第五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王念孙作古韵谱分为二十一部,有三个特点:(1)他从段氏第十二部(真部)中分出一个至部(或称质部)。(2)王氏肯定了戴氏从段氏脂部中分出霭、遏两部的意见,而把这两部合为一个祭部(或称月部)。(3)王氏又从侵部中分出缉部,从覃(谈)部中分出盍部。这样就较段氏十七部多出四部,共二十一部。第五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

29、2022年6月 江有诰作音学十书,分古韵二十一部:江氏不用王氏至部(质部)独立之说,而采用了孔氏冬部独立说。 夏炘合王念孙、江有诰二人之说作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斟酌王、江两氏之说,定古韵为二十二部,即以江氏二十一部为基础,增加了王氏的至部。第五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章太炎作成均图,分古韵为二十三部,从脂部分出入声队部。章氏二十三部,即夏氏二十二部再加上队部。 黄侃作音略,分古韵为二十八部。即从支部分出锡部,从之部分出德部,从鱼部分出铎部,从侯部分出屋部,从宵部分出沃部。第五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王力在黄氏28部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番改易增补工

30、作,确定诗经时代为29部,战国时代为30部。王力的古韵分部是今天学术界常用的,29部是把黄氏的灰部分为脂、微两部,29部与30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冬部独立与否上,冬部与侵部合并就是29部,冬部独立就是30部。我们所说的上古音是指两汉以前的语音系统,所以还是以30部为准好一些,但应该知道冬侵两部很相近。王力先生30部说见其汉语语音史。第五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 古 韵 部 表第五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关于上古韵部的有关问题1韵部的含义。主要有两种看法: 类似中古的韵摄(高本汉、陆志韦) 韵尾、主要元音皆相同(王力) 2关于上古音的构拟 带有主观性

31、.通韵和合韵 同一类阴、阳、入三个韵部的字在一起押韵,叫通韵; 不同类韵部的字在一起押韵叫合韵。第五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韵母的研究关于韵母的分类和命名:韵母包含的音素多,所以可以从多方面分类。a. 从韵腹和韵尾的角度分类韵(韵腹韵尾声调):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是一韵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这个名称叫韵目,如东、冬、钟、江等,元明以后用两个汉字做一个韵的韵目,如东钟、江阳、支思、齐微等。韵基(韵腹韵尾)【现代名称】第五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韵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东分“红东公”和“弓戎中融宫终”两类。韵部(韵腹韵尾四声)【上古用

32、】,如“支”“锡”“耕”三部。韵系(阳声韵的平上去相配入声,阴声韵的平上去),如“东董送屋”“之止志”。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若干韵系合并成的更大单位,如东、冬、钟三韵合为通摄,同摄中的韵,除平声韵外,还包括各自相配的上、去、入三韵。第六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韵母和韵“韵”这个概念在古代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项有以下三个:第一、相当于今天说的韵母,即一个音节中开头辅音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韵尾。第二、指韵书中把主要元音、收尾音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类似“韵部”的单位,如广韵有206韵,就是把26194字按主要元音、收尾音和声调是否相同

33、分成的206个单位。第六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古人在属同一韵的汉字中,选取其中一个汉字作为这个韵的代表字(通常为排在这个韵的第一个字),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如以“东”字作为它所属韵的代表字,这个韵就称为东韵。东韵的字,就都跟“东”字同韵。 第三、押韵。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古人常说:“与韵”,或说“与为韵”。押韵条件是韵尾相同、主元音相同或相近。编辑韵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诗人查找押韵字。但实际上做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允许某些相邻近的韵通押。第六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b. 从韵头和韵腹角度分类 开合:开口韵:没有u 韵头、也不以

34、u 作韵腹的韵 合口韵:u 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 四等:涉及韵头和韵腹。一二四等是主要元音的问题,三等是韵头i的问题。 洪细:江永音学辨微说,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等尤细。一二等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因为一二等的韵腹是开口度大的元音,三四等的韵腹是开口度小的元音。如山摄,一等韵寒桓韵腹是后,二等韵山删韵腹是前a,三等韵仙元韵腹是和,四等韵先韵腹是e。第六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c、单纯从韵尾角度的分类 阴声韵:无韵尾或韵尾为元音 阳声韵:韵尾为鼻辅音 -n、-N、-m 入声韵:韵尾为塞辅音 -p、-t、-k第六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广韵的

35、韵母 1. 广韵的韵类 陈澧用系联法对广韵每一韵中的反切下字进行系联,结果发现有些韵只含有一个韵类,有些则含有两个、三个甚至四个韵类,206韵中共含有311个韵类。后高本汉、白涤洲、黄侃、周祖谟、李荣和邵荣芬等人也先后对广韵的韵类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其中高本汉研究的结果是290类,白涤洲使用统计法研究的结果也是290类 。王力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及汉语史稿中基本采用的是高本汉和白涤州的分类。董同龢则基本上坚持的是陈澧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多采用比较简单的290类的说法。第六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广韵的韵母广韵的290个韵类是按声调计算的,即韵类的声调不同即

36、算不同的韵类;如果不计声调,将平上去三声相承的韵类算一类,入声因韵尾不同单算,则290类只有90类之多。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于戈韵和昔韵中分别增添了戈开三、昔合三两音。按照史稿的这种分类,广韵的韵类总数便成了292类,不计声调为92类。这92类所含的不同韵母共有142个,其中阴声韵40个,阳声韵51个,入声韵51个。第六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壹贰叁肆伍汉语的历史分期汉字的发展古声母的研究古韵母的研究古声调研究第六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一)关于上古声调的各家之说 1、古无四声说(明陈第)2、四声一贯说(清顾炎武)3、古无入声说(清孔

37、广森)4、古有四声说(江永、王念孙、江有诰)5、古无去声说(段玉裁)6、古无上、去二声说(黄侃)7、五声说(王国维)8、长去短去说(陆志韦)9、长入短入说(王力)第六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中古的声调系统 中古声调的分类与命名 四声:指平、上、去、入四个调类。此名称产生于南朝齐梁之间。 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舒促:平上去三声总称为舒声,入声单称为促声。第六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到中古声母系统的演变从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变化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和章组的合流;云、以的合流第七十张,PPT共八十六页,

38、创作于2022年6月上古到中古声母系统发展综合表第七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壹贰叁肆伍汉语的历史分期汉字的发展古声母的研究古韵母的研究古声调研究第七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文字是语言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的产生远在语言之后,而文字一经产生,就大大推动了语言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汉字跟汉语以及汉族社会的关系也是如此。 汉字是汉语和汉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语,不会有汉字。同样,没有汉字,汉语和汉族文化也很难健康地发展。汉语的历史面貌依靠汉字得以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依靠汉字得以保存,汉字

39、对于汉语和汉族文化发展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研究汉语发展史有必要谈一谈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第七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关于汉字的起源或产生,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到了汉代,汉字的创造变得神奇起来。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苍颉的样子也不同般。论衡骨相:“苍颉四目,为黄帝史。”汉代画相中的仓领正是长着四只眼睛。 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仓颉”就是劳动人民。鲁迅先生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只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

40、字就多起来,史官一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历史上也可能有某位杰出人物(如仓颉),对汉字做过一番采集和整理的工作,但他不是汉字的创造者。第七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按照唐兰先生的看法,“中国象形文字至少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 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着113个符号,似乎表示了一定的意义,已开始具备汉字的雏形。1977年在河南王城冈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几个刻在陶器上的夏代文字,距今约4000年。清代末年(1899)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大批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殷商甲骨文,距今已3500年。第七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

41、6月从甲骨文到现在,汉字经历了篆、隶、草、楷等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都是用刀刻画的,可以叫做刀笔文字,笔画圆转,粗细如一,没有波磔。隶书、草书、楷书是用毛笔写的,笔画平直,粗细不一,有波磔。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内容大都是记录殷商统治者占卜的结果,所以也叫“殷契卜辞”。一般认为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殷王朝的故都(盘庚迁殷后的王都),所以甲骨文也叫“殷虚文字”。据于省吾先生统计,截至现在为止,已发现的甲骨文字,其不重复者总数约4500个,其中已被确认的不到2/3。第七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金文是古代铸造在铜器上的文字。广义的金文包括从殷商到汉代的铜器铭文,狭义的

42、金文指周代的铜器铭文。出土的铜器大都是钟鼎(乐器和礼器)之属,所以金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内容主要有祀典、锡命、征伐、政令等,是研究周代语言文字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周初金文跟甲骨文颇相近;西周中叶以后,字体变得浑厚雄伟。战国时期的金文线条纤细,匀圆修长,大小也较为整齐。总的说来,金文和甲骨文结构上没有大的差别,但保存了较多的图画文字。第七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甲骨文是用刀直接刻在龟甲、兽骨上,甲骨硬而脆,只能刻下细细的线条;金文是先在模型上刻字,再行浇铸,能够从容修饰并运用肥笔,所以两者字体上略有区别。甲骨卜辞每块不过数字或数十字,金文却有几百字的长文,如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长4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