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摘 要: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田园诗派和山水诗 派,成为中国古代隐逸诗歌的先驱人物。二人都在仕途受阻时 选择了隐逸的道路,并转向隐逸诗歌的创造之中。虽然人生经 历相似,诗歌题材相类,二人但诗歌境界却大相迥异。本文借 用“无我之境” 与“有我之境”两种提法,说明陶谢诗歌境 界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境界不同的原因所在。关键词:陶渊明 谢灵运 比较 简介:黄予慧,女,壮族,1977年 4月由生,广西百色人,学士,广西大学20级古代文学在职研究生班学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_)- 16-00
2、12-01晋宋之际,陶渊明新创田园诗派,谢灵运宕启山水诗风,并称为中国隐逸诗风的先驱人物1 O但陶谢二人的诗风境界却大相迥异,陶渊明的诗文已达“无我之境”, 而谢灵运始终停留在“有我之境”中。本文通过对二人作品的 对比分析,一探二者诗歌境界相异的原因。一、陶诗的“无我之境”与谢诗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由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 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第1页共5页为我,何者为物”。陶渊明的田园诗,是“无我之境”的典型 代表。王国维评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 句,无一字臧否,任由读者自行品悟,于不动声色之中见意 境,这就
3、是“无我之境”。陶诗中的田园不仅是眼前景,更是 胸中意,成为宁静内心的外界自在观照,蕴含着一种返璞归 真、“似澹而实美”的无穷韵味。而“有我之境”,则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谢灵运的山水诗 即这一境界的代表,他的诗遣词用句精工富艳,但主要侧重于 对山水的客观欣赏。如“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二句(过始宁墅)。谢笔下的山水“体物为妙”,是写境而非造境、写生而非写意,虽“大必笼 天地,细不遗草树”(白居易读谢灵运诗),却使诗人与 自然之间保持着审美的距离。谢诗通篇有“我”之眼,而无“我”之心,山水景物与的情志之间虽互有寄托,始终达不到 陶诗“情景交融,寓情于
4、理”的境界。二、陶谢对仕隐态度的不同是境界相异的直接原因同为隐逸诗宗,陶谢二人对待仕隐的态度不尽相同,陶渊明超然止泊,谢灵运则难 脱执迷。这种由世入世的差异,造成了两人迥然不同的人生结 局,前者终老山野,后者却是被诛闹市;也造成他们诗歌的两 种不同境界。陶渊明由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在“起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以为彭泽令”(宋第2页共5页书?隐逸传)的数仕数隐之后,认为仕宦生涯对于他犹如 “冰炭满怀抱”,断然发誓“不为五斗米折腰”,主动“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坚定不移地开始了彻头彻尾的田园隐 居生活。通过其晚年饮酒组诗可以了解到,虽生活困苦, 但陶渊明隐居之心并未动摇,始终誓
5、言“吾驾不可回”。谢灵 运则由身于高门士族,祖辈谢安石等人战功赫赫,继承先祖、 建功立业的理想牢固扎根在谢灵运心中,只是由于刘宋压抑土 族的政策和个人际遇等现实原因,迫不得已隐退。这种被动的 选择是不坚定、不彻底的,谢灵运承认自己“进德智所拙,退 耕力不任”(登池上楼),他几度隐而复仕,仕而复隐, 这种欲仕不能,欲隐不甘的矛盾,一生都在噬咬着谢灵运的 心。断然与黑暗官场决裂的陶渊明,“心远地自偏”,平心静气把自我融入田园,在理想化的田园中完成自身的人格 塑造和审美追求。而对官场念念不忘的谢灵运,“离群难处 心”,始终是一个疏离的过客,“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涧 沿”,笔下流露由一种矛盾痛苦地纠结情
6、感,纵然“游娱宴 集,以夜续昼”,仍是“别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最终只 剩“寂寞”二字。三、陶谢对内心关注度的差异导致了二者诗歌的境界高低 沈德潜古诗源认为,“陶诗之 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之不可及处在新在俊”,真、厚二 字,所形容的皆是内心感受;新、俊二字,所形容的则是遣词第3页共5页用句的风格,这也点生了陶诗和谢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 最大不同。陶诗融入了自己的劳动体验和心灵思索,充满了对 人生的思辨。“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鼎鼎百年内, 持此欲何成? (饮酒组诗)。陶渊明认为,“先师有遗 训,忧道不忧贫”,他坚守一个“道”字,坚守高洁的人格操 守,即使在“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7、”的艰难岁月中也矢志 不改。陶渊明的思想超脱了世间物质欲望的贪求,达到了 “不 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的“无我”境界。更难得的是,陶渊 明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诗句之中。他的诗,情 在景中,理在情中,情、景、理如水乳般自然交融,这是陶诗 最鲜明的艺术性所在。相比之下,谢灵运纵情于山水之中只为排遣抑郁之气,正如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所写“壮 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他的诗 情景割裂,很难表露他的内心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孤傲的 谢灵运极少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省,南史 ?谢弘微传引谢 混语说他“博而无检”。当时的莲社高僧慧远,就瞧不起显达的谢灵运,认为他“心乱”,但慧远却特别写信请渊明2 缺少思考与内省的诗思想性偏弱,因而谢诗多是比较机械地借 用玄言佛经的词句进行说理,诗末尾往往加上“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登江中孤屿)等句子,拖上了一条玄言的尾 巴。黄节读诗三札记“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第4页共5页其忧” 一句,点由了谢诗的根本弱点。谢诗的思想性、艺术性 以及在读者引发的共鸣程度方面,都远不及陶诗。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中国诗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但是历史对两人 的评价却在不停变迁。南朝 300年内,人们对陶渊明评价不 局,钟曝诗品仅列陶为中品,而列谢为上品,但宋朝之 后,对陶的评价却远超谢灵运,称其为“清淡之宗”3 o陶谢诗歌评价的变化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产品召回风险承担协议书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私下股份分配与成果转化协议书
- 2025年度再婚家庭婚姻和解及子女抚养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年鉴图文编纂及出版协议
- 2025年度安防系统智能化升级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咨询合同模板
- 旅游景区民宿租赁居间合同
- 2025年度保险销售人员劳动合同解除与赔偿规范
- 2025年度三年劳动合同涨薪与员工职业规划辅导合同
- 2025年度双方经济纠纷一次性解决及确认协议
- 2022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英语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 Q∕GDW 10354-2020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培优补差记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
-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 产品结构设计(课堂PPT)
- 第九课_静止的生命
- 尖尖的东西我不碰(课堂PPT)
- 工程勘察和设计承揽业务的范围
- 数字化影像与PACS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