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磨课小结_第1页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磨课小结_第2页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磨课小结_第3页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磨课小结_第4页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及磨课小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 题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姓 名陈财正学 科语文学 校大红沟乡初级中学年 级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与价值:体会信中讲述道理与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23个学生,学生基础薄弱,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两级分化严重。教学重难点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失业的胜利和国家荣誉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2、重点研读第一封信一、导入从读过傅雷家书的感受讲起:曾经拜读过傅雷家书,当时喜欢读小说的我,

2、对于这本书实在是看不上眼,特别是傅雷反复叮嘱傅聪在弹钢琴的同时要加强理论修养,觉得这父亲真烦人。后来,在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有一次翻开了傅雷家书,刚好翻到了傅雷对傅聪的挫折的鼓励,突然感觉到这些家书不单单讲的是琐琐碎碎的家事,还是一次次人生的导航,很羡慕傅聪,有这样一位智者型的父亲,他的家书,不但给他以人生的指引,也给了我,给了我们一种崇高的指导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着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叮嘱,看看对大家是否也大有裨益。 二、介绍作者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

3、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是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罗曼罗兰4种,伏尔泰3种,等等,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变成傅雷译文集,傅雷家

4、书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关注。“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三、整体感知 1、检察“读一读,写一写”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封信,从“我在第

5、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写的。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茨时写这封信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的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第二封家书,写于儿子成功的时候,“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涕泗横流的”看出写在傅聪音乐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做人也太腻了!”这一句话看出是鼓励傅聪要不断地 3、两封信都提到了同一个精神上的词语,是什么?坚强第一封信是在傅聪精神消沉的时候写的,让儿子坚强,这是人所共知的一种鼓励;第二封信是

6、在傅聪取得成功的时候写的,傅雷也让儿子坚强,似乎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看来,两个坚强是不一样的,到底有何深意,作者又是怎样鼓励儿子的,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力量呢?下面我们来重点研读第一封信。 二、学习课文 1、朗读文章,了解作者的情感。 2、找出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1)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现,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知道儿子的消沉而感到烦恼和不安,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2)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地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里为了告诉儿子,人生的典当起伏是人

7、之常态,泰然处之,让心理平衡,自然平静度过。作者还用了比喻的说法,说明了过分紧张和过分颓废都会造成伤害,因此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3)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会这种情形吗?作者引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例子,说明了人生的起伏乃是常态,更应该泰然处之。 (4)慢慢你就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除了面对自己的低潮,还要养成冷静、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在不断的累积经验后,用经验来分析错误,才可能避免重蹈覆辙,才不

8、至于怨天尤人。(6)对于感情的创伤,要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要想对着古战场一般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所有厮杀都被黄沙掩埋,此时,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的表达出所有“过来人”挥手“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1、整理作者对儿子宽慰的线索,看看作者是怎样让儿子豁然开朗的。先宽慰儿子(使儿子放下心理的包袱),然后说理,告诉儿子人生的跌宕起伏是常态(让儿子心态得到平衡),最后教导方法(学会积累人生的经验,养成超然的心态)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有逐句讲解改为整体把握。减少了教师的讲解,让

9、学生多读,然后分组讨论。磨课活动小结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9月23日,即大红沟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磨课展示在三楼多功能室举行。全校79年级的中学学语文教师、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听取了顾锡斌老师语文课: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随后文科教研组针对本次磨课课题:精讲多练,进行了评课和反思,语文教师也积极踊跃发言,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确定下次上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朗读。 最后,学校朱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语文课堂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书写姿势和朗读教学的指导。 本次磨课活动,教师们收获很大,找出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学习到了展示课例中的优点,今后会将切实运用到教学中去,即大红沟初级中学的语文

10、教学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活动反思活动反思 (一)这节课注意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封家书虽然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则是一致的,且从两方面阐述了“坚强”的含义,即消沉失意时要坚强,成功得意时更要坚强,这样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三)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维的肤浅理解。 (四)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共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