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初中集体备课纸课题 最后一课课型新授课时2-1授课日期主备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4.品析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品析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生字词及作者、时代背景,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设计个人复备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了解作品背景(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导入(显示):当他爱他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 莎士比亚我们爱我

2、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而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力被剥夺,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在“最后一课”上,表现出来强烈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民族精神,的确可敬可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课”。老师板书题目:最后一课(“课”字加着重号)“一个阿尔萨斯小孩子的自述”(加副标题)(1)从全文看,这“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2)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二:为什么要加这样的副标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是谁?他讲述了一

3、件什么事?(3)读完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交流预习,了解作家作品(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一,课下注释,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都德、相关的故事背景。2.反馈指导: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二、交流预习,理清故事情节(一)小组交流,扫清字词1.出示任务:(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中字词、理清课文层次。(2)学生讨论,强调易错词语。(3)理清层次,纠正错误的思路。2.反馈指导:(1)学生指出,本课易错词语,老师强调在预习本上纠正。

4、(2)教师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强调加粗加红颜色的字。全班齐读。(3)学生在交流行文思路,谈出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纠正。(二)课堂交流,理清情节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上学路上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三、默读课文,感受气氛,梳理心理活动(一)感受气氛,体会不同(1)体会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2)学生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二)梳理情感,体会变化(1)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语句,来谈谈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小组讨论)(2)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拨。(三)追根溯源,探究原因(1)是什么原因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2)学生发言,老师点拨,补充答案。四、布置作业(一)人物形象分析: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