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我们的母语_第1页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_第2页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_第3页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_第4页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五常二中:夏春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语文作为高考一大学科,150分,学生打一个中等或中上等分容易,打高分却很难,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从高考考点来看,无论诗歌鉴赏、语言表达还是作文学生都存在感悟能力差,表达能力不强,语言仓白,不生动,没有文学性等普遍特点,进入高三,便是天天测、周周查、月月考,试题从工具,演变成教材,为题是从,司空见惯;为考是图,视为当然。沸腾的题海,热昏了学生的头脑,灼热的考试,考懵了学生的方寸,高中三年,语文课程一年半结束了,对学生而言,学语文,苦

2、在其中,没有兴趣可言,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尤其是高一高二两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鲜活起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成绩才能有所突破,下面我就以诗词鉴赏和作文两个考点为例,来谈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课堂生动性。诗歌教学:在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引下越来越流于功利化。一方面表现在重鉴赏技巧的灌输,轻能力培养,尤其在高三阶段各种诗歌鉴赏的秘诀如潮水般涌向学生。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主宰课堂,诗歌鉴赏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解读。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一概施以“解

3、题、释词、解构、总结”之类的手段,用单调无味的理性分析和板书来实现固定的模式,这种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歌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其实,优秀的古典诗歌,都追求简约含蓄之美,多用比兴之词加以描绘,其题旨与情感深深藏于“言外之意”,使诗具有朦胧性、多义性,也是诗耐人寻味的一个原因。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引导学生读懂了诗歌中未说出的大部分“言外之意”,那才算走进了诗歌的艺术殿堂。要领略诗中的意境之美,我们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要想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我们教师就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

4、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或与生活切近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柳永的词时我这样介绍柳永: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些生动的介绍使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2接下来,课堂上调动学生想像就显得非常重要。诗歌鉴赏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一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和所创设的情境;二是补充诗作空

5、白使之完整;三是领会诗作背后的深远的意蕴。而这三个层次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如:我们在赏析柳永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如果不是凭借想象去连缀,我们感到只不过是支离破碎的一景一物,而不是这具体生动的画面。但是诗人真正要表现的,却不仅仅是这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是这幅图景所烘托的离人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想象离人的心情。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

6、续前行离心爱之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憔悴的面容,孤独的身影。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可以想见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月之残也透露着离情别绪。这就是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我们要根据自己同诗作有关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补充、完善作品的内容。诗歌鉴赏的第三阶段是领会诗作背后的深远的意蕴,它包括形式美带来的情趣和诗人对人生真谛的一种领悟,它是二者自然融合而形成的深层审美素质。 “杨柳岸、晓风残月”,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词人善于把传统离情别绪的感

7、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构成一种诗意美,不仅渲染别前之景的冷寂凄清,还想象别后的黯然销魂,这种虚实相济韵味无穷的境界,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此时我们不仅对诗中哀婉的情感心有戚戚焉,还有更高层次的审美的理解和判断。如果不凭借想象和联想,我们怎能达到这样深层的鉴赏呢?想象是欣赏诗歌,深入意境的翅膀。我们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攀登诗歌鉴赏的高峰。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分析把诗歌改写成小散文。如:我们在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时,词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红色的荷花渐渐凋谢,素白的竹席凉意袭人,独居的少妇驾舟出游。她在美丽的湖面上,却无心赏景,只是遥望远空,期待鸿雁飞过。直到月上西楼,天边终

8、于出现了一队征鸿,但是否为她带回了锦书?这是一段很有意境的语言文字,我想,如果我们经常结合诗歌分析,让学生写一些这样的小片段的话,这既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尤其是有文采的生动的表达。只要能够符合学习实际都是行得通的。当然前提是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不要压制学生的奇思妙想。哪怕他的想法有些离谱,也要学会容忍和引导。对诗歌鉴赏教学来说,在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教师的角度上分析,我们要给学生一条线索,提供一些预备知识,例如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等,使他们获得启发,如同一艘导航的船,在老

9、师的助力下尽情驰骋想象的风帆,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海洋。如我在讲杜甫的登高时,我的课代表就写过这样一段有文采的话:无边无际的落木萧萧而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这些纷纷飘落的叶子,使人觉得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心力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也是晚年,也已经走向生命的晚秋,由此感慨到生命的短暂。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随风飘落的叶子,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最后还能落叶归根,而自己却身在他乡达十年之久,年老了却还没能返回到家乡,这更添了一份悲凉之气。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东流。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长江水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这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

10、更显得诗人渺小(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我觉得学生写的真的很好,他们很有潜力可挖,关键还在于我们肯不肯放手花时间给学生去做。4引发学生联想,畅谈自己鉴赏后的感受,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学后感悟的升华过程,又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人生阅历较少,审美积累也不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适当的审美心境。就像背井离乡的人更能体会“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苦楚;登过高山的人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领略的真切;苦苦寻觅过的人才更懂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也就

11、是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我们要起一个桥梁作用,启发学生思维,深化诗境。我想,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用心去写,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启发,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点拨,多鼓励,给他们信心,调动他们努力去写的积极性。如: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狭窄”。这就是欣赏诗歌带来的精神提升。曹操的短歌行距今已将近两千年,为什么读来仍旧慷慨激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因为它传达了人类征服世界的强烈愿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为何传唱至今?就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历史的浩淼悠远。 记得在讲杜甫的诗时,让学生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学习此诗后内心的感受,200 字左右。有学生这样写道:杜

12、甫,你的诗篇陶冶了多少代炎黄子孙,你的爱国情怀激励了多少个中华儿女,每每读到你的诗,我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天下多爱李白的浪漫,我却独爱你的现实,你轻轻的来了,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你悄悄的走了,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逆着时空我想寻找你的身影,却只有冷雾冷雨冷风,向你致敬杜甫,永垂不朽。这是一个学生的习作,如果全班学生都热情高涨、踊跃参与的话,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习作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我想,训练一段时间他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二、作文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现在,我还记得我曾问过学生:同学们,当你展纸握笔准备作文时,你是否会有思维凝固,思路闭

13、塞之感?是否会有“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苦做为文难”之叹呢?那么,怎样使自己的思路洞开,文思泉涌呢?我的回答是:将联想和想象引入作文吧,让它来拓展写作思路,打开写作之门。当你驾上思想的野马,纵览古今,横贯寰宇,一看到作文题目,你就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首先,联想、想象体现在审题立意上。记得有一年高考题是水的联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联想、想象:(1)从一滴滴的水汇成大海,积少成多,联想到重视积累的问题。(2).一滴水与大海,从一滴水置于阳光之下,一下子便干涸,但如果汇入大海就永远存在的角度,联想

14、到个人与集体的问题。(3).从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联想到到于细微之处也能见精神的问题。(4).从水与鱼儿的关系,即鱼儿离不开水,联想到军民鱼水情、干群鱼水情的问题。(5).从水与船的关系,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联想到到得民心与失民心的问题。(6).从水虽是液体,却能冲决堤围,冲垮桥梁,毁坏公路,其柔弱身躯却有如此力量,联想到柔能克刚的问题。(7).从清水与污水,即水资源受污染的角度,联想到环保的问题,净化的问题。水的联想这一话题是由具体引发抽象的联想,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由抽象到具体的联想如高考题:北京的符号”,由抽象的“符号”展开联想,想到了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这些具体

15、的事物,又从这些带有北京特色的事物联想到了其背后隐藏的“脉脉书香”;由“符号”想到了风筝、京音儿、胡同儿、京剧,进而想到了隐藏其后的“一一民俗”;由“符号”想到了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进而想到了隐藏其后的“北京人承载责任”,从而表达留住历史符号,创造未来符号的主题,这样的一系列联想想象,文章的立意可以说是深刻的。第二,联想体现在选取材料上。如:我们曾写过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文章。很多学生直接写存于是世间的人们价值,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至今我都不忘他的选材。其中有一小段是这样写的:摊开手心,一片落叶飞悬着轻盈的舞步悄然而至。望着手中这片枯黄憔悴的落叶,一丝莫名的凄凉掠过心头。无边落木萧萧下,也

16、许这就是叶子作别生命的一刹那演绎的最后一曲恋歌吧。我用怜惜的目光再一次环顾四周,不情愿却又不自觉的去想、去感受即将来临的死亡前的萧条。然而我却发现我错了,落叶随风起舞时流露出的坦然与安详分明在对我说:“我的一生没有遗憾”,是啊,叶子的一生犹如野花一现,或许真的太短了,然而在如此短暂的生命里,他们为人类贡献的却不得不令人惊叹。在炎夏,叶子抵挡着烈日的燃烧,任凭骄阳把自己烤的奄奄一息,也要为行人留下一片阴凉;面对秋风的摧残,他们宁愿耗尽生命中最后一点亮色,也要扬起无悔的生命之旗。诚然叶子的生命是脆弱的,付出再多也无法逃脱岁岁枯荣的命运。然而从萌芽到枯萎,它们始终带着微笑走过的,甚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17、还枕着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护花的从容。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不也是生命的一种美丽吗?这个作者从一片树叶写起,写出了这一小小生命的价值,剖析深刻,饱含感情,然后再过渡到生活中的人们的生命价值,可以从荆轲到岳飞到文天祥再到当今的最美教师张丽丽、最美司机吴斌等谈他们的人生价值,这样由小小的树叶联想到生活中的人,树叶都有奉献的精神,更引发人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构思和选材比直切主题谈人生的意义要新颖一些,避免前篇一律,让老师有审美疲劳之感。第三、联想体现在布局谋篇上。我觉得现在学生作文堆砌材料现象太严重,随想随写,废话很多,杂乱无章,这些材料就像一块块砖一样,先放哪块后放哪块根本没有通

18、盘考虑,就像盖房子,砖有了,没有水泥勾缝,一推就倒。所以说作文也一样,一定要动脑想我如何安排文章的格局,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结构文章的层次脉络,拓宽文章的思路格局。如我们以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从古代英雄到当代英雄,由有名的英雄写到无名的英雄,最后层层深入诠释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写整篇文章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决不至于一盘散沙。第四、 联想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从语言来讲,恰当运用名言警句,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在某个地方精心安排重要的语段或精彩语句,即所谓“画龙点睛”,也可使文章脱颖而出。这就要我们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拓宽思路。时下,很多学生也都力求文章的生动性,也难免雷同,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新颖性。这就要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