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老师7货币供需_第1页
其他老师7货币供需_第2页
其他老师7货币供需_第3页
其他老师7货币供需_第4页
其他老师7货币供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七 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类型 1. 实物货币 牲畜、贝壳等; 2. 金属货币 铜、铁、锌、镍等贱金属;金、银等贵金属; 3. 代用货币 可以自由兑换成足值贵金属的纸币 4. 信用货币 不兑现纸币;银行支付凭证;电子货币;二、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 货币用以衡量与表现商品的价值 货币价值尺度使商品价值的表现简单明了 货币产生前物物交换比率为:n(n-1)/2 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均以货币表示,交换率成了价格,总数为: (n-1)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3. 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4. 支付手段 二、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内容 1.资本主义以前社会

2、的铸币流通及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形成 铸币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形式并且烙有证明金属重量和成色印记的金属块。 金属货币流通形态: 称量货币、私人铸币、国家铸币 最早的金属货币是以原始的条块状流通,后来一些有权的大商人在金属块上加盖印记,以自己的信誉证明其成色、重量,这便产生了铸币。由于商人的信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铸币权最终必然由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铸币流通的特征 各地区、各时期金属货币的币材、成色、重量均不相同。 铸币的铸造权分散。 铸币不断变质。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或表述为: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方面法令和条例的综合。 2.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制度

3、的内容 (1)规定货币金属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对本位币的规定 规定磨损公差具有无限法偿力可以自由铸造对辅币的规定 自由兑换 有限法偿力 限制铸造(4)规定金属准备金 3.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制度的内容 确定本位币; 规定货币的发行机构与发行程序; 规定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二、货币制度的演化货币制度4.信用货币流通制度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3.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银两本位制 银币本位制1. 银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币与银币按照其实际价值流通,即按照黄

4、金、白银的市场比价流通。 双本位制 国家通过法律规定黄金与白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按照国家规定的固定比价流通。 例如:原来金银的实际比价为: 1:15 现在金银的实际比价为: 1:18 则: 平行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的比价为: 1:18 双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的比价仍然为: 1:15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 金银铸币按国家法律规定的固定比价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国家规定的名义价值的铸币(良币)会被人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国家规定的名义价值的铸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例如:黄金 白银美国曾经规定 1 : 15外国曾经规定 1 : 15.5 这时黄金便会从美国输往国外,美国市

5、场流通的将主要是白银。否则,恰好相反。3.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的基本特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辅币和纸币可以流通,可以和黄金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上述特征决定了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对内表现为货币价值的稳定,对外表现为外汇汇率的稳定。 金币本位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的发展 金币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一) 金币本位制本身具有缺陷: 货币数量受到黄金产量的限制,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的需求。 其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作用的发挥受到时效的影响。 其对外的自动调节机制,使一国经济容易受它国经济的影响。

6、 金币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二) 金币本位制稳定的条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破坏 金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基础被削弱。 纸币对黄金自由兑换遭到破坏。 黄金在国际间流动出受到了很大限制。 各国政府倾向于用随机增减货币量的机制,来取代由黄金量自动调节货币量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没有黄金的流通,但大额的纸币可以兑换成金块。这种货币制度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 金汇兑本位制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国内没有黄金流通,纸币也不能兑换成金块,但可以兑换成某种与黄挂钩的外汇。这种货币制度主要由经济相对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采用。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

7、币与美元挂钩 黄 金 美 元 A国货币 B国货币 C国货币 . N国货币 4.信用货币制度 目前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实行的都是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理论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理论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二、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论 MV = PT 或 P = MV/T 公式中:M 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P 代表商品平均价格; T 代表商品的交易数量。 费雪的两点假设: (1)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社会惯例(如支付手段)、技术发展(如交通运输)、工业结构(如工业集中程度)等长期因素决定,变动极慢,短期或中期内可视作不变。 (2)商品交

8、易量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变动极小,短期内也可以视为常数。 由此费雪得出结论: 货币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会正比例在反映在物价上。 三、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 M = kPY 公式中:M 代表货币需求; k 代表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 P 代表价格水平; Y 代表总收入。 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作为资产的功能。 (2)剑桥方程式强调了货币需求的因素。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 f (y,;rm, rb, re, ; )公式中: 代表实际货币需求; y 代表实际恒久性收入(包括预期未来收

9、益的折现值); 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 rm 代表货币预期收益率; rb 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re 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收益率;代表预期物价变动率; 代表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 强调了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 强调了货币需求通过货币数量影响总支出和实际产量。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的论断 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而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因此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流动性,而人们则有流动性偏好,即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

10、和财富,以利随时动用。 交易性货币需求:人们持有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 预防性货币需求:人们持有货币为了应付可能遇到 的意外支出。 投机性货币需求:持有货币以便在有利时机进行投 机交易,获取利润。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M = M1 + M2 = L1(Y) + L2(r) 公式中: M 代表货币需求; M1 代表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 M2 代表投机动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L1、L2 代表“流动性偏好”函数;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井” 一般而言,货币数量增加会引起利率降低。但当一定时期利率低到不能再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货币数量增加多少,都会被人

11、们所持有,而不对利率产生影响。 M(货币需求) r (利率)r0 流动性陷井示意图六、鲍莫尔模型 其是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认为利率只对投机性货币需求产生影响,鲍莫尔则认为利率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上式中: M为持有的货币平均余额; Y为收入; r为利率; b为货币的重置成本; 例:假定某人年收入为9600美元,月收入为800美元,在一年过程中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并均匀地花掉。于是有下图:平均数$400$800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如果该人每月工资仍然是800美元,但却一个月支付2次工资,每次400美元,仍然均匀地花掉。于是有下图:平均数$200$400 1个月 2个

12、月 3个月 4个月 鲍莫尔则认为,人们准备用于交易的收入以什么比例持有货币和有收益的资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有收益资产的利率。利率越高,人们平均持有的货币余额就越少。 (2)货币的重置成本(即购买有收益资产和把有收益资产变为货币的费用)。重置成本越高,人们平均持有的货币余额就越多。 人们一般在利息收入与重置成本间权衡得失,选择最适当的货币持有额。设:Y为月收入;c为每次兑现数额;r为利率; b为每次兑现的重置成本;n为每月兑现次数; M为 两次兑现期间所持有的货币平均余额。则有:n = Y/c; nb= Yb/c M=c/2 (根据中位数法则) 持有M的利息损失为:c r/2 因此:

13、持有货币余额的总成本为X: X= Yb/c + c r/2令“X= Yb/c + c r/2”的一阶导数为0,可以求出其最小值。 X= -Yb/c2 + r/2=0因此最适当的货币持有额为:解方程得: 上式为鲍莫尔模型,它说明,最适当的货币持有额与收入和货币重置成本的平方根成正比例变化,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例变化。 第三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量的统计口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1 = 现金 + 活期存款 M2 = M1 + 储蓄存款 + 定期存款 + 国库券 2.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 = 现金(流通中人民币) M1 = M0 + 单位活期存款 + 个人信

14、用卡类存款 M2 = M1 + 单位定期存款 + 外币存款 + 储蓄存款 +其它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M1/ 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M1/ M2的值趋于增大,表明代表现实购买力的货币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通性增强。一般表明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否则,则相反。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供给( Ms)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通胀因素的货币存量; 实际货币供给( Ms/P)是指剔除通胀因素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三、商业银行创造(消灭)活期存款的机制 1. 理想的情况 我们从以下三点假设下来讨论问题: (1)全社会的各家银行总是按法定准备金比

15、率提留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为零。 (2)一家银行把准备金之外的存款贷放出去之后,借款人并不派其它用场,而是将取得的贷款全部存入另一家银行。 (3)银行的客户取得银行贷款后只作为活期存款存入银行,而不作为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存入银行。 例1,假定有一笔1000元现金存入银行,法定准备金比率为20%,其它按上述三点假设,则有下表:银行名称存款增加数准备金贷款增加数A1000.00200.00800.00B800.00160.00640.00C640.00128.00512.00D512.00102.40409.60.银行体系总和5000.001000.004000.00 例2,如果将法定准备金比率

16、变为15%,其它条件不变则有:银行名称存款增加数准备金贷款增加数A1000.00150.00850.00B850.00127.50722.50C722.50108.38614.12D614.1292.12522.00.银行体系总和6666.671000.005666.67 那么一笔初始存款究竟能创造多少派生存款呢?或者说存款的倍数是多少呢?我们来看前面两个例子。 例1,1000+800+640+512+ =10001+(1-20%)+ (1-20%)2+ (1-20%)3+ =1000 1/1-(1-20%) =1000 1/20% =1000 5 = 5000 例2,1000+850+722

17、.5+614.12+ =10001+(1-15%)+ (1-15%)2+ (1-15%)3+ =1000 1/15% = 1000 6.66667=6666.67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理想情况下活期存款总额的一般性公式:公式中:D 代表新增活期存款总额; rd 代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R 代表初始存款; 1/ rd 代表活期存款乘数。 (1) 2. 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情况 由于:R = R d + E = D rd + D e = D ( rd + e ) 于是可以得到(2)式: (2) 公式中: R d 代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E代表超额准备金; e 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系数 3

18、. 银行贷款中有现金流出的情况 由于:R = R d + E + C = D rd + D e + D c = D ( rd + e + c ) 于是可以得到(3)式: (3) 公式中: C 代表从贷款中流出的现金; c 代表从贷款中流出的现金与活期存款 的比率系数。 4. 银行贷款中有部分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情况 由于:R = R d + E + C + R t = D rd + D e + D c + T rt = D rd + D e + D c + D t rt = D ( rd + e + c + t rt ) 于是可以得到(4)式: (4)公式中:T 代表定期存款; R t 代表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t 代表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系数; rt 代表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四、货币供给量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式 1、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 C + D = D c + D = D( 1 + c) 将(4)式代入上式得: (5)公式(5)中: M1 代表狭义货币供应量 C 代表现金量; D 代表活期存款量; R 代表货币基数(或称基础货币);代表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