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三_第1页
四圣心源-卷三_第2页
四圣心源-卷三_第3页
四圣心源-卷三_第4页
四圣心源-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四圣心源卷三原文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生死。微妙在脉, 不可不察。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 候之法莫着。既迷惘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蜘躅之余,命饱庸妄之毒手。顾此恨恨,废 卷永怀,作脉法解。【翻译】六腑消化谷物,津液分散传播,沿着经络流泻,交会在气口,五脏六腑气口成寸,用来判断生死。微妙在脉,不可不仔细研究。医法没有流传,脉理于是埋没,宝贵的书简长久的封存,珍贵的文字永远的埋没。 记载或论述方剂的著作叠放在书架上,七诊的道理没有听见,医书册籍久别,九候诊法没有着落。既迷惘于心中,又糊涂于指下,心中犹疑

2、之外,性命饱受浅陋妄为的庸医毒手。看到这些令 人悲伤的事,放下书抒发情怀,作脉法的解释。解读黄师悲天悯人,可敬可叹!七诊九候: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者病,是谓七诊;人有上中下三部脉,每 部有天地人三诊,三三为九,是谓九候。I I脉法解寸口脉法原文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 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翻译】吃喝的东西进入胃里,腐熟消化研磨,手太阴经散发精华,沿着经络游溢,以运化气血。气血环绕流动,显现于气口,形

3、成尺脉和寸脉。气口,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是阴阳的中气。寸口在鱼际穴处划分,关上在太渊穴处划分,尺中在经渠穴处划分。解读王叔和说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寸口脉中寸关尺三部脉,是以两手的挠骨茎突处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以便三指按切,这是后世医家常用的一种方法。原文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4、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翻译】心与小肠切脉的部位在左手的寸,肺与大肠切脉的部位在右手的寸,肝胆切脉的部位在左手的关, 脾胃切脉的部位在右手的关,肾与膀胱切脉的部位在两手的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也依附这一点。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尺内的两旁,是胁下小肋骨,尺外诊断肾,尺里诊断腹。两手关部脉,左外诊断肝,内诊断膈,右外诊断胃,内诊断脾。两手寸部脉,右外诊断肺,内诊断胸中,左外诊断心,内诊断膻中。总而言之,寸为前,尺为后;分而言之,上半部为前,下半部为后。诊寸部脉时,手指向上(掌侧)推至脉的

5、尽端,所谓上寻鱼际,以测候病位;诊尺部脉时,手指向下(臂侧)移至脉搏尽端,所谓下寻尺泽,以测候病位。谨慎仔细的了解尺脉寸脉,并且表里上下,于此得到病的部位。解读寸口诊法”是中医最主要的脉诊法。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两手共有六部脉。历代医家尊内经之旨,认为寸关尺分候一定的脏腑,因而在病理条件下就可以在相应的 部位表现出异常脉象,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1964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审定的中医诊断学讲义宗内经本义,采众家之长,明确为:左寸候心与膻中,左关候肝与胆,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寸候肺与胸中,右关候脾与胃,右尺候肾与小腹。这种分法很切合临床实际,体现了上(寸部)以候上,中(关部)以候中,下(尺部)以候下的

6、原则。一家医理一家脉,黄元御的医学理论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脉法也与众不同,首先, 要知道黄氏脉法大的层次。黄氏脉法首重在于三焦气机升降,其次才是各脏腑、气血等等。第二、要知道六部脉所主。黄氏六部脉并没按照脏腑排序,而是按照三焦气机升降排序,也就是说黄元御的脉法首先诊断的人体气机升降的大秩序。然后才有脏腑、气血的详细分析。所以在黄师脉法中我们会看到左关大为肝不升,右关大为胆不降的说法。不明白这个大的原则,黄师书中的很多论述是无法理解的。黄元御并不是不讲脏腑,只是他更注重内经。这个对应关系是人体先天生成决定的,简单的说就是寸应上,关应中,尺应下。黄师正是以此来断三部气机。加之,肝位左主升,肺 位右主

7、降。左右又因此而分断升降。第三、要知道脉相所主脏腑,黄师并没有过多的讲某脉主某”,而是讲一直在讲机理。要得其机理就不能停留在脉形上。必须体会到脉神”。举个例子,弦脉何以主肝?弦脉的脉形是端直以长,但弦脉的脉神确实一种,脉气欲发,而脉壁束缚的感觉”。这就是黄元御说的肝欲泄而愈不得泄,愈不得泄而愈欲泄的感觉。这个脉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气质”。原文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已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

8、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腑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谬极矣。)【翻译】肺主藏气,对应于百脉,十二经的气,都接纳于肺。清晨寅时开始,肺气流传散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第二天清晨寅时,又交会于寸口。寸口,是脉的大交会处。(这里说的寸口,是寸脉尺脉三部的总名, 不只是鱼际。) 所以十二经的旺盛衰败,都显现在这里。灵枢?经脉说:经脉,通常是不可见的,他的虚实,从气口知道,这是气口所以唯一是五脏主脉。(气口即寸口。手的三阳经,从手

9、走到头部,大小肠腑虽然极其浑浊,但旋回往返到头上,就变为极其清纯了,所以和心肺共同诊断在两寸部位。秦越人的第十难,其实就是定法,近代的或现代的人竟然小诊断大小肠于两 尺,极其荒谬背理。)寸口人迎脉法原文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喉结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腑,以太阴为五脏之首,阳明为六腑之长也。【翻译】气口,手太阴经的动脉,在鱼际穴的下面;人迎在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足阳明经的动脉。 太阴的气运行在三阴经中,所以寸口可以诊断 五脏,阳明的气运行三阳经中,所以人迎可以诊断六腑,因为太阴是五

10、脏的首领,阳明是六腑的君长。原文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虚则人迎大而寸口小;腑阳衰则寸口大而人迎小,旺 则寸口小而人迎大。灵枢?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微大, 如是者,命日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 在足太阳,二倍而躁,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在手阳明。盛则为热, 虚则为寒,紧则痛痹,代则乍甚乍间。人迎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 治。寸口大一倍于人迎,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厥阴;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 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 则热中

11、出麋,少气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寸口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 为内关,死不治。灵枢?经脉:人迎与脉口(即寸口也),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 格者,与之短期。灵枢?五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以气口主里, 伤食则阴郁于内,故气口盛坚;人迎主表,伤寒则阳郁于外,故人迎盛坚。此诊寸口人迎之 法也。(寸口人迎之脉,载在经文,后世乃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说,无稽妄谈,不足辨也。)【翻译】五脏阴气亢盛那么人迎小但寸口大,五脏阴气虚损便是人迎大而寸口小;六腑阳气衰败便是寸口大而人迎小,六腑阳气亢盛便是寸口小而人迎大。灵枢?禁服说:寸口主内脏,人迎主体外,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

12、口微大,这样的是正常的人。人迎大于寸口 一倍,病在足少阳经,大一倍并且躁,在手少阳经;人迎大二倍,病在足太阳经,大二倍并 且躁,在手太阳经;人迎大三倍,病在足阳明经,大三倍并且躁,在手阳明经。旺盛便为热, 虚缺便为寒,紧脉(脉来绷急)便痛痹,代脉(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便忽然紧 急忽然间歇。人迎大四倍,一面大一面是数脉(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90次以上-的脉象),叫做溢阳,溢阳为外格(阳气亢盛之极,盈溢于外,不能与阴气相 交所致的格拒现象),人死不能治。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经,大一倍而且躁,在手厥阴经;寸口大二倍,病在足 少阴经,二倍而且躁,在手少阴经;寸口大三倍

13、,病在足太阴经,大三倍而且躁,在手太阴 经。亢盛便胀满寒中食物不消化,虚便热中出麋,少气色变,紧脉便痛痹,代脉便忽然痛忽 然不痛。寸口大四倍,一面大一面数脉,叫做溢阴,溢阴为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人死不可治。灵枢?经脉上说:人迎与脉口(即寸口也),都亢盛四倍以上,叫做关格(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小便不通称为关,呕吐不止称为格),关格,遇到就短时间内死亡。灵枢?五色说:人迎亢盛坚固的,伤在寒上,气口亢盛坚固的,伤在吃上。洒气口主内脏,伤食(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

14、不适的病症)便阴郁在内脏,所以气口亢盛坚固;人迎主体表,伤寒(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便阳气郁积在体外,所以人迎亢盛坚固。这是诊断寸口、人迎的方法。(寸口、人迎脉,记载在经文上,后世却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的说方案,无稽妄谈,不值得批判。)解读春夏阳气盛实,故脉顺之,微大为平;秋冬阴气盛实,故脉顺之,微大为平。平者,和气无病者也三部九候脉法原文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少阳之颔厌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足阳明之地仓、大迎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手

15、少阳之和醪也。中部天,手太阴之太郡I、经渠也;中部地,手阳明之合谷也;中部人,手少阴之神门也。下部天,足厥阴之五里也;下部地,足少阴之太溪也;下部人,足太阴之箕门也。【翻译】十二经都有动脉,上部的动脉在头,中部的动脉在手,下部的动脉在足,这就是三部,一部有三候,这就是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的动脉,足少阳经的颔厌穴;上部地,两颊的动脉,足阳明经的地仓、大迎穴;上部人,耳前的动脉,手少阳经的和醪穴。中部天,手太阴经的太渊、经渠穴;中部地,手阳明经的合谷穴;中部人,手少阴经的神门穴。 下部天,足厥阴经的五里穴;F部地,足少阴经的太溪穴;下部人,足

16、太阴经的箕门穴。原文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下部之天,女子则取太冲。下部之人,胃气则候于阳明之冲阳,仲景谓之趺阳。此三部九候之法也。(难经: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与素问不同,此一部中之三部九候也,另是一法。)【翻译】下部的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的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的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下部的天, 女子则取太冲。下部的人,胃气则候于阳明之冲阳,仲景谓之趺阳。这是三部九候的方法。(难经说:三部,是寸关尺,

17、九候,是浮中沉,与素问不同,这是一部中的三部九 候,是另外的一个方法。)藏腑脉象原文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既殊,脉象攸分。肝脉弦,心脉洪,脾脉缓,肺脉涩,肾脉沉,其甚者为脏,其微者为腑。难经: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 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 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 心脉沉甚者, 肾邪干心也;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其它藏腑,依此类推。甚者沉而得之,微者浮而得之。【翻译】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既然不同,脉象迅速分辨。肝脉弦(脉气紧张),心脉洪(脉象浮而有力),脾脉缓(弛

18、缓松懈的脉象),肺脉涩(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 止复来),肾脉沉(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甚的为脏,微的为腑。难经说:心脉急甚的,肝邪冲犯心;微急的,胆邪冲犯小肠。心脉大甚的,心邪自己冲犯心; 微大的,小肠邪自己冲犯小肠。心脉缓甚的,脾邪冲犯心;微缓的,胃邪冲犯小肠。心脉涩 甚的,肺邪冲犯心,微涩的,大肠邪冲犯小肠。心脉沉甚的,肾邪冲犯心;微沉的,膀胱邪 冲犯小肠。其它藏腑,依此类推。甚的脉象由沉脉得来,微的脉象由浮脉得来。原文大抵腑脉浮数,脏脉沉迟,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 在脏是也。盖阳外阴内,一定之理,腑气内交,脏气外济,则阴阳平而脉息调。腑病则气不

19、 内交,是以但浮而不沉;脏病则气不外济,是以但沉而不浮也。(观越人十难一脉十变之义,大肠、小肠俱候于心脉,可知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之误。)【翻译】大抵六腑的脉象浮和数脉,五脏脉象沉和迟,仲景脉法说:浮脉为在体表,沉脉为在内脏,数脉为在腑,迟脉为在脏。因为阳气在外阴气在内,一定的道理,六腑的气 内交,五脏的气外济,便是阴阳平衡而且脉息调和。 腑病便是气不内交,这就是只浮而不沉; 脏病便是气不外济,这就是只沉而不浮。(看秦越人的十难一脉十变的道理,大肠、小肠都候于心脉,可以知道想诊断大小肠用两尺是错误的。)四频率体原文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 阴气收藏,则

20、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翻译】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阳气生长,则脉浮升, 阴气收藏,则脉沉降。因此春天的脉象升,夏天的脉象浮,秋天的脉象降,冬天的脉象沉。原文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 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 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 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升降浮沉,随时变更,寸脉本浮,而一交秋冬,则见

21、沉意,尺脉本沉,而一交春夏,则见浮机。此气化一定,毫发不爽也。【翻译】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天地的变化,阴阳响应,由那春天的温暖转化为夏天的暑热,因着那秋天的收敛之劲,转化为冬天的严寒。而这天的四季变化又与人体的脉动升降浮沉相联系,表现为:春天脉象清软而滑,如同圆规滑过的圆充满生机;夏天脉象宏大而盛犹如矩尺,方正广大充满天地; 秋天脉象浮漂而平如同天平高低起伏,平平衡衡;到了冬天沉实而下,犹如秤泥沉沉在骨潜藏生机。所以说冬至以后四十五天到立春,阳气渐生而阴气下降;夏至以后到立秋的四十五日,阴气渐生而阳气下降;阴阳的变化与人体的脉象如同约定好的一样一同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果脉象与四季不相应,医生就可

22、以通过错乱之脉诊断疾病,从而知道死时。春天的时候脉象如同鱼儿浮在水波之间游动一样;夏天脉动充满体表如同盛夏时节的万物充满天下;到了秋天就像将要冬眠的动物一样,脉搏开始潜于肤下就先将要离去的样子;而冬天脉搏动于骨间,像冬眠的动物又像君子一样深处内室不出一样。升降浮沉,随着季节变化更替,寸脉本性是浮,然而一进入秋冬季节,便见沉意,尺脉本性是沉,而一进入春夏,便见浮脉的机象。这气的变化是一定的,毫发不差。原文仲景脉法: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弦者,浮升之象,洪者,浮之极也;浮者,金气方收,微有降意,而未能遽沉。大约春脉沉而微浮,夏则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则全沉,仲景脉法原与经义相同耳。【翻译】仲景脉

23、法: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弦脉,浮升的脉象,洪脉,浮脉的极限;浮脉,金气开始收敛,微有降意,但还没有能急沉。大约春脉沉而微浮,夏则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则全沉,仲景脉法本来与经书的义理相同。真脏脉义原文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 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翻译】土,是四维的中气。脾是阴土而含阳气,所以脾阳左升,便转化为肝木,胃是 阳土而孕含着阴气, 所以胃阴右降,便转化肺金。金降于北方,凉气转化为寒,这就是肾水, 木升于南方,温气转化

24、为热,这就是心火。肺肝心肾,四象的迅速分辨,其实是脾胃的左升 右降变化。原文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故四脏之脉, 必以胃气为本。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其弦钩毛石而缓者,是四脏 之有胃气也,其弦钩毛石而不缓者,是谓真脏脉。真脏脉见,胃气败竭,必死不救也。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翻译】脾胃,四脏的母亲,母气亏败,四子失去供养,脉见真脏,那么人就死了,所 以四脏的脉,必须以

25、胃气为本。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弦钩毛石而 且缓,是四脏有胃气,弦钩毛石并且不缓,这是真脏脉。真脏脉见,胃气衰败竭尽,必然死 亡不能救了。 玉机真脏论说:脾脉,属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平人气象论说:平常人往往气禀于胃,胃,平常人的正常气,人无胃气叫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所以人绝 水谷就死,脉无胃气也死。所谓无胃气,只见到真脏脉,摸不到胃气。原文所谓真脏脉者,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 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意孩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青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毛中人肤,色

26、白赤不 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 脉见者,皆死不治也。【翻译】所谓真脏脉,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 毛折,乃死。真肝脉,即十怪脉的偃刀脉。脉象特征为,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真心脉至, 坚而搏,如循意孩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青黄 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毛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 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解读黄帝内经中,经常有 号玄“弓”机”失“弩“镶”等字出现,这和当时人 们多精于弓弩

27、习射的历史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 后世尚武之风已渐趋式微,弓弦等物不容易 随手触摸到,对于 弦”脉,也就只好用 如按琴弦”来比喻了。原文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 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胃而至于手太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病甚者, 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翻译】五脏,天赋的气性都来源于胃,胃,是五脏的根本。脏气,不能自己到达手太 阴经,一定是起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胃而至于手太阴。胃为五脏六腑气血之化源,气盛血盈才能成脉。是故人之脉不可一日无胃气。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病 甚者

28、,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原文盖土位乎中,一身之元气也。土生于火而死于水,故仲景垂训,以少阴负趺阳为 顺。少阴水胜,则火灭而土败也。自医法失传,后世庸愚,乃滋阴泻阳,补水灭火,以败胃 气。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良可哀也!【翻译】土位于中,是一身的元气。土生于火而死于水,所以仲景垂示教训,少阴水小 于趺阳土为顺。少阴水占优势,那么火灭而土衰败。自从医法失传,后世人庸下愚昧,却滋 阴泻阳,补水灭火,以至于败坏了胃气。 以此毒害天下,而百姓跟随之,美好就变成了悲哀! 浮沉大小原文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然阳主降而

29、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 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 矣。【翻译】五脏的脉象,心肺都是浮脉,肾肝都是沉脉,脾胃处在沉脉浮脉之间。阳浮而 阴沉,他的本性决定的。虽然阳主降而阴主升, 但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便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 便沉中带浮。沉而微浮,那么阴不下走,浮而微沉,那么阳不上飞。假若寸脉只是浮而不沉, 那么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只是沉而不浮,那么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各种各样的病产

30、生了。原文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士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而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 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升也, 右关之大者, 胆胃之郁而不降也。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 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 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

31、上逆也,左尺之大者, 肝木之下陷也。【翻译】升降阴阳的权力,全在于中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因此寸不只是浮而尺不只是沉。土之所以升降未尽职责,木刑克土的原因。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士气淡泊平和,则肝随 脾升,胆随胃降,木茂盛因而不郁积。土弱因而不能让木气通达,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 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肝脾 的郁积而不升,右关之大,胆胃郁积而不降。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 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克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 脉也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发

32、的意愿被抑制,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也大。右寸之 脉大,肺金的上逆,左尺的脉大,肝木的下陷。原文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庶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 则清气下郁,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肺藏气而性降,肝藏血而性升,金逆则气不清 降而上郁,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 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者, 赖肝血之疏泄也。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 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则气下结。推之,凡惊悸、吐J、盗汗、遗精之病,皆金气 不能敛降,淋瘙、泄利、暧腐、吞酸之病,皆木气不能生发。【翻译】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胃不能吸纳,恶

33、心呕吐的病就生了。脾主升清, 脾陷落则清气下郁, 水和食物不能消化, 胀满泄利的病就生了。肺藏气而性能下降,肝藏血 而性能上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升郁积, 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漏。 肺主收敛,肝主疏泄, 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 赖肝血之疏泄。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就是气下行受阻碍。 推导其它, 凡是惊悸、吐血、盗汗、遗精的病,都是金气不能收敛下降,淋沥余见小便不通、痢疾、暧 气兼有腐臭味、酸水自胃中上至咽喉,不及吐出而下咽的病,都是木气不能生发。原文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34、。大者,有余之象也,于其有余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则脉之妙解,而医之至数也。经所谓大则病进者,别有玄机,非后世医书阳盛阴虚之说也。【翻译】肺金上逆而不降敛,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则左寸脉大。肝木下陷而行疏泄,致使相火泄露而不藏,则右尺脉大。大,是有余的脉象,有余则病。在病人有余的脉象之中,得到他身体不足的意象,则是脉的妙解,而医的至数(病人脉搏在常人一呼吸间跳动的次数叫做至数”)。经所谓大脉象则病进,另有玄机,不是后世医书阳盛阴虚的说法。二十四脉原文浮沉者,阴阳之性也。难经: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心肺之气也,吸入为阴,肾肝之气也。心肺之脉

35、俱浮,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之脉俱沉,沉而濡实者, 肾也,沉而牢长者,肝也。脾居阴阳之中,其气在呼吸之交,其脉在浮沉之半,其位曰关。 关者,阴阳之关门,阴自此升而为寸,阳自此降而为尺,阖辟之权,于是在焉,故曰关也。【翻译】浮脉和沉脉,是阴阳的本性。难经说:呼出气的是心与肺,吸入气的是肾与肝,一呼一吸之间,脾受纳营养物质,脾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气,是心肺 的气,吸入为阴气,是肾肝的气。心和肺的脉都是浮脉,浮并且大散的,是心,浮而且短涩的,是肺。肾和肝的脉象都是 沉,沉而湿润实的,是肾,沉而牢长的,是肝。脾位于阴阳的中间,气在呼吸的相错接合的 时候,脾脉在浮沉的一半,

36、他的位置叫做关。关,是阴阳的关门,阴气自此升而为寸脉,阳 气自此降而为尺脉,闭合与开启的权力在这里,素叫做关。原文阳盛则寸浮,阴盛则尺沉。阴盛于里,阳盛于表。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一定之法也。然浮沉可以观表里,不可以定阴阳。三难:关以前者,阳之动也,脉当 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 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此阳乘之脉也。阳乘 阴位,则清气不升,故下覆于尺;阴乘阳位,则浊气不降,故上溢于鱼。溢者,浮之太过而 日阴乘,覆者,沉之太过而曰阳乘。是则浮不可以为阳而沉不可以为阴。浮沉之中,有虚实 焉,浮之

37、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 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翻译】阳盛则寸脉浮,阴盛则尺脉沉。阴气盛在内脏,阳气盛在体表。仲景脉法说:浮为在体表,沉为在内脏,一定的法则。但浮沉可以观察表和里,不可以确定阴和阳。难经.三难说:关的前面的,是阳气的跳动,脉应当表现出九分并且是浮脉,超过了标 准叫太过,少于标准叫不及,往上到达鱼际穴为过分,这是阴气太盛的脉象。关的后面的, 是阴气的跳动,脉应当表现为一寸而且是沉脉,超过了标准叫做太过,少于标准叫不及。进入尺脉为颠覆,这是阳气太盛的脉象。阳气在阴位太盛,那么清气

38、不升,所以向下倾覆于尺脉;阴气在阳位太盛,那么浊气不降,所以向上溢流到鱼际穴。溢,是浮脉太过因而叫阴气 太盛,覆,是沉脉太过因而叫阳气太盛。虽然浮不可以为阳但沉不可以为阴。浮沉之中,有 虚有实,浮的损害小,沉的危害大,是因为阳气虚在体表而实却是在内脏;沉的损害小,浮 的危害大,是因为阳气虚在内脏而实却是在体表。白天浮大的更厉害,夜间沉细的更厉害, 浮大白天死,沉细夜间死。诊脉的应当在浮沉之中参悟虚实。n原文迟数者,阴阳之气也。九难: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经脉之动,应乎漏刻,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之常也,过则为数,减则为迟。脏阴而腑阳,数则阳盛而为腑,迟

39、则阴盛而为脏,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数之极, 则为至,迟之极,则为损。一定之法也。【翻译】迟脉数脉,是阴阳的本气。难经.九难说:数脉,是腑,迟脉,是脏。数脉便为热,迟脉便为寒。经脉的跳动,相应于漏刻(古计时器),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的正常状态,超过了就为数脉,减少了就为迟脉。五脏属阴而六腑 属阳,数脉便是阳盛因而为腑,迟脉便是阴盛因而为脏,阳盛就热,阴盛就寒。数脉的极端, 便为至,迟脉的极端,便为损。一定的法则。原文然迟不尽寒,而数不尽热。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寸口脉缓而迟, 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是迟缓者,趺阳寸 口

40、之常脉,未可以为寒也。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发其汗,令 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是数者,阳明之阳虚, 未可以为热也。【翻译】然而迟脉不全是寒,而且数脉也不全是热。脉法说:趺阳脉迟并且缓,胃气如经。寸口脉缓并且迟,缓则阳气生长,迟则阴气旺盛,阴阳相互环绕,营气卫气都运行, 刚强的同柔和的互相调剂,叫做强。这迟缓的,趺阳寸口的正常脉,不可认为是寒。说:病 人脉是数脉,数脉为热,应当消化食物引导食物下去,而反胃吐的,让他发汗,使阳气微, 膈气虚,脉是数脉。数脉为客热(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不能消化谷物,胃中虚冷的缘故。这个数脉

41、,阳明经的阳气虚,不可以以为是热。原文凡脉或迟或数,乖戾失度则死。十四难曰: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 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 日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人之将死,脉迟者少,脉数者多。阳气绝根,浮空欲 脱,故脉见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 便不可救。虚劳之家,最忌此脉。若数加常人一倍, 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矣。【翻译】凡是脉有的是迟脉有的是数脉,不合情理失去分寸便死。十四难说:一呼再至 叫平,三至叫离经,四至叫夺精,五至叫死,六至叫命绝,此至的脉象。一呼一至叫离经, 二呼一至叫夺精,三呼一至叫死,四呼一至叫命绝,此损的脉

42、象。人之将死,脉迟的少,脉 数的多。阳气断绝根源,浮空想离开,所以脉表现为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 虚劳的病人,最忌讳这样的脉。若数脉超过正常人的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近了。滑涩原文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肝藏血而肺藏气,故 肝脉滑而肺脉涩。肺性收敛,肝性生发,收敛则涩,生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 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 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 气,阳也,而含阴; 血,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浮涩而生则沉滑,长则浮

43、滑 而藏则沉涩。【翻译】滑涩,阴阳的本体。滑脉是血盛而气虚, 涩脉是血虚而气盛。 肝藏血而肺藏气, 所以肝脉滑而肺脉涩。肺性收敛,肝性生发,收敛则涩,生发则滑。金自上收敛,木自下生 发,所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收敛则气聚,生发则气散,所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气, 属阳,而包含阴;血,属阴,而抱阳。所以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说:大、浮、数、动、滑,这是阳;沉、涩、弱、弦、微,这是阴。以金水的本性收藏,木火的本性生长,收敛则 浮涩而生发则沉滑,生长则浮滑而收藏则沉涩。原文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

44、伤也。 寸应滑而尺应涩, 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尺应涩而变滑,则遗精而不藏,寸应滑而 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 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翻译】滑,是生长之意;涩,是收藏之象,但都不是平常的气。脉法说: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叫残贼。因为气血的偏重,涩则气盛而发血病,滑则血盛而伤气。寸脉应当滑而尺脉应当涩,肺脉的涩,尺脉的始基,肝脉的滑,寸脉的初始气。尺脉应当涩但变滑,就会遗精并且不收藏,寸脉应当滑但变涩,就会气痞(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或者气膈)而不通。寸脉过于的滑,那么肺金不

45、收敛而痰嗽产生,尺脉过于的涩,那么肝木不升而淋痢发作,所以滑、涩的脉象,都为病气。原文大小者,阴阳之象也。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为阳而小为阴。寸大而尺小者,气之常也,寸过于大则上热,尺过于小则下寒。然有大不可以为阳盛, 而小不可以为阴盛者。脉法: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苴, 减则为寒,苴则为虚,寒虚相技,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盖阳衰土 湿,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烁,则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则关尺浮大。肺金失其收敛,肝木 行其疏泄,此亡血失精,半产漏下之原。庸工以为阴虚,投以滋润,土败则命殒。是大不可 以为阳盛也。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此为欲解也。盖邪退而正复

46、则脉微, 是小不可以为阴盛也。【翻译】大脉小脉,阴阳的显象。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脉为阳而小脉为阴。寸 脉大而尺脉小的,气的正常状态,寸脉过于大则上热,尺脉过于小则下寒。然而有大脉不可以为阳盛,小脉不可以为阴盛的情况。脉法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苴(苴空(脉博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葱管),减小则为寒,苴则为虚,寒虚集聚 凝结,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阳衰土湿,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热,便是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便是关尺浮大。肺金失去收敛,肝木运行疏泄,这是亡血失精, 半产漏下的根原。庸医以为是阴虚,投药用滋润阴气,以至于土衰败导致殒命。这是大不可 以认为是阳盛。伤寒三日,

47、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的,这是想排解。邪退而正复则脉微, 这是小不可以认为是阴盛。原文凡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收敛则脉小。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藏则上清而下温。 劳伤虚损之脉,最忌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则人死矣。故大则病进,小则病退。小脉 未可以扶阳,大脉未可以助阴,当因委而见源,穷其大小所由来也。【翻译】凡是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收敛则脉小。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收藏则上清而 下温。劳伤虚损的脉象,最忌讳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那么人就死了。所以大脉则病 加重,小脉则病减轻。小脉不可以扶阳,大脉不可以助阴,应当明确原委而看到根源,明白 脉大脉小的由来。原文长短者,阴阳之形也。长为阳而短为阴。阳

48、升于木火,故肝脉沉滑而长,心脉浮 滑而长;阴降于金水,故肺脉浮涩而短,肾脉沉涩而短也。人莫不病发于阴进而病愈于阳长, 阴进则脉短,阳长则脉长,故长则气治而短则气病。【翻译】长脉短脉,是阴阳的外形。长脉为阳而短脉为阴。阳升于木火,所以肝脉沉滑 而长,心脉浮滑而长;阴降于金水,所以肺脉浮涩而短,肾脉沉涩而短。人没有不是发病于 阴盛而病痊愈于阳气的生长,阴气盛则脉短,阳气增长则脉长, 所以长脉则气顺而短脉则气病。原文然不宜过长,过长则木旺而金衰矣。木者,中气之贼,百病之长。以木性发达, 而百病之起,多因于木气之不达,生意盘郁,而克脾胃,是以气愈郁而脉愈长。木郁则协水 以贼土,合火而刑金,故但显肝脉之

49、长而不形肺脉之短。金虽克木,而凡人之病,则金能克 木者少,而木能侮金者多也。盖木气之所以能达者,水土温而根本暖也,水寒土湿,生意不 遂,则木愈郁而气愈盛,所以肝病则脉长也。【翻译】长脉也不宜过长,过长则木旺而金衰了。木,是克制中气的,是百病的先导。因为木性发达,因而百病的开始,多是起因于木气的不通达, 生发的意愿郁结,而克制脾胃, 所以气越郁积而脉越长。 木郁积则协助水克制土, 聚合火而刑克金,所以只是显示肝脉的长 脉而不显形肺脉的短脉。金虽然克木,但凡是人的病,便是金能克木的少,而木能克金的多。 因为木气之所以能发达,水土温暖而根本是暖的,水寒土湿,生长意愿不畅通,那么木气越 郁积而气越旺盛

50、,所以肝病就是脉长。原文缓紧者,阴阳之情也。缓为阳而紧为阴。缓者,戊土之气也。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曰:卫气和,名曰缓,营气和,名曰迟。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之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是以缓也。缓则热生。脉法:缓则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五瘙津液: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也。然则伤寒阳明之脉,必实大而兼缓也。【翻译】缓脉紧脉,阴阳的本性。缓脉为阳而紧脉为阴。缓脉,戊土的气。脉法说:趺阳脉迟并且缓,胃气如经。说:卫气平和,名叫缓,营气平和,名叫迟。说: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生长,迟则阴气旺盛。因土位

51、于四象之中, 具有木火的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的本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所以缓。缓则热生。脉法说:缓则胃气实,实则谷物和水都可以消化。灵枢?五瘙津液说:中热则胃中消化谷物,肠胃充满,所以胃缓。那么伤寒阳明的脉象,必然实大而且兼缓。原文紧者,寒水之气也。脉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此内寒之紧也。曰: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此外寒之紧也。以水为冬气,冬时寒 盛,冰坚地诉,是以紧也。紧则痛生。曰: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是外寒之痛也。日: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肠满,

52、紧为腹痛,浮紧相技,腹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是内寒之痛也。然则伤寒少阴之脉,必微细而兼紧也。【翻译】紧脉,是寒水的气。脉法说:假若盗汗象吐,因为肺里寒,所以使脉紧;假若咳嗽的,由于饮冷水,所以使脉紧;假若下痢(痢疾与泄泻),因为胃中虚冷,所以使脉紧,这是体内寒冷的紧脉。说:寸口脉浮而且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气,寒 则伤营气,这是外寒的紧脉。因为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裂,所以是紧脉。紧则产生 疼痛。说:营气卫气都病,骨节剧烈疼痛,应当发汗,这是外寒引发的痛。说:趺阳脉紧而 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吃得很饱,紧为腹痛,浮紧聚集,腹鸣而转动,转动即是气动, 膈气于是下行,这是内脏

53、寒的疼痛。那么伤寒少阴的脉象,必然微细而兼紧。原文盖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愈盛,则愈紧,热愈盛,则愈缓。以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也,藏而不发,所以紧也。【翻译】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越盛,则越紧,热越盛,则越缓。因为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藏而不发,所以紧。石苴(k ou)原文石苴者,阴阳之虚也。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苴。石则外虚而 内实,苴则外实而内虚。石者,气虚而不蛰也。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凝近而沉结,所以石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

54、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 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 按之益坚,曰肾病。 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盖坎中之阳,生气之原也,阳根下断,阴魄徒存,坚实结硬,生气全无,是以死也。老子: 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此之谓也。【翻译】石苴脉,阴阳的虚象。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苴。石则外虚而内实,苴则外实而内虚。石脉,气虚而不蛰藏。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结冰而沉结,所以是石脉。平人气象论说:正常人的常气生成于胃,胃,正常人的常气所在,人无胃气叫逆,逆者死亡。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肾病,但石无胃是死。平肾脉来,喘喘

55、累累如钩般弯曲,按之坚硬,叫肾平,冬天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拉葛根,按之益发坚硬,是肾病。死肾脉来,发病如同夺命,手指如同弹石,是肾死。因为肾水中的阳气,是生命的元气,阳根下断,阴魄空存,坚实结硬,生气完全没有,所以死亡。老子说:柔弱,是长寿的人,坚强,是短命而亡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原文苴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苴也。脉法:趺阳脉浮而苴,浮者卫气虚,苴者营气伤。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苴,减则为寒,苴则为虚,虚寒相技,此名为革。(苴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苴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苴,此为本虚,故当战

56、而汗出也。盖离中之阴,收气之原也,阴根上断,阳魂徒存,虚飘空洞,收气全无,是以病也。【翻译】苴脉,是血虚而不能卫护。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是苴脉。脉法说:趺阳脉浮而苴,浮脉卫气虚,苴脉营气伤。说:脉形粗大有力,谓之大; 浮沉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苴;沉而且大,按之劲急有力,谓之牢;浮而且大,举 之劲急有力,谓之革,革脉者以鼓革而得名,外急中空之象也。按之有如琴弦,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并且指脉大而满指, 波动幅度倍于平常。 弦则为劲, 减其中取之劲,外急象也;大则为实,小其中取之实,中空像也,此以弦减、苴虚二脉,形 容革脉也。女子得之半产漏下,男子得之亡血失精,寒虚相搏故

57、也。(苴减相合,则名曰革, 后世苴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说:脉浮而紧,按之反苴, 此为本虚,所以应当颤抖而出汗。火中的阴气,收敛气的本原,阴根上断,阳魂空存,虚飘 空洞,收敛气全部没有,所以发病。原文血,阴也,而生于阳,阳升则化火,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凝瘀而亡脱,血脱则火泄而寒增,是以失精亡血而脉苴者,不可助阴而泄阳,盖苴则营阴外脱,而血中之温气亦亡也。【翻译】血,属阴,而产生于阳,阳升则转化为火,是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 寒,则寒凝瘀阻而脱漏,血脱则火泄而寒增加,所以失精亡血而脉苴的,不可助阴而泄阳, 因为苴则营阴气体外脱漏,而血中的温气也失

58、去了。原文促结者,阴阳之盛也。脉法: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 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曰: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日阴结也。阴阳之性,实则虚而虚则实,实而虚者,清空而无障碍, 所以不结。虚而实者,壅满而生阻隔,所以脉结。阳结则蔼蔼郁动,如车盖之升沉,阴结则 累累不平,如长竿之劲节。以阳性轻清而阴性重浊,故促结之象异焉。【翻译】促结,是阴阳的旺盛。脉法说:脉来缓,缓时一止复来,叫结脉。脉来数,数时一止复来,叫促脉。阳盛是促脉,阴盛是结脉,这都是病脉。曰:蔼蔼如车盖,形容脉 之浮大有力,即前阳结浮数脉,因其有力而盛,叫阳结。累累如

59、循长竿,形容脉之沉石有力, 即前阴结沉迟脉,因其有力而盛,叫阴结。阴阳的性质,充实之处则会有虚损而虚损之处则有充实,充实中有虚损,清虚空荡因而没有障碍,所以不间歇。正气不足而邪气亢盛,堵塞 而产生阻隔,所以脉有间歇。阳结则茂盛变化,如同车盖的升降进退,阴结则重叠不平,如 同竹竿的劲节。因为阳性轻而清澈而阴性浓重浑浊,所以促结的脉象不同。原文惊悸之家,脉多促结,以其阴阳之不济也。阳旺于木火,阴盛于金水,阳虚而生 惊者,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是以结也;阴虚而生悸者,金水上虚,阳气郁迫而不通, 是以促也。脉法:其脉浮而数,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此藏腑之结也。盖孤 阳独阴,燥湿偏盛,

60、寒热不调,其气必结。藏腑经络,本为一气,脏气结则脉气必结,脉气 结则脏气必结。若夫代止之脉,并无郁阻而中断,是营卫之败竭,非促结之谓也。【翻译】心悸的病人,多促结脉,因为阴阳气不足。阳气旺在木火,阴气盛在金水,阳 虚而生惊的病人,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所以结;阴虚而生悸的病人,金水上虚,阳 气郁迫而不通,所以促。脉法说:脉浮并且数,不能吃饭,身体感觉沉重,大便反而坚硬,叫阴结(胃肠阴寒凝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 ,这是藏腑的结。原因是孤阳独阴,燥湿偏盛,寒热不调,气必然的结。藏腑经络,本为一气,脏气结则脉气必然结, 脉气结则脏气必然结。至于代脉,并不是郁阻而中断,是营卫气衰败枯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