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兵家一、兵家的思想渊源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兵家广东湛江遂溪一中 杨爱武 考兵家之思想渊源,应追溯于古之“司马”职。汉书艺文之说:“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兵家和道家哲学的关系,可以从道家的姜太公吕望的用兵之道中获悉。二、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一)孙武生平及其兵法著述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四姓之乱”后(齐景公三十一年),孙武从“乐安”来到吴国,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成就其霸业。 孙武将其祖辈遗留下来的兵法与历代战争进行比较研究,著成孙子兵法一书。孙子兵法不仅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随着人类的
2、不断交融与合作。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该书被翻译成种语言文字。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 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出身武门。各大小诸侯国之间明争暗斗,战火连连不断。 由于齐国的动乱,孙武从齐国到吴国。他到吴国以后,由于伍子胥的推荐,孙武就带著这13篇的孙子兵法晋见吴王。 孙子兵法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这个书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个字,共十三篇。它自己本身有个逻辑体系。始计第一;
3、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避实而击虚” 二、孙子兵法的体系按现代军事学的体系来分析的话,孙子兵法包含四个层次: 1、战争观念 “慎战” 2、战略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先发制人” “速战速决” 三、孙子兵法的实践运用1、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武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其战略思想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孙子兵法是高等军校学生必读的
4、一本书。 2、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一些MBA课程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参考书。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也曾在其 营销管理一书中,探讨了兵法在营销中 的应用。日本企业家非常推崇孙子“上下同欲者 胜”的思想,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创立了 温情主义的合作型管理模式。 50年来,索尼公司“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浓缩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战略智慧的精华兵家韬略之首人类智慧之源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兵书典籍日本人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从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必修书开始,孙
5、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孙子练女兵 孙武从齐国到吴国,向吴王阖闾献兵法十三篇,吴王称善,并想观看实际的应用。于是,从宫中挑选宫女分作两队,以吴王的两名宠妃为队长,进行操练。孙武讲明纪律,击鼓演习,众宫女哗笑不止。三令五申,宫女依然不守约束,孙武说:军令不明,是将领的责任,军令申明之后,依然哗乱,就是军士的罪责。命令将两队长斩首。吴王见将斩自己的宠妃,连忙派人劝阻。孙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斩两
6、宠妃,然后操练,全军肃然整齐。孙武请吴王观看,说这支军队可以赴汤蹈火,吴王不悦,让孙武罢兵休舍,孙武说:王徒好其言,而不用其实。吴王醒悟,重用孙武,吴国军事力量日强。 兵家千古韬略 高人奇谋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纵横捭阖 各领风骚精彩纷呈 妙语连珠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三十六计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一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孙子兵法和
7、孙膑兵法被世界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和“东方兵家鼻祖”,尊为智慧之源,制胜之宝,现已译成几十种文本。不仅如此,孙子兵法中精深的哲学思想及辩证关系已远远超过了军事范畴,其中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商业竞争、外交谋略、体育比赛,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据1999年9月22日华声报报道,英国警察局墙壁上,贴着孙子兵法警句,督促警员学习。英金融时报也连续两日将孙子兵法13篇内容译成英文,制成30页特刊出版。该报强调,中国2500年前的古老军事策略,十分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商业管理,西方国家应该加以研究。该报举例,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的墙壁上,都挂满
8、孙子语录,其中最触目的一段谈及间谍战:“非智圣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不是非常圣明智慧的人不会使用间谍战,不是十分仁义的人不能够使用间谍战,手段不是十分微妙的话也不会收到间谍战的实效)三十六计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敌战计: 7无中生有 8暗度陈仓 9隔岸观火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攻战计: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0浑水摸鱼 21金蝉脱壳 22关门捉贼 23远交近攻 24假道伐虢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6指桑
9、骂槐 27假痴不颠 28上屋抽梯 29树上开花 30反客为主败战计: 31美人计 32空城计 33反间计 34苦肉计 35连环计 36走为上 貳、解釋“上屋抽梯”就是“登高去梯”,此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八計,計名為後人總結。此計意思:故意顯示有利可圖之點,引誘敵人“上屋”進入對我有利之戰場,然後“抽梯”斷其後路,迫敵就範。 笑裡藏刀為三十六計中的第十計,其意是表面友好,暗藏殺機,龐涓為得到孫子兵法笑裡藏刀,陷害孫臏。假痴不癲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意思是假裝糊塗,深藏不露,如同雷雲入冬,團聚隱沒一樣,孫臏用此計騙過龐涓,避開殺身之禍。 金蟬脫殼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一計,原意是表面保持原來的
10、形態,迷惑敵人,本體隱敝轉移,孫臏等人按照此計,讓齊國僕人裝扮成孫臏,假裝其殼,隱敝脫身,逃離魏國。“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一計,計名出自後人,近似中國象棋中的“丟車保帥”,其意是捨棄局部,換取全局的勝利,孫臏小用此計,使田忌賽馬獲勝,令齊王敬重。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此計就是來自孫臏救趙的故事,這一計的意思是攻打正面強大集中之敵,不如迂迴到敵人虛弱的後方,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然後尋找機會,消滅敵人,孫臏選用此計,既救了趙國,又重創龐涓。 擒賊擒王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八計,意思是摧毀敵方主力,抓住敵方的首領,就可以瓦解敵方的整體力量,孫臏用此計迫使龐涓退兵,使齊國暫時脫離危難
11、,龐涓受此大辱,肯定要報復孫臏。 以逸待勞一語出自孫子兵法,這一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四計,其意是保證自己養精蓄銳,迫使敵人疲備不堪,處於不利的地位,繼而戰勝敵人,孫臏不動如山,以逸待勞,再次戰勝龐涓。 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本意是指憑空捏造,栽贓陷害,該計用於作戰,是指先用假象迷惑敵人,然後假中生真,公孫閱、鄒忌用此計使齊威王對田、孫二人產生疑心,為除掉田忌、孫臏舖平道路。“借刀殺人”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計,其意是借別人的手除掉對手,鄒忌和公孫閱用此計,借楚王之手除掉孫臏和田忌於死地。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五計,原意是當敵方出現嚴重危機就趁機出擊,龐涓趁孫臏被困楚國之時,來到楚國推
12、波助瀾。“瞞天過海”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其計名雖出自唐朝,但此計內容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多被使用。此計中的“天”是指皇帝,“過海”是指難以逾越的障礙,“瞞天過海”的關鍵是將隱藏的計謀深藏於張揚暴露的行為之中,孫臏用此計瞞過楚王又瞞過龐涓,逃離險境。“偷樑換柱”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也叫偷天換日,其原意是指暗中使用計謀,以假代真,達到自己的目的,龐涓“偷天換日”誣陷孫臏帶走楚王的珠寶,禽滑“偷樑換柱使孫臏脫離險境。假途伐虢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此計是說以向對方借道為名,以達到消滅對方或奪取對方要地的目的。龐涓用此計佔領了韓國的成皋,打算以此要脅韓國交出孫臏。“聲東擊西”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六計
13、,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敵人,使敵人摸不透我方真實意圖,做出錯誤判斷,指揮產生混亂,對我無所防備,我方進攻便可攻其不備,穩操勝券,孫臏“聲東擊西”,佯攻中牟,調龐涓離開成皋,然後奪取之。“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此計的意思是無力守城時,故意暴露其空虛,使敵人疑惑不前,擔心中其埋伏。孫臏用“空城計”,使魏國先頭軍撒軍,解成皋一時之危難,龐涓大軍,隨圍困成皋。“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三計,通俗的解釋就是巧妙的利用敵人奸細,反過來為我所用,孫臏本無力長期監守成皋,用“反間計”使龐涓產生錯誤的估計,放棄長期圍困之策,轉為攻城。 “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九計,其意是製造假象,虛張聲勢,
14、使敵人真假難辨,以達到己方作戰之目的,面對強大之敵人,孫臏連續運用“樹上開花”一計,先是解脫了 成皋之困,後是解救了韓國太子。“拋磚引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計名乃後人所取,“拋磚”指的是拋小利做誘餌。“引玉”是目的。龐涓用“拋磚引玉”之計,以糧為誘餌,企圖引誘孫臏交戰,孫臏也“拋磚引玉”他比龐涓高明處在於“拋磚”誘敵之前,先示假隱真,迷惑敵人,龐涓懵懂上當,兩方軍隊被誘入事先設置的伏擊圈。“混水摸魚”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計,其意是當敵方混亂無主時,趁機亂中取利,龐涓為了付孫臏的伐交,讓公孫閱攪亂齊國的數座邊城 。暗渡陳倉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八計,此計計名出自後代名將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
15、故事,此計的意思是正面佯攻,牽制敵人,迂迴敵後,出奇致勝,此計與聲東擊西既相似,又不同,不同處在於聲東擊西隱敝的是攻擊路線。孫臏用此計既瞞過韓國君臣又瞞過龐涓,攻克上黨,離開韓國。“美人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一計,此計最早出自古兵法“六韜”,“美人計”的意思是利用美女達到自己的目的,公孫閱利用“美人計”成為齊王近臣,齊王對他言聽計從,使田忌與孫臏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反客為主”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計,該計的意思是由客變主,力爭主動,孫臏為破“美人計”,派鍾離春進宮,用隱語勸說齊王,齊王看鍾離春聰慧,欲封鍾離春為后,孫臏為國家放棄個人情感,勸說鍾離春反客為主,成為王宮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指
16、桑罵槐”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六計,通俗的解釋就是“殺雞儆猴”、“敲山降虎”。古往今來,軍隊的將帥們常用此計樹立威嚴,嚴明軍紀,大國往往以此威攝小國就範,鍾離春“指桑罵槐”殺美玉,威振後宮,使得嬪妃不敢不聽令於鍾離春。“連環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五計,其意是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環相扣,孫臏為根除朝中內患,先離間鄒忌與公孫閱的聯盟,然後利用鄒忌引誘公孫閱就範,再用公孫閱一事逼鄒忌辭去相國一職。“遠交近攻”是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三計,“遠交”就是結交遠方國家,“近攻”就是攻取近鄰國家。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常用此計分化瓦解敵方鄰國,各個擊破,以達到 擴張的目的,戰國後期,謀士范雎總結前人計謀,在說服
17、秦王時,提出“遠交近攻”一計,與秦、韓等國結盟,平息了國內叛亂,並以根本上改變了被動的局面。“打草驚蛇”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三計,其意有二:一是指敵情不明時,以不同手段,“打草”以驚“蛇”動,然後消滅之,二是使隱敝之敵,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讓敵人發現我方意圖,使我方處於被動之位,孫臏用“打草驚蛇”之計,查出刺客所在,然後再驚其出動,最後消滅之。調虎離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五計,此計的意思是誘敵離開有利之地,然後使其就範,孫臏用此計,誘騙公子郊離開魏國的保護,隻身回到齊國,輕而易舉將其抓獲。“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意思是為更有利的消滅敵人,有意暫時放縱敵人,使敵人放鬆警惕,一意孤
18、行,我方則伺機而動,殲滅敵人,孫臏為根除叛亂勢力,用此計放縱公子郊師,在其叛亂之時,將其消滅。“借屍還魂”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四計,原意是指,已經死亡的東西,借用另一種形勢得以復活,龐涓用假公子郊師代替死亡的真公子郊師,使齊國的叛亂勢力死灰復燃。“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九計,此計是指以根本之處解決問題,就如抽去釜底燃燒的柴薪,才可徹底止住釜中之水的沸騰,孫臏當眾揭開假公子,使太后不再阻擾平叛,同時令叛軍人心浮動,紛紛逃離,齊國叛亂之水,再也無力沸騰。“順手牽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二計,該計的意思是發現敵人微小漏洞,只要不因小失大,便及時利用,即使是小勝,也不應放過,孫臏在與敵人相持不下又無
19、法取勝之時,發現垂都空虛,順手牽羊,奪取垂都。“關門捉賊”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二計,此計的意思是,對必殲之敵,四面包圍,聚而殲之,就像“關上門捉賊,堵住籠抓雞”一樣,孫臏選用此計,消滅叛軍,平定了內亂,並為齊國軍隊爭取了修整時間。“苦肉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四計,其意是指用看似“違背常理”的自我犧牲,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龐涓用此計騙過韓國君臣,使太子申得以離開韓國。隔岸觀火是三十六計中第九計,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此計是指靜觀敵人內部矛盾激化,坐收漁利,孫臏用此計,讓韓國與魏國拼力撕殺,削弱龐涓的軍力,以利戰勝龐涓。走為上策是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意思是: 有計劃的主動撤退,以退為進,尋找戰機,
20、消滅敵人,此計在謀略上被推為上策,孫臏以走帶戰,將龐涓引誘到馬陵道,一舉殲滅,在古代戰爭史上寫上了精彩一筆,這精彩的一筆之後,孫臏走了,他留下了孫臏兵法,二千年後,當孫子兵法風靡世界時,世上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說孫子兵法乃孫臏所作,公元一九七二年,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一號西漢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既有孫子兵法也有孫臏兵法,此種說法才得以更正。 三十六計是後人根據孫臏和龐涓之間的謀略之戰以及中國古代許多有名的戰例總結而成,本片中的三十六計絕大部份故事是根據三十六計中的計謀精髓演繹而成,並非歷史原貌,特此說明。 孫臏兵法 踵繼孫子遺規,而在現實、時勢的運用更加純熟靈活,這一偉大的思想結晶非但於古之
21、戰陣殺代具有實效,施之於今日商場攻守進取亦可垂式典型。本書為孫臏的一生形象,以及其思想著作,綜析剖理,堪稱最佳的孫臏研究作品。谋攻孙武课前预习辒( )1.易读错写错的字橹( )闉( )忿( )縻( )轒( )虞( )御( )lynfnmfnwenyy课前预习2.一词多义凡凡用兵之法(大凡)凡三往(总共)善非善之善者也(形容词,好)齐、楚之交善(动词,友好、亲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动词,擅长)学万人敌(动词,抵挡、抵抗)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名词,危险)农者殆则土地荒(形容词,懒惰)故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敌敌则能战之(相等)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名词,仇敌、敌人)故上兵伐谋(连词,因此)故
22、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3.词类活用全国为上( )屈人之兵(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个降服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名词作状语,像蚂蚁那样课前预习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是齐国田完后裔,赐姓孙。吴王阉闾为振兴国力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闽阊重用,任命为将。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现存十三篇,所以也称孙子十三篇。篇目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走近作者 “谋”是计谋,“攻”是攻击。孙子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创“谋攻”一词,用以阐述他对军事学上的卓见。只知兵攻,
23、决胜于锋刃之下,纵能完全歼灭敌人,也绝不能保证我军无一伤亡,俗语云:“杀贼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警告我们,战争不论胜败,双方都会伤亡很大。因此,曹操注曰:“欲攻敌必先谋。”刘邦也曾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孙子继作战篇后,提出“谋攻”问题,做系统的发挥,意义极为重大。“谋攻”用今语译出,就是论谋攻当以全策取胜。 文题阐释谋攻翻译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连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连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班全部降服是上
24、策,击破敌人一个班就差一些。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了望敌军的高车和(攻城用的)战车,准备(攻城用的)器械,三个多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三个多月才能完工。将官忍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命令士兵象蚂蚁那样去爬敌人的城墙,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而城还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害呀。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使敌人降服而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长期作战。一定(要)以全胜的
25、策略争胜于天下,因而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这就是谋划进攻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能设法战胜他们,(比敌人兵力)少就要能摆脱他们,(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同敌人作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集中兵力,即使强大敌军也可擒获。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佐得周到国家就一定强盛,辅佐的不周到国家就一定衰弱。所以国君妨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前进却硬要让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后退却硬要让它后退,这叫做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懂得军队内部事务而干预军事行
26、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指挥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怀疑。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这就叫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人(并且)了解自己,百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各半;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必然失败。不战而屈人之兵谋 攻上兵伐谋君帅和谐知己知彼整体感知重难
27、点探究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哪几个要点?说说你的理解。要点:(2)国君与将帅的关系要摆正。(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上兵伐谋的思想。 (1)孙子在本篇中提出的上兵伐谋的思想,可以说是军事战略学中的大智慧、大谋略。作为一般的军事将领,几乎共同地认定了一个道理:即将军的功勋应该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尸骨上树起。其实,这是一个十分偏颇的观点。一个统兵的将帅如果只会从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善于从政治的、谋略的角度三思考问题的话,他只能称得上是一个纠纠武夫,而不是一个能驾驭战争之舟的英明统帅。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王者之气,靠的是天道民心。而以战来屈人,多的是杀人掠地的霸气。 王者之气
28、能屈人,亦能服人,故能求得长久平安。 而霸气压人,虽也能迫人顺服,但毕竟埋仇恨的火种,时机到,反叛之火又会重燃。 理解: (2)在规模浩大、持久的战争中,国君与将帅的关系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英明的国君也是国君,他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帅,因此,对一些诸如进攻撤退一类的军事行动,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干预。 作为亲临前线指挥战争的将帅,也不应因为国君对一场战争有什么要求而拘泥 于国君的说词,而应该根据前线敌情我情的变化来临机处理一些重大的军务,不能让不了解前线军情的国君的一些决定干扰了自己的决心。 理解: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所以能成为军事征战中的格言,是因为他揭示了战争中一个最
29、为普遍的规律。 孙武认为,只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不了解敌人,这样的将帅只能打一半的胜仗;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不明了,两眼一抹黑,这样的将帅肯定打一仗败一仗。只有对敌我双方兵力、火力、地形,天时、后勤保障、乃至将帅本身的性格秉性、爱好等都了然于心,才能打一仗,胜一仗,百战不殆。 理解: 本文内容丰富,而且所讲的道理又是深奥的兵法,但作者用笔却极其精练,比如“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句话既说明了攻城之弊,又从反面证明了“伐谋”之利。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概括精练,已成为流传下来的成语。鉴赏与写作语言风格精练的语言。(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用法。 1、全
30、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形容词作动词,使整个降服。2、毁人之国而非久之也。久:形容词作动词,长久作战。3、必以全争于天下,全:形容词作名词,全胜的策略。 4、十则围之。十:数词作动词,有十倍。 5、识众寡之用者胜。众:形容词作名词,众多的士兵。寡:形容词作名词,极少的士兵。用:动词作名词,运用方法。6、以虞待不虞者胜。虞:动词作名词,准备。 7、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能:名词作动词,有才能。 (二)解释下列各句画线的虚词。 1、凡用兵之法 的(助词)2、不战而屈人之兵 却(连词) 3、敌则能战之 就(连词)4、以虞待不虞者胜 用(介词) 5、三军既惑且疑 又(连词)6、必以全争于天下 在(介词)虚实
31、 战略战术:避实击虚 解题: 虚实两个字相对成义。“虚”,是空虚;“实”,是充实。这是虚实两个字的一般意义。这儿用“虚实”两个字题篇,系专就军备设施的情形和兵力配备的状况说,同泛论虚实两个字的意义有别。不过,单就军事来说,平时和战时也不能完全一样。 一、平时军备设施完善叫做“实”;军备设施废弛叫做“虚”。 二、战时兵力配备周密叫做“实”;兵力配备疏漏叫做“虚”。 平时和战时虽不尽相同,但平时的“实”是战时的基础。平时若“虚”,一旦国家发生战争,再想把兵力配备周密,没有漏洞,那就困难了。近代战术上说的情况判断,就是指审查兵力配备的虚实而说。不过,所说尚不能尽本篇虚实的妙用。【原 文】 凡先处战地
32、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注 释】 (1) 处:居止,这里是到达,占据的意思。 (2) 趋战, 仓促应战。趋, 疾行、奔赴。 (3) 致人而不致于人:致, 招致、引来。致人, 调动敌人。致于人, 为敌人所调动。 今译: 大抵先据战地以待敌人来战的就安逸,后据战地以慌忙应战的就疲劳,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却不被敌人调动。能使敌人自动来战的,是用小利引诱它;能使敌人想来不能来的,是设法妨害它。所以敌人安逸要能使他疲劳,饱食要能使他饥饿,安守自固要能调动他出战。-总论转变虚实
33、的要诀,其关键即在“致人而不致于人。【原 文】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注 释】(1) 出其所不趋: 出, 出击。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即击其空虚。不, 这里当作“无法、无从”之意解。 (2) 神:神奇, 深奥。 今译: 出击向敌人不能赴援的地方,奔袭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走千里长途却不(至于人马)困乏的,是走向没有敌人的地方;进攻而必然取胜的,是攻击敌人不设防(或防守不坚固)的地方;防守就必然能牢固
34、的,是防守敌人一定要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向哪里进攻才行。(善于攻守的人,他的守形难窥,真是)微妙呀!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形迹;(他的攻形难御,真是)神奇呀!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声息。所以能掌握敌人(生死)的命运。 【原 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注 释】 (1)攻其所必救也:必救, 必定救援之处, 喻指利害攸关之地。此句意为由于我已把握了战争主动权, 故当我欲与敌进行决战时, 敌不得不从命。之所以如此
35、, 是因为我所选择的攻击点, 是敌之要害处。 (2) 画地而守之: 画, 界限, 指画出界限。画地而守, 即据地而守, 喻防守颇易。 (3) 乘其所之也: 乘, 违, 相反, 此处有改变、调动的意思。之, 往, 去。句意谓调动敌人, 将其引往他处。今译: 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冲击它空虚的地方;后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到的,是迅速得使它来不及追赶。所以我军想要决战,敌人虽然据守高垒深沟,却不得不同我军打仗的,是进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军不想决战,即使在地上画线作为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军打仗的,是把它牵引到别的方向去。 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有几层意思?有何感想?虚实是一篇妙语连珠的
36、佳作,主要论述在作战指导上必须“避实而击虚”。“困敌而制胜”,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主动灵活地争取战争的胜利。争取主动,先发制人 孙子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是本篇的主旨。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所谓“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所调动。他认为,指挥作战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是战争指导上的重要原则。“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名言历来受到兵学家的重视。李卫公问对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无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2000 多年前的孙子,能看到主动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若干宝贵的争取和造成主动、避免和摆脱被动的原则和方法,无疑是十分可贵的。主动地位的取得不能靠空想,而是通过主观能动
37、性的发挥去努力争取。本篇首先指出,在未战之前,要“先处战地而待敌”,先敌完成作战部署,以逸待劳。他所谓的”逸”,就是先敌准备、先敌休整、先敌部署,这样便能居于有利地位,从容作战。军事斗争的最高艺术,莫过于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然而,敌人的指挥官也是有头脑的活人,采取一厢情愿、强加于人的办法,敌人是不会接受的。善于“投其所好”,方能调动敌人就我所范。我军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采用的“牵牛战术”,就是个调动和疲惫敌人的战法。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我山东、陕北根据地,企图“伸开双拳”,首先歼灭我华东和西北野战军,然后再转击我晋冀鲁豫野战军。针对敌人这一作战意图,毛泽东将计就计,一面
38、电令我华东野战军在胶东摆开与敌人抗争的态势,以积极的行动将敌人的“右拳”诱向渤海之滨;一面率领我西北野战军,主动出击榆林,将敌人的“左拳”继续向西北方向拉。蒋介石以为双拳齐挥,击中了我的要害,结果却造成自己“胸膛垂露”。这时,我刘邓大军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胸膛,扭转了全国战局迫使蒋介石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集中兵力,避实击虚虚实这对范畴指的是,军队作战所处的两种基本态势力弱势虚和力强势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他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意思是,用兵的法则像流动的水一样,水流动起来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
39、的法则是避开敌人防守坚买的地方而攻击其空虚薄弱的部位。但是,有时敌人却很强大、坚实,那又怎样谈得上避实击虚呢?这就要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变强敌为弱敌,以达到避实击虚的目的。孙子说:“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主要是讲强弱转化问题。意思是,用“利”和“害”调动敌人,使它由主动转化为被动,由“佚”(逸)转化为“劳”,由“饱”转化为“饥”,由“安”转化为“动”。这样,就使敌人由强转化为弱,这是避强击弱的先决条件。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
40、故能为敌之司命。(所以,善于进攻的人,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人,使敌人不知道如何进攻。微妙啊微妙,微妙到没有行迹可寻循;神奇啊,神奇到没有丝毫声息,所以能够掌握敌人的命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我方军事行动是要隐藏还是要公开暴露,在根本上取决于敌我双方的战况。在战争中,我方军事行动,包括兵员运动,资源储备,武器装备等都应高度保密,保密到使敌人无形可窥,既是全方面地封锁各种信息,使敌军无计可施。在作战对象和攻击方向的选择上,要拣弱敌打,以强击弱。孙子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胜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这些论述的意思都是说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敌人的弱点,以己之实、击敌之虚。例如,公元前632 年,晋文公率晋、齐、秦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树脂型胶粘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学院选聘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喀什地区招聘中学教师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克拉玛依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院前急救信息系统合作协议书
- 河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
- 毕业实习周记范文
- 2025年新型膜材料及其装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电子握力计项目发展计划
- 港口装卸作业培训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真题(无答案)
- 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牙科氧化锆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拖欠维修费车辆以车抵债协议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复印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暑假安全家长会4
- 2024年安徽省泗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 202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JG/T 202-2007工程管道用聚氨酯、蛭石绝热材料支吊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