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的传统与孝敬父母教育课件_第1页
孝道文化的传统与孝敬父母教育课件_第2页
孝道文化的传统与孝敬父母教育课件_第3页
孝道文化的传统与孝敬父母教育课件_第4页
孝道文化的传统与孝敬父母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部分 一、我国孝道文化的传统二、孝道文化的内涵 三、孝道教育的意义四、孝敬父母教育的现代要求 五、孝敬父母教育的实施 案例 中国的孩子心里没有父母 1992年,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对象为15所中学的10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前10名尊敬的人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 我国几千万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

2、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认识,心中从来只有自己,没有父母和他人。原因在我们周围,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老人的现象却大有人在,把年老体弱的父母视为累赘,随意侵犯老人的权益,辱骂、殴打、虐待老人。还有甚者是赡养倒挂,吃老成风,白吃团。据北京市对上百户老人的调查表明,80%的老人还在抚养着长大成人的儿女。利用搭伙、带小孩、房租、水电气补贴等手段吃老、啃老。 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五四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路线,对孔孟儒家伦理道德全盘打倒否定的结果。中华民族

3、孝敬父母的美德及其传统教育缺失。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意识淡薄。致使教育培养年轻一代孝敬父母敬老爱老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成为学校现代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做人为人的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传统 一、我国孝道文化传统 (一)“崇孝”形成传统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他是首孝的典范。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取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顺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顺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 舜的孝心感动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

4、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佐料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是自远古沿习流传下来的。周代制礼倡德: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子(慈)、良、恭、义、仁、惠、柔、敬、和、友、中、懋等品德规范,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 “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 “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六行”:孝、友

5、、睦、姻、任、恤。形成传统 孔子重礼乐之教。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孟子发展孔子思想。孟子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形成传统 朱熹是后汉儒家思

6、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孙中山提出八德目。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7、”等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形成传统 周代制礼倡德: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子(慈)、良、恭、义、仁、惠、柔、敬、和、友、中、懋等品德规范,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 “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 “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灭亡。形成风尚 (二)“崇孝”形成风尚 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

8、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 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61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形成风尚 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

9、帝时,昭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 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内涵 二、关于孝道文化的内涵 舜是中国古代首孝的第一君主。孔子是孝敬父母教育的第一人。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

10、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国之瑰宝,它所产生的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举世为之赞叹。 孝敬父母,历来被视为“百行之先”“齐家之首”。孝,其本义就是孝敬自己父母.最直白的意义就是儿女对双亲和长辈的义务,责任,基本要求是敬与爱,即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和依恋。表现于外就是以温和、愉悦、恭敬的态度,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力求给父母带来幸福、欢心以致荣耀。内涵 孝道文化是孝敬父母的广义,拓展 包括: 缅怀祖先 敬养父母 培养后代 关爱他人 忠于祖国内涵 1 孝敬父母是人类的天性

11、。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这五方面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虽然孝亲是人类的天性,但是要自觉地尽孝道义务,还有赖于后天的养成教育。这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缘故。 孝亲是人的天性

12、,孝道是社会的天理法则,不孝就是丧天良,就应该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惩罚。“罪莫大于不孝”“非孝者无亲”,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那就像没有人性的畜生。内涵 2孝亲是一切善德的起始点。孔子说:“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就是说人们的善心、善德、善举可以通过众多的方面来表现,可以通过多种途经来修炼,可以达到不同境界,但是归根结蒂还是从孝的这种血缘亲情中萌芽、发端而来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始点没有抓住,其他德行不可能形成打牢基础。内涵 3孝道是教化的根本。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识是说,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的即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13、的。德育是素质教育之首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思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难以泯灭的。因为是为人做人的规律。内涵 4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作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孝道精粹,体现了孔子的辨证思想和民主思想内涵 5孝亲强调推恩敬老。孝敬分养亲、敬亲、尊亲三个层次外,还强调“推恩”。孟子说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14、矣。”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把孝亲敬老的美德推广到同学、师长及社会每个成员,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兼及他人的父母长辈,使全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能够互尊互爱,和谐相处。内涵 6. 孝忠相通,孝始忠结. 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承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小家与大家本质相通。 古之孝道有精华也有糟粕。有过时的、落

15、后的、甚至反人性的。如24孝里面有的故事就不妥。我们应当科学挖掘开发吸收。剔除糟粕,承继精华,为我所用。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价值 三、孝敬父母教育的意义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圣洁的天性,是一切善行的起始点。孝道可以推及社会,和爱国心息息相通。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是最基本的为人做人的伦理教育价值 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尊师,如何敬老,如何爱国.有助于构建和谐学校 开展孝敬父母教育, 有助于解决目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进入老龄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因为家庭养老在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条件下,仍是绝大多数人依靠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农村。 开展孝敬父母

16、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才能社会安定,而孝道在维系、稳定家庭具有任何其它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孝”,明显优点,一是范围小,限于家庭,十分具体;二是孝的对象是双亲,与每个人的关系密切;三是邻里友好、亲戚同事之间,易于彼此舆论监督,道德评价,非常直接。 “孝”能有力地把家庭道德建设提到一个新水平。家庭精神文明水平高了,必然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观,从而切实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价值 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不可能处理好和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一般情况下在社会

17、上是遵纪守法,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因自己的不负责任累及父母、家庭。这样的人多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也就提高了,社会环境也就安定和谐多了,也必然能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要求 四、孝敬父母教育的现代要求 新的历史条件下承继中华民族孝敬父母传统美德,应当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标准,符合现代要求.可以归纳以下10条: 要尊敬父母,不要自宠独尊 要爱怜父母,不要负心冷漠 要心疼父母,不要心安理得 要关心父母,不要只顾自己 要侍奉父母,不要忙碌疏亲 要回报父母,不要刮老啃老 要赡养父母,不要嫌弃长辈 要慰藉父母,不要荒学徒悲 要孝亲敬老,不要冷漠老人 要忠孝两全,不要

18、以孝害忠现代要求要尊敬父母,不要自宠独尊 当今社会“子女独生化”趋势越来越大。有独生便奠定了他们在家庭的特殊地位,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霸王是其称谓。表现在他们身上就是那种“自宠独尊”,许多孩子自私、冷漠、任性,不懂孝敬父母。自己每个生日都要隆重过,每样好吃的都要自己吃个够,看电视全家人都要随他的意;不对心思对父母爷爷姥爷说打就骂,父母老人溺爱无以形容 尊敬父母,心里要有父母,知父母恩. 孩子自宠自娇独尊,就是不知父母恩. 不知父母恩的孩子,心里对父母不可能有尊敬,不可能有挂念,不可能有礼貌资料 系统将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归纳为10种: (敦煌发现版本) 一者怀胎守护恩 二者临产守护恩 三者生

19、子忘忧恩 四者咽苦吐甘恩 五者推干就湿恩 六者洗濯不净恩 七者乳哺养育恩 八者远行忆念恩 九者为造恶业恩 十者究竟怜悯恩现代要求 要心疼父母,不要心安理得 在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有些孩子在吃上不顾别人,在穿上追求名牌,在用上大手大脚,在玩上追赶时髦,花钱不拘大.一个中学生请同学过生日摆10几桌,花两三千元,由父母结帐。花父母几个月的血汗钱,心安理得,一点也不心疼父母的劳动现代要求要关心父母,不要只顾自己 古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如今大学生重复证明着历史影像。现在的大学生,写家书惜墨如金,写家书越写越少,越写越短。有的几个月也不给家写信,有信就是电话里催要钱。父母在家望眼欲

20、穿,学子在外坦然心安。 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生存在“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而中国的孩子到国外大学就出现“说话洋气了,穿戴土气了,花钱扣气了”的三气呢!根子在教育,在环境现代要求要侍奉父母,不要忙碌疏亲 现在,侍奉父母的传统孝德在年轻一代和不少家庭中几乎失传了,儿女们“忙碌疏亲”、“奋斗忘孝”的现象十分普遍。市场经济的激烈竟争,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使得大家陷入了一种“全都忙”的境地,许多做儿女的整天都在忙碌。 忙什么呢:“忙学习”个人奋斗垫底子;“忙工作”加班加点干事业;“忙挣钱”下海扑腾无止境;“忙小家”精心营造安乐窝;“忙孩子”望子成龙累不疲。忙来忙去就是忘了“忙父母”。现在很少能

21、看到,人人在为侍奉自已的父母而操劳忙碌。 就这样,老人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床边竟没有亲生儿女守护,老人一生的希望换来的竟是最后的失望现代要求要回报父母,不要刮老啃老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出现刮老啃老现象,在农村则高达85%具体表现:一是刮钱啃钱;二是刮物啃物;三是刮劳力啃劳力。有的儿女将老人当作家奴,疾病缠身还要为其作家务、带孩子,还动则打骂老人,使老人晚年很凄凉 一个不懂得回报父母的人,一个从来没有回报过父母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有爱心、有良心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在社会上再出人头地,也很难想象他真能以爱心回报他人、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22、。因为他不懂得感恩现代要求要赡养父母,不要嫌弃长辈 赡养父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不赡养高龄父母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在农村,新房是子女们自立门户的标志。老人大多数住在老房,年久失修;跟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往往要腾出堂屋正房给儿子取媳妇用,自己住进夏热冬冷的小偏屋里。有的还住进老菜园屋、老场院屋、看瓜屋、看果园屋、看鱼塘屋 在城市,一些退休老职工正沦为社会的相对贫困阶层。尽管他们多子多女,但收入低,尚在为自己生存奋斗。有些老人不比农村老人好到那里去。与儿女分居的老人常常是度日如年,有的沿街乞讨,有的靠捡垃圾为生有的被儿女送进托老所,儿女常年不见面,亲情寡淡,孤寂难耐现代要求要慰藉父母,

23、不要荒学徒悲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侍奉和赡养父母,还要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使父母得到荣耀,这是尽孝的圆满结果和更高境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千百年来,一代接一代的父母们的愿望。多少父母把子女的前程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精神上的寄托。这种血脉相承的中国父母的心态和本性,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矢志不移,生生不息 孝敬父母就要理解父母的这种精神寄托,就要立志勤学,就要努力工作,天天向上,奋发有为,让父母从自己的学业上进、事业有成中得到情感上的宽慰。不要荒学徒悲。母以子贵,父以子荣,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这是回报父母最好的礼物现代要求要孝亲敬老,不要冷漠老人 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人的父母,对他

24、人的老人要像对自己的老人一样负责。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冷漠老人的事比比皆是。车上不让座,购物参观不优先、路上跌倒无人扶,对面相逢不打招呼等等。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现代要求要忠孝两全,不要以孝害忠 忠孝不能两全的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存在很深。只孝不忠者有之,只忠不孝者有之,甚至有的以孝害忠,只忠不孝。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极左的年代,提倡的是牺牲小家、牺牲父母、牺牲儿女、牺牲

25、自己干革命,对忠孝两全的英雄人物只总结忠的一面,不总结孝的一面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曾指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古代“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的支配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 幸福是人类存在追求的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幸福。为了人类幸福应当忠孝两全,应当对每个社会角色都做到圆满,不可以偏盖全实施 五、孝道教育的实

26、施加强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应当注重做好以下方面: 1开展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活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使他们懂得“奉事老人,不是封建,不是资产阶级思想,而是人类美德”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做到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做一个懂孝敬,讲孝行的孩子。资料 尊敬父母应做到: 充分尊重父母的意见 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 充分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 尽量满足父母的意愿 经常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 经常向父母表示问候和关心 资料 赡养父母应做到: 尊亲是养父母”心”,养亲是养父母的”身” 吃饱穿暖住好 注重身体保健 生活服务周到实施 2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中国人讲孝,既重赡养,也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在有些人看来,父母老了,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养活他们,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