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7-小脑-cerebellum汇总_第1页
医学资料7-小脑-cerebellum汇总_第2页
医学资料7-小脑-cerebellum汇总_第3页
医学资料7-小脑-cerebellum汇总_第4页
医学资料7-小脑-cerebellum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脑 Cerebellum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李振华2021/7/18 星期日小脑的发生 在种系发生史上,小脑的发展是与动物生存和运动方式的演变密切相关的。了解小脑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对小脑主要功能的理解。动物在运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反射性地调整躯体的重心以保持平衡,根据这种需要,在前庭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枢器官就是小脑。 2021/7/18 星期日小脑的发生小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动物在水中躯体作蛇样运动向前推进时首先出现的是绒球小结叶,它是水栖动物对躯体运动实现平衡调节的整合中枢;第二阶段是当水栖动物依靠鳍向前运动时,开始出现小脑蚓部,主要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最后,当动物靠

2、肢体将躯干撑离地面,地心引力的作用加强,运动方式趋于复杂,需进一步调整肌肉运动以保持平衡时,便出现了小脑半球。在人类由于直立行走,上肢成为劳动器官, 因而小脑半球达到了高度的发展,它主要和肌肉的精细灵巧运动调节有关, 在保持肌肉运动精细度上起重要作用。小脑发展的历史证明,小脑最基本的功能必然是与反射性调节肢体的运动以保持身体平衡有密切关系。小脑的胚胎发生,源于后脑泡,由后脑泡两侧的翼板互相融合而成。胚胎第三个月时,小脑表面开始出现沟、裂, 逐步形成小脑片和小叶。小脑白质内的神经纤维,早期无髓鞘,最早发生髓鞘的部分为绒球内的纤维,依次是旧小脑,新小脑内的纤维髓鞘发生最晚。出生后,小脑的结构发育仍

3、未完成,约在1 1.5岁左右才趋予完善。2021/7/18 星期日一、小脑的位置与毗邻小脑cerebellum位于颅后窝,其上面平坦,隔小脑幕与大脑枕叶相邻。下面的中部凹陷,小脑镰深入其中,两侧小脑半球的下面恰位于颅后窝底的左、右小脑窝内。前下方借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2021/7/18 星期日小脑的位置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the cerebellum of a 16-year-old female. Sagittal slice. 2021/7/18 星期日临床要点 小脑的毗邻 小脑的背侧为枕鳞,枕骨骨折最易伤及小脑。小脑与颅内静脉窦的关系小脑蚓的上方正

4、中:直窦后上方:窦汇,向左右延续成横窦,后续于乙状窦小脑镰后缘内:枕窦,上与窦汇相连通故小脑被硬脑膜窦所环绕,小脑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上述结构,以免造成大出血。小脑与脑干关系:密切二者均位居颅后窝内,借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所以脑内的占位性病变常导致枕骨大孔疝(亦称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而危及生命。二者之间的间隙为第四脑室2021/7/18 星期日MR scan showing an enhancing mass which is a meningioma growing from the meninges at the edge of the foramen magnum.

5、The tumour is benign but is causing compression of the brain stem and secondary hydrocephalus. MRI scan of head in sagittal plane. 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两侧部膨隆部小脑蚓vermis:小脑中部缩细小脑表面有许多小的近似平行的回,称小脑叶片cerebellar folia。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脑上面平坦位于前、中1/3交界处有一条深而明显的沟,称为原裂primary fiss

6、ure,以此为界将小脑分成前叶和后叶。近后叶边缘处有一水平裂horizontal fissure。原裂水平裂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脑体corpus of cerebellum借原裂分为前叶和后叶。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 of cerebellum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 of cerebellum位于原裂与后外侧裂之间,占小脑的大部分,是进化中的最新部分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在小脑下面中央部从前向后依次为:小结nodule 小结向两侧以绒球脚与绒球相连,构成绒球小结叶。蚓垂uvula of vermis蚓锥体pyramid verm

7、is蚓蚓结节tuber of vermis。绒球和小结的后方有一深沟,称后外侧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 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种系发生研究表明,小脑由为较古老的绒球小结叶(发育早,见于各种脊椎动物)和较新的小脑体(发育晚,仅见于哺乳类动物)组成,两者间隔后外侧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是最古老的部分,称原小脑archicerebellum。在功能上与前庭神经核及前庭神经联系,又称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脑扁桃体 to

8、nsil of cerebellum位于延髓的背侧,枕骨大孔的上方与枕骨大孔的位置关系,根据国人资料可分三种情况:位居枕骨大孔上方位于枕骨大孔内突向枕骨大孔下方23mm故枕骨大孔疝的诊断,不能单纯靠影像而应结合临床表现 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被挤压向下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或称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而危及生命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脑各部所具有的传统命名与其发育和功能毫无联系, 在这种分部中,小脑蚓的大部分结构与两侧小脑半球的叶相连:中央小叶central lobule连两侧的中央小叶翼ala of cental lobule;山顶culmen连两侧的方形小叶qu

9、adrangular lobule;山坡declive连两侧的单小叶simple lobule;蚓叶folium of vermis连两侧的上半月小叶superior semilunar lobule。 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蚓垂连两侧的小脑扁桃体;蚓锥体二腹小叶biventral lobule;蚓结节连两侧的下半月小叶inferior semilunar lobule 只有小舌lingula 不与小脑半球的任何结构相连。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中央小叶山顶山坡蚓叶上蚓方叶原裂单小叶次裂上半月小叶水平裂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舌中央小叶上蚓上

10、髓帆绒球第四脑室下髓帆小结蚓垂蚓锥体蚓结节下蚓中央小叶翼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后外侧裂小脑扁桃体二腹小叶下半月小叶2021/7/18 星期日二、小脑的外形小脑正中矢状切面观:此切面是识别小脑原裂的最佳层面。可见其深深地陷入小脑内部,以此分辨小脑的前叶和后叶由原裂向前分别是山顶,中央小叶,和小舌向后是:山坡、水平裂、蚓结节、蚓锥体、蚓垂、后外侧裂、小结小脑的下蚓、上髓帆、下髓帆共同构成了第四脑室的顶,第四脑室正中孔位于下髓帆的正中,向后与小脑延髓池相连通小脑叶片和位于叶片内的白质组成小脑活树arbor vitae 2021/7/18 星期日三、小脑的功能分叶原小脑archicerebellum

11、:又称前庭小脑包括小结与之相连的绒球脚和左、右绒球,共同称为绒球小结叶从发生和进化上较古老,小脑前叶和后叶的高度发达,已将此结构卷入深面,小心的扒开前外侧裂,即可见其全部此部主要接受来自同侧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节的纤维,即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传入原小脑其传出纤维又返馈到同侧前庭神经核,或参加内侧纵束,支配管理躯干肌运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完成各种前庭刺激所致的肌张力改变,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2021/7/18 星期日三、小脑的功能分叶新小脑neocerebellum,又称大脑小脑为原裂之后的部分,包括腹侧面的左、右小脑扁桃体,为小脑三个叶中体积最大的部分,也是人类比其他动物的小脑进化更高等的部

12、分此部的传入纤维来自对侧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形成的额桥束,顶、枕、颞桥束,在脑桥核中继后,越边至对侧经粗大的小脑中脚传入该部皮质在人类,大脑额极、颞极、枕极明显突出;脑桥基底部膨大而向腹侧隆起;发达而粗状的小脑中脚;宽厚的小脑后叶,它们是一致的新小脑皮质的传出纤维经齿状核中继后,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至对侧红核,然后加入红核脊髓束至脊髓前角神经元或经丘脑腹外侧核中继后投射至大脑皮质运动区,再由皮质脊髓束至前角神经元,从而管理躯干、四肢骨骼肌的协调运动 2021/7/18 星期日三、小脑的功能分叶旧小脑 paleocerebellum paleocerebellum: 亦称脊髓小脑位于原裂与前外侧裂之

13、间的部分,此外蚓垂、蚓锥体,也属此部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和楔小脑束的纤维,将躯干、四肢骨骼肌肌张力的变化随时传入此部,此外尚有网状小脑束的纤维也传至旧小脑脊髓小脑的皮质中,不同区域负责管理着躯体不同部位的肌张力,即有一定的定位关系该部的传出纤维,必经小脑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中继后,由小脑核再发纤维离开小脑,返馈至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网状脊髓束,支配同侧脊髓前角和r一运动神经元,实现对躯干、四肢肌张力的调节部分纤维经小脑上脚至对侧红核或丘脑的腹外侧核分别中继后,再经红核脊髓束或丘脑辐射至大脑皮质再由皮质脊髓束最终控制脊髓前角r-神经元,管理肢体远端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 202

14、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为一层灰质,称小脑皮质。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由出入小脑的纤维构成。髓质内的灰质核团称小脑核。在小脑的矢状切面上,可见小脑沟呈树枝状自由分支,小脑叶片和位于叶片内的白质表现为树样结构,称小脑活树arbor vitae。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分子层molecular layer含有两种类型的神经元星形细胞(外)篮状细胞(内)这些神经元分散在其他神经元树突中间,大量细的轴突与小脑叶片的长轴平行走行。有胶质细胞散在其中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cerebella

15、r cortex梨形细胞层piriform cell layer由单层体积较大的Purkinje细胞构成,该细胞为大的Golgi型神经元,胞体呈梨形、梭形,其树突伸向分子层,初级和次级的分支是光滑的,随后的分支便被短而厚的树突棘所覆盖,树突棘与颗粒细胞的轴突构成突触结合,在该层底部,purkinje细胞的轴突穿过颗粒层、小脑白质进入小脑核并对之起抑制作用,其侧支与篮状细胞、星形细胞构成突触结合,部分Purkinje细胞的轴突直接至脑干的前庭神经核Purkinje细胞的树突还接受来自对侧下橄榄核的纤维(攀缘纤维),该纤维为有髓的细纤维,对Purkinje细胞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在人类对运动的学习和

16、记忆中起作用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颗粒层granular layer由大量小型颗粒细胞组成,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深染而密集,形似淋巴细胞其树突接受除橄榄小脑束以外的其他小脑的传入纤维,即苔藓纤维,该纤维为有髓的粗纤维颗粒细胞的轴突伸向分子层,呈“”形分叉与小脑叶片的长轴平行,与Purkinje细胞的树突构成兴奋性突触。 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颗粒层星形细胞篮细胞高尔基细胞浦肯野细胞颗粒细胞平行纤维苔藓纤维攀缘纤维浦肯野细胞轴突颗粒细胞20

17、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传入小脑皮质内的纤维,兴奋Purkinje细胞,该细胞对小脑核内的神经元产生抑制性影响。后者再发轴突,通过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红核、顶盖纹状体和大脑皮质运动区,间接影响骨骼肌运动。小脑皮质的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Golgi细胞通过其传入纤维可能减弱和限制了小脑皮质的兴奋区内Purkinje细胞的兴奋性。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1906年荷兰解剖学家Bolk在动物比较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小脑皮质可能存在躯体定位小脑皮质部分的发育与躯干、四肢

18、某特定肌群的发育间成正比小脑半球外侧的大部管理同侧上、下肢的平衡、肌张力和协调运动,在小脑后叶内且上肢在前部,下肢在后部,而在小脑的前叶内则上肢在后部,下肢在前部原裂前后部的小脑皮质为头部的代表区小脑蚓管理躯干肌,其中前蚓管理胸、腹壁肌,后蚓管理项、背、腰、骶部肌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 齿状核dentate nucleus位于小脑半球的白质内,小脑核中最大的一个核团,呈皱褶的袋状,开口向内。齿状核仅见于哺乳类动物,MRI轴位扫描可清晰显示该核,位于每侧小脑半球的白质内,呈皱襞囊袋状,开口朝向内侧,称齿状核门 hilum of de

19、ntate nucleus,被出入该核的纤维所充满,该纤维向上走行参与组成小脑上脚的大部。 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 顶核fastigial nucleus成对的圆形小核,位于小脑蚓部的白质内,靠近中线顶核参与了人类的平衡功能,该核与前庭神经核之间有直接的往返纤维,即前庭小脑束的部分纤维可以不到绒球小结叶而直接到顶核,顶核也可发纤维返馈到前庭神经核或参与内侧纵束,使人类的平衡觉反射变的迅速而直接 。栓状核emboliform nucleus和球状核globose nucleus位于顶核与齿状核之间。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

20、的内部结构: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活树顶核球状核拴状核齿状核2021/7/18 星期日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2021/7/18 星期日绒球小结叶 中间部外侧部 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前庭小脑 Vestibulocerebellum原小脑 绒球小结叶脊髓小脑 Spinocerebellum旧小脑小脑蚓和中间部及相关的顶核与中间核 大脑小脑 Cerebrocerebellu新小脑 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 蚓部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小脑下脚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传入纤维束脊

21、髓小脑后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来自同侧脊髓的胸核,经小脑下脚入小脑,终止于同侧小脑前叶的前内侧部,蚓锥体及正中旁小叶的外侧部。传导同侧肢体的肌张力感觉冲动和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橄榄小脑束oliveocerebellar tract发自对侧延髓的下橄榄核,经小脑下脚入小脑,来自下橄榄核外侧部的纤维终止于对侧小脑半球的外侧部;内侧副橄榄核的下半和背侧副橄榄核的背侧半投射到小脑蚓和小脑半球的内侧部;下橄榄核背侧部来的纤维投射到小脑的上面;始自下橄榄核腹侧的纤维投射到小脑的下面;下橄榄核尾侧部来的纤维终于小脑核。下橄榄核入小脑的纤维,为小脑皮质内攀缘纤维的主

22、要来源,该纤维对Purkinje细胞有兴奋作用。下橄榄核接受红核,中央灰质,中脑被盖和大脑运动、感觉皮质来的纤维。经脊髓橄榄束来的纤维。这样下橄榄核便构成了大脑,脑干,脊髓与小脑之间的中继核。前庭小脑束vestibulocerebellar tract由前庭神经脊核,内侧核发出的二级纤维或直接来自前庭神经的一级纤维组成。它经小脑下脚的外侧份,终止于同侧绒球小结叶,正中旁小叶和蚓垂,但二级前庭纤维数量巨大,且终于双侧顶核。将平衡觉刺激迅速而直接的传入小脑的相应部位。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小脑下脚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经小脑下脚离

23、开小脑的纤维束小脑前庭束cerebellovestibular tract 绒球小结节叶、蚓垂接受了来自前庭神经核的纤维,然后发纤维返馈至前庭神经上核、外侧核和脊核而组成该束。顶核延髓束fastigiobulbar tract 发自顶核嘴侧的纤维于同侧下降,经小脑下脚的外侧至前庭神经核;顶核尾侧部的纤维交叉后绕过小脑中脚下行形成钩束,分别止于前庭神经核和桥延网状结构的背内侧部,由这两部分纤维共同组成顶核延髓束,该束将顶核、前庭神经核和脑干网状结构三者紧密而直接的相连。 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小脑中脚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为三对小脑

24、脚中最大的一对,纤维来自脑桥的后外侧区的脑桥核,交叉后经小脑中脚入新小脑半球形成了脑桥基底部的横行纤维。故小脑中脚为皮质脑桥小脑传导通路的一部分。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出现于上髓帆的上部(小脑前切迹),走行在第四脑室顶的上外侧半,然后进入中脑下部(约在下丘的下方)。传出纤维束:齿状红核束dentatoredonucleus tract 发自齿状核纤维束,形成第四脑室的上外侧壁;始于栓状核,球状核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背侧2/3部至菱脑峡部入脑桥被盖,在中脑下丘平面纤维全部交叉形成被盖背侧交叉,交叉后的

25、绝大部分纤维包围并止于对侧红核。齿状丘脑束dentatothalamic tract发自齿状核的部分纤维,经小脑上脚上升止于丘脑腹外侧核。部分纤维在红核中继后也投射至丘脑腹外侧核,或部分的投射至丘脑板内核群,再由丘脑发纤维投射至大脑的4区皮质。该纤维束构成了小脑齿状核、红核、丘脑至大脑皮质的返馈径路。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传入纤维束:脊髓小脑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发自对侧脊髓的中间内侧核,经上髓帆传入小脑,终止与脊髓小脑后束相同,但大部分纤维至小脑前叶,少

26、量至蚓锥体和旁中央小叶,亦有的再交叉至对侧和止于双侧小脑皮质。传导躯干、上、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顶盖小脑束 tectocerebellar tract 发自中脑的顶盖,下行后形成顶盖脑桥纤维,在脑桥核中继后进入小脑,终止于蚓结节,小脑前蚓部,将视、听冲动传至小脑。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能分区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纤维联系 传入: 接受同侧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传出: 发出纤维至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前庭神经核前脚运动2021/7/18 星期日脊

27、髓小脑 Spinocerebellum纤维联系 传入: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经小脑上、下脚传入的本体感觉传出: 小脑蚓顶核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髓前角 中间部皮质中间核对侧红核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 对侧丘脑大脑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 功能: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2021/7/18 星期日大脑小脑 Cerebrocerebellu纤维联系 传入: 接受对侧皮质脑桥束经脑桥核中继后的纤维 大脑皮质脑桥核小脑中脚大脑小脑传出: 发出纤维至齿状核小脑上脚丘脑、红核大脑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 功能:控制上、下肢精确运动的计划和协调2021/7/18 星期日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机

28、能分区皮质脑桥小脑束corticopontocerebellar tract此束在人类最发达。自额前区、枕区、颞前区和顶叶皮质发出的纤维分别形成额桥束、枕桥束,颞桥束和顶桥束,经内囊、中脑的大脑脚底止于同侧脑桥核,由脑桥核发纤维越边至对侧,形成对侧的小脑中脚,主要终于新小脑皮质,部分纤维至旧小脑。用电生理方法已能在动物证实:来自大脑运动、感觉区(4、3、1、2区)的纤维投射到小脑前叶。下肢区投射至中央小叶;上肢区投射到山顶;面区投射到原裂前后的皮质。第二躯体感觉区投射至对侧正中旁小叶,从前向后的定位:面、臂、下肢。视区、听区皮质来的纤维投射到前蚓和蚓结节。皮质脑桥小脑束为目前较公认的人类锥体外

29、系的重要传导束,它将大脑、脑桥、小脑、红核、脊髓前角-细胞、r-细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人的动作更加精细、准确、协调,能参与极其复杂的活动,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差别。2021/7/18 星期日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 volunteer executing repetitive finger movements of the right hand. The arm/trunk areal activity is attributable to a stabilization function. 2021/7/18 星期日

30、六、小脑的功能小脑对平衡功能的调节根据小脑的种系发生,原小脑(前庭小脑)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它从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获得传入信息,其传出纤维通过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和网状脊髓束至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该部的主要功能为从内耳的平衡觉感受器,获得平衡觉刺激,通过改变肌张力,来维护躯体的姿势平衡。如果损伤猴的小结,则有平衡障碍,站立时左、右摇摆,行走时不平稳。损伤猫的小结和邻近的蚓垂部后,也有同样表现,损伤绒球后的功能障碍,与上述相似。如果身体被支持着,则无四肢的共济失调,震颤和肌张力下降,但有位置性眼球震颤。2021/7/18 星期日六、小脑的功能小脑对肌张力的调节旧小脑(脊髓小脑)由脊髓

31、小脑束、楔小脑束、脊髓网状束和网状小脑束获得躯干,四肢骨骼肌、肌腱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和压觉。其传出纤维通过前庭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至下运动神经元(尤其是脊髓前角的r-神经元)。旧小脑感受骨骼肌张力,肌腱的牵张变化。触觉和压觉,通过改变肌张力,来调节肌群的活动。因此该部在维持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方面起主要作用。旧小脑不是一个独立单位,它被分成若干小区,实验证明:切除大脑以后再破坏猫的旧小脑,出现去脑强直,而直接刺激旧小脑则肌张力下降,但单纯切除旧小脑并未出现相反的结果,推测可能是小脑蚓的作用最强。2021/7/18 星期日六、小脑的功能小脑对共济运动的调节新小脑由皮质脑桥小脑束中获得大

32、量的传入纤维,该纤维来自对侧大脑半球的皮质区和对侧脑桥核;同时也从橄榄小脑束获得信息。然后发纤维经小脑核、红核和丘脑中继后到大脑皮质运动区,该区发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到下运动神经元(脑干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因此新小脑促使了随意运动的协调,保证了肌力,方向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的准确性。一侧小脑半球管理同侧肢体骨骼肌的协调运动,该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定位意义。例如用立体定位的冰冻探针插入猴子一侧小脑的齿状核,进行暂时性冰冻,结果猴子同侧肢体运动的范围、力量和速度均受到影响。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协同不能和笨拙,并有不规则的粗大的和意向性震颤。小脑三个部分之间有协同活动,即姿势平

33、衡,肌张力调节和共济运动的管理功能需彼此协作,相辅相成,方能完成其生理机能。2021/7/18 星期日七、小脑的动脉脊髓后动脉postspinal a. 自椎动脉的(颅内段)内侧壁发出,绕延髓下降,其起始段发小支至小脑下脚的尾背侧部。小脑下后动脉post inf cerebeuar a为椎动脉的最大分支,于橄榄的下端发自椎动脉外侧壁,绕延髓向背侧,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背侧上行,至脑桥延髓沟再沿小脑下脚转向下,在蚓垂分为内、外侧两支,内支分布于下蚓和小脑半球的下面,外侧支分布于小脑半球下面的后部,至外侧缘与小脑下前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其主干还发出27条支至延髓和第四脑室脉络丛,延髓支穿

34、入延髓,布于橄榄后区,(包括脊髓丘脑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三叉神经脊束及其核,迷走神经背核)。另一支于小脑扁桃体外侧上升至齿状核。小脑下后动脉的特点是长而走行曲折,易发生栓塞,而影响上述供血区的功能。2021/7/18 星期日七、小脑的动脉小脑下前动脉antinfcerebellar a.发自基底动脉尾侧的外侧壁,它与其嘴侧的迷路动脉走向平行,二者之间夹以展神经,有时该动脉亦可发自小脑下后动脉。沿脑桥延髓沟,在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的腹侧由内侧向外侧走行,经桥脑小脑脚池达小脑前下面,其终未支与小脑下后动脉吻合分布于蚓锥体,蚓垂和小脑下面的前部,其穿支至小脑白质和齿状核。小脑上动脉su

35、pcerebellar a.发自基底动脉的嘴侧,它与大脑后动脉的水平段平行走向,二者间夹有动眼神经。由内侧向外侧绕大脑脚达小脑半球的上面,分内、外侧支。内侧支布于上蚓和上髓帆;外侧支至小脑半球的上面,与小脑下前,下后动脉吻合。其穿支入小脑白质、齿状核、小脑中脚、四迭体尾侧部和第四脑室脉络丛。2021/7/18 星期日七、小脑的动脉小脑动脉的变异小脑下后动脉,可一侧缺如,由小脑下前动脉分支替代。或与小脑下前动脉共干。如左、右椎动脉汇合点低时,也可直接发自基底动脉。左右小脑下后动脉口径粗细不等,最大差距可1:4。小脑下前动脉,可能被小脑下后动脉所替代,也可与其共干。上述变异,临床医生应熟悉和掌握,可为MRA提供参考。外科结扎血管时,由于其变异,可引起危险乃至死亡。2021/7/18 星期日八、小脑的静脉小脑的静脉位居小脑表面的软脑膜内,分为上、下两组小脑上静脉supcerebellar v.由小脑上面的小静脉汇合面成,向中线汇入直窦或向前汇入左、右大脑内静脉;向外侧注入横窦,向前外入岩上窦。小脑下静脉infcerebellar v. 较粗大,分别注入乙状窦和枕窦。2021/7/18 星期日临床要点原小脑受损后,病人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