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物质问题讨论_第1页
关于-意识物质问题讨论_第2页
关于-意识物质问题讨论_第3页
关于-意识物质问题讨论_第4页
关于-意识物质问题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关于意识与物质问题的讨论如果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 ,爱因斯坦相对论来源于什么地方.相对论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牛顿定律也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相对论基于的客观事实更加准确 所以覆盖了牛顿定律但是你如果要讨论客观存在和意识的问题则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所有的科学理论的来源我们都无从可知你不能只怪爱因斯坦一个人牛顿 伽利略 以至于所有人都一样 我们的理论是哪里来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不是客观的.意识不是客观的。意识反映出来的信息,可以是主观,也可以是客观。这里主客观的主体是信息,而非意识。比方:树上有十个苹果。我看见后,有了树上有10个苹果的意识“。你

2、问我这意识是不是客观的,我只能说,“十个苹果的信息是客观的,但我的意识是主观的。为什么说意识的体质就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首先从来源上讲,意识是通过人对外部事物的感观、印象,并为大脑所分析处理,这是其外部条件;而且,大脑本身也是物质性的,也是客观存在,这是其部条件。从实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受到其外部环境的直接影响,所以意识的本质就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叫做意识,那客观存在在动物脑中的反映叫做什么啊.这里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的感性是丰富的而动物的感性则是抽象的。动物只对特定的对象有所谓的感性。而人则将整个世界包括自己的感性活动,自我意识都当作自己的对象。

3、说人有意识,就是说人知道自己有意识。自我意识在先地把自己的意识当作对象。人的意识行为是一种意识流,当*一个意识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发觉到与这个行为相伴随的自我的存在。我们的意识容所具有的同一性,是我们通过反思得到的。当“我反思这些“思的行为时,发现它们具有连贯性和同一性,这种连贯性、同一性依赖于 “我这个中心;这个“我不能脱离意识之流,他不是在意识流之外,而是生存于意识流之中;意识流显现出来的现象没有空间特征,却有时间特征,只不过这些现象在时间上的先后相继关系发生于纯粹意识之,所以可称为“在间。这样,“我在意识流之中就同时面对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是可以自由地离开或返回自身的“自由

4、存在者。 “这个作为自由存在者的纯粹自我具有我思的普遍样式。但是作为自由存在者一词只不过表示自由地离开自身或自由地返回自身这类生存样式,表示自发行为的生存样式,表示对客体有*种经历、痛苦等等的生存样式。最后,在人看来客观事物已经在于人本质规定性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就是一种“自我意识。想象一下,当你看着远处的山时,山已经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心情好时天高云淡,悲伤的时候黑山压顶。人的情感借助于山的“客观物质性表达了人本身。相反,动物对山的反响则是“纯粹的抽象。这接近于科学反映论所说的反“映。动物的脑与人脑构造并不太大区别,但人为什么有思考力和创造力这里的构造只是从宏观上划分的,人脑和动物脑有着

5、很大的不同,虽然从解剖学上看并无太大区别。首先,人脑虽然只有1.5kg,但是却由140亿个神经元组成,极其非常复杂细致,仅从外形和构造来分析功能显然是没有说服力和不全面的。关于人为什么有思考力和创造力也是一门前沿科技,许多科学家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在慢慢试图揭开意识产生的神秘面纱,并且存在争论,至于思考创造顿悟这些高级神经活动我比拟赞同他们是随着脑后天的开展而让脑的很多区域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结论。而其根本根底是形成性认识-加深性认识,其中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人逐渐产生了思考力和创造力,并且能够主动应用这种能力。动物的脑在机能上不可能到达人脑的水平?科学家说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

6、,现代人脑的重量约1500克,则古猿当时的大脑也跟黑猩猩差不多,脑重缺乏400克。如果当年古猿没从树上下来劳动.则这世界纯粹没有人的存在.那就一定会有其他高等动物来取代人的位置.现在的其他高等生物为什么不能进化跟人一样,我觉得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的限制、阻止,再说,已经有数不清的动物已经遭受灭绝,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完全应验了达尔文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有,为什么说只有我们人类才能拥有语言,我们又不是动物例猫.狗.鸟之类等等.我们怎么能否认动物的叫声就不是它们动物的语言呢.大脑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人类的活动对其它动物大脑的影响与环境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同属于外界环境对动物大脑的

7、影响。呃,不知道这么说你懂了没有总之呢,影响其他动物的大脑发育的因素有很多。说的通俗一点,可能你认为拥有一个非常兴旺的大脑是好事,但动物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一个兴旺的大脑所需要的营养是很多的,也就是说,你的大脑越兴旺,它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而很多动物它们并不需要则兴旺的大脑,它们现在的大脑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得来的,很实用,很适用,它们也没有则多的精力去养一个对他们来说用不到的大脑。 可以举个例子,有的动物,他的大脑只有一种程序,它只要按既定程序做事就能很好的生存,虽然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不知如何是好,也就是它的大脑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这个物种遇到突发事件的几率非常小,也就没必要养一

8、个要消耗很多能量但是可以处理突发事件的大脑。像有一种鹅,它能够处理一些小的突发事件,但不是所有,但这对它来说已经足够了。 所以说,动物大脑的兴旺程度,也就是机能,是根据他们的需要,并经过漫长岁月的考验,呈现如今你看到的局面。人类也是这样演化而来的。也许人类之所以能演化出这样兴旺的大脑,正是因为他们在其他领域发育的并不好,所以通过这一行来弥补,不然人类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希望这一点我解释清楚了,人类并没有阻止限制什么,自然界的一切都只是在适应,演化这一过程中循环着。至于有很多物种正在灭绝或已经被灭绝,这其中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类的错误造成的物种灭绝的加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自然的循环就是以物种的

9、灭绝和新生来表达的。人类大概是以自然没有预料到的速度飞快开展,造成了现在这种悲哀的局面:其他物种加速灭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点没错,但人类如果不想加速自己这一物种的灭绝,最好学会 ,顺其自然。 太强大了不是好事至于你说的第二点,当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什么是语言.是交流的载体。只要有交流,就有语言。世间万物都有他们的语言。 语言可以是你说的以声波的形式,如猫狗鸟等的叫声,*些昆虫的翅膀的震动发声;也可以是肢体的等等。 动物的语言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些生活在一起的相近的物种也是能够互相听懂语言的。而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类,有时竟演化出不同的语言。有时候科学家也因此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10、动物的语言是很神秘的哦。 非常快乐你能对动物的生活感兴趣,并且能大声说出人类所犯下的罪行。希望你将来能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奉献一分力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也就是说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你怎样认为?有这种观点,但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如果是分泌物的话,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实际上好似并非如此。换句话说,计算是电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计算是电脑的分泌物,这恐怕就更没有人同意了。从辩证唯物角度显然错了。意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换句话说,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辨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是物质的,因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自然界和社

11、会的产物。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所以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人脑是物质的,但是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为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的容和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也是人脑的产物正确吗.不对。只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如果说“人脑的产物就意味着意识来源于人脑,这是唯心的。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什么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吧。因为意识不是物质。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这是两个概念,无法等同。唯心主义把意识看成可以离开物质、离开人脑而独立存在的东西1,从来源来看,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先于物质

12、而存在,也就是这个世界的产生是先有意识才有物质,意识产生了物质。2,从作用来看,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可以决定物质。3,从表现来看,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认为意识能不依靠大脑而存在于其他物质算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你说的是泛灵论的唯心主义嘛。就是认为万物皆有灵,人只是其中比拟聪明的一种。当然,所谓泛灵论啊,唯心主义啊等称谓都是后加的,当时的哲学家肯定不会这么给自己下结论。另外从理论深度来说,这类哲学也解决了一局部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也是有历史功绩的。因此并不能泛泛地说唯物主义是好的,唯心主义是坏的,而应该考察它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视角以及深入的程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同于高等

13、动物的心理也不同于机器智能。也就是说,虽然狗熊啊,猫啊,狗啊的也会有快乐、恐惧等等类似于人的心理,但这并不能称为意识;同样,智能机器比方电脑、机械手的功能虽然很强大,但毕竟是人类赋予的,只是人类意识的延伸而已,本身不能被称作意识。因此很清楚了,意识只是属于人脑的机能。另外,如果有地球上或外星的*种生命具备人脑的思考能力,那他们大脑的机能也可被称作意识。另外,意识的标志是语言。虽然*些动物具有自己的交流的信号系统,但终究不能形成语言,也就说明他们只具有高等动物心理而不具有意识。物质是意识的全集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是唯物主义。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 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什么

14、不同?主观唯心主义根本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其认为客观世界的存在,完全是源于自身意识的反映,“当人类闭上双眼,则整个世界就将不再存在。客观唯心主义根本观点认为“意识能够产生物质,其认为客观世界的存在是由于“神的意识而创造的,所凭借的依据就是“人类能够凭借主观意识,创造出很多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事物。例如精细机械、艺术和文化等。机械唯物主义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意识与物质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两个方面,其认为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都是一种静止的、相互别离的“客观存在,相互之间不能产生联系和影响,“物质不会产生意识,意识也不会产生物质。 而辨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则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物质产

15、生意识,而意识来源于物质,又能反作用于物质,其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并逐步开展,而意识虽然产生于物质并反映物质的客观实在,但却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遵循物质的客观开展规律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物质与意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进而共同开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2、存在即是有理的。这句话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观点.可知论是主世界可以被认识的哲学学说,成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可知论既有唯物主义可知论,也有唯心主义可知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知论 与“可知论相对。一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疑心、限制或者

16、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历或现象的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开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认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历或现象的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不可知论思想因素早在古代疑心论者那里就已经有了,但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欧洲哲学史上从古以来就存在的实体与偶性、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等对立关系的探讨和研究,但在形而上学围长期得不到解决。18世纪,自然科学还

17、不够兴旺,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拟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答复,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测,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D.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历的围,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I.康德。他成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在哲学上信奉休谟和康德不可知论

18、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如赫胥黎和H.L.F.von赫尔姆霍茨等,在自然观方面成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不成认任何外来干预。因此,恩格斯称他们的不可知论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否认科学真理的客观意义,鼓吹不可知论。实证主义者H.斯宾塞和A.孔德等都是休谟主义者。新康德主义则竭力宣扬康德的不可知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都宣扬不可知论,借以反对唯物主义。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开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但

19、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开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休谟断言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是否还有客观事物存在,这是不可知的。康德虽然成认外部世界的存在,成认人的感觉是外部世界引起的,但是他把客观世界看作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不可知论

20、的错误在于它把感觉看成是隔绝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屏障。至今不可知论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还有很大影响。尽管不可知论一般都回避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哲学根本问题,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凌驾于两大派别之上。但是,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唯一的东西,不仅疑心人的认识的正确性,而且疑心事物本身的存在。这实质上是以特殊的方式唯心地答复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人类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开展,尚未认识之物将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 在做题时,牢记一点即可: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和一局部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则

21、遇到此类题目就可以解决了。存在即是有理的,唯心主义“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曾经说过:存在即是合理。本专题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注释选编上 ?论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 ? ()凯德洛夫 舒裕宁译 ?马克思主义百科辞典? 上卷 作者: 谬盖隆等主编 出版日期: 1993?社会批判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假设干重要理论研究 ? 作者: 荣剑著 出版日期: 199816-18世纪的经历论是怎样从唯物主义经历论开展到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116-18世纪的经历论是怎样从唯物主义经历论开展到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2试述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思想3培根的科学主义精神的表现在哪些方面?4评价亚里士多

22、德的中庸第一节 英国唯物主义的经历论 一、弗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唯物主义和实验自然科学的始祖,是近代唯物主义经历论的开创者,近代归纳法的奠基人。 一唯物主义经历论 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万物是由真正分子即光、重量等简单性质组成;形式是简单性质的根底,即事物的在规律性;指出运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仍有形向上学机械论观点。 2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界,认识起源于感觉,感觉是可靠的。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结合的关键是实验,真理的标准就在于检验。 二对经院哲学和传统观念的批判 经院哲学以主观成见和臆测代替对事物本来面目的认识,批判四种假相:1种族假相;2洞穴假相;3市场假相;4剧场

23、假相,针对神学,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但是没有揭露经院哲学的社会根源,把假相看成人类本性固有的。 三经历归纳法 培根称之为“获得知识的新工具,实际是三表法、存在表、差异表、比拟表,分为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排斥三步。为近代科学归纳法奠定根底,但是没有弄清归纳演绎的辩证关系。 二、霍布斯15881679 一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1把培根的唯物主义系统化,认为广延是决定物体的根本特性;有两类物体:自然和国家、国家是人类意志和契约的产物。消除培根的有神论偏见,主神不存在,但保存是必要的。 2同时把培根唯物主义片面化,把物质的多样性归结为广延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把一切归结为数学、力学,具有典型

24、的机械论的性质。 二经历主义的认识论 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感觉不是对外物的反映,只是区别事物的符号。因此认为共相、概念只是名词,是“符号的符号,推理就是名字、符号的增加或减少的计算活动。认识论具有符号论、唯中论和机械主义的特点。 三社会政治理论 人生两种生活状态:1自然状态下,人对人像狼一样;2为了自我保存,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进入社会状态。国家形成,主国家主权,实质是论证君主政体至高无上。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提出国家是人造狐体有反对封建的意义;但属于唯心史观,其资产阶级专制理论是反人民的。 三、洛克16321704 一政治学说 反对君权神授论,用社会

25、契约论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作论证。反对封建神学,但肯定神的存在,认为神是宇宙的始因。 二唯物主义经历论 1认为心灵如白板,认识开场于经历,经历包括外部经历和省经历。批判天赋观念论,断言普遍原则,公理都是后天获得。 2事物的性质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探讨了观念和外物的关系。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直观反映论。 3在关于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的学说中探讨认识的开展、深化问题。但是洛克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质的飞跃,认为实在本质不可知,暴露经历主义的局限性。 4知识分为三个等级:直觉的知识,证明的知识、感觉的知识,真理标准在于观念与事物相符合。认为知识不能超过观念的围,是狭隘的经历论和不可知论。 阅

26、读书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339361页培根,382401页霍布斯,447466页洛克。思考题: 1、培根的归纳法 2、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3、洛克的经历论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唯理论 一、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 一形而上学与二元论世界观 批判经院哲学,提出普遍疑心的原则。通过疑心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原理,认为“我这个精神实体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基石,进一步演绎出“上帝和“物体,建立起二元论,借着上帝的权威来保证物质世界的存在。根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 二物理学的唯物主义 物质是唯一实体,广延性是其主要属性,机械运动是运动的唯一形式。物质

27、是无限的;坚持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天地都是同种物质构成;宇宙是一个根据自身规律逐渐开展起来的。创立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解析几何,显示辩证法思想。 三唯心主义唯理论 1否认感性认识,夸张其局限性,抬高理性的作用。认为在理性看来但凡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真的观念,而理性直觉和演绎推理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道路。 2主天赋观念论,认为人类理性中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观念,是一切知识的根底。具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性质。 四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 1伽桑狄15921655,从唯物主义立场批判笛卡尔的唯心论。坚持感觉主义,反对天赋观念说;坚持世界的物质性、自动说。 2马勒伯朗士16381715,从笛卡尔出发走上哲学道路,主信

28、仰和真理的一致,宣传一种偶因论。 二、荷兰的斯宾诺莎16321677 一伦理思想 提倡功利主义伦理学,反对神学禁欲主义。认为人受因果必然性制约具有激情或情欲,但是人有理性,能够控制并调节情欲。阐发重要的辩证法命题: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仅仅从个人行为道德方面,把自由局限在理性围。 二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 1实体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实体是唯一的、无限的、永恒的,是自因。实体就是自然,实体学说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打击了神学。 2属性是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被人认识的只有:思维和广延,是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企图克制笛卡尔二元论,但仍有心物平行论的性质。 3样式

29、是实体的特殊表现即个别事物,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实体是无限的,样式是有限的;实体是静止的,样式是运动的,实体与样式是因果关系、派生关系。 斯宾诺莎哲学包含*些辩证法成分,总的倾向是形而上学的。 三唯物主义唯理论的认识论 把知识分为三类: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直觉知识、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夸性的作用,真理的标准是观念的清楚明白,表达其唯心主义。把自然作为认识对象,力求认识和自然相一致,真观念就是它和它的对象相符合,说明唯物主义倾向。 三、德国的莱布尼茨16461716 一客观单子论 1单子是组成具体事物的单纯实体,是客观实在的;单子没有广延,不可分;单子具有能动性,具有欲求、知觉。 2单子是封

30、闭的独立的系统,上帝创造了单子及安排了单子的开展历程,这就是“预定和谐说,实质是先验论思想。 3单子论通过唯心主义方式表达了物质的质的多样性、物质自动和物质不断变化、必然和偶然等辩证法思想。二唯心主义唯理论 反对洛克的经历论,主天赋观念说,认为感觉经历只能提供具体事物的知识,而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只能来自理性;认为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推理。把经历知识当作真理,说明对经历主义的让步,割裂了理性和感性,演绎和归纳、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阅读书目: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361382页笛卡尔,402447斯宾诺莎,476501莱布尼茨。 思考题: 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原理 2、斯宾诺莎的

31、实体、属性与样式的学说 3、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第三节 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历论一、贝克莱16841753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一批判唯物主义的物质学说,说物质是一种抽象观念;歪曲洛克的第二性质学说,断定物质是不存在的。肯定认识开场于感觉观念,但认为观念只存在于心中,“僵死的物质不能成为能动的观念的原因。 二提出主观唯心主义经历论的三个命题:1物是观念的集合;2存在就是被感知;3对象和感觉原是一个东西。冒充实在论。 三调和科学和的矛盾,认为观念之间的关系即自然法则是上帝的意志建立的,科学的对象不是物质世界的规律性,而是自然法则,把科学划入了神学。 二、休谟17111776不可知论 一认为知觉印象和观

32、念是知识的对象,也是知识的围、知觉产生的原因不可知,知觉也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本体论上既反对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反对“自我、“上帝等精神实体的存在,坚持不可知主义。二知识分为两类:关于观念的关系的知识和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极为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实在性和因果规律的可知性,认为因果观念是主观心理习惯的联想。反对神学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因果观。 三休谟的不可知论在当时是一种非的思想形式;认为从理论上不能证明神的存在。用经历论论证了的起源,揭露和批判的社会作用,把的产生看成是历史现象,主建立真正的即哲学和理性的。 阅读书目: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历批判主义?,代绪论和第三章第三节。 ?西

33、方哲学原著选读?502532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 思考题: 1、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2、休谟哲学的因果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可知论、不可知论是否对应不对应。唯心唯物相对应,可知不可知相对应。前二者是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畴,后二者是关于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问题的畴,不可互换。以上是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容。事实上,一般哲学都不会这么讲。关于唯心主义与不可知论的问题。众所周知,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但是为什麽这个派别中的很多哲学家却支持不可知论,也就是认为思维不能彻底的认识世界呢.书本上说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哲学根本问题的附属问题。你学的哲学是什么哲学 你知道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共产党的统治哲学。 也就是说马克思哲学只是诸多哲学分支中的一种。 它并不代表哲学的全部。高中教材上的哲学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 把不可知论归到 唯心论。原因是不可知论的不彻底性。就是说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举个例子:你认为你是一个人类。到了不可知论那里 就成了 你可能是一个人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这本来是可以非常肯定的事情。怎么成了只是可能。所以不可知论不彻底。因此从根本上讲并不是唯物的,那就是唯心的了。其实你现在接触的哲学包括你的教师高中教师未必能够看到整个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