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完美版)部编版1课件_第1页
《上图书馆》(完美版)部编版1课件_第2页
《上图书馆》(完美版)部编版1课件_第3页
《上图书馆》(完美版)部编版1课件_第4页
《上图书馆》(完美版)部编版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第1页,共18页。1、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3、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学习目标第2页,共18页。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

2、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哲学颇有研究。道家思赫尔曼黑塞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3页,共18页。王佐良,诗人、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作家,翻译家,散文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所做出巨大的贡献。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

3、、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王佐良是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宣传部组建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王佐良与他的老师金岳霖、钱钟书等著名学者一起被聘为委员,共同参加了毛泽东选集1-4卷的翻译工作。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4页,共18页。闲暇(xi)丰盈(yng) 卷帙(zh)逊色(xn)消磨(m)公爵(ju)帐幕(m) 苍穹(qing)慰藉(ji) 麻痹(b) 臻(zhn)胥(x)读准字音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

4、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5页,共18页。成语释义望洋兴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6页,共18页。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请大家认真

5、阅读课文1.读书:目的和前提2.上图书馆,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思路:1.读书:目的和前提:1-2目的 3-8前提2.上图书馆:1-2引出话题 3-10记叙上图书馆的经历两篇文章都是围绕文章标题而展开叙述或议论。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7页,共18页。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两篇文章是怎样描述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的?在书中标画出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这些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1)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场景:(2)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

6、场景: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8页,共18页。朗读第五段和第六段,关注注重点词语,标画理解。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场景: (1)在书籍的世界中,总不断有某种特殊的爱好使我着迷,有某个新发现令我神往,有某种新的热情叫我兴奋不已。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感受:形象地描绘了“富有个性地、生动热情地与书籍打交道”的美好感受。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

7、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9页,共18页。(2)那不过是一部配有格兰威尔引人入胜的插图的鲁滨逊飘流记,以及两巨册1830年出版的四开的一千零一夜的德译本,同样配有插图。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一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要不便趴在地板上,让周围一摞一摞的书将自己围起来。感受:举例,进一步说明阅读经典的前提和作用。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页,共18页。(3)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了巴尔扎克的名字我大失所望

8、。我所期待的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感受:举例,进一步说明阅读经典的前提和作用。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1页,共18页。(4)我已认识了老子,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rill)的译本。随后开始出版“中国丛书”,即卫礼贤翻译的中国经典著作头一本是孔子的论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地惊异和心驰神往论语之后又出了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几十年来,我对这些中国典籍的喜爱有增无已感受:读诸子百

9、家的作品、童话、诗歌、小说等东方经典著作的经历、感受和意义。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页,共18页。朗读第六段:关注重点词语,标画出来理解。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场景: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

10、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十六七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感受: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神气”,深深吸引着作者,使他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受益匪浅。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3页,共18页。书馆给王佐良带来了哪些有益的收益?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简单概括信息。获得了比来自中外老师还要多的知识。产生了读小说的兴趣和好奇

11、心。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丰富了有关历史、哲学、戏剧等方面的知识和情感。认识到了人类的高贵和伟大。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4页,共18页。名人谈读书王国维:有批判地读书 他主张学生要广泛阅读不同专业范围的书籍,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在阅读中得到积极的休息。这一点与梁启超的“读课外书为必修课”有些类似。 读书时不可缺少批判性思维。王国维深谙此道,他说:“如果缺少观点,缺少见识,读书再多,也不会对自己的学问有补,而只会使自己迷失在浩瀚的史料中而不能自拔。”如他对

12、戏曲的定义(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是从大量资料中提出,并借为一种标准,重新审视中国戏曲。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5页,共18页。赵元任:熟读成诵 赵元任曾记述小时的读书经历:读诸子诸经时,“不懂就老念老念,念熟了过一会儿,过一阵,过几年,他就不知不觉地懂起来我好些书都是先背熟了,后来才慢慢儿懂的”。这个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页,共18页。梁启超:读课外

13、书为必修课 在梁启超看来,“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做学问的人不去“自发”地阅读课外书,文不识理,理不通文,最终将制约学术的创新。 如何读书?在梁启超看来,读书有精读泛读之分,“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梁启超注重记笔记:“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3读书的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比较学习课件季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7页,共18页。陈寅恪:有校勘、有批语 陈寅恪有一个读书习惯在书上圈圈点点,其中有校勘、有批语。蒋天枢有文字记陈寅恪读高僧传的批语:“先生于此书,时用密点、圈以识其要。就字迹墨色观之,先后校读非只一二次,具见用力之勤勉”陈寅恪随手记下的这些圈点和随想成为他日后论文的基本观点和著述的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